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 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
2、、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 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3、,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 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
4、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 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19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20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 21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
5、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 式。 22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或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3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4城市规划区:按城市规划法,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1、人们通常把 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
6、疏松表层称为 土壤 。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 法律意义上 的土地。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 指整个地球表面 ;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 是指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 ;国家领土是指 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 ;国土资源一般包括 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山区资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 包括水面在内的地球表面积 ;从法学的观点看 ,国土是指 某个国家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国土资
7、源 ;土地资源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土地资产是指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 3、土地具有 养育功能 、 承载功能 、 仓储功能 和 景观功能 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土地的有用性 。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 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创造 出新的土地 。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 舒适性 和 美学价值 。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 。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仓
8、库 。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 土地纯收益 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 土地级差地租 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 地租和利息率 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 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投影面积 ; 劳动力和土地 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 生产力要素 ,又是 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 ;既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又是 巨大的社会资产 ;既是 土地物质 ,又是 土地资本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 指 由土地质量
9、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包括 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和利用土地,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 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 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 、 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 土地利用规划 的首要任务;土地利 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 最优的
10、土地利用结构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 。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 土地利用规划 、 土地利用设计 、 土地利用施工 ;按区域性质分为 行政区、自然区 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 全国 、 省 、 市 、 县 、 乡 五级土地 利用规划。 17、 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 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18、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后把位于 和接近城市中心
11、区 土地 规划作商业用地。 19、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杜能 、 韦伯 、 克里斯塔勒 、 寥仕 。 20、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1、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 社会经济综合平衡 ,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 土地需求增长性 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22、 土地数量有限性 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 土地可更新性 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23、生态学是研究 生物与无机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科学;规划是指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 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学是一门 预测变化 的科学
12、,规划应理解为 给出行动的 的过程。 24、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 自然 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 土地生态系统 和 土地经济系统 复合而成;系统工程 = 传统工程 +系统观 点 +数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 25、人类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 获取最大效益和最佳服务 ;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 用地要求 的协调上。 26、按照逐级控制原则的要求,应当首先进行 关系全局的具有控制作用项目的规划 ,然后再进行 土地利用细部规划 。 27、 人地关系 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
13、总供给与土地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其核心内容是 确定 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 ;作用是 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实质是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具有 整体性 、 长期性 、 战略性 和控制性等特性。其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 全部土地资源 。 2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 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 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 30、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 国务院 审批。 31、 小康 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社会发展阶段,宏观上是指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分配制度的改善 ,微观上
14、是指 居民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的综合提高 。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恩格尔系数 ;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 吉尼系数 。 32、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 ”的基本原则。 33、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是 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 、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 、 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 ;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规划要解决的 问题 、 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 、 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 、 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 34、从环境保护的
15、角度,应将 居民点 布置在生产区的地形上方,主导风上风向和河流流向地的上游。 35、 土地资源 的绝对数量大, 按人口平均的 相对数量小,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 36、 基本人口 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7、土地垦殖率 = 耕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 建筑密度 =建筑物基底面积 /用地总面积 100 ; 建筑容积率 =建筑总面积 /用地总面积 100。土地利用率 = 已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土地农业利用率 = 农业用地 /土地总面积 100;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土地总面积;单位土地纯收入 =
16、 (产品总产值 -生产成本) /土地面积。 38、预测方法有 定性预测 、 定量预测 和 综合预测 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农业用地 和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 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 。 39、劳动平衡法一般运用于 城市 和 城镇居民点 的未来人口 预测。 40、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 土地质量 相对于各种可能土地用途的综合评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 为土地利用决策、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 41、土地质量是指 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 ;土地质量评价是指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
17、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 土地适宜性评价 、 土地 生产潜力评价 、 土地经济评价 、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研究 四类。 42、作物总产量 =作物内部需要量 / ( 1-作物的商品率 ) 。 43、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 =(地区平均单产 +先进单位的平均单产) /2。 44、果园面积 =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 1-(果园内林带、道路、沟渠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 +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 。 45、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 =规划人口数 人均用地定额指标 。 46、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地形图法 、 断面法 、 系数法 。 47、评价系
18、数法是把 把不同量纲的指标 化为无量纲系 数的方法 48、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土宜法 、 综合法 、 模型法 。 49、期末用地面积 = 期初用地面积 期内用地增加量期内用地减少量。 50、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和土地需求量预测 。 51、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 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 52、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和 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土地利用分区 是在规划区域内不可重复出现的;而 土地利用类型 则可 以重复出现;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中区内含有 土地利用 类型。 5
19、3、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和 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 54、 土地用地分布 是指已经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间形式,是已经实现的现象,被称为 土地利用现状 ; 土地用地布局 则指土地利用的再分配,是规划中的设想。 55、量度城镇化可采用 主要指标法 和 复合指标法 。 56、当今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是 出现了大城市化趋势、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则以生计城市为主 。 57、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反 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 门槛理论 、 带形城市理论 。 58、城镇体系是指 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具有 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 等
20、特性;城镇体系规划则是指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其功能结构包括: 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和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 59、居民点规模是指 居民点的大小 ;一般地讲,具有 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 。 60、交通运输方式有 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五种;水利工程用地包括 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治涝工程、水电工程和输水工程 五类。 三、简
21、答题部分答案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一,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 针对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则是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中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类型的土地使用问题进行的规划,有很强的针对性; 局部性,在一定时期,需要开发、使用、整治和保护的土地只是局部存在的,因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相对规划区内部分土地而言的; 具体性,因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措施、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都比较具体,其实用
22、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选择性,由于各个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同,不同问题和不同行业部门的用地,其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方法等就不同。根据规划区所 存在的土地利用具体问题,选择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类型。 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程序? 答:( 1)审核各类用地数量与布局;( 2)用地数量综合平衡;( 3)用地布局综合平衡;( 4)部门用地需求预测;( 5)经多次协调难以达成一致的,由规划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交规划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6)拟定全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规划土地利用区,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任务,并将全县各类用地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3何谓土地开发?有
23、何特点? 答: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 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 具有如下特点:( 1)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土地是由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及地质、地貌组成的综合体,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土地开发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2)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土地开发与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土地开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土地开发也将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组合方式;( 3)土地开发具有经 营性的特点,土
24、地开发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通过土地开发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了土地利用条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所以土地开发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 4)土地开发是一个开发、利用、再开发、再利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未利用地被开发为可利用的农地;低产农地转化为高产农地;农地转化为村庄;农地和村庄又将被开发为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不断相互更替,循环往复。但每一个循环的过程都不是机械的重复,都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4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答:编制程序如下:( 1)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25、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以及进行业务培训等。从业务角度看,编制规划任务书和工作计划是两个重要的内容;( 2)调查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需要,在收集和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基础上,进行专项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核实;( 3)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案阶段: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用地指标,编制供选方案,确定用地分区和主要用地项目的布局,编绘总体规划图,编写总体规划报告;( 4)规划 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规划报告编写完成以后,要履行审批手续,形成一个规范性文件。根据审批手续,规划(送、审稿)必须提交同级人民政府通过,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最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正式
26、公布实施。 5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答:其基本特征如下:( 1)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城镇、联系通道和联系流、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城镇体系的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都有高低之分,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3)动态性,城 镇体系不仅作为状态而存在,也随着时间而发生阶段性变动。 6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其整体性? 答: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其整体性表现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
27、内的全部土地资源,而不是某一种用地;在总体规划中要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把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 7 7 简述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 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1)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本乡(镇)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乡(镇)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 2)具体确定并落实县级规划所确定的各类土地利用区;( 3)编定各土地利用区的使用用途,具体落实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 4)阐明落实上级规划指标和各类土地利用区的途径、措施。 8土地整治的主要类型有那些? 答:土地整
28、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不同地域其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土地被破坏和退化的特征也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整治类型。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2) 盐碱地的整治;( 3)风沙地的整治;( 4)沼泽化土地的整治;( 5)红黄壤综合整治。 9简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内容? 答:基本内容是:( 1)农地用途管制,包括限制转移管制和许可转移管制。前者是依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划定一定数量的农地主要是耕地作为特殊保护的区域严格加以管制;后者则是根据规划需要,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允许部分农地进行规定用途的转用;( 2)非农地用途管制,其重点是非农地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主要包括增量非农业
29、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和存量非农地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其中增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与农地许可转 移管制密切结合,因此非农地用途管制的重点应是存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 10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内涵? 答:在一定区域内将各种等级、各种类型不同城镇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规模适宜的原则进行安排,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时空地域结构、相互联系的城镇网络的有机整体,即为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包括市或县的行政区域内赌东道的城镇体系规划。 11简述
30、我国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 1)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制定全县各类用地指标,确定分阶段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护任务;( 3)划定土地利用区,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4)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5)将全县土地利用指标落实到乡(镇);( 6)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12何谓土地开发?编制土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
31、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其编制的基本原则如下:(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 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进行,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用地平衡调整,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进一步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所提出的开发目标;( 2)生态优化原则 建立在获取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既要保护好固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要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3)最佳利用原则 在开发能力许可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同时,尽可能挖掘潜在的面积和尽可能利用其优势;( 4)可行性原则 编制开发规划时必须先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所确定的开发目标、开发规模、开发利用方向等必须是经济、技术、生态各方面皆可行的。 13何谓土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有何成功模式? 答:土地整理就是为了使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特定发展时期的特定目标,将土地利用的分布状况加以重新调整的过程。我国成功模式有:( 1)“三个集中”模式,以上海奉贤为代表。在规划和实施规划中,逐步做到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 模经营集中;( 2)“三位一体”模式,以苏南地区为代表。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和土地整理规划一起抓,达到田、路、村、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