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复习题5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34538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力学复习题5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力学复习题5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力学复习题5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程力学复习题5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程力学复习题5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作业(五)一、填空题1、某段梁的内力只有弯矩没有剪力时,该段梁的变形称为(纯弯曲) 。如果它的内力既有剪力又有弯矩时称为(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2、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适当布置载荷和支座位置) , (选用合理的截面) , (采用变截面梁)3、适当布置载荷和支座位置可以提高梁的弯曲强度,它的目的是(降低最大弯矩 )maxM4、合理设计截面形状可以提高梁的弯曲强度,它的目的是(用最小的截面面积 A,使其有更大的抗弯截面模量 )zW5、为了使梁的中性轴上、下两侧的材料都能发挥作用,对于塑性材料,如果 ,应选择(上、下对称的截面) ,这样抗弯更好,但是抗扭差。 、对ct于脆性材料,如果 ,所以(

2、采用 T 字型或上下不对称的工字型截面) 。ct6、截面的经济程度可用比值( )来衡量。AWz7、在所有相互平行的坐标轴中,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为最小。8、在平行移轴公式 中,z 轴和 z1 轴互相平行,则 z 轴通过aIz21(形心轴)9、对于如图所示的简支梁,在弹性小挠度弯曲中,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左边的正负号为(负号) 。EIxMdw)(210、对于悬臂梁来说固定端的(挠度和转角)都等于零;11、对于简支梁或外伸梁来说铰支座上(挠度)等于零,弯曲变形的(对称点)上的转角等于零。12、只有在(小变形)和(材料服从虎克定律)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叠加原理求梁的挠度和转角13、弯矩为正,挠曲线呈(

3、凹形) ;弯矩为负,挠曲线呈(凸形) ;弯矩为零的梁,挠曲线呈(直线) 。14、梁的弯曲变形与梁的(受力) 、 (截面形状)及(截面刚度 EI) 有关。二、选择题1、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值为平均切应力的(A )倍。A、1.5 B、 C、2 D、1342、圆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为平均切应力的(B)倍。A、1.5 B、 C、2 D、13、圆环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为平均切应力的(C)倍。A、1.5 B、 C、2 D、1344、工字形截面梁腹板上的最大切应力约为腹板上的平均切应力(D )倍A、1.5 B、 C、2 D、15、下列情况中不需要进行切应力的强度校核是( D )A、较短的梁

4、(l/h5)6、已知平面图形的形心为 C,面积为 A,对 z 轴的惯性矩为 Iz,则图形对z1轴的惯性矩有四种答案, 正确答案是(D)A、 B、 bIz2baIz2)(C、 D、Aaz)(Az,C,1abC7、两根细长杆的直径、约束均相同,但材料不同,且 则两杆临21E界应力之间的关系为:(B)A、 B、 21)(crcr21)()(crcrC、 D、)r 3rr8、如图所示的简支梁,其截面形心为C,I z=5.3310-6m4。材料的许用拉应力 t=80 MPa,许用压应力 c=160 MPa,则梁的最大许用载荷q max为( A )A、5.33 kN/m B、4.28 kN/m C、3.5

5、6 kN/m D、6.83 kN/m9、矩形截面的悬臂梁,载荷情况如图所示, , ( D )错误的?FlMeA、 B、 00C、 D、10、如图所示的三个梁,其最大弯矩之比为 (D )A、1:1:2 B、1: 2:1 C、2: 2:1 D、2:1:111、如图所示变截面梁,用积分法求自由端的挠度时,微分方程应分( C )段。A、1 B、2 C、3 D、412、如图所示变截面梁,用积分法求自由端的挠度时,边界条件为:(B)A、BC 和 CD 两段梁,在 C 点处具有相同的转角和挠度B、固定端 D 点处的转角和挠度均为零 C、自由端 A 点处的转角和挠度均为最大D、AB 和 BC 两段梁,在 B

6、点处具有相同的转角和挠度13、如图所示变截面梁,用积分法求自由端的挠度时,连续条件为:(A)A、在 B、C 处左右两段梁具有相同的转角和挠度B、固定端 D 点处的转角和挠度均为零 C、自由端 A 点处的转角和挠度均为最大D、在 C、B 两点处的转角和挠度均相等14、如图 a 所示悬臂梁在 CB 段受均布载荷 q 的作用,它相当于图 b 和图c 叠加的结果,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A、 B、 C、 D、21BwEIqa412EIqawB842EIqawB24515、如图所示的简支梁,减少梁的挠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D )?A、加大截面,以增加其惯性矩的值B、不改变截面面积,而采用惯性矩值较大的工

7、字形截面C、用弹性模量 E 较大的材料D、在梁的跨度中点增加支座三、计算题1、一矩形截面木梁如图所示,已知 F=10kN,a=1.2m;木材的许用应力 =10MPa。设梁横截面的高宽比为 h/b=2,试选梁的截面尺寸。解:(1)作弯矩图,求最大弯矩 mNFaM43mx 102.10(2)选择截面尺寸由强度条件 得: zWmaxax 364ax102.10.mMz 故 326)(2bbhz 332.bmz 16.02.13bh43.6.02最后选用 125250 mm2 的截面。2、一起重量原为 50 kN 的单梁吊车,其跨度 l=10.5 m,由 45a 工字钢制成,抗弯截面系数 。为发挥其潜

8、力,现拟将起重量提高到mWz3104.F=70kN,试校核梁的强度。若强度不够,再计算其可能承载的起重量。梁的材料为 Q235A 钢,许用应力 =140 MPa;电葫芦自重 W=15 kN,梁的自重暂不考虑( 图 a)。解: (1)作弯矩图,求最大弯矩 可将吊车简化为一简支梁,如图 b 所示,显然,当电葫芦行至梁中点时所引起的弯矩最大,这时的弯矩图如图 c 所示。在中点处横截面上的弯矩为 mNlWFM 544max 1023.)105.7(4)(2)校核强度 梁的最大工作应力为 MPaPaPaWz 140156056.1043.1285maxax 故不安全,不能将起重量提高到 70 kN。(3

9、)计算承载能力 梁允许的最大弯矩为 mNWMz 336max 1024.10由 得4)(maxlF kNl 2.61012.65.102443 故按梁的强度,原吊车梁只允许吊运 61.2 kN 的重量。3、T 形截面铸铁梁如图 a 所示。已知 F1=8kN,F 2=20kN,a=0.6m ;横截面的惯性矩 Iz=5.3310-6m4;材料的抗拉强度 b=240MPa,抗压强度 bc=600MPa。取安全因数 n=4,试校核梁的强度。解:(1)作弯矩图 梁的支座反力为: kNFA2kFB6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由图知截面 A 或 C 可能为危险截面kNMA8.4kC6.3(2)确定许用应力

10、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分别为:Mpanbt 6042 Mpanbc15046(3)校核强度 截面 A 与截面 C 的正应力分布情况见图。b,c 受压 cbCAyM,zIMycb最大压应力在截面 A 的 b 点处a,d 受压 daCy,无法确定最大拉应力在什么地方,须经计算确定。由上述的分析知,需校核 a,b,d 各处的正应力。截面 A 下边缘 b 点处 MPapaPIyMczc 150721072103.584663 截面 A 上边缘 a 点处 apaIy tzt 60361036103.5486 截面 C 下边缘 d 点处 MPapaPIyMtzt 60541054103.58663

11、 结果说明各处皆满足强度条件。4、一悬臂梁 AB,在自由端 B 作用一集中力 F,如图所示。试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最大转角| |max 和最大挠度|w |max。解:以梁左端 A 为原点,取一直角坐标系,令 x 轴向右,w 轴向上。(1)列弯矩方程 在距原点 x 处取截面,列出弯矩方程为: FxlxlFxM)()(2)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将弯矩方程代入式 得EIxdw)(2xl通过两次积分,得: CFl2DxxI326(3)确定积分常数 悬臂梁在固定端处的挠度和转角均为零,即:在 x=0 处, ,0Aw0Aw代入、式,得: 0,DC(4)建立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将求得的积分

12、常数 C 和 D 代入、式,得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分别为:)2(2xlEIFIxlw )3(6)2(123xlEIFxlEIw(5)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由图可以看出,自由端 B 处的转角和挠度绝对值最大。以 x=l, 代入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得即 ; ,即EIFlB2EIFl2maxEIFlwB3EIFlw3max所得的 为负值,说明横截面 B 作顺时针方向转动;w B 为负值,说明截面 B 的挠度向下。5、一简支梁如图所示,在全梁上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载荷作用。试求此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最大转角| |max 和最大挠度|w |max。解:(1)列弯矩方程 画受力图,由对称关系得梁的两个支座反力为 2qlFBA以 A 为原点,取坐标如图,列出梁的弯矩方程为 2)(xqlxM(2)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由 得EIdxw)(2 2xql通过两次积分,得:CxqlI3264DEw41(3)确定积分常数 简支梁的边界条件是:在两支座处的挠度等于零,即 0,;0, BAwlxx在在代入到式,得 243,DqC(4)建立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将积分常数 C,D 代入,得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