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何一茹摘要 采用混合学习进行教师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形式。本文探讨了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原则和策略,并介绍了两个实际运用的案例。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混合学习 学习环境 混合式学习环境对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区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培训方式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传统的面授培训存在着学习资源较少、受时空限制、每次受训人数较少的缺陷,加上中小学教师平
2、时工作繁重,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而 e-learning 虽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扩大每次受训的规模,但又存在着缺少师生面对面交流,尤其对需要学习者动手实践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效果不大理想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两种培训方式的优势,克服它们各自的不足,提高培训的效益?学者们提出了采用混合学习的形式来弥补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各自的短处。那么,具体到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如何去构建一个促进培训目标达成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呢? 笔者近几年参与了多个采用混合学习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或项目的教学实践,下面就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实践案例作些探讨。一、关于混合学习理念混合学习通常表现为在线学习与面对
3、面学习相结合,但实质上是包括不同教与学理论的混合(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以及不同教学模式的混合。混合学习理念在强调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相混合的同时,还强调传统课室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不同教学传递系统的混合以及课堂讲授与网络社区的混合等。Driscoll 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他指出,混合学习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 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实践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或工作效果。二、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原则所谓学习环境,是指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促进学习者发展规定了学习环境存在/
4、创设的指向或意义;各种支持性条件包括各种资源、工具、人、活动、人际关系等要素;统合说明了围绕学习者发展,将各种支持性条件实现统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混合式学习环境是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其涉及的支持学习的要素更加多元化。因此,在构建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实践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可遵循下列的原则:(一)针对性原则参与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人员) ,也有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或课程)内容既有侧重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方面的,也有侧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还有理论与技能学习并重的,显然,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内容对混合学习环境的设计要求不同
5、。所以,在设计时,应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分析培训对象的特征和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恰当的设计策略。(二)整合性原则1钟志贤,概念框架: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2在创建一个有意义的混合学习环境时,我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支持性条件) ,并且其中的许多因素是相互重叠的,如果只是把这些因素简单地加在一起,难以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必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有机地整合各种因素,才能使设计开发出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实现培训目标,使培训效果最优化。(三)开放性原则采用混合学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改变那种僵化和封闭的教学学习者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通过单向性活动(
6、师生)进行操练式的学习。因此,混合学习环境必然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其包含的教学思想、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都是开放的,并且是在学习者学习过程和人际交往互动中不断调整的。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式学习环境,力图使现代社会教育大系统和受训教师教学经验小系统相贯通,力求把培训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四)效益性原则混合学习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教学成本与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意味着要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成本与效益比是选择不同的混合序列的主要参考标准,在选择传递方式时必须考虑传递的价值,尽量优化传递的价值。三、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的策略构成学习
7、环境的要素主要有“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评价”七大要素,各要素与学习者/教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2。围绕这些要素,结合混合学习理念,笔者认为,在设计混合式学习环境时,可主要采用如下策略:(一)搭建适应多种教学活动开展的物理环境学习环境中的物理环境主要指教室物理空间、教学硬件资源的安排和放置,以及支持网络学习的传输系统和平台环境。由于混合学习包括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多种教学活动,包括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所以,物理环境的搭建要能为多种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提供优化的师资队伍组合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培训内容也日趋专业化、综合化。要保证
8、培训质量,培训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而且要承担面授和在线课程制作与辅导的大量工作。由于培训难度较大,工作量多,区域培训机构的教师不一定都能独立承担整个培训课程(或项目)的所有工作。因此,在混合学习环境的人力资源设计中,应强调教师与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专家间的合作、教师与技术人员间的合作,通过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来共同完成任务。(三)尽量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传统情况下,培训往往是在教室或班级里,是在脱离日常教学实际的环境中进行的。培训更为注意的是培训的内容、讲授的方式,而对培训的情境注意不够。培训者往往习惯于营造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而对营造受训者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环境认
9、识不足。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师培训是一项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学习环境时,应重视任务情境的设计,强化与实际教学问题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情感交流的环境。(四)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媒体工具与学习序列混合学习主张把非数字化的资源和多种多样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混和,主张把各种媒体2钟志贤,概念框架: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3工具相混合。为使这样的混合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一要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内容进行选择,二要根据媒体选择的高效低耗原则,分析媒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传递学习信息。除此之外,由于混合学习是传统面
10、对面、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事件和以数字化学习为基点的教学事件的融合,因此,要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与教学规律来合理安排面授和在线学习各种教学事件的顺序(即学习序列)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组成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称为学习社区) ,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模仿和观察共同体成员的作为,并且获得社会性的支持/帮助。此外,学习还是一种社会
11、性的、对话性的过程,当学习者面临某种问题或学习任务的时候,学习者很自然地会向他人寻求建议和观点启迪。当学习者成为课内或校外学习共同体的一员时,他们便可以接触到多样化的思维视角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思路。在构建混合学习环境时,一方面要重视在面授环境中建立学习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网络环境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通过利用Email、BBS、BLOG、QQ 群等协作工具,使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交流与学习。创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因为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使共同体成员产生“沉浮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和情感,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相互依赖的关
12、系。其次,共同体成员要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使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并能够为他人提供适当帮助,因此要鼓励其通过对话协商,通过建设性的讨论、提问和批判质疑来形成知识的意义。(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维度混合学习的评价与传统评价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学习形式多样化,所以对学习者要实行过程跟踪,评价机制也要随之改变,不能是单纯的书面考试,要建立如理论考试、实践、技术、思想等多元的评价机制,对学习者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达到培训目标。混合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加关注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的接受程度、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等。四、混合式学习环境构建案例(一)广州市中小学网管人员培训课程培训对
13、象:广州市中小学网管人员培训目标:提高中小学网络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保障学校校园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应用。培训内容分析: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OSI 模型、TCP/IP 协议、交换机基本原理和配置、子网划分、路由器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等,具有理论性强、对技能要求较高的特点,对学习程度一般的学习者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习者较难理解,是学习的难点;技能实训部分要求学习者能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理论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点。 学习环境设计要点和特色:理论课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挂于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的网络课堂系统上(http:/ (IP ACL)的内
14、容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活动情境:“在学校的网络中分成计算机课室和办公区两个不同的区域,其中学生机的 IP 地址为10.0.0.0/25,而办公网的 IP 地址为 10.0.0.128/25,现有一 OA 服务器 IP 为 192.168.1.2,出于管理需要,我们要禁止学生机访问 OA 服务器,而其它应用不受影响。 ”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学习者自然要进行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中需要有人负责配置服务器,有人负责配置办公机,有人负责配置学生机,彼此进行分工合作、探究,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平台上搭建了论坛“网管员之家” ,挑选热心的学校网管员作为版主,为受训教师之间、受训教师与培训教师
15、间建立互动平台,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研讨在课程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多媒体教育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目标:以每年一度的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为契机,提高区域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培训内容分析:本项目的培训内容主要介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的新方法与新技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策略。其重点和难点是让受训教师学会把教育理论和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通过软件作品或者课例的形式来体现。学习环境设计要点和特色:为了解决上述培训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使区域内更多的教师能够从培训中受益,本项
16、目采用了混合式培训:分专题集中部分骨干教师进行面授,区域内广大学科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者与专家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互动来解决问题。在师资方面,聘请专家、教研员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培训,如专家讲座重点解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教研员指导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一线教师则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介绍。这样,使受训教师能从多种视角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培训内容。在网络学习社区“教师多媒体创作天地” (http:/222.16.80.99/ssdmt/index.jsp)中,提供了专家讲座、软件点评、课例点评、专家辅导、培训资源等栏目内容。
17、据调查,能观摩到丰富而又更新及时的优质原创资源,是吸引众多学科教师进入该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原因。而在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中通过软件点评、课例点评、专家辅导形式提供跟踪式的培训辅导,专家、教研员与学习者组成学习共同体, 受到了受训教师的普谝欢迎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5五、结束语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混合学习环境的构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领导在培训政策、人力物力上支持;需要相关人员通力合作,共同把混合学习环境各要素的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合力。这样,混合学习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参考文献:1 钟志贤,概念框架: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GCCCE2006)论文集,20062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4,73 郑葳 ,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当代教育科学,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