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 ,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如史记 )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的结合,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求其能够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的有关问题。、教学时间教学总时间定为两个学期,讲课时数 126 学时,第三学期 72 学时,第四学期 54 学时。、课程结构和学时
2、安排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 (70 学时) 1、绪论及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3 学时)2、文字 (10 学时)3、词汇 (12 学时)4、语法 (28 学时)5、古书注释 (4 学时)6、修辞 (3 学时) 7、音韵知识的运用 (4 学时)8 诗词格律 (6 学时)第二部分:古代汉语文选 (56 学时)2、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绪论及常用工具书第一节 绪 论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含义,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关系。(二)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3、沟通古今汉语,使汉语教
3、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4、 提高汉语言素养。(三) 古代汉语的内容1、文言文选(以先秦典籍为主)2、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文字、词汇、语法等)3、语言实践(阅读、练习)(四)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材料和理性知识相结合。2、注意语言现象的综合比较。3、注意古今对比,防止以古律今。4、多读、多记、勤查、勤练。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其汉语言素养。教学目标31、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对象、范围。2、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第二节 常用工具书教学内容(一)说文解字简介(二) 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辞书:康熙字典 、 辞源 、 辞海 、 古汉语常用字
4、字典 、 诗词曲语词汇释 、 词诠 、 经传释词等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类别及使用方法。教学重点1、检字法2、几部常用字典辞书的主要优缺点。字书以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为重点,词书以辞源为重点,虚词以经传释词 、 词诠为重点。教学方法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使用工具书相结合。教学目标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质。文 字第一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结构教学内容(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二)“六书”简介41、六书的名称及由来2、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3、六书的局限教学重点与难点1、汉字结构的理论-六书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与区别。教学要求1、教材
5、和课堂讲授的例字必须熟练掌握。2、利用查检工具书,能够分析一些常用字的结构。第二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内容(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产生异体字的几种情况(三)繁简字1、什么是繁简字2、繁简字的对应情况文 选讲授篇目1、郑伯克段于鄢 2、齐桓公伐楚53、宫之奇谏假道 4、晋灵公不君5、鞍之战 6、烛之武退秦师 自学篇目1、蹇叔哭师 2、祁奚荐贤 3、子产不毁乡校教学要求1、所选的两部分文选,结合通论知识,要求做到字、词、句落实,并能通畅地译成现代汉语。2、精讲文选要求全篇熟读。教学目标1、掌握六书理论及重
6、点应掌握的汉字结构。2、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其辩识。3、掌握精读篇目中的重点字形结构。词 汇教学内容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词汇的继承与发展1、 新词的不断产生2、 旧词的逐步消亡3、 词义的继承与发展(二) 词义的沿袭与演变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和汉语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的继承性及稳定性。2、古今词义迥然有异6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1)词义范围的差异a、 词义的扩大b、 词义的缩小c、 词义的转移(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a、 褒贬色彩的差异b、 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异(3)词义义项多少的差异a、 义项的增多b、 义项的减少(三)沟通古今词
7、义1、沟通古今词义的意义2、沟通古今词义的方法第二节 单音词、复音词(一) 单音词1、什么是单音词2、以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一大特点(二) 复音词1、什么是复音2、复音词的分类(1)单纯复音词a、 叠音词b、连绵词:连绵词的特点及类别(2)复合复音词(复合词)a、联合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三)正确辨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7第三节 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一)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二) 辨析同义词的意义(三) 辨析同义词的依据和基本方法1、从词的词汇属性辨析2、从词的语法属性辨析(四) 辨析同义词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二)探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8、的方法1、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据形求义)2、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文献佐证)(三)词义引申的类型和方式(四)词义引申和词性变化(五)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语词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2、辨析古今词义异同。3、了解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4、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准确掌握词义引申与词类活用的区别。教学要求81、学会根据字形结构的分析,准确探求和掌握词的本义,讲授文选中重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2、熟练地掌握教材附录所列常用字的本义。3、熟练掌握教材附录的常用词。文 选讲授篇目1、冯谖客孟尝君 2、鲁仲连义不帝秦3、季氏将伐颛臾 4、阳
9、货5、许行 6、大同7、寡人之于国也 8、齐桓晋文之事自学篇目:1、触龙说赵太后 2、赵威后问齐使3、子路 4、教学相长5、博学 6、诚意7、夫子当路于齐 8、学而9、为政 10、微子教学目标1、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几个方面。2、掌握词从音节方面的分类及对连绵词的认识。3、掌握同义词的概念及其辨别。4、掌握精读篇目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语 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词 类 活 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特点9(二)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三)词类活用的表现1、名词用如动词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4、其它词类的活用现象5、名词作状语(四)词类活用的条件教学重点与难
10、点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2、词类活用的几种基本情况及活用条件。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区别及其翻译。教学要求能熟练识别各种词类活用,并能准确说明其活用的条件,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第二节 常 用 虚 词教学内容(一) 代词1、人称代词(1) 、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尔、女、而、若;之、其、彼(2) 、人称代词的复数(3) 、人称代词的敬称和谦称2、指示代词(1) 、近指代词:是、兹、之、此、斯(2) 、远指代词:彼、其、夫(3) 、无定代词:莫、或103、疑问代词(1) 、问人: 谁、孰(2) 、问事物:孰、何、曷、恶、奚(3) 、问处所:何、恶、焉、安(4) 、问原因:何、恶、焉、安、胡、奚4、特殊的指示代词者、所(二) 介词、连词1、介词于(於) 、乎、以、为, 之的用法和作用2、连词与、而、以、且、则、如、抑、虽、然、虽然、 然而、然则的用法和作用3、介词和连词的区别(三) 副词1、程度副词:甚、殊、极、尤、良、至略、少、稍、微、颇愈、盖、弥2、范围副词:皆、尽、悉、成、毕、俱、举独、特、但、直、徒、止凡、率3、时间副词:既、已、业、曾、尝方、正、适特、且、行寻、旋数、亟4、情态副词:固、必、诚、亟、屡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