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考研真题总结详细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571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考研真题总结详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工程考研真题总结详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工程考研真题总结详细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环境工程考研真题总结详细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环境工程考研真题总结详细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 名词解释 1. 环境 (06、 07) environment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 、矿藏、森林、 草原 、野生生物、自然 遗迹 , 人文 遗迹、 风景名胜区 、 自然保护区 、城市和 乡村 等 .。 2. 环境保护 (0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 环境 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 持续发展 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 3. 环境污染 (05、 06、 07)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

2、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4. 环境质量 (07) environmental quality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5. 环境要素 (05、 06) environmental element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6. 环境本底值 (环境背景值) (05、 06、 07、 10) 环境本底值即环境背景值,指 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

3、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 7. 可持续发展 (05、 06、 08、 09、 1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 生态系统 (05、 06) ecosystem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简而言之,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9. 食物链 (营养链) (05、 06、 07) food chain 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

4、(是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锁。) 10. 生态平衡 (07、 08) ecological balance / ecological equilibrium 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 11. 生物多样性 (05、 06、 08、 09/10) biological diversity / 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2. 生态破坏 (07)

5、ecology destroying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 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 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 如: 水土流失 、 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 13. 生物修复 (06) bioremediation / bio-remediation 通过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过程。 14. 化学需氧量 CODcr (08、 09、 10)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COD 化学需氧量( 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

6、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计量。以氧量 (mg/l)计。 采用重铬酸钾 (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表示 为 CODcr。 15. 富营养化 (06) eutrophication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资的富集以及有机物的作用,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和死亡,水中溶解氧不断消耗,水质不断恶化,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16. 水体自净能力 (05、 06、 07) 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洁净的能力,成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17. 水环境容量 (09、 10) water environment capacity /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w

7、ater /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8. 环境容量 (05、 06、 08、 09) environmental capacity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9. 热污染 (06) thermal pollution / heat pollution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0. 清洁生产 (06、 07、 09、 10) clearer production 就是对生

8、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21. 环境管理 (05、 06、 07、 08、 09、 1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措施的总称。 22. POPs(08)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

9、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污染物 (09、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 简答 1. 环保的 3 大政策 ( 05、 06、 07)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 “三同时 ”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10、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 “共有地悲剧 ”,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 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 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

11、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 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2. 环评制度的内容 ( 0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百度百科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12、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 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 环境保护 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还

13、可以为建设项目的 环境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计划、建设工程等。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国,除城市规划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外 ,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 :必须作正式影响评价的大型项目,如以建设城市、工业、开发资源为目的的造地项目,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以上或投资超过 600 万法郎的有关项目等 ;须作简单影响说明的中型项目,如已批准的矿山调查项目 ,500 千瓦以下的水利发电设备等;可以免除影响评价的项目,即对环境

14、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法国政府在 1977 年公布的 1141 号政令附则中,详细列举了三类不同项目的名单。在立法上这比使用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 ”这样笼统的概念明确得多。 有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适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广泛。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凡是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都须事先得到批准,对其中使用较大不动产(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的项目,则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70 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作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影响评价的项目,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不进行,一种是法律另有专门规定的;另一种是为处理某种紧急事态而采取的措施或依法进行

15、的特殊行为,如环境保护局为保护环境采取的行动,国防和外交方面某些秘密事项等。 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各国规定虽不一致,但一般都包括下述基本内容: 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 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 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将产生哪些不可避免的影响; 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措施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意见。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评价内容还规定了各种选择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和筛选。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国民经济计划相结合。该国 1972 年投资分配法规定,各种投资计划必须包括环境影响报告。报告的内容要有: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计划中消除或减轻

16、有关环境污染的措施; 与废物相联系的潜在污染以及消除和综合利用废物的措施。 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一般是: 由开发者首先进行环境调查和综合预测(有的委托专门顾问机构或大学、科研单位进行),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布报告书,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对于不同意见,有的国家规定要举行 “公众意见听证会 ”。 根据专家和公众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主管当局最后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意义和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无疑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对可 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

17、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各国在执行此项制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限制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但限制过严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从而影响社会的需求,这就产生了掌握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的问题。其次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 ,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于它的可靠性问题,综合 性预测的标准和方法如何确定的问题,某些环境因素如生态影响如何确切计量问题,都须进一步研究解决。最后,评价工作本身,特别是某些大型项目的评价,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耗费时间长(有的需要 5

18、年、 10 年)、成本高(一般要占项目总投资的 0.5 5),加上手续繁杂,群众意见又常常极不一致,有些建设项目往往因此而延误工期。 3. 环境标准 ( 05) 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 ( 06) 环境标准 按其 性质主要分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两大类。 ( 1) 按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 质量标准; ( 2) 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形态的不同,通常分为废弃(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废渣(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三种。 ( 3) 此外,有些国家还制定了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和污染警报标准。 环境标准分哪几级几类,以及

19、在执行过程中的选择 ( 07)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均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分。 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而地方标准仅限于规定地区内 使用的标准。国家标准对战略性、普遍性事物作出规定,而地方标准是对战术性、特殊性事物进行限制。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 相抵触,并且应严于国家标准。 4. 什么是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 ( 05) 5. 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排放总量的区别 ( 06) 污染物总量和污染物浓度时有区别的,例如:对同一种污水而言,污染物总量是指这种污水每年排放的污染物的质量(通常指重量),而污染物浓度是指这种污水所含有害成分的浓度,对于污水而言,一般衡量指标为: PH、 C

20、ODcr、BOD5、氨氮、总磷等等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浓度排放的区别 ( 07) 我国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废气、废水排放标准。 规定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 的限值,这就是浓度控制 。 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是有差距的,环境质量标准要比污染源排放标准严格得多。即使所有的企业都达到了排放标准,但环境质量很可能不达标。因而, 单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显然是不够的。从而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思路。即根据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所能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将总量分解到各个污染源,保证环境质量达标 。 单方面控制总量也是不行的,高浓度的污染物质在短

21、时间内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 应提倡总量和浓度双控制,即既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总量,又要控制其排放浓度 。 总 量控制和浓度控制是环境保护的两种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手段 。 6. 除尘一般采用哪些类型 ( 05、 06、 07) ( 1) 根据除尘过程中是否使用润湿剂,可分为湿式除尘和干式除尘; ( 2) 根据除尘过程中粒子的分离原理,除尘可分为下列类型: 重力除尘:重力除尘是使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借助重力的作用沉降,并将其分离捕集。 惯性力除尘:是使含尘气体冲击惯性力除尘装置的挡板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流动方向 ,然后借助粒子的惯性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离心式除尘:含尘气体进入离心式除

22、尘装置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尘粒分离出来; 洗涤式除尘:是用液体所 形成的液滴、液膜、雾沫等洗涤含尘烟气,而将尘粒进行分离; 过滤式除尘:是使含尘气体通过滤料,将尘粒分离; 电除尘:是用高压直流电源产生的不均匀电场,利用电场中的电晕放电使尘粒荷电,然后再电场库伦力的作用下把荷电的尘粒集向集尘极,当形成一定厚度集尘层时,振打电板使凝聚成较大的尘粒集合体从电极上沉落于集尘器中,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声波除尘:由于声波除尘装置的性能、费用、噪声等问题,在实际中应用不多。 7. 什么是清洁生产 ( 05) 中国 21 世纪议程 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

23、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 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 绿色产品 的生产亦将随着 可持续发展 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8. 初沉池和二 沉 池功能上的异同 ( 05、 07) 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

24、浮物。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 50%、 BOD 的 20%,按去除单位质量 BOD 或固体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预处理。初沉池的主要作用如下。 ( 1) 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 2) 使细小的固体絮凝成较大的颗粒,强化了固液分离效果。 ( 3) 对胶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 ( 4) 一定程度上,初沉池可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均质效果。减缓水质变化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 ( 5) 有些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将部分二沉池污泥回 流至初沉池,发挥二沉池污泥的生物絮凝作

25、用,可吸附更多的溶解性和胶体态有机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 另外,还可在初沉池前投加含铁混凝剂,强化除磷效果。含铁的初沉池污泥进入污泥消化系统后,还可提高产甲烷细菌的活性,降低沼气中硫化的含量,从而既可增加沼气产量,又可节省沼气脱硫成本。 二沉池是设置于曝气池之后的沉淀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目的,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二是污泥浓缩,并因水量和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9. 同水体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的特点 ( 05) 土壤 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 土壤污染是污染物是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过程,其后果要通过长期摄食由污染土壤生产的植物

26、产品的人体和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土 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像大气和水体污染那样易于为人们所察觉 。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污染 物进入土壤环境后,便与复杂的土壤组成物质发生一系列迁移转化作用。 其中许多污染作用为不可逆过程,污染物最终形成难溶的化合物沉积在土壤中。因而,土壤一旦遭受污染,极难恢复。 10. 土壤退化的原因 ( 05、 06、 07) 土壤退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 1) 复杂的自然背景原 因:如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 ( 2) 人为活动影响的诸多直接和间接原因:如土壤的不合理利用; ( 3)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又增加了土壤的压力。如过

27、度放牧和耕种、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以及大量排放污染物等都是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 11. 噪声控制的主要措施 (途径) ( 05、 06)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 08、 09)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噪声源的声输出,控制噪声的传播和接收,以得到人们所要求的声学环境,即为噪声控制。 ( 1) 声源控制 运转的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等是主要的噪声源 ,控制它们的噪声 有两条途径: 一是改进结构 ,提高其中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 二是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28、。 ( 2) 传声途径的控制 (书)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常采用的噪声控制技术有吸声、消声、隔声、隔振与阻尼、有源减噪技术等几种类型。 吸声:用吸声材料装饰在房间的内表面,或在 室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房间内的反射声,从而降低室内噪声的方法。 消声:消声是消除动力性噪声的方法。将消声器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 流通道上,从而降低这种设备的噪声。消声器就是阻止或减弱噪声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装置。 隔声:将发声的物体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里,使它与周围环境隔绝,这种方法即为隔声。典型的隔声措施是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 隔振与阻尼:为了减少机器振动通过基础传给其他建筑物,通常的办法就是

29、防止机械基础与其他结构的刚性连接,这种方法叫做基础隔振。 金属薄板、船体、飞机外壳等常会因剧烈的振动辐射较强的噪声,可以用涂抹阻尼材料的方法降低噪声。 有源减噪技术:利用电子线路和扩声设备产生与噪声的相位相反的声音-反声 ,来抵消原有的噪声而达到减澡目的的技术。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百度百科)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 在车流量大并且 人口 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 (土坡、山丘 ),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物体的内能等 。 ( 3) 接收者的防护 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危害,可采取下述防护措施: 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防声盔等。 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根据听力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人的听觉灵敏度是有差别的。如在 85 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有人会耳聋,有人则不会。可以每年或几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测,把听力显著降低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