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1911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浏阳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浏阳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浏阳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浏阳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浏阳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浏 阳 市 工 业 发 展 “十 二 五 ”规 划一 、 浏 阳 工 业 发 展 现 状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招商引资 ,突出 项目与园区建设, 实施“两帮两促”和“ 扶优扶强”,攻坚克 难, 锐 意进取, 实现了工业经济提质增速、 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工业发 展的目标任务 。总量快速增长,主导作用增强。 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902.89 亿元,工 业增加值 336.92 亿元, “十一五”年平均增长分别为 32.2%、20.61%,对全市 GDP 贡献率由 2005 年的 45.1%提高到 55.6%;工

2、业总量快速增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优化,集聚程度提高。已形成花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矿产等七大优势产业。新 兴工业逐步壮大,以工业新城为核心、以园区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326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 36.7。生物 产业基地晋升为国家级产业基地与国家新药创制孵化基地,获评 “中国十大新兴产业基地 ”称号;现代制造产业基地列入全国机电产品再制造集聚试点园区,农业科技产业园列入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规模工业壮大,效益显著提高。2010 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上的 规模工业企业774 家,比 “十五”

3、 期末增加 266 家, 实现总产值 551.6 亿元,年平均增长 43.4%;其中产值 2000 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 691 家,实现总产值 542.3 亿元;规模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44.3%提高到 62.08%,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全市产值过亿元企 业 89 家,比 “十五” 期末增加 73 家。其中过 10 亿元企业 3 家, 蓝思科技等一批工 业小巨人成长迅速。花炮产业集群实现产值 124.6亿元,创 税 9.7 亿元。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产业基地 产值分别达 170 亿元和 80 亿元,实现 税收分别为 5.2 亿 元、 4.1 亿元。工业吸纳就 业

4、 40 多万人,工业企业发放社会工资 20 多亿元,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加速,科技成绩卓著。五年来全市有 150 多家科技型企业投入科研开发资金 4 亿多元,与 40 余家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开发应用新技术 、新 产品、新工 艺、新 设备、新材料 1200 余项,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 22 项,创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 家,长沙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1 家,有 84 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 长期合作关系。高新技 术企业发展到 66 家,总产值达到 168 亿元,占 规模工业总产值的 32.3, 为“十五”期末的 8.8 倍。浏阳获全国

5、科学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获两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评为全国商标百强县(27 位)。企业获中国弛名商标 6 个,国家免检产品 1 个,湖南著名商标 100 个,湖南名牌 42 个, 长沙名牌 108 个,省质量管理奖一项。投入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 五年累计工业投入 325 亿元,其中技改投入276 亿 元。工 业新城扩容提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0 多亿元,启动 10 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一大批工业项 目相继建设、投 产,为工 业发展增强了后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来势喜人,花炮、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通过提质改造,优势突出,活力增强。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显著。万元 GDP

6、综合能耗年均下降 5.1%,全市空气质量保持在 II 级标 准以上。累计关停工业污染企业 70 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2006 年的 81.35%提高到 2009 年 95.41。 “十一五”节能降耗及减排达到上级下达目标任务要求。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 现在:一是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产业 基础不够完善,配套能力较弱, 结构调整进展相对缓慢;二是传统工业缺乏投入和先进技术优势,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差,技术瓶颈依然突出;三是单个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大型工业企业和单个产品过亿元的拳头品种优势;四是人才资源不足,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工业企业的领军人物相对缺乏;五是城镇化

7、水平仍然偏低,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公共服务体系仍然不健全, 产业与人口集聚功能较弱,工 业发展的配套环境需要大提升,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极大地制约了工业发展。二、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机遇、优势及主要挑战“十二五”时期,浏阳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使得浏 阳可以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对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浏阳处于长株潭的中枢位置,是革命老区,既具有与中西部其它区域相对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强势基础优势,又具有优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先

8、发优势,国家扶持中部地区及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给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三是区域合作发展加强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给浏阳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协作,拓展资源、市场发展空间,促 进产业升级加速提供了机遇。四是地区率先发展的机遇:国家批准长株潭“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可以先行先试。浏阳综合配套改革也进入战略性突破阶段,通过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时期,浏阳工业发展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长浏、大浏、 浏醴、沪昆四条高速公

9、路、永盛大道的建设以及长浏城际铁路的兴建,构建了浏阳快捷便利的“高速 ”立体交通网,日益凸显湖南东大门的交通枢纽地位和“西融长株潭,南连珠三角,东接长三角” 的发展格局,使 浏阳融入国家重点支持 发展的京广经济带的核心区;市内二级公路收费站撤销,促进物流畅通、成本降低和市场拓展;长沙城区的东扩与浏阳西进融城,大大拉近了浏阳和省会的距离,提升了浏阳的地理优势,成为推动工业加快发展的强力引擎,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的发展信心,并将促进资本、人才、信息和技 术等经济要素的涌入。二是产业优势。通过几年的努力,浏阳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 战略新兴产业 巳具强劲发展优势,花炮、机械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 通过改

10、造、 优化,产业层 次和综合竞争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浏阳花炮产业 ,不 仅文化底蕴深厚, “花炮之乡”享誉全球,是我国最主要的花炮生产基地和花炮产品及其原辅材料集散地,拥有雄厚的人才、技术优势,还占有国内外市场主要份额优势。 三是政策优势 。浏阳享有国家扶持中部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 产业转 移、建 设“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享有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三个省级工业基地园区重点支持发展的政策优势;享有省直管市(县)的政策优势。四是资源优势。浏阳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殷实的农林资源、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 展农产品加工业、建材和采 矿业等

11、提供充实 的资源;浏阳还拥有悠久、深厚的人文资源,不仅历史名人辈出,而且 浏阳藉现代知名人士也广布国内外,浏阳还拥有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这是工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五是实力与能力优势。经过 多年来的努力奋斗, 浏阳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上升,2009 年度已 经进入全国百强县第 65 位、中部百强县排名第 4 位;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为“ 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浏阳人民有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的勇气和能力。“十二五” 时 期,浏阳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

12、低碳经济 ”等新战略和新思路,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货币贬值、技术壁垒等手段不断翻新,这给扩大对 外开放、 发展外经外贸, 带来了艰巨性。二是国内经济运行可能偏紧。国家以稳 健的货币政策取代应对金融危机而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各类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将会受到限制,工业发展面临资金需求更紧张的局面。三是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生产要素成本 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工业发展面临能源、水和土地资源供给严竣的形势, 缓解资源紧张和解决环境问题任务繁重。四是竞争难度加大。 县市之间竞相追赶态势日趋激烈,周 边地区迅速发展,大有超越之势, 对浏阳构成竞争压力。三、工业发展

1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战略途径一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化两型”要求,围绕“十二五” 末“实现新跨越、挺进 三十强” 的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 为中心,以 项目建设、促 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支柱产业为抓手,以集聚集约 提质园区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承接 产业转移,加快 发展资 本、技 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引导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 ”发展路子,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格局;着力激活要素资源,突出区域特色,

14、发挥比较优势, 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 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持续、可协调发展。二 基本原则1、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则。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4、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5、坚持突出重点发展的原则。6、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三 主要战略途径1、以新型工业化为基本途径。2、走以内涵提升发展为主、 外延扩张相结合的途径。3、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途径。4、走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途径。5、走工业与服务业共生发展的途径。6、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途径。四、 “十二五”工业发展

15、目标和产业布局一 发展目标(一) 经济增长目标1、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年分别递增 16.7、20.7,到 2015 年,分别达 678 亿元、2276 亿元;力争目标:增加值、 总产值 年分别递增20、24 ,2015 年分别达 700 亿元、2600 亿元;工 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 60。2、发展投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 20,2015 年达到 274 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 982 亿元。3、规模经济:产业集群与规模企业进一步壮大。 500 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246 家, 规模工业增加值 和总产值年分别递增 22、26,分 别达 400 亿元、1750 亿元;其中 2

16、000 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 1100 家,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达 386亿元、1700 亿元。产值过亿元企 业达 160 家以上。4、结构优化: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7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5以上。5、经济效益:2015 年全市工业创税收 70 亿元,年 递增 30 ,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 70;新增就业与转移农业劳动力 6 万个以上。6、安全生产:不发生重特大生产事故,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低于0.1。(二) 人才发展目标: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由现在的 4 万人增加到 2015 年的 6.4 万人,增长60;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7、总量达到 3.8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 2.6 万人;人才资源占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由现在的 17提高到 21;人才素质大提高,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 60,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 30以上。(三) 科技进步目标 1、科技投入:五年累计技术改造投入 714 亿元,科研投入 2015 年达 30 亿元以上,五年累计 150 亿元。2015 年,技术公共平台数量达到 20 个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100 个以上。2、工业信息化:到 2015 年,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内部信息化系统,全面 实现信息化管理,实行电子商 务运营,包括 计算机辅助 设计、企 业资源计划、网络产品及营销、产品流通等环节;

18、70的小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40的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等商务活动。3、科技创新:实现工业类专利和鉴定科技成果 500 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 116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过 400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19以上,年平均增长 20。 4、品牌建设: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新 创国家名牌及驰名商标 5 个以上,新 创省级名牌 30 个、著名商标 150 个以上, 长沙市级名牌 150 个。5、循环经济建设:万元综合能耗期末小于 0.73 吨标煤,年均减少 4.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 30,工 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80

19、。 (四)环境友好目标:工业主要污染物 COD、氮氧化物、氨氮排放总量五年累计分别削减15,年均削减率 4;基本 实现清洁生产,工 业“三废”得到有效治理,工业废水和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 97.38、93.57。二 工业产业布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生态环保、 协调发展的原则和“突出园区特色、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 集群”的思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产业布局趋向科学合理。1、产业布局。重点建设“ 一带三园五基地一产业”。 “一带”即长沙东线(浏阳)现代产业发展带;“三园”即以 长 沙生物医药园区为 主体、涵括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的工业新城,浏阳农业科技 产业园, 浏阳花炮

20、精品园; “五基地”指浏阳电子科技产业基地,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瑶、镇头、沙市 产业基地;“一产业” 指花炮产业。对 其它园区,依据地理、劳动力、 现有产业等方面基础条件,进行适度整合,在重点开发区域内,统筹发 展功能互补的特色园区,形成布局优化、 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协同发展的工 业布局。2 加快园区工业发展工业园区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土地集约、 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等关键内容,坚持项目兴园、特色立园、科技强园的思路,整合园区资源,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园区 综 合服务功能, 创新园区体制和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提升 发展水平,把产业园区

21、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外包业 和地方特色产业的集聚区,打造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辐射 带动力强的经济增 长极,促 进园区产业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使园区成为浏阳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工业新城。工业新城为浏阳现代产业核心集聚区。城区规划面积 100 平方公里,2015 年建成面积 50 平方公里。 “十二五” 时期,工业新城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取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融入长沙东部产业核心集聚区,成为浏阳市的次中心和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增长极。以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再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先进机械制造、食品、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以及现

22、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按两型社会建设理念,促进高科技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高品质人居环境相结合,重点建 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务和生活全新空间,增强核心区综合服务功能和人气凝聚力,不断提升承载大项目大企业的能力,以主导产业引导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布局合理、服 务配套完善、城镇与园区融合发展的工业新城,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 60以上。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科技型园区,主 导产业为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食品制造等产业。 “十二五” 期间打造“千亿” 园区,其中信息产业 500 亿元、生物医药 300 亿元、食品及其它

23、200 亿元。 建设重点:一是加快基 础设施建设。 加快提升供水、供电能力,供水能力达到 12 万吨/日、供电能力达到 40 万,供热、供汽覆盖园区。集中精力建设 好 5 平方公里信息产业东园、5 平方公里生物医药南园、5 平方公里国际科技园和 2 平方公里食品园。 二是加快生物 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和产业提升。积极支持兼并重组,形成以上市医 药 企业为主体、生 产能力达300 亿元的集群规模。推进 生物技术和一类新药为重点的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打造在国内有影响的“国家新 药 孵化基地” 。三是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化平台。突出 实验动物中心、医药科技 创业中心等国家重点生物医 药平台建设;建设

24、国内有影响的对接资本市场的专业平台,设立并管理好 100 亿元的“ 汉湘生物产业基金”、 10 亿元的“ 纳新生物产业创投基金”和生物 产业担保体系、产品营销体系。四是加快全面启动医药 特色城市建设。 通过会议 会展中心、 药膳文化城、药王庙、医 药文化馆、高尔夫球场 等建设,引进国际性生物产业会议、国家生物医药的大型科研、经济会议及医药文化节,打造中国医药的“ 博鳌论坛”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以建设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晋升省级工业园区为目标,全面实施 产业升级战略, 积极融入 长沙市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导向:一是先进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汽

25、车 零部件等产品,着力形成工程机械特色 产业 集群和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二是再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主要零部件、机床的再制造;三是新材料及有色金属加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铝、铜等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四是家具制造及烟辅产业;五是空港产业。 农业科技产业园。以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成全市农业产业化样板的农业科技新城。规 划布局“ 五区一中心” :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区、高新农业研发区、生态观光农业区、生物农资研发区、环 保生物能源产业区和 综合服务中心。 产业定位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生物

26、产业,重点发展兽药生产和生物制剂项目;环保生物能源产业;精细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等。与 华南 农业大学合作,建 设生物农药实验培训成果转化基地、博士生流动工作站、 药源植物资源库,采用 “园区高校公司农户” 的模式,将农业园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植物源生物 农药基地。基地、园区“十二五” (2015 年)发展目标一览表五、 “十二五”时期产业优化及发展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先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壮大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 展, 坚决淘汰落后产业 ,构建 浏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推 进工业、信息化融合及产业集聚,加快配套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大企业、

27、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优先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依托现有产业基地、基 础,抓住 产业转移和区位提升机遇,突出推动要素集 约、 产业集聚、技 术集成,大力扶持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再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浏阳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极,力争期末 产值 突破 800 亿元。1、 生物产业。突出生物医 药、生物 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四大领域。以生物医药园为主体,重点发 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以浏阳农业科技产业园为基地,重点发

28、展生物农药产业 ,大力建 设全国最大生物 农业产业基地。 园 区 名 称建成面积总产值亿元税收亿元 主 导 产 业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30 1000 30 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制造等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 14 350 22 再制造、机械、家具制造、空港 产业浏阳农业科技产业园 5 100 2 农产品加工、生物农药等大瑶花炮原辅材料基地 8 30 1.5 花炮机械、彩印包装、再生纸等镇头纺织食品工业基地 3.2 16 1 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沙市服装家具工业基地 3 16 1 服装服饰、家具制造等浏 阳 花 炮 精 品 园 23.7 18 1 花炮、花炮机械、新材料等浏阳电子科技产业基地

29、5 100 2 汽车电子、应用电子、信息芯片等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0 30 1.5 花炮生产及燃放自动化生产线, 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合 计 1660 62(1)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建设好现代中药创新及特色中药、高端原料药及制剂、抗肿 瘤药物、药用辅料、生物 诊断试剂、疫苗、功能保健食品、动物保健药八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生物医 药重大品种。化学创新药物。争取每年获得 1 一 2 个化学创新药一类证书,莱美、康源等2 个以上制药厂通过 论证,新产品产业化率达到 20,依托威 尔曼、九典、华纳大等企业,做大抗生素 类药;依托有色凯铂、迪诺、天 锡生物等重点研发抗肿瘤类药物。现代中药。以保护

30、品种和国家级新药为重点,以重大疾病治疗药物为突破口,开发形成 6 一 7 个以上质量标准完善、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依托生物技术的发展,积极 强化中药提取技术。以泰尔、 继蒙、九汇现代中药为龙头,做大中成药产业,争取 2 个以上现代中成药产 品打入国际市场。生物制药。近期研发形成 12 个疫苗和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进入产业化生产准备阶段;中期产业化并投入市场,其中 12 个正式进入国际市场;远期争取形成 10 个以上的生物医药新品种,研发生产范围扩大至抗癌症、艾滋病等多个领域;在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多肽药物、动物反 应器等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支持百利莱多肽生物与联

31、峰医药开发氨基酸、加拿大公司流感疫苗项目,依托生物医 药集团、斯奇制 药等企 业,做大新型流感疫苗、卡介苗多糖等品种。原辅料药。通过组建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建设药用辅料与新制剂信息情报与检测鉴定中心、药 用辅料国家工程中心、采购中心及配套规模化生产基地、新制剂与辅料应用研究中心、新药缓控释研究中心等,使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著名的药用辅料研发、生产、集散地。(2) 生物 农业 。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和生物基地,发展现代生物农业,主要发展动物疫苗、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重点发展生物农药,产品发展方向以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 杀菌剂、植物源除草 剂 、植物光活化霉毒等植物源农药为

32、主导,同时开发动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建 设农业园植物源生物农药基地,开展生物农药实验、培训和成果转化,建立 药源植物 库,形成年 产 5 万吨生物农药规模。支持惠农生物工程公司发展茶皂素及茶皂素系列生物农药。依托泰谷生物科技,开发多功能核心料和有机肥,形成年 产 5 万吨复合肥能力。2、电子信息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加快承接 产业转 移,建设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做大电子信息产业。以手机配套 产业为切入点,重点加快 发展以蓝思科技、介面光电为龙头 的手机配件产业群。依托蓝思科技,建 设好防爆特种玻璃、手机视窗生产基地;依托韩国 3D,发展手机立体视窗、3液晶高端显示器;依托利尔电子建设和

33、手机芯片生产基地;依托介面光电建设触摸屏生产基地等。蓝思科技、介面光电在“十二五” 期末实现工业产值过 100 亿元。加快建设浏阳(荷花)电子科技产业基地,发展信息芯片和汽车电子、医疗及工业应用电子等产品。重点引进新型显示器件、数字 视讯、嵌入式软件、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终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 电子、板卡、打印机、工业控制应用电子等工业生产项目。3、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制造产业基地为主,促进机 电一体化,提升装备制造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重点发展智能化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精密数控装 备、节能与环保装备、基础件及仪 器仪表等产业。4、再制造产业。以工程机械、汽 车部件、重型设备、数控机床再制

34、造为主导,以进入国家再制造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制造产业基地为核心,规划建设再制造产业集聚区,争取在废旧汽 车、工程机械和机床的回收、改造和再利用方面有所突破。认 真加强组织协调,培育和延伸再制造产业链 ,重点抓好通用 检测和公用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再制造专业技术和服务企业,建立技术咨询和产业服务体系,推动再制造关键技术 研发与应用;建立逆向回收物流体系,抓紧研发产品剩余寿命评估、旧件无损检测 、再制造 产品性能评价等技术,建立物 资回收平台。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运用先进、成熟的再制造相关技术提升再制造的技术装备水平,并配套相关污染防治、废物处理等基础设 施,提高管理水平,尽快形成批量化产品

35、再制造能力和产业规模。与国内外再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大引强,重点扶持,推 进再制造产业集群加快 发展。到 2015 年,形成再制造产业总产值 25 亿元的规模。5、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 环保装备及产品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以加清 环保为龙头, 发展节能环 保产业。重点 发展水、气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 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等。6、新材料产业。大力引进和扶持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高新技术专项。以制造产业基地为主发展金属表面处理材料、信息材料、节能环保材料。注重发展陶瓷电子材料产业和住宅新材料产业。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发展高纯镍、 锰、钴、 铅、锌,以及氢氧化镍、钴酸锂等先进电池原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新技术产品,连续化高强泡沫镍、高性能动力电池铅布极板和铅布铅酸电池、 电动工具和器具等产品。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 聚合物复合材料,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重点研究开发新型安全、 环保型花炮钝感氧化剂、花炮 药剂和彩色发光药剂等新型花炮原辅材料。发展特种环氧树脂和高分子胶粘材料,阻燃新材料,有机中间体,工程塑料,建筑隔 热新材料,紫外光固化树脂与单体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