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02592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海宁市科学技术局 孙浩彬、吴关炳(二五年七月)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海宁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十一五”计划需要研究和考虑的重要内容。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其中产业结构是关键,它能带动其它结构的调整,当然各种结构调整又是互相影响和依存的关系。本专题调研着眼于产业结构,特别是非农产业结构调整,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提出几点对策措施和发展思路,以资参考。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结构现状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体现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海宁市 2000 年至 2004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

2、总值的比重如表 1。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宁市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逐年提高,而第三产业则呈现小幅波动的趋势。表 1 海宁市 2000-2004 年三次产业结构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生产总值(亿元) 118.89 135.34 155.28 188.34 229.47人均 GDP(美元) 2240 2546 2921 3537 4305第一产业(%) 9.61 8.55 7.06 6.22 6.08第二产业(%) 58.9 59.43 60.72 62.56 63.57第三产业(%) 31.49 32.02 32.22 31.22 30.35注:以

3、 1 美元8.3 元人民币折算数据摘自海宁统计年鉴2第三产业发展不快从三次产业结构现状不难看出,海宁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这固然与海宁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支柱有关,却不能回避将会对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发展不快主要表现在比重严重偏低、知识型机构不足和接纳人才能力差等方面。(1)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近年来,海宁市经济快速发展,从 2000 年到 2004 年人均 GDP 如表 1,其平均增速达到 17.8%。人均 GDP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经济学家研究认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GDP 的三次产业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赛尔奎

4、因、钱纳里模式下,海宁市 GDP 的三次产业构成应当为:第一产业比重介于7.0%9.7%,第二产业介于 46.0%45.6%,第三产业介于 47.0%44.7%;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历史进程看(如表 2) ,海宁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应该在 45%左右,很显然,海宁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表 2 英美产业结构进程表英 国 美 国阶 段年 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 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化初期 1788-1789 40 20 39 1839 42.6 25.8 31.6工业化中期 1860-1864 18 38 44 1869 22.2 32.7 45.1

5、工业化后期 1950-1954 5 47 48 1948-1958 7.2 47.1 45.2后工业社会 1970-1974 3 44 53 1970 2.9 40.4 56.0数据摘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 卷第 1 期(2)知识型机构明显不足对第三产业中知识型机构的统计(见表 3)以及第三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003 年数据)和增加值的分类统计(如图 2)可知,海宁市知识型机构主要包括一般的卫生机构和普通中小学校,而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机构明显不足,特别是还没有上规模的科技型机构。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科研与技术服务所占份额仅1.80%,信息传输、计算机

6、服务与软件业仅占 5.12%,即使包括教育和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在内也只占 17.4 %;科研与技术服务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中的从业人员分别占 2.09%和 2.01%,专业技术人员仅占 2.86%和 1.3%。多年来的各界所关注的在海宁建设高校的提议至今仍未达成共识。表 3 海宁市 2003-2004 年知识型机构2003 2004 年 份机 构 机构数 人员 专业人员 机构数 人员 专业人员科技型机构 43 888 365 57 1102 453单位办科研机构 34 1720 1720 47 2106 2106学校 281 6698 5672 246 6723 5670普通中

7、学 22 2393 2063 29 2560 2235职业高中 5 269 217 6 272 218小学 103 2482 2255 95 2492 2276幼儿园 144 1093 724 109 1099 741特殊教育 1 18 11 1 17 11电大 1 42 30 1 46 38普通中专 2 120 76 2 126 84成人中专 2 58 33 2 63 40其中技工学校 1 46 25 1 48 27卫生机构 114 2216 1822 133 2428 2112数据摘自海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3)知识型机构接纳人才能力差由表 3 同样可以看出,海宁市知识型机构特别是从事科学

8、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机构规模小,人数少;专业技术人员则主要集中在医院和学校,以完成市民日常医疗工作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在科研、技术服务和信息与软件业的比例极低。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海宁市知识型机构设置以及研发、创新的状况,尚不具备接纳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能力。31.2750.2418.9941.5420.712.1725.712.091.989.4615.312.01 2.860.979.789.836.041.34.795.771.878.1412.095.10102030405060商 贸流 通信 息与 软件服 务业 及公 共管 理金 融保 险房 地产 业科 研及 服务

9、教 育文 体卫从 业 人 员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增 加 值 (%)图 2 第三产业中各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增加值的比例3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海宁市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结构不合理,这一点尤其需要充分认识。(1)产业竞争力低海宁市制造业支柱产业是皮革、家纺、经编三大产业,这三大产业都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偏短,品牌意识弱,因此产业竞争力低。比较而言,皮革产业的规模、工艺技术、主要经济指标和知名品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近年来研发的一批新产品和新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家纺产业的技术层次总体上还比较低,与国

10、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滞后;经编产业装备水平高,但对设备功能的利用和开发不够,高档产品不多,新产品开发乏力。(2)产品附加值低海宁市的工业企业虽有不少高档次、高质量或高新技术的产品,但更多的是属于初级的、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产业获利能力不强。分析近年来 1232 产业运行情况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从表 4 所示 2004 年 1232 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运行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海宁市三大产业的利税率均在 10%以下,电子行业利税率较高,但规模较小,包装印刷行业的利税率尚可,然规模也不大;而 1232 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的利税率也只有 9.73%。表 4 2

11、004 年 1232 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运行情况行 业工业总产值(亿元)利税(亿元) 利润(亿元) 利税率(%)皮革 101.7 9.4 5.7 9.24家纺 26.6 1.7 0.9 6.39经编 34.1 3.4 2.1 9.97电子 6.3 1.7 1.2 26.98化工医药 14.1 1.2 0.8 8.51包装印刷 11.4 1.9 1.5 16.67机械五金 37.3 3.1 1.8 8.31袜业 8.9 1.0 0.7 11.24合 计 240.4 23.4 14.7 9.73数据摘自2004 海宁 1232 产业发展分析和建议(3)环境压力加大2004 年,海宁市在全国综合竞争力

12、百强县中名列 23 位,三大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三大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却愈加凸现出来,目前全市水域水质均下降到五类甚至劣五类,这与皮革、家纺、经编以及化工等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不无关系。环境压力已经成为三大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换言之,为了进一步发展皮革、家纺、经编以及化工医药等产业,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资金、设施、技术、人才各方面加大投入,有效突破环境压力这一瓶颈,并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增长。4科技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明显近年来,海宁市科技和教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看,科技、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

13、够明显,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技术产业发展慢由表 5 可知,到 2004 年海宁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为 23 家;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累计 39 项;2004 年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28061 万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2%。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科技强市的要求(12%)有较大差距,这说明海宁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表 5 海宁市 2001-2004 年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情况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国家级(家) 4 6 10 12省级(家) 12 17 19 23产值(万元) 181102 232044 391868 5278

14、11利税(万元) 60155 54361 72481 100420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创汇(万美元) 4819 7901 11441 23265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 10 6 10 13增加值(万元) 22528 28061高技术产 业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4.38 4.2数据摘自相关统计资料(2)企业自主创新乏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分析表明,海宁市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乏力,这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企业科技投入偏少,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显得严重不足(见表 6) ;二是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不足,我市表 6 海宁市企业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及企业的

15、比较年 份 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海宁市企业 2004 1.53海宁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4 5.53发达国家制造业 2.54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约 20大型跨国公司(占比最高的前 10 名) 1997 1222数据摘自相关统计资料和文献第二产业人才投入状况如表 7,其中企业人才资源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的比例分别为 20.55%和 12.57%,而占全部第二产业职工和劳动力的比例仅为 1.53%和 0.93%,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更是少而又少,仅占 1.63。表 7 海宁市 2003-2004 年第二产业人才投入状况按文化程度 按职称年份全市城镇单位

16、从业人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中技及高中高级中级初级2003 14037 13754 2277 1351 11 253 652 1015 3211 41 285 10252004 15082 14929 3068 1876 327 818 4380 30 298 1548注:上述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其中 2003 年为 179190 人,2004 年为 185746 人。数据摘自海宁统计年鉴(3)教育能输送的人才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海宁市教育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教育为主,高中毕业生中约有75%升入高校,电大、中专和技工学

17、校毕业生则比较少,由于海宁市尚没有建立普通高校,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人才必须通过招聘毕业生、引进人才来解决,2003-2004 年全市留住本地中专及电大毕业生及引进人才分别为 1444 人和 1963 人,如表 8。而对直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技工的培养却很少,2003 年和 2004 年分别为 171 人和 95 人,与 2000 年、2001 年和 2002 年的 436 人、327 人和 236 人相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严重短缺,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与对策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海宁市的产业结构

18、调整应当在充分分析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经验,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快速稳步地推进。要努力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发展,凭借科技活动创造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并进一步开拓经济活动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经济活动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对科技活动提出新的需求,并为科技活动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推动力是科技创新。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要认清我们的经济发展所处的时代特征,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使产业结

19、构调整适应经济时代的转变,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总体规模、质量和效益,使之逐步趋于合理,并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要努力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竞争力。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要为产业发展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及保障,要十分重视科技资源的建设、培育和引进。2发展知识型机构,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海宁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之一,尤其要大力发展知识型机构,发展生产性服务机构,包括科技机构、咨询机构等。要引导和

20、鼓励企业家投资第三产业,特别是与企业今后发展有关联的知识型机构。支持并鼓励建立科技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以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加速技术创新,实现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技术支持;支持并鼓励建立咨询机构,加快发展咨询业,以系统地运用科学知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通过创造性智力劳动为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服务。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着重研究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建立综合性的区域创新平台,加强对科技创业者的支持和服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注重强化知识、信息流动的功能,

21、创新资源的引进和整合的功能,以及中介服务功能和决策咨询功能。3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人才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是科技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海宁市科技人才相对较少,高素质人才尤为缺乏,这对于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起开放性、网络化的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体系,以持续改善人才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致力于海宁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要发展高等教育,在现阶段,应积极探索委托高校为企业定向培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办法,这种定向培养必须紧密结合海宁实际,结合海宁产业当前发展和未来趋向。政府对企业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要予以大力倡导和鼓励。要加强宣传和引

22、导,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关部门要合理配置职教资源,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使之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急需的技工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4创新与引进并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要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企业既要建立健全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又要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在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当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并在应用过程中消化吸收,通

23、过引进先进技术,弥补自有技术不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这对于没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要素制约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特别要尽快开展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专项研究工作。重点组织引进、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

24、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同时,要积极支持并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6加大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提高第二产业综合水平装备制造业在海宁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现有装备制造企业如纺织机构厂、洁华集团等,不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而且建立了精湛的技术队伍,产品的市场声誉较好,竞争力较强。世界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面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其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海宁市的皮革、家纺、经编三大产业以及全部 1232 产业中,涉及众多装备,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外部,许多属国外进口。可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发展装备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如开发皮革机械、纺织机械、磁业专用机电设备等。同时,可有选择地开发以设计智能化、加工过程柔性化和整体管理集成化为特征的智能集成制造系统,数控机床及专用成套加工设备,高精度轴承、高温高压特种泵阀、智能低压电器等机械基础件,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发电与输变电成套设备,冷热源与通风成套设备以及新型纺织成套装备,高档印刷、包装成套设备,工厂化农业成套设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