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大学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为加快培养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发展战略和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等工程人才,根据云南省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云高教201176 号)精神,特制订云南大学卓越计划工作方案。一、学校简况云南大学始建于 1922 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 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
2、 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 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 世纪 40 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 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 15 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 年首批列入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2001 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 年成为教育
3、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 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 19 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 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 年成为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实施院校。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两强一堡” 建设战略需求,云南大学遵循“ 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提升水平、办出特色” 的办学思路,坚持“ 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 ”的总体要求,以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实施综合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合作共建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着力推动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超常规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实力和整
4、体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云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文、史、哲、经、法、教育、理、工、农、医、管、艺术等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 4551.84 亩,分布于两个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 81.4 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 4 亿元,图书馆藏书 300 余万册,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学校下设 20 个学院、8 个研究院、1 个公共课教学部、1 个留学生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 14975 人,研究生14092 人。有本科专业 85 个,国家
5、特色专业 12 个,国家精品课程 10 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4 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 1 门,教育部INTEL 精品课程 1 门,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4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 1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1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19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4 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 个。1 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 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4 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 个省部共
6、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 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 个国家 Linux 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现有教职工 2837 人,专任教师 1669 人,其中院士 4人(含双聘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6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7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国家“千人计划 ”入选者 1 人,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4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14 人,教育部“ 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获得者 1 人
7、,中科院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6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 3 人,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 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8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1 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 9 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10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 69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54 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 20 人,云南省教学名师 18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4 个,云南省创新团队 8 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4 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8 个。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 计
8、划” 项目 2 项、“863计划” 项目 4 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 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1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6 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 项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有 4 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其中,思想战线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十一种名刊,成为全国地方高校进入教育部首批名刊工程的学术刊物。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9、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二)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有关文件精神,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云南省加快培养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发展战略和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等工程人才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
10、,着力提高工程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学校其他工科专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三、实施内容(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改革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机制,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与企业进行联合教学,编著特色系列教材,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保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遴选方式云南大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对象是从试点专业所在学院相关专业的
11、大二学生中择优选拔。计划每年择优选拔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不少于 30 名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班。卓越工程师培养班采用开放式动态管理,实行滚动分流淘汰机制,分流出的学生进入普通班继续完成学业。1选拔卓越工程师培养班选拔在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后(即每年的 7 月份)进行,采用自愿报名,通过考试与面试择优进行组建。达到以下基本条件可以参加选拔:(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生,团结同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热爱工科专业,具有工程实践潜力,专业课程平均成绩在 80 分以上,无补考及不及格课程。(3)身体健康,达到体育合格标准。 2分流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
12、,分别在二、三学年学习结束后进行两次滚动分流。(1)普通班学生符合分流基本条件并达到下列选拔条件者,可在第二学年末自愿申请调整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班: 必修课没有补考成绩; 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在 3.0 以上(含 3.0); 没有受过任何纪律处分。(2)普通班学生符合分流基本条件并达到下列选拔条件者,可在第三学年结束时自愿申请调整到卓越工程师班学习: 必修课没有补考成绩; 必修课平均学分绩 3.3 以上(含 3.3); 在三学年内取得应得选修课学分的 70%以上(含 70%); 没有受过任何纪律处分。(3)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第二学年末及第三学年末调整到普通班: 必修课补考一门次以
13、上(含一门次); 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不足 2.5; 违反校规校纪,受到纪律处分。3分流程序 (1)申请转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于每学年初填写调整专业审批表,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校学籍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根据该年级卓越工程师班实际情况,以申请学生的平均学分绩作为学业依据排队,择优选拔,确定人选,报主管校长批准。(2)卓越工程师班转入普通班的学生,于每学年初填写调整专业审批表,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转入的专业根据该年级招生计划指标,参考本人志愿和学习成绩,由教务处组织校学籍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提出意见,报主管校长批准。从卓越工程师班分流出的学生,由教务处根据普通班相关专业的学生
14、人数,参考学生本人志愿及学习情况安排在相关专业学习。4学分计算和毕业(1)普通班学生经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班后,按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方案继续学习,达到相应学分和学习要求后,获得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2)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分流后可以选择到本学院相关专业继续学习,分流后不再享受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相关待遇。分流后原学分继续有效,但必须补修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后,方能获得相应的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5学籍管理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学籍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以工程对象为轴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现
15、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满足区域经济特点,符合企业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相关产业发展实际状况,每年和联合培养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和修订。1校内培养阶段卓越工程师班按单独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大部分专业课程由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讲授,争取按 1:3 的师生比为学生指派导师(副教授以上),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2企业培养阶段(1)企业遴选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优先选择相关领域有代表性的龙头或骨干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合作方。入选企业应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积极的合作态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有足够的积极性并应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
16、条件。(2)联合培养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开展为期 1 周到 3 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 3 个月至 1 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导师参与专业技能教学,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或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从第七学期开始,到第八学期毕业论文答辩前结束(五年制的做相应顺延),2/3 的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从进入企业开始,就按照企业的安排进入相关项目的研发或工程项目的实施,并结合实习完成毕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