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60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 ( 1) 生物学起源论 :创导者有法国 利托尔诺 、美国 桑代克 、英国 沛西能 ,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 2) 心理学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 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 3) 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 最先提出并被 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 观点。这是从 恩格斯 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

2、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 3) 需要起源论:杨贤江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 1)教育 无阶级性 ,教育权平等。 (2)教育 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 原始 状态。( 4) 在原始社会末期,

3、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3 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 4000 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用于写字的材料是“ 泥板书” 。 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 “泥板书舍 ”。 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 : 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 纸草 ”上。 7.公元前 6 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 为 婆罗门 教育 ,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 8公元前 8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 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

4、校” 。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 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 儿童的学习内容主要为 吠陀 经。 9.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 、文字及学校教育 ;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教育内容较丰富;教育机构种类繁多;教育方法简单; 尊师重道传统盛行 ;文明及文化教育 源远而流 不 长。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1.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 智慧、勇敢、节制 和 正义 (这就是以后希腊思想家所概括的“四大德”)。 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 1)教育具有阶级性;( 2)教育完全被国家所控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 3)以

5、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 4)重视女子教育。 3.雅典教育的教育特点 :( 1)教育具有阶级性;( 2)重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不仅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道德教育及美育;( 3)雅典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 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 4)忽略女子教育。 4.毕达哥拉斯 及其学派的理论的 基本核心 是,高度重视数学,把数学当做万物的本源,并主张灵魂不死、灵魂轮回。 5.智者和智者派: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 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在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被 称为“智者”。到公元前

6、 5 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获得了新的、特殊的定义,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智者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普罗塔哥拉 、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希庇阿斯、安提丰和克里底亚等。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推理出来的) ,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1)智者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

7、的流动;( 2)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6.七艺中的前三艺是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 1. 苏格拉底方法 ( P57): 由 讥讽、助产术、归纳 和 定义 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 问答法, 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特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 优点 是不将 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 从具体到形象、从个别

8、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 ,为后世的教学 法所吸取。 使用条件和范围 :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热情和愿望。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第三,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2.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 ,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3. “理想国”中的三类人:爱智慧、掌握真理的深明事理的 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居于辅佐地位的具有勇敢美德的 军人 ;具有节制美德的 手工业者和农民 。 4. 理想国中的教育 观: ( P63) 柏拉图认

9、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 ( 1)女子应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2)重视早期教育。( 3)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4)寓学习于游戏。( 5)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节制的思想,认为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5. 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 最早 倡导者。 6. 黑格尔称 亚里士多德 为 “人类的导师”。 7. 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 :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 和 理性的灵魂。 8. 亚里士多德 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天性、习惯 和 理性。 P80 1. 评价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 问答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

10、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这一方法通过不断与对方讨论的方法诱使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但是由于这一方法是在没有具体的教材课堂的情况下产生的特定的产物,所以并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和范围内进行使用。 2. 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 1)从定义上: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则将美德分为了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伦理美德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 象,伦理美德就是中道,美德就是恰到好处。 ( 2)从美德教育的目的看: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强调知识对于道德行为的指

11、导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在于掌握伦理道德,实现理性与非理性东西的统一。 ( 3)从美德的教育方法看: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践,认为美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与天性无关。 3. 比较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教育观。 相同点:( 1)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 2)教育理论的内容都很全面;( 3)在细节的描述上都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猜测性,并且以神话寓言来作为佐证 的证据。 不同点:( 1)教育制度和教育目的不相同。理想国培养的是哲学王,法律篇强调以法治国,哲学家的任务是帮助制定法律;( 2)教育内容不同。理想国中,辩证法居高临下,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为了辩证法做准备。法律篇中为不同

12、的人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着眼于实际,而辩证法的学习则是整个教育的中枢神经。 4. 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相同点:( 1)都试图去阐述儿童或者个体是如何获取知识形成理性的;( 2)都探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遗传和环境) 不 同点:柏拉图的是一种内发论,强调学习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亚里士多德的则相反,认为感觉影响进入灵魂的时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引起灵魂性质的转变。 柏拉图强调的是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后天学习的决定性作用。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后天的环境尤其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1.

13、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是论雄辩家。 2.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P92) 内容 :要有广博的学识;要在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方法 :练习 占主要地位 。最常用的练习法是 模拟演说, 最重要的练习是 写作。 3.昆体良 的主要著作是 雄辩术原理。 4.昆体良有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5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 ( 1)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 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在实行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 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

14、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5)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6.奥古斯 丁的主要著作是忏悔录。 7.奥古斯丁提出了“原罪论”。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2. 骑士教育的定义及其特点: ( P118) 定义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特点: 阶级性和等级性、宗教性 3.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4. 经院哲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定义 : 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经院),

15、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 基本特征:以“经院”为生存环境,以“辩 证法”为操作原则。 特点: 首先 ,经院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本质就是神学。 其次 ,圣经的教义就是经院哲学研究的绝对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最后 ,经院哲学内部也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也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5. 城市学校的特点( P130) : 从 领导权 和 城市学校的归属 上看 ,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从 内容 上看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从 培养目标 看 ,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P131 4. 阐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它们在教育史上面的地位和作用。 产生: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 11 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萨米诺 大学。 12 世纪的波隆纳大学。 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出现。 2、十字军东征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3、新兴市民阶层的新的文化需要。 地位和作用: 1、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的媒介。 2、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和繁荣。 3、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 4、促进了市民阶层对于知识教育的重视。 5、使得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理想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