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1302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小麦标准修订依据及过程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2008 年 1 月2一、小麦标准修订的背景现行小麦国家标准于 1999 年颁布实施,按照国家标准 5 年进行复审修订的原则,2006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小麦标准的修订计划。今年小麦托市收购期间, 农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托市收购何以成了混合麦收购?”的文章,回良玉副 总 理作了批示。国家粮食局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对小麦收购中执行标准和质价政策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检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先后 4 次派出 12 个专题组和巡查组分赴 6 个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省份,开展小麦收购中执行国家标准和质价政策情况的专项调研和检查。各省、区也开展

2、了自查。调研、检查中发现,承担托市收购任务的一些企业在执行小麦国家标准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企业对标准理解有偏差,分不清什么是硬、软麦、什么是混合麦,甚至分不清红、白麦;二是有的企业担心后期验收通不过,因此把关过严,将硬麦当作混合麦收;三是对处于硬麦和混合麦临界状态的小麦,按现行角质率检验法(感官检验法)不易判定准确,容易产生误差。因此,许多基层粮食企业、市县粮食局、中储粮分公司纷纷建议进一步完善小麦标准,特别是提高小麦硬度检验的科学化、仪器化程度,减少感官判定带来的人为差异。针对小麦最低价收购中发现的问题,国家粮食局领导要求:要加强标准的研究,小麦的硬度判定要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尽快实

3、现仪器检验。要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 2008 年新小麦上市收购时执行新的小麦标准。根据领导指示和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在小麦标准修订过程中,对小麦硬度分类判定指标和方法进行了重大调3整,引入了小麦硬度指数指标和相应的仪器检验方法,取消了角质率、粉质率指标和感官检验方法。二、小麦标准修订情况及新老标准比较目前,新的小麦标准已报送国家标准委批准,于 2008 年 1 月 1 日发布,于 200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与其配套的方法标准已较早发布实施。全国 8 个小麦主产省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农业、粮食科研院所、院校、检验机构和中储粮总公司等单位参加了标准研究和修订工作

4、。小麦新标准主要修改内容见表 1。表 1 小麦新老标准对比条款 老标准 新标准分类按皮色、粒质、播种季节分为: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 9 类。取消按播种季节分类,按皮色和硬度指数分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 5 类。需要时可在收购单、调运单、合同等随行文件中或在包装上标注季节。检验方法 角质、粉质率,感官方法。 硬度指数,仪器方法。硬度判定 判定标准 硬麦角质率不低于 70,软麦粉质率不低于 70。硬麦 HI 不低于 60,软麦 HI 不大于45。不完善粒 13 等6;4 等8;5 等10。 1、2 等6;3、4 等8;5 等10,等外不作

5、要求。等级 15 等。 15 等,增加等外级(容重小于710g/L)。赤霉病粒 最大允许量 4,归属病斑粒。 不作专门限制,由粮食卫生标 准控制毒素含量,归属病斑粒。其他指标及条款黑胚粒 是否收购和限量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归属病斑粒。 不作特殊要求,归属病斑粒。三、小麦硬度指数标准提出的依据1小麦硬度测定方法小麦硬度是由胚乳细胞中蛋白质基质和淀粉之间的结合强度决定的,结合紧密的,硬度值高,结合松散的,硬度值低;硬度特性主要受小麦遗传基因控制。4小麦硬度测定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仪器检验法二大类。感官检验法主要是检验小麦中部籽粒剖面的角质(玻璃质)或粉质比例。我国标准规定籽粒剖面 50以上呈

6、角质(或粉质)的为硬质(或软质)粒。小麦中硬质(或粉质)粒的粒数百分数即为角质(或粉质)率,角质率(或粉质率)越高表明硬度越高(或越低)。我国标准规定,角质率 70以上的为硬麦;粉质率 70以上的为软麦;两者都达不到的为混合麦。但不同国家判定标准不一样,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标准规定籽粒剖面 100呈角质的为硬质粒,硬质粒(即角质率)达 75以上的为硬麦,高于我国的规定。仪器检验法从原理上可分为抗压力检验法和抗剪切力检验法二类,抗压力法是评价籽粒的耐压能力,抗剪切力法是评价籽粒的抗粉碎能力。美国农业部采用的 SKCS(单颗粒)硬度指数法属于抗 压力法,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采用的 PSI 颗粒度指数法属

7、于抗剪切力法;我国小麦新标准中采用的 HI 硬度指数法也属于抗剪切力法。不同的硬度测定仪器所记录的硬度数值(指数)各不相同,但其相互间都有密切的相关性。我国 HI 硬度指数法是在河南工业大学、无锡粮食机械厂等单位取得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基础上研究建立的。与国外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和仪器具有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价格便宜、性能稳定等特点,可以满足基层粮库现场收购检验需要。 2.硬度指数(HI)与 SKCS 硬度指数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大量国内外样品的测定,硬度指数与 SKCS 硬度指数呈显著相关。数据见表 2。表 2 硬度指数与 SKCS 的相关性5年度 样品 相关性 R 测定单位2000

8、2002 国内外小麦 50 份 0.988 河南工业大学20002002 中国品种小麦 30 份 0.927 河南工业大学20002002 国外小麦 27 份 0.987 河南工业大学2006 中国商品小麦 1284 份 0.935 河南工业大学2007 中国 100 余份 0.954 河南农科院2007 中国商品小麦 1678 份 0.918 河南工业大学3.硬度指数(HI)与角质率显著相关通过大量商品小麦实际测定,硬度指数(HI)与角质率具有显著相关性,2006 年 1700 余份样品的相关系数为 0.623,2007 年 1800 余份样品的相关系数为 0.646。见图 1、图 2。20

9、06年 小 麦 样 品 角 质 率 -3与 硬 度 指 数 的 关 系y = 2.0633x - 71.378R2 = 0.3881-10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30 40 50 60 70 80硬 度 指 数 /%角 质 率 -3/%2007年 1810份 会 检 小 麦 HI与 角 质 率 的 关 系y = 0.2695x + 43.257R2 = 0.4169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角 质 率HI图 1 2006 年硬度指数与角质率的关

10、系 图 2 2007 年硬度指数与角质率的关系4.硬度指数(HI)法能客观表达小麦内在品质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角质率检验差异较大,硬度指数法和SKCS 法检验结果变幅明显较小,且硬度指数法最小,表明硬度指数方法能准确的表达小麦内在品质,小麦的硬度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部分小麦品种的 3 种方法比较结果见图 3图 6。62007年 8份 豫 麦 34小 麦 硬 度 参 数 的 比 较01020304050607080901000 1 2 3 4 5 6 7 8 9样 品%角 质 率HISKCS图 3 豫麦 342007年 66份 9023小 麦 硬 度 参 数 的 比 较01020304050

11、607080901000 10 20 30 40 50 60 70样 品%角 质 率HISKCS图 4 郑州 90232007年 64份 烟 农 19小 麦 硬 度 参 数 的 比 较01020304050607080901000 10 20 30 40 50 60 70样 品%角 质 率HISKCS图 5 烟农 192007年 40份 豫 麦 18小 麦 硬 度 参 数 的 比 较0102030405060708090100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样 品%角 质 率HISKCS图 6 豫麦 1875.对国产小麦硬度仪的有关测试评价2003 年 7 月,我中心组织

12、对无锡粮机厂提供的小麦硬度测定仪样机进行了重现性、台间差、疲劳试验等多项指标的性能测评。测试结果表明,仪器的基本参数指标较好,可满足实际需要。重现性实验的平均标准偏差为 0.39, 变异系数为 0.86;台间差为 0.57;疲劳试验的标准偏差为 0.4, 变异系数为 1.4;全部 330 个测试数据的最大极差为 1.9。2003 年,我们在河北省 9 个收购库点组织开展应用试验,全部测定数据(重复 3 次)的标准差平均值为 0.230.46。2007 年 7 月,我们又在河北省、河南省 15 家托市收购库点组织开展应用试验,共检验样品 796份,涉及 39 个小麦品种,硬度指数与角质率的相关系

13、数为 R=0.8164,相关性非常好,小麦硬度仪测定的标准差平均值为 0.230.46。为了进一步验证硬度指数测定仪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安排下,2007 年 7 月下旬,组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北省、河南省的 15 家收储单位进行了收购现场的检验应用。本次应用共检验样品 796 份,涉及 39 个小麦品种。检验数据表明,硬度指数与角质率的相关系数 R=0.8164。在 2006 年、2007 年国家粮食局组织的最低价预案执行省份及周边相关省份的小麦会检中,均使用小麦硬度指数仪进行了测定,共测定 3500 多份样品。通过对比小麦角质率、 单颗粒硬度(SKCS)等指标,进一步证实

14、了角质率检验误差大,而利用硬度指数能够较好地评价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小麦硬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数据表明,硬度指数与 SKCS 的相关系数在 0.9 以上,与角质率的相关性在 0.6 左右。2003 年上半年,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在河北辛集黑马面粉集团、郑州海8嘉食品有限公司、郑州天地人面粉实业有限公司、河北华龙面粉集团等单位试用。辛集黑马面粉集团反映:利用小麦硬度仪测得的硬度指数(1)在小麦的采购中,能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准确区分和采购不同硬度的小麦,能够避免所采非所用的矛盾。 (2)准确指导入磨小麦的软硬搭配,避免出现由于角质率法测定的不准确而出现的小麦软硬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面粉质

15、量的稳定性。2003 年 6 年,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在黑龙江农科院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指数与 PSI 的相关系数为 0.9388,方法的重现性较好,可快速、准确测定小麦硬度。河南省农科院小麦中心应用数据表明,硬度指数与 SKCS 的相关性为 0.954 。四、我国小麦硬度指数(HI)分类结果根据 2006 年、2007 年全国小麦质量会检结果(3500 份样品),本着新老标准尽可能衔接,同时与国际标准基本保持一致的原则,根据各小麦主产省和农业部门的意见,新标准确定硬度指数(HI)大于等于 60 的为硬麦,4560 的为混合麦,小于等于 45的为软麦

16、。我国小麦主产省软硬小麦分布情况见表 2、表 3。表 3 按 SKCS 和 HI 分析的全国及各省 软硬小麦分布比例美国分 类 SKCS相应的 HI 指数 全国 河南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陕西 四川 湖北超硬 90 79 0.1 0.0 0.0 0.0 0.0 0.7 0.0 0.0 0.0 很硬 8190 7579 7.6 1.3 19.5 10.2 11.7 3.7 12.1 1.1 2.0 硬 6580 6874 39.3 21.2 74.9 46.3 39.6 25.9 72.7 6.5 44.0 中硬 4564 6067 21.2 30.9 3.5 16.5 23.4 19.3

17、12.1 37.0 24.0 中软 3544 5559 15.1 22.6 1.0 9.4 13.6 17.0 2.0 43.5 14.0 软 2534 5154 8.1 10.3 1.0 9.1 9.1 14.1 1.0 12.0 2.0 很软 1024 4550 6.1 8.2 0.0 7.4 1.9 15.6 0.0 0.0 14.0 超软 10 45 2.5 5.5 0.0 1.1 0.6 3.7 0.0 0.0 0.0 9表 4 按硬度指数和角质率方法分析的软硬麦分布比例区域 全国 河南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陕西 四川 湖北按 HI 不小于 60 判定 66.8 51.8 97.

18、6 70.5 74.7 45.9 95.9 40.2 68.0硬麦比例按现行角质率判定 70.7 54.3 96.4 88.8 71.1 47.7 97.0 53.0 55.1 按 HI 不大于 45 判定 3.1 6.7 0.3 1.8 0.6 4.4 0.0 0.0 2.0软麦比例按现行角质率判定 5 7 0 2 5 13 0 9 1020002002 年,河南工业大学对法、美、加、澳等 4 国的 25 个小麦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测定。2007 年下半年,我们组织对 2004 年至 2005 年度进口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小麦进行了硬度类型代表性抽样和检测,从 14 个粮库,共抽取样品 22 份进口小麦样品。经检验,美国、加拿大硬麦的硬度指数一般在 70 以上;澳大利亚硬麦的硬度指数一般在 6570;法国小麦硬度指数在 60 左右。这一测定结果与我国面粉企业对国外小麦质量印象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