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镇江市机电高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专业在结合学校总体建设规划,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了专业的十一五建设规划。 一、 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 专业建设的指 导思想是:以“ 服务镇 江、辐射全国、联系世界、科学发展观” 为主要依据,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 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建设项目 2006 年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行动依据,落实上级及学校“ 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任 务。遵循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 长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质量观
2、、教学观。 围绕国家职业教育精品专业 10 项指标,在以本专业为龙头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体现高水平示范性。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专业建设充满时代气息和进取精神。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为基础,带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起能适应行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体现职业 教育特征鲜明、有一定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指导思想,制定针对不同岗位的教学计划,实施学生多证书 制度;建2设一支师德水平高,各专业有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发挥核心作用,教
3、师教学能力强、科技服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建立一个包括社会参与在内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相关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推动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建立具有真实工作环境、训练与技能鉴定结合的实训基地群。 二、预期效果 经过 23 年努力,建成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龙头的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 动化设备与生产自 动线的制造、运行 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 在我市职业教育系统内起示范、引领作用。将实训基地建成现代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实用、产学结合密切、职教特色明 显、具有示范作用的,集教育,培训、技能技术鉴定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 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既 为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实训提供场地
4、与设备,也为周边地区职业教育提供资源共享,同时增强向社会提供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功能,为社会企业提供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 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到 2008 年,通过机电专业建设, 专业群中 12 个专业成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在本专业群领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能按企业“ 订单式”培养制造加工各岗位技能型人才。成就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过 硬的专业带头人、 课程带头人和“双师型 ”骨干教师队 伍。 建设体现职教和地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 2 门课程成为市级精品课程。三、主要建设内容 1专业群建设规划 3(1)机电一体化应用专业群建设背景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
5、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 1977 年创立以来,一直是重点建设专业,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工业制造领域的方方面面,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紧贴社会需求,发挥传统优势,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定位为“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主,以现代控制技术为辅” 。培养学生机、电、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2)专业群规划我省是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沿江三角洲。近几年, 为适应全球竞争的环境,产业升级的浪潮席卷我省,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已经全面启动,急需大量掌握
6、机电控制技术人才。2006 年,根据我市省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市各类职业教育提供的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千余人,但市场 需求却数以万计。依托 长 江三角洲发达的机电控制业,我校在机电一体化业群 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地域优势。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 产品生产和现场技术管理的不断提升,岗位工作内涵发生变化,我校正在建设 以机电专业为龙头、同 时 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 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制造专业群。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规划 (1)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格所必须的知识结
7、构和能力结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更 贴近市场需求,本专业聘请了部分专家、教授、企业的重要人士作为顾问委员会委员, 进行教学体系指导和论证,动态地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大力推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今后将不断探索 “工学交替”与“订单式” 等培养模式,不断修订符合其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2)以“能力本位”观改革课程以“能力本位 ”观课程 论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 满 足企业(行业) 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今后将作好以下方面工作: 以企业(行业) 岗位应 具备的综合能力
8、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 ”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 训练为轴 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 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 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 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9、和理5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 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 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 为中心,理 论教学体系与 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 业组织制定的 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 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委员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理 实一体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 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 课程到
10、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到 2010 年,完全实现课 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 块化,形成以 6 门以上的核心课程为引领的系列课程。建立以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要观测点的专业群主干课程评价体系。(3)继续双证书制度我校十分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考证和毕业就业指导,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适应市场需求,学校结合各 专业特点,推行并 实施了 职业技能证书进教学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培养培训工作, 毕业生实行双证书6制度。学校结合所设专业特点和行业岗位职业技
11、能要求,到 2010 年完善开设如下技能鉴定项目课程;课程名称 鉴定项目 适合岗位 是否对社会开放计算机绘图(AutoCAD) 中、高级 计算机绘图 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程序员 中、高级 数控编程 是数控铣床操作工 中、高级 数控机床操作 是数控车床操作工 中、高级 数控机床操作 是助理模具设计师 中、高级 模具设计 是数控设备维修工 中、高级 数控设备维护 是电工 中、高级 设备维护 是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持,如开设 AutoCAD 综合练习和机械制图综合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和 CAD/CAM 综合实训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模具装配实训等,
12、学生在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 获得相应的学分。(4)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今后要 继续努力的主要有: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项 目训练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采用 实际的生产项目,让学生置7身于模拟工业环境中,在逼真的生产环境中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协作作业来解决生产、技 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协作精神、创新精神、 组织才能也得到了 锻炼。 努力实现 个性化教学,学生从入学开始,先参观校外实训基地,明确专业岗位,根据兴趣选择加入兴趣小组, 选定具体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进
13、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由指 导老师辅导,培养自身 专长。 考证训练 运用于课 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在实训过程中,有些课程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训练学生,并让学生考取证书。 3产学研规划 目前本专业群校外实习基地有 9 个。在合作中,本 专业将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 因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在这类企业工作,所以合作企业能及时了解到市场的变化,最了解制造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素质。通 过聘请合作企业经验丰富人员参加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使得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的学生也更具有竞争力。同
14、时,通过和企业合作,建立起学生培养反馈机制,能够及时从企业和分配的学生那里发现教学方案的缺陷,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使培养方案得到及时的改进。 (2)“订单”式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的基础应建立在互惠互利8基础上,互惠互利的最好方式是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即学校是企业培训机构的延伸或者企业人力资源的供应部门,而企业是学校人才培养最后工序的基地或是人才的归宿。每年毕业前一个学期,有部分企 业提前到我校预订要毕业生,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岗前特殊培训,使学生较快适应企业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3)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队伍,才
15、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派部分老师到实习基地企业工作,能大力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相应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讲座。(4)学校为企业服务 为企业提供技术、生产及在职职工培训服务, 为 企业产品开发、 调试、试验提供技术环境,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零部件的协作加工和技术改造,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到 2010 年,将建立 12 个以上校外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申报成 12 项科研项目。4.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总体目标 该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够用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本领的制造业第一线高素质职业技能
16、人才,因9此所配置的师资必须与培养学生的方向相适应,既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较高的职称,满足分析问题所需理论知识的要求,又必 须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所以,师资建设目标是尽可能引进或培养具有“ 双师型”素质教师,组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 职 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规划到 2010 年, 师生比 1:15,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40 周岁以下)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 80%,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 40%以上,中级职称的教师达 50%以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 100%,培养 3
17、 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出 8 名技师型人才。(2)主要措施 双师型素质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的思路与方法如图所示。10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 从企业引进 的教师。引进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等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信息。或直接在企业聘用机械制造与加工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去企业挂职锻炼 。定期选派教师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 技术、故障 诊断和排除等方面。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教师亲自进行教学仪器设备的设计、制作、组装、调试;另外,教师在学校自身的科研中心与中小企业进行商品化的设计与样品试制的合作。教师培训基地培 训。利用寒暑假实践让专业教师或实验员参加短期培训考取职业资格和相关技能证书。参与学校科研项目。要求理论实 践一体化教学,使教师既要负责理论教学,又要负责实践教学,从而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到 2010 年,数控技 术应用 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全部具备“双师型”素质。2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措施 提供国内外访问学者学习机会。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做一段时间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