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充分利用行政纪录 重塑官方统计数据(发言稿)民政部规划财务司 何珊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开辟新的统计资料来源,全面高效地搜集统计资料,是统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行政纪录是统计资料的潜在资源,充分利用、开发行政纪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搜集统计资料的有效方法。下面就我部如何充分利用行政记录,做好民政统计工作,为民政事业和国家统计事业服务谈一点看法和体会。一、行政记录的利用(一)行政纪录是统计数据的源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政纪录特别是电子行政记录的广泛应用,使官方统计数据的采集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使官方统计数据的采集越来越便利了。行政纪录的目的不是统计,但行政纪录
2、可以为成为统计数据的源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行政纪录作为统计资料的方法已普遍得到了认可。特别是我们这些行政部门,充分利用行政纪录为统计服务,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效率。2(二)统计数据以往利用行政纪录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按其职责和管理需要编制开发了大量记录行政资料的电子信息化系统,为政府及时决策提供了便利,也使工作提高了效率。但由于五花八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战,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挑战。加之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纪录参差不齐,软件系统没有统一标准,统计部门地位不高,行政领导只关心统计数据不关心
3、统计过程,造成了重复录入劳动,数出多门,给基层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三)目前民政系统的做法目前,民政部门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民政事业统计基层台帐- 即汇总后的民政统计信息名录库,实现了台帐与统计报表的无缝链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不同业务系统的技术衔接和数据转换。实现了全国名录库每季度由基层汇总到民政部一次,并每季度检查名录库与报表数据的一致性。民政统计调查体系主要由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两个系统组成,涵盖了民政涉及到的所有的业务范围。统计台账是根据民政业务主要行政纪录的转化而形成的,是自动生成报表数据的基础。民政统计绝大部分报表数据是从台账中自动提取的。目前我们台账建到村、居委会,每季度报送一次
4、,采3集点 70 多万个(到村、居委会),各类台卡 40 余张,指标数千个。报表数据主要从台帐中提取,报表和台账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报表数据既可从台账中生成,又可单独填报。报表和台账是构成民政统计体系的核心部分。从 2001 年开始,民政部门就着手开发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系统台账系统(名录库),加强台账建设,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完整。按照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使用台账为业务工作服务。同时,为了使统计台账更加完善,方便使用,我们与各业务部门一起,根据民政业务特点,共同研究,统一统计口径,规范了统计指标,确立了统计标准,并由业务司局准确定义了统计指标,避免部门内纠纷。我部统
5、计指标涵盖了各项业务信息及财务决算、基建决算指标等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分为基本信息部分、人员情况部分、核算增加值的财务数据部分和基建、财务决算等部分。统计的范围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安置对象;行政事务主要包括婚姻、收养、捐赠、殡葬、救助等业务;民政管理单位主要有民政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福利企业等。针对建立电子统计台账具有涉及面广,录入内容多,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特点。我们基层统计人员把台帐给各业务科室电脑全部安装,由统计干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等,平4时由业务科室负责行政记录转换到统计台帐的工作,在做月报、季报时,传出台帐数据给统计人员
6、汇总,并明确各相关业务科室职责,形成一套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克服了由以往的各职能科室各自为战的上报数据方式,转化为打破科室分工,实现科室间协同作战,统计部门统一上报的运作方式。避免了数出多门的现象发生,有力地促进台账建设工作的开展。民政电子统计台帐(行政记录)的使用一是数据准确。多年来,民政局统计部门对外报送的民政对象统计数据由于时间紧,调查范围广,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全面掌握民政对象的真实情况,难免会出现民政对象上报数字失真,业务科室与统计之间民政对象数据不等的情况。而民政电子统计台帐由于对民政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更容易获得准确的数据。二是有效衔接。利用民政电子统计台帐直接提取业务部门信息系统中
7、的行政记录,做到统计信息与业务信息无缝连接。使统计台帐可以随行政记录的变动而及时变动,统计人员可以在全面掌握民政对象资料的基础上,与业务科室沟通、核实出比较真实的统计数据。三是处理便捷。过去在民政统计报表中,遇到民政对象数据增减变动时,计财部门要核实、汇总数据比较困难。特别是低保人员变动大,无法一一核实。利用民政统计台帐后,行政记录-台帐-报表自动生成,提高5了效率,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四)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行政纪录,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数据转换系统我国的名录库建设工作也早有时日,部门根据国家所赋予的管理权限,为了自身的业务管理需要,通过注册登记等手段进行收集,因此它们的名录资料登记范围、
8、指标和取得的方式都各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目前来看,各部门交换给统计局的名录资料所形成的资料库应该是最全面的,它包括了全社会所有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名录库信息更新不及时、名录资料不能完全反映变更和撤消的单位情况、资料管理分散,名录库内容不全面,指标设计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建立一个统一指标、统一含义、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的登记法则势在必行。各个部门可根据需要,再在这个规定的法则上增加各自需要的指标,但总的框架不能改变。但这个标准一直没有出台,好在经济普查规定的部门交换信息已基本起到了这个作用,但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统计部门牵头做这项工作应该是责无旁贷,并具体
9、负责系统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承担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工作。同时,各部门相互合作、制定共同的法规,实现信息共享。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法律规定和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管理机构的统一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6(五)充分利用行政纪录,是降低统计成本最有较的方法之一充分运用行政纪录,从而可以防止数出多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统计成本。官方统计机构在选择数据来源时应当考虑其数据质量、时效性、费用以及被调查者的负担等因素。对相关部门有适当的行政纪录能够满足需要的,统计部门可以不再自成体系地下发报表,从而避免重复统计、增加费用。但由于统计部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是太高,以及部门之间
10、的关系不是很融洽,因此,统计部门平时要充分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才能获得准确的行政纪录。(六)国家统计机构要保证行政纪录管理者认清这些数据源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部门的统计机构逐渐认识到充分利用行政纪录的优越性,并各自采取了各种方式和开发了相应的系统以充分利用行政纪录,提高统计效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但在行政纪录管理者中及各部门领导对“充分利用行政纪录进行统计” 的概念的理解还 不够深刻。统计部门应最大限度的宣传这一理念,挖掘行政记录在统计工作中的潜力,使人们都知道行政记录在统计中的作用,才能使这种统计方法得以顺利开展。二、构建以名录库或其他行政数据为基础的统计体系所面
11、临的挑战7首先是法律的挑战。目前,规范国家统计工作的最高法律是统计法,但统计法虽明确了国家统计机构建立国家统计系统的责任,但并没有明确名录库是统计体系的基础,统计数据必须建立在名录库的基础上,是统计部门必须建立的数据库。为此从法律上很难找到坚强的依据,只能由统计部门设法无休止的协调不同业务部门,浪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收获往往很小。统计部门和业务部门为“是否应获得业务部门的行政纪录” 而争论不休。 统计 法从法律层面上强调统计数据的为多,强调名录库的法律地位的微乎极为。其次,目前我国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还比较滞后。第一、市场经济不够成熟。目前,多数企业还处初级竞争的阶段,还没有完全认识利用
12、信息工具回避风险的重要性。这使得很多商用数据库缺乏赖以生存的用户数目。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时,商用数据库处于难于生存的局面。第二,部门之间协调性差。一是各部门之间的系统软件参差不齐。各自用自己部门的系统软件。从而造成信息转换产生不必要的错误。二是部门之门协调性差,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制度,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第三,目前的名录库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现在经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收集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目前只是统计部门应用较多,而应用社会上去,则少之又少。还没有体现出来自社会、服务社会的真正目的。第四,统计信息化进程缓慢。8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和同一规范。统计软
13、件开发重复,各开发单位各自为战,往往使这类软件难以进一步提高,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较难跟进国际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是统计数据的管理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统计信息管理部门疲于日常数据的收集疏于数据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忽视了为本级政府决策和企业决策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三是统计信息化投入不够。资金不足,造成硬件很难跟上信息化发展。人员配置不合理。县级以下统计部门计算机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一般县统计部门负责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只有一、二个人,而市级、省级、国家统计部门却有五个人以上。而大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而由县统计部门完成。县级计算机人员疲于应付大量数据录入,难于有更多的精力、时间提高自己技术水平。三
14、、充分满足用户对官方统计数据的需求目前,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统计信息,他们已经或正在逐步意识到,掌握更多及时和可比的统计信息对于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在瞬息万变的时期,各级决策者需要官方统计数据帮助他们进行艰难的选择。除总量数据以外,还要求结构的信息。要求的数据更加详细,并且能够灵活地加总。为了适应对动态平衡过程的研究,他们还可能要求统计更加重视登记变动情况。为了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建立完备的9统计体系以保证数据的有效供给。这也为政府统计拓展了新的活动空间。但针对他们的需求,统计部门同时也需要考虑他们是否可以获得改造后的微观数据。我部在充分满足
15、公众对官方统计数据需要的做法:(一)对社会公布我部的统计规章制度、统计指标的内涵外延,统计方法等内容。(二)规范了统计数据的发布制度。统计数据按规定及时上网发布,使统计数据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三)生产了一大批的统计产品,主要有: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民政统计季刊、 民政统计月刊、 中国民政统计摘要、中国民政统计发展公报、 中国民政统计发展报告、 民政统计分析等。四、充分利用行政纪录实现的方法和信息技术(一)建立统计平台的标准接口,实现无障碍衔接针对我国目前行政登记部门均针对各自业务特点建立满足工作需求的信息系统,为了使行政纪录高效快捷的转为统计数据,实现无障碍衔接,就需要建立标准接口,实现不同名
16、录库之间的标准转化系统,规范和衔接各有关部门的单位认定标准、分类标准,以及各种标识、代码和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标准,保证名录库系统的统一性。同时,进一步加快统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发布,从标准规范角度规范统计表式设计,从源头上消除业务壁垒和信息孤岛,保证统计10数据一致性。(二)加强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行政纪录得到充分利用的手段我部在为保障行政记录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在统计管理上积极探索,狠下功夫,我们的做法是:1本着高效、精练原则,减少管理层次,组建矩阵式、网络式团队,充分发挥统计机构内部人员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民政统计信息交流平台。要求各省市建立各自的统计信息网络交流平
17、台。目前我部统计数据的传送、各级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研究探讨、统计知识和软件操作技术等都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2定期通报报表报送情况,营造民政统计人人争先的氛围。为促进各省民政统计工作,我们根据报表按时完成情况、数据质量、统计工作管理情况、与业务部门的协调情况定期对各省市报表进行量化综合评比,有力地促进了报表质量的提高。3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政统计队伍。基层是数据的源泉,县一级民政部门的统计工作,是整个民政统计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自 2001 年起,直接培训县、乡一级的基层民政统计人员万人次以上。此外,我们还注重统计法规的宣传,挤出经费,通过培训和宣传,增强了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