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策研究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本)免费 学生姓名 王 婷 婷 学 号 201011502210 年级 2010 级 指导教师 冯德雄 职称 副教授 2014 年 4 月 8 日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I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策研究 专 业:小学教育(本)免费 学 号: 201011502210 学 生:王婷婷 指导教师:冯德雄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八个量表中,除开学习焦虑水平呈现异常外,其余七项均显示正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留
2、守儿童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小学生;女性、父母和照顾 人文化程度偏低及与父母见面时间间隔长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偏差。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认识,多途径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家长争取更多时间与子女共同生活,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联系、积极面对留守生活,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共育机制等策略是有效的。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II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
3、n Rural Areas Major: Primary Education(Bachelor, gratis) Student ID: 201011502210 Student: Wangtingting Instructor: FengDexiong Abstract: In the eight scales of the mental health diagnosis test (MHT),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s in the normal range. Except for
4、the abnormal study anxiety level, the other seven scales are normal.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 left-behind childrens.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femal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and junior middle s
5、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as a whol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upil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female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of those whose parents or caregivers are of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and of those who can not meet their parents for long are comparat
6、ively worse. Parents understanding left-behind children correctly, taking various ways to meet their emotional needs to cultivate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hem, spending more time living together with their children, promoting them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ntact their parents and fac
7、ing the life positively and constructing the multiple educ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government, society, schools and families are effective strategies.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psychological 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III 目 录 绪 论 . 1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背景 . 2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
8、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 4 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 5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存在两级分化 . 5 1.留守儿童的情绪发展问题 . 6 2.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 . 6 3.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 . 7 (二)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中的性别差异 . 7 (三) 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 . 8 四、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 9 (一)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9 (二) 学校缺乏引导 . 9 (三) 社会教育不完善 . 10 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 11 (一)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忌标签化 . 11 (二) 政府对该弱势群体的政
9、策支持 . 11 (三) 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关爱行动 . 11 (四) 建立学校的关爱主体地位 . 12 (五) 有针对性地管理教育 . 12 (六) 多渠道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 . 13 (七) 重视和培训监护人的素质 . 13 (八) 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法 制观念 . 14 (九) 勿把短期辅导当关爱 . 15 六、结语 . 16 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 18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打工,随之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 ,指 父母 双方外出到外地 打工 ,被留在 农村 生活的孩子
10、。他们一般和自己的隔辈亲人,或者父母亲的 亲戚 、 朋友 一起生活。 2012 年 9 月, 教育部 公布 义务教育 随迁子女超过 1260 万, 义务教育 阶段留守儿童达 2200 万。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 心理健康 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情感冷漠、内心封闭、行为孤僻、性格内向, 自卑懦弱、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经常把无端的小事升级成打架斗殴。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没有办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在成长中缺少父母 情感 上的呵护与关心,极容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个性与 心理发展 的异常,甚至有的人会因此走上犯罪
11、道路。 目前已经有一些公益组织,譬如“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有福童享爱心联盟”等公益组织在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一尖锐问题依旧是社会的关注点,更何况这一类公益组织只是杯水车薪,力量有限,很多村镇依然是盲点。 笔者希望阐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关爱对策,本文主要分析梳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 8 个方面;探究阐明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整理研究、个案跟踪调查等方式研究解决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策略以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的教育措施,为广大即将踏上或
12、正工作在农村小学的人民教师提供教育依据和参考。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2 一、农村留守儿童 问题 的研究背景 在国外,“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的时间早,研究地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规模以及因父母迁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在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被试来源地趋于多元化,有利于认识全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规律性的结论;研究的手段也趋于多元化,使
13、用的工具趋于规范化;得出的结论趋向客观化、理性化。但还缺少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的指导性对策。 2008 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 17 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1 关于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规模, 2013 年 8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 201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93.87 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 1035.54 万人,在初中就读 358.33 万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 227
14、1.07 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 1517.88 万人,在初中就读 753.19 万人。留守儿童就 2011 年相比,增加 70.75 万人。 中国 的 农村留守儿童分布 相对 集中,而且多居住在中南各省。 四川 、 安徽 、 河南 、广东 、 湖南 和 江西 6 省 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 52%。 “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 90 年代已初具规模,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直到 2004 年之后才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据一份关于不同年度针对“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报道的新闻情况统计来看, 2003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几乎还没有
15、专门的报道,仅有少数几篇关于农民工的新闻有涉及到他们留在自己家乡的儿女;在 2004 年,有一小部分报道是关于留守儿童极端或者恶性事件的;到了 2005 年,有官方的数据和一些学术公布,同时媒体渐渐开始在组织关爱活动。 2006 年,在对该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各地开始探求缓解的对策,并且于北京成立了该问题的专项工作组;到 2007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3 年,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人们对留守儿童的态度从“关注”转向“关爱”。 2因此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自 2004 年起持续升温。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 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自从
16、 2004 年对留守儿童的报道和关注不断增加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此问题。 在人口学方面,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就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 规模巨大、分布很不均衡,主要 在湖南、江西、四川、安徽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其中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小学的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等。 3 在心理学方面,王丽芬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年纪越小的孩子,其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而女生比男生又更加突出,主要是情绪、交往与自卑等方面。 4田录梅、林宏、黄艳萍等人的调查也有相似的结论。此外,杨舸的调查研究表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儿童,其性格呈现两极分化:一类性格较孤
17、僻;另一类则相对调皮,喜欢恶作剧。 5范方的研究指出,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一些消极 的人格,如冷淡、孤独、自卑、抑郁、冲动、焦虑等。 6李永鑫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性别、父母外出情况的不同、父母外出时间的不同、与父母团聚的频率不同和照看人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弹性。 7 在心理学方面,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和祖辈一起生活,隔代教育、溺爱、放任等因素都会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偏差。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偏多,其中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攻击型,表现为情绪自控能力差,好冲动;二是畏缩型,表现为情绪冷漠、畏惧、抑郁等。 在
18、社会学 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动力因素中的家庭及学校处于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则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社会化。 8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5 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一)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存在两级分化 研究者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Mental Health Test, MHT),量表共 100 道题。适用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测查。 MHT 由 8 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内容量表以8 分为临界点,任 何一项标准分数小于或等于 8
19、分者为正常焦虑,大于 8 分者为异常焦虑。效度量表得分大于或等于 7 分的为无效问卷,不进行统计。内容量表 8 个方面的总分是焦虑总分,以 65 分为临界点。凡大于或等于 65 分者均属于心理焦虑总水平异常。内容量表中各项分量表和整体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全量表分 65分,说明总焦虑程度较高;每个内容量表得分 8 分,说明在该项焦虑程度较高。 为方便阐明问题,笔者以张岩莉调查河南省信阳和周口两市农村地区中小学为例。留守儿童总焦虑倾向得分为 44.87 分,低于 65 分的正常范围,因此心理健康水 平在总体上是正常的。八个分量表均分除开学习焦虑分量表均分高于 8 分外,其余都在正
20、常范围内。学习焦虑异常检出率为 72.8%,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学习焦虑方面,其他依次为过敏倾向 (33.3%)、身体症状 (32.8%)、自责倾向 (29.5%)、恐怖倾向 (13.8%)、对人焦虑 (11.3%)、冲动倾向 (8.8%)与孤独倾向 (5%)9。 就学习焦虑而言,留守儿童主要是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导致他们不能安心学习,对学习成绩格外关心。再加上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为了让父母高兴满意,他们常常努力学习争取达到 更高的要求,无形中自己为自己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因此留守儿童对于学习就有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笔者在绵阳市三台县金鼓乡观察到一些个案表明,留守儿童会对一些小
21、事情敏感担忧,担心意外的事情会发生。他们对于家人的思念总是让他们过多地担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做事情总是希望不出差错。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卫生行为习惯上没有得到规范和督促,尤其是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的身体发育也知之甚少,加上经济条件落后不能保证足够的身体所需营养,往往留守儿童面黄肌瘦,身体质量差,一系列身体症状随之产生。 一般来说,自责倾向是受悲哀和 忧郁情绪支配的。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打拼,他们更能体会父母的不易与艰辛。自责倾向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失败时的归因情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6 况,得分高的会出现自卑现象,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归结为自身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
22、件一般都较差,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选择外出务工,经济上的不富裕使得家里的孩子更懂得生活的艰辛,渴望减轻家里的负担。这样他们可能会将一些失败、挫折的原因归结到自身,遇事有内归因的倾向。 1.留守儿童的情绪发展问题 留守儿童的情绪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易怒、冲动、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压抑、敌对等 ,还有的表现为:冷漠、畏惧、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检出率低于留守儿童,这与家庭引导、父母关爱、倾诉有密切关系,留守儿童遇事缺少倾听者,久而久之压抑在心中,情绪极容易失控。如: 案例一:绵阳市三台县金鼓乡中心小学四年级某班,小 A,男,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父亲
23、无稳定工作。该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傲,难以交到朋友,安静的课堂上常常突然哄然大笑并无法自已。某次语文考试,全班所有同学均认真答题,只有小A 一人一直在不明原因窃笑。语文老师上前询问原因,小 A 只顾自己笑,眼神四处张望 ,并不与理睬,甚至更加不能控制自己的笑声。老师试图制止,并不奏效。 上述案例中,小 A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小事物都能都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不能专心学习。加之父母离异,缺乏健全的亲情关爱,加之家里贫穷,这一定程度上带给他一些自卑的障碍。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他常常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态。 案例二:绵阳市三台县金鼓乡中心小学四年级某班,小 B,女,父母外出打工。 小
24、 B 学习认真,喜欢亲近老师,与老师交流。对比同龄人显得更成熟,性格感性。四年级上期,班上来了一位实习女老师丁老师,大家都很喜欢丁老师,小 B 也不例 外。实习结束的时候,小 B 非常舍不得老师,哭得很厉害。 案例二中,小 B 是个女生,较之男生更加渴望母爱,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相见,感情得不到抒发,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感情迁移到老师身上。丁老师离开的时候就好像是自己的妈妈离开自己一样,再次经历离别使得她伤心不已。并且,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让父母感到安慰,于是努力学习,心理上也就比其他人更成熟。 同样是留守儿童,小 A 和小 B 的情况截然不同,小 A 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倾诉,造成自己内心的压抑,而小 B 将感情迁移,渴望与他人交往,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小 A。 2.留守 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