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全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行动计划(2017-2020年)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 工作的中心任 务。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逐渐减弱,农民收入增速放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压力增大、挑战增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 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紧紧围绕农业提质增
2、效强基础、农民就业创业拓渠道、农村改革赋权增活力、农村社会保障固基本,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着力稳定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形成多点发力、多极增长的农民增收新格局,确保全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亭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第一,聚焦富民、三手发力。强化富民的政策导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方针,注重市 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 2 性改革,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创造
3、活力。第二,就业为本、创业致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巩固农民增收支撑点,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第三,改革创新、赋权搞活。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各项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第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
4、平。(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民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到2018年,全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2020年抓好巩固提升。到2020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1以内。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增收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关键举措。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性农业,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有效挖掘
5、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到2020年,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20%,畜牧规模养殖比重达90%,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达26%,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3 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2:1,林木覆盖率达25%,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保障粮食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 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大优质稻米推广力度,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左右。积极发展特粮特经作物,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殖、间套复种等立体种养模式,到2020年全区推进2万亩粮改经、粮改特、粮改饲,建成10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推广2万亩立体复合经营。突出绿色蔬菜、应时鲜果、花卉
6、苗木、食用菌、中药材产业,提升园艺生产水平,培育壮大一批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和宜业宜居宜游的农业特色小镇。加快推广新型农业设施,重点推广“ 两网一灌 ”与水肥一体化设备应 用,提升盐东和新兴永久性“ 菜篮 子” 工程蔬菜基地建 设水平,全区每年新增 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以上。突出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每年新增2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打造一批肉羊、特禽等产值超5亿元的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区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0%。按照城 乡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相结合的要求,实施珍贵用材树种培育行动,到2020年完成66.5万株珍贵用材树种新植任务。大力发展林下
7、经济,加快木本油料、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区建设以薄壳山核桃、油用牡丹等为主栽品种的新型木本油料林2000亩,林下经济面积5000亩,产值突破15亿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优养殖品种结构,深入实施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壮大特色水产、精品渔业,到2020年,全区特种水产养殖占比达到80%以上,提升水产养殖效益。按照国家关于设施农业及规模畜禽养殖用 4 地的政策要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粮食烘干、除杂整理设备、农机具存放、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五)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
8、场化运作,积极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到2020年全区化肥利用率力争提高到40%,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实现农 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 农产 品,力争每年新增 25个左右,其中种植业“ 三品 ”产量占食用农产 品产 量比重达到55%,水产“ 三品 ”养殖面积比重达90%。结合农 村环 境整治,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到2020年全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提高到95%,规模养殖 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行业协会等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培育发展自
9、主品牌。支持各类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加强联合与协作,运用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打造农产品“ 地域名片” ,到2020年,全区初步建成以“ 三品一 标” 为基础、企 业品牌 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农产品品牌体系。积极举办地方特色农产品促销活动,加大品牌农产品培育和推介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销衔接。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面落实“ 精准 监管与抽 样调查” 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新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 )加 快 发 展 创 意 休 闲 农 业 。以特色小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一镇 一节庆” 等特色农事活 动为载体,推
10、动农业、林业、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科技、 5 文化、艺术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到2020年,全区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5家以上,盐城最具魅力休闲农业景点10个以上,江苏省休闲农业示范村2个以上,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达100个以上,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力争创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加强创意产品开发,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创意农业,到2020年培育1-2个主题创意农业园。加快发展以盐城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大洋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探索乡村旅游
11、用地新模式,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 、林地、湿地、水面等资源,鼓励农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旅游服务企业。(七)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机制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格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镇区、科技产业园、工业集中区、农民创业园集中,发挥
12、产业集聚优势。引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产业、要素、利益等环节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培育农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投资 6 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商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鼓励工商企业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
13、农业领域,发展现代种养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壮大粮油精深加工业,构建优质粮食、食用油全产业链。三、扩大农民就业创业促增收推动农民创业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必须始终紧抓不放。要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农民转型就业,注重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培育农民成为创业致富能手,引导农民由“打工潮” 向“ 创业 潮”转变。2017年至2020年,全区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农村“零转移” 家庭持 续动态清零;每年扶持农民在非农产业成功创业400人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八)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农民工学历和能力双提升计划,将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全面纳入就
14、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范围,按照核定的补贴标准,采取“先 垫 后补 ”方式给予 补贴,为低收入农户 家庭子女、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登记失业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培训。2017年至2020年,全区每年培训新生代农民工1700人以上。构建农村乡土人才认定评价体系,培育高级工以上的职业农民,对获得紧缺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农民工,按规定给予补贴。对取得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农村籍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全日制大专和本科落实相应待遇。推动 7 企业在聘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农民工,同等享受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资福利待遇。完善“ 多 劳多得、
15、技高者多得” 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提高 农民工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九)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引导支持区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新型业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长农业产业链,有效拓展农业就业空间。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发展家政、养老、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许经营、金融租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农户、农村低保家庭和“零转 移” 家庭劳动力,实施“一对一” 就业 援助,按 规定给予岗位或社会 补贴,采取政府购岗托底安置和
16、企业吸纳相结合的方式,帮扶其实现就业。支持鼓励农民通过各类对外投资合作渠道合法出国务工,加大对外派劳务农民适应性培训力度,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对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外出务工就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等需要一定工作成本的农村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酌情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就业创业家庭人均收入超出低保标准、但低于2倍标准且主动申报退出低保的农户,采取缓退方式鼓励劳动自立。对登记注册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民工,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在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要明确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具体措施。(十)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将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
17、、创业基地运营经费、场地租金等补贴政策覆盖到从事 8 非农产业创业的农民。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符合条件的农民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10万元,贷款期限为2年;对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并由财政部门按相关规定贴息。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建设创业培训辅导师资队伍,对有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纳入培训补贴范围。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大力推广“互联网+”创业培训模式和“一村一品一店” 网 络平台创业新经验,增加电子商务、网络创业等培训内容
18、,提高农民创业培训效果。对专业机构、科技社团、社会力量开发的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经评估认定后依据相关规定纳入政府购买创业服务成果范围。加快推动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向农村基层延伸,搭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开发制度,加强农民创业项目征集与培育衔接、推介与孵化联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到2020年,新建1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每个镇新建农民创新创业基地1个,对促进创业成效明显的按规定给予创业孵化补贴。(十一)优化农民就业创业外部环境。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深化人
19、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建立统一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强工资调控引导,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贯彻执行省、市最低工资标准,及时调整高温补贴标准。实施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 9 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信息。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企业与职工双方围绕工资增量分配、劳动定额、计件报酬等开展协商,提高一线在岗农民工工资水平。强化劳动权益维护,完善工资支付保障立法,全面落实工资支付各方主体责任、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制度,严厉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
20、,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移交,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促增收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动能。要大力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开展电子商务,促进产销衔接,带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到2020年,全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力争达到10亿元,形成1个年电商交易额超5亿元、5个年电商交易额超1亿元的农业特色产业。(十二)加大农民电商培训力度。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开展以农产品网上销售技能为主要内容的
21、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千人培 训” 计划,突出抓好对复转军人、返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等的电商技能培训。组织教育培训机构、电商企业,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网上经营策略和技巧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农民用网推广活动,到2020年实现全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 10 (十三)推进特色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开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以区统筹、以镇带村,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到2020年,全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50个,建设省级乡镇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省级农业农村电子商
22、务示范基地5个。围绕蔬菜、林果、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结合发展“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 ,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网店、微店等,建设特色农产品单品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大宗交易和订单农业等电商业务。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对接,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电商发展模式,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十四)实施农村电商品牌化战略。支持开展“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带动订单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积极开展与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盐渎商城等电商企业合作,着力推进电商与实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创新农业农村电商营销方式,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一带一路 ”战略 实施,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输出亭湖名特优农副产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力争到2020年,培育1个年电商交易额5000万元、10个年电商交易额超1000万元的农业电商品牌。(十五)加强农业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宽带、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无线局域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组织实施“ 光网乡村 ”工程,到2020年,全区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