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15008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三、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四、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五、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

2、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解题:宿:过夜。 新

3、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这句诗是作者站

4、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

5、读三、四句)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板书:喜爱(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

6、了作者-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五)、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六)、课外延伸:绘幅彩画,深化理解。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

7、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板书:黄(绿)(黄)补充板书,完成板书。3课外亲手绘画。(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四、板书:诗 宿新市徐公店情 喜爱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画 儿童、黄蝶、菜花 (动)追入意 色: 黄、绿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 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三、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观书有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五步法吗?3首先,我们来知诗人,【出示朱熹图片】这就是朱熹, 你对朱熹了解多少?4接下来,谁能把诗题解释一下?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这节课只要同学们认真读,用心思考,积极发言,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大。我们跟随

9、诗人一起走进古诗。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1. 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任务,初步自学这首诗。【任务一】1)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 所描绘的画面。4)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2学生诵读,自主学习。3. 展示交流1)检查诵读(1) 同学们,朱熹说过: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 徊” ,再指名读】(2)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3) 这首古诗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

10、(?)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4)小结:同学们,基本上做到读通读顺,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相信大家读出的韵味会更足。2)品读一二句(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方塘就是指?多大的方塘?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3)“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 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 ,短短 7 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 ,写出了

11、方塘的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4)“天光云影共徘徊” “徘徊”什么意思?换成“晃动”行不行?这句什么意思?这里也包含着一种修辞手法?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5)池塘优美的景色,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 再指名读女生齐读 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3)品读三四句(1)诗人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

12、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作出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示三四句】(2) “渠”这里是指什么?现在生活中指什么?这就是古今意的不同。(3) “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i” ,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4)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5)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6)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4)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

13、欢之情。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1.【任务二】这首诗全写的是池塘中的水,可是题目却用了观书有感,这是为什么呢?2. 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3. 交流结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_。板书: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读书汲取4诗人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指导朗读。【指名读(2 人)齐读】四拓展新知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2朱熹还有

14、一首鲜为人知的说理诗泛舟,【出示古诗】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3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变得心智聪明,就必须多读书!)五【出示名言】的确,只有读书才会使人进步,请同学们齐读名言,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六作业布置搜集朱熹的春日读一读,背一背。七板书设计:观书有感看 方塘 清澈透明 源头活水 (写景)想 心智 更加聪明 不断读书 (喻理)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

15、读并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品读悟诗情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自古以来,长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长江的诗句我们就学过不少,谁愿意来展示一下,来一两句。(请三个学生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题目是凉州词。(板书)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很多诗人都曾经以此为题。不信吗?那我们一起去网络中看一看。(师亲自查询演示:输入“凉州词”)你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王之涣、王翰、

16、张籍都曾写过此同名诗歌。其中王翰的这首也很有名,同学们也都很熟悉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读,然后齐读)(二)感悟诗意,品位诗情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这句诗)1、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你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这些特点?课件出示:自读提示预设:(1)黄河:雄伟壮观 从“远上”“白云间”进行体会(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黄河、白云)(2)孤城(不是孤城,而是城):联系上下行的诗句想一想,它指的是哪座城?(玉门关)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玉门关吗?那了解这个地方吗?这下我们都遇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