1、1311 期目录科技论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若干动向在社区建设中加强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农业科技刍议我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些思路科技视野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国家竞争地位挪威的技术创新现行政策知识产权武海潮局长应邀担任省知识产权讲师团首席讲师西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名利双收科技动态不拘一格引人才科技部公布“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科技部与湘、鄂、滇等建立部省工作会商制度未来五年我市将建十大产业基地首批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认定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 B 区正式封关运行2006 年西安高新区创新基金创业项目再获佳绩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揭晓皓天生物获成
2、长企业第二名阎良芦荟产业依靠科技发展壮大环保与能源中央决心愈来愈强 环保执法愈来愈硬OECD 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 发布他山之石重视 IT 研发产业转移 开展 R&D 枢纽地建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湖北涌现循环经济典型安徽省科技厅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辽宁在省直企业中开展“创新型企业”创建活动综合资讯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 年 GDP 逾 1000 亿元的城市达 26 个优化创投业发展环境七大配套政策出台在即专“吃”江河臭气的生物抗菌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河南现场会上传递出的新信息2专利技术推介一种生物多肽解堵剂及其制备方法科技论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若干动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 李金华一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较高的销售收入,且增长速度较快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有:化学药品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生物制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等。根据近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最新提供的统计数据计算发现:1995 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是 21.21%,发展速度较快。增加值较高的高技术行业是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化学药
4、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而增加值增长幅度较快的行业则是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这些行业也同属于我国的高增长行业。同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利润平均增长速率为 23.62% ,快于增加值的增长速率。利润率较高的高技术行业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等;而利润增长速度较快的高技术行业则是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办公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此外,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 22.92。销售收入较高的高技术行业是通信设备制造业、
5、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等;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的行业是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办公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生3物制品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等。二、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单位总量呈下降趋势从 1995 年至今,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单位数的平均增长率为5.17。以 1995年为起点,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在平缓递减,到 1998 年达到最低点,特别是仪器仪表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下降幅度极大,分别减少了 66%和 54。此后,全部高技术产业的单位数基本保持平缓略增的态势,其中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业的增
6、长幅度稍高。三、高技术产业中部分行业效益欠佳综合分析显示,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和利润,特别是利润的绝对额和增长速度不高,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体上看,效益较好的高技术行业是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等;效益较差的高技术行业是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飞机制造及修理、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 四、高技术产业地区分布不均衡且有加剧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已形成“三极”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其高技术产值约占全国的 76。目前,这三极的优势并没有减弱的迹象。最新调研数据显示,东部地区是我
7、国高技术企业的集聚地,其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 81左右,并在逐年上升;而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平均比重分别为 9.53 和 8.99%,且在逐年下降,因而高技术产业地区分布不均衡格局呈加剧的趋势。在行业上,东部地区的绝对优势是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产销率较好,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市场效益不佳。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国的 63%,而其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国的 79%,实现的销售收入约为全国的 81%,创造的利润约为全国的 83%,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
8、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 58 万元年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分别为 23 万元年人和 21 万元年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交货值约占全国的 98 % ,而其总产值却只占全国的 88 . 98 % ,前者高出后者近 10 个百分点,表明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点。转自科学新闻2006.21p104在社区建设中加强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蓝田县科学技术局 侯俊荣社区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构成一个小小的社会,作为社会的缩影,它的发展状况是评价与提高市民社会道德意识、公益精神、互助观念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学习交流、协同合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民
9、主场所。它的发展对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普简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科普工作就是把人类研究发明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融入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传播到社区的方方面面,使人民群众接受、理解、应用,用以开发智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普和教育一样都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把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在我县社区建设中如何加强科普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我县社区科普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各级组织的重视
10、和支持下,我县社区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机构、人员、办公设施从无到有, 社区公共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也有较快发展。截至 2006 年 10 月,共建社区 5 个,有工作人员 25 人,管辖居民 8 万余人, 社区建设工作已初具规模,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科普工作也显得愈来愈重要,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重视和欢迎。近年来,各社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科普文化活动,增强了社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意识,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二、社区建设中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社区是传播科普知识的重要渠道科学技术知识离开传播途径,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就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也就不能使科学技术本身
11、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利用、扩展和创新。这样,也就使科学技术失去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随着社区功能的扩大,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强。社区科普是科学技术知识在社区中得以传播和应5用的最基本的单位之一,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可以使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让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在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的同时,也使科技知识本身得以发展。同时,社区科普工作也是社区与外界进行科技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是社区获取科技信息、传递科技知识的重要渠道。2科普可以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建设社区科普画廊、科技墙报等设施,通过深入社区举办科普展览、科普培训、科普讲座、科技知识竞赛、科普文艺表
12、演等科普活动可以使社区群众更好地吸取科学营养,扩大知识领域,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和高品位的生活质量。3科普是进行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科普同样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此具有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功能。无论是有组织的社区科普活动,还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媒介的科技传播,都会对社区居民产生潜移默化或现身说法的教育普及作用。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爱迪生、达尔文等,都得益于科普读物和科普活动的启迪和教育。我国科学家中,受科普读物的启发、引导而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也不在少数。因此,科普读物、科普展览、科技传播等社区科普活
13、动的教育功能,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4社区科普是提高公共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生存环境的质量日益降低,这已经威胁到人类的持续发展。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证明,人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代价是十分沉重的。我们应该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防治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类社会面对的自然资源可以被永续利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正好可以通过社区科普的形式,对广大居民进行人口科学、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的普及教育,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把别国的一些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在广大
14、群众中形成一种自觉地保护环境和拥护党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识,从而正确地处理好社会发展、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关系。5社区科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通过科普教育,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思维、科学意识和科技素质,对社区公共卫生、邻里关系、公民自身体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对社区乃至6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三、社区科普建设的几点建议社区科普工作是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社区科普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全民和社会参与率较低,社区各种科普活动难以开展。针对这些问题,
15、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社区科普工作的领导,使我县的社区科普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县的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 建设较慢,但各方面开局良好,社区的办公场地,工作人员都已基本到位。为了进一步加快社区科普建设,各社区要成立科普工作协调机构,要加大对社区科普建设的支持力度,选调一些文化素质高、思想觉悟高、组织能力强的人员进入社区工作,并加强对社区管理干部的科普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使我县社区科普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2增加社区科普的投入由于社区科普内容、对象的多样化,在当前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广泛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确
16、保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社区科普的投入方式,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社区科普工作者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筹集所需。目前与企业结合发展社区科普是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方向。3提高科普工作者的地位,引入激励机制这一点适应于整个科普工作。长期以来,在人们眼中,搞科普不如搞科研,认为科普是一项简单且没有太大价值的工作,科普工作长期不被重视,广大科普工作者地位很低。社区科普工作要发展好,对科普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待遇、鼓励和奖励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激发社区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公众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整个社区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4建立
17、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社区科普活动,进行分阶段的评估和检查,及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使社区科普工作能达到目的、取得效果。对社区科普工作者,制定一些监督检查制度,优胜劣汰,在提高他们地位的同时,也要提高从业者的门槛,最终推动社区科普工作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农业科技7刍议我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些思路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 张 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市委、市政府为了全面地把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制定了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
18、新农村行动纲要(试行) ,并提出:“西安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 ”西安带头落实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优势何在?主要是缘于西安有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天时,中央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业互动、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的形成,迎来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地利,西安是省内乃至西北地区的特大城市,总人口 741 万,城市人口已达 334 万,加上约 200 万流动人口,已大大超过农村人口,有广阔的城市消费空间,对发展都市农业
19、有巨大拉动作用;人和,现在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都有迫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改变目前生活环境的意愿和要求,而发展都市农业是实现双赢互惠的最佳抉择。最近市上下发了西安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实施方案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实施步骤,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的同时,更需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作用、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及工作思路和应采取的对策。一、都市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概况据有关刊物介绍,都市农业最早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周边及其间隙地带,德国在 1919 年创造了“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日本在 1930 年最早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1977 年美国农经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城市
20、农业”的概念,我国的台湾省在上世纪 80 年代已开始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计划。对于都市农业的概念,不同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据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分布地域来划分,认为镶嵌在城市中的小块农田即为都市农业。二是侧重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与都市圈内经济关系密切的农业是都市农业。三是产生某些新兴的功能,如“观赏农业、休闲农业”等就属于都市农业。尽管对都市农业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专家认为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促进,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区域及邻近8的范围内形成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的生产服务体系。
21、都市农业最主要的特征是城市性,没有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不依托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文等要素就不会有都市农业。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趋于成熟完善。形成了不同类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都市农业产业系统,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人文和生态效益。在发展模式上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经济功能为主,以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巨型都市农业带和以色列高度集约化的农业为代表,加强农场与城市消费市场联系,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类是侧重生态功能,以欧洲城市为代表,如德国提倡的田园化城市、英国的森林城市等,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
22、度和政策措施来规范。第三类是兼顾生态和经济功能,以日本为代表,包括我国台湾省,强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合理的耕作制度,在提供一定量的优质农产品和其他服务项目的同时,把农业生产寓于城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建设之中。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都市农业的发展进度也越来越快,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不同,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0 世纪下半叶,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而城镇又无法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对这部分贫困和低收入阶层而言,由于农业就业的门坎低等原因就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因而从事都市农业的人数不断增加。80 年代,在非洲从事都市
23、农业的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 10%25%,90 年代上升到 70%。在亚洲,90 年代从事都市农业人口的比例达到 60%。从这些国家的实践中已显现出一些优越性,如可以增加食物供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对城市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等。由于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都市农业的重要作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都市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如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励和保护都市农业的措施,对初次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们提供无息贷款、资助学习相关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方法等。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政府对都市农业不重视,甚至持否定的态度,认为都市农业与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生活方式相对立,普遍对都市农业缺乏引导和
24、管理,使都市农业发展碰到较多障碍,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传统农业的生产阶段,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二、我国都市农业的状况我国建设都市农业的工作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大力促进的是一些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1995 年上海率先提出“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目前,上海都市农业的雏形9已初步形成,基本架构为三圈、六区、十带。北京市朝阳区利用与市郊接壤的区位优势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型都市农业,取得明显的效果。另外,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根据自身的特点,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和实践。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起缘于上世纪末,是建立在
25、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理念之上的,主要以增加和保证对城市农产品供应为出发点。基于农产品从原有的短缺到相对富裕,人们提出更多的品种和更优的质量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城郊农业从自给自足逐渐提高到以商品化生产为主,同时针对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一些小型、个体的农户兴办的农家乐开始出现,一部分规模较大、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企业也开始加盟,把农家饭、采摘、垂钓和民俗活动等结合起来,提供一些配套服务。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针对“三农”问题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之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在充分利用西安优势条件基础上,紧紧围绕农民
26、增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战略布局,下发了西安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实施方案 。提出了我市农村发展的新理念:在繁荣农村经济、发展都市农业和其他产业中,加快推进我市“四化”步伐,即“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业生态化;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 。构建农业四大板块(秦岭北麓旅游农业、周至猕猴桃、阎良无公害瓜菜、临潼奶畜业)和十条特色产业带。其中以西安秦岭北麓为主的 30 万亩旅游观光农业带建设已正式启动。根据初步的规划,西安的都市旅游观光区划为“三区、两址、一塬” 。 “三区”为在环山公路两侧建成全省最大、全国有影响的秦岭
27、北麓旅游观光区,渭河南岸旅游观光园区和骊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区。 “两址”为杜陵原遗址旅游观光园区和汉长安城遗址旅游观光农业区。 “一塬”为白鹿塬农业观光园区。2006 年将建成旅游观光农业板块 3.5万亩,重点发展西安白鹿塬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基地、汉风台水果观光示范园、银户生态观光产业园、户太葡萄观光园等 10 个示范园区。今后,作为我市发展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观光休闲旅游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三、都市农业的功能及发展方向根据当今世界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都市农业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也包括一些村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28、生活需求(包括食品和某些工业原料等) ;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担负着消除城乡分割,促进城乡居民交融,使全社会成为和谐统一整体的重任。1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特点模式不尽相同,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制定具体发展策略中要考虑几点:一是地域的差别,亚洲国家和欧洲都市农业中,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应看到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人文观念的差异。我们应主要吸取日本,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经验。二是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现状,现阶段主要是发展生产,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更多城市需求的优质蔬菜、果品、畜禽奶蛋等产
29、品。三是当前以经济功能为主,兼顾社会和生态功能。四是发展重点应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集中、自然条件较好的大城市。五是按照近郊、远郊、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不同功能区,并应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模式的。六是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启动新农村建设来看,发展都市农业既有现实意义,更有长远的意义,将为我国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性弊端闯出一条新路,为国民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个平台,实现城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农村宜人的田园生活方式的交流与融合。四、对发展我市都市农业的一些思路一方面,我市发展都市农业势头很好,另一方面,无论从都市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身的素质、经济和技能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还是
30、从政府及社会的引导、管理、服务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都市农业的认识对西安来说发展都市农业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要树立长期奋斗的观念,积极扎实地全面推进,要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首先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做好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导,积极打造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和谐发展的新态势。(二)把都市农业纳入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和规划的新体制把城区规划逐步延伸到近郊、远郊,依据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配合新农村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发展。近期重点做好与城市相关产业和引导城市居民消费的项目规划和实施,人文遗址村、特色产品村、环保生态村、传统文化村、农家旅游村、休闲度假村等的建设可以先行一步,以期尽快取得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效果。(三)打造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满足城乡需求社会的进步,城乡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其中重要一条是丰富人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