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185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9.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艾灸基础知识,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明著名医家 李梃医学入门,人之身,价无边。 若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 取艾叶,日曝干。 搓成球,名艾炷。捻成条,叫艾卷。 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虽苦痛,力拔山。 得脓坏,功效显。 顽痞症,方可痊。艾条灸,甚舒坦。 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陷可拔,凸可按。 闭可开,脱可敛。 治百病,反掌间。寒暑易,邪风传。 起病急,症状险。 速灸治,病不掀。高热危,灸大椎。 怕风寒,风门关。 痰咳喘,肺俞痊。食不洁,易腹泻。 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不间断,便自干。 脓疮疖,肿热痛。 灸患处,自然平。治肺痈,灸

2、前胸。 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气血开,诸症退。 肝血淤,寻肝俞。 黄疸消,肋痛除。脾胃虚,食纳减。 免疫低,灸中脘。 肾病重,灸腰眼。浮肿退,周身暖。 便不舒,灸天枢。 溲淋漓,寻中极。精不固,关元堵。 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经不调,三阴交。 婴幼儿,苗初长。 擅投药,易受伤。灸身柱,健神经。 除百疾,保安康。 治乙脑,百会烤。火力足,疗效好。 结核病,甚烦心。 对患处,日日薰。乙肝病,颇难愈。 灼肝俞,配三里。 气不足,气海补。血不旺,膈俞畅。 肝气上,太冲降。 肾水寒,烤涌泉。灸风隆,痰饮行。 崩漏恼,隐白好。 休息痢,肠俞愈。肠痈凶,阑俞攻。 畏寒人,补命门。 头

3、眩晕,百会薰。拔气陷,力千钧。 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 诸般疹,一灸无。 胸中闷,寻内关。艾火近,立时安。 命将休,关元灸。 气欲散,神阕敛。诸般癌,最耗人。 常著艾,正气存。 欲长寿,灸三里。保健康,功无比。 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艾火香,上古传。 护万民,登鹤年。,艾灸 三字经,第一章,艾灸文化,第二章,艾草介绍,第三章,艾灸疗法,第四章,中医知识,第五章,人体经络,CONTENTS,目 录,祖方灸简介,祖方灸源于民国初年山东民间村医马氏,善用草药与艾草相配为乡亲治病,相传其祖师为乾隆皇帝御医。现后辈继承了马氏方药与艾草相配制的方法,研制了独特的艾灸

4、器具,创新了施灸方法改皮肤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灸疗治病变成了一种温暖舒适的享受。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01,ONE,第一章 艾灸文化,第一节 艾灸的历史应用,Please enter your text here . Please enter your text here,汉墓出土灸经1973年长沙出土公元前168年的马王堆3号汉墓帛书中,有两部古代经脉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其治疗方法专用灸法,不用药物和针法,据推测其成书早于黄帝内经,

5、是记录灸法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论灸“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大病宜灸”。庄子论灸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古代医家用灸,古战场用艾草,文豪论灸,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约145208年)用艾灸养生,为他人治病。唐代大医家孙思邈(581年682年),50岁之前体弱多病,知晓艾灸的妙处后,每日艾火遍身烧,90多岁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身轻如燕。”年过百岁,精力充沛,篡写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汉朝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越千里大漠打败匈奴,小艾草起了大作用。每次出征,必带充足艾草,在选择有水源的安营地点时,深挖大坑,填满艾草点燃,再用土覆盖压实,然后放出人马,

6、方圆50里有烟冒出的地方,深挖必是水源,说明艾烟具有强大的穿透性。,北宋文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3年)传世墨迹灼艾贴对灸疗高度评价“中医艾灸,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欧阳修长子曾接受过艾灸治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皇帝用灸,国际领导人用灸,北宋太祖赵匡胤弟弟得病,太祖亲自为他灼艾治病,因直接灼肤灸很痛苦,太祖就用艾柱在自己身上烧灼,分担弟弟的痛苦,这就是“灼艾分痛”的由来,皇家一族也喜用艾灸治病。,南宋画家李唐(10851165年)的村医图真实地描绘了村医用艾灸治病的场景。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叶剑英(1897年4月1986年10月)得 心脑血管病,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1976

7、年79岁时,接受两期民间灸疗师灸疗,身体康复,寿至90岁。,画家描绘灸疗,副总统夫人因糖尿病水肿,肚大如孕,经灸疗消除,在韩国民众用艾灸保养、美容、治病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古日本,每年定期做艾灸是一生重要的事情。西医博士原志免太郎(1882-1991年),开始他反对艾灸,当真正看到灸疗的神奇效果后,“一生致力于灸疗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并发现艾灸对治疗肺结核有特效,且身体力行,自己天天坚持艾灸,年过百岁还给别人施灸,活到109岁。,德国人最想得到中国的礼物是中国灸,因为常饮啤酒的他们,前列腺很多问题,他们说:“连续用20多天的灸疗,疾病得到超乎想象的改变。”,艾灸在日本,艾灸在韩国,德国人喜欢

8、灸,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黄金昶,常常用灸疗治疗肿瘤病人的各种病症。,危重脑膜炎:灸疗大师周楣声在病人家属配合下,连续灸疗十几个小时救活严重脑膜炎被医院放弃的十二岁女孩。,艾灸治疗肿瘤,灸疗挽救垂 危生命,第二节 艾灸的原理,艾灸治病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全是因为“经络不通,阴阳失和”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的肢体和脏腑、组织,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者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失去平衡。经络不畅,出现瘀阻,艾灸原理,艾灸通过热量的共振传导,打开瘀阻的经络,让经络恢复畅通。艾灸理疗中,经隧在立体螺旋的热旋

9、流照下,经脉里会瞬间增压,以强大的压力冲破瘀阻点,使得经脉重新流畅,热量带动气血沿经络快速前行,达到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经络通了,身体自然康复。,温灸,直接灸,化脓灸(瘢痕灸)非化脓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电子灸温管灸温灸器灸,第三节 艾灸的分类方法,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间接灸,艾卷灸,艾条灸,温和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

10、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艾卷灸,雀啄灸,回旋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11、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温针灸,温和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瘢痕灸,无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

12、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

13、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间接灸,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隔姜灸,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14、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肘后备急方。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

15、,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在明类经图翼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设或疮头开大,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 ”,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操作方法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主治病证: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02,

16、此处输入您的标题,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ONE,第二章 艾草介绍,神奇的养生之物艾草,本草纲目“艾叶,味苦,性辛温,入脾、肝、肾经,通经络,治百病,闻之可清心醒脑。”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属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孟子“七年之痛,求三年之艾。”,神灸经论 “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清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本草纲目 “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用生

17、艾,则易伤人肌脉。,艾的功效,灸疗作用,灸疗的功效,艾是百草之王阳是生命之本灸是扶阳之泉,回阳固脱,扶脉救急;疏散风寒,调和营卫;活血散血,温通经络;升提中气,固胎止痛;祛风除湿,温寒通痹;固沥冲任,调转胎位;消瘀散结,祛腐生肌;引导实热,附火外发;养阴清热,散火祛瘀;培补脾胃,强壮元阳;强身保健,祛病延年。,03,此处输入您的标题,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ONE,第 三章 艾灸疗法,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皇帝内经灵枢,什么人需要“艾”?,空调、冰箱、冷饮,经常冒雨涉水,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贪食生冷食物,女性穿露脐装、露背装,寒凉药物、激素药,常年穿拖鞋行走,病

18、从何来,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艾灸对哪些疾病有好处?,内科疾病 头昏头痛、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律失常、低血压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脂肪肝、胆石症、便秘、糖尿病、食欲缺乏、失眠、心悸、中暑、肺结核、胃痛、呕吐、呃逆、胃肠道功能紊乱、反流性食管炎、腹泻、非特异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肝硬化。,外科疾病 落枕、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踝关节扭伤、坐骨神经痛、血

19、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脱肛、痔、肌筋膜炎、腱鞘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淋巴结核、慢性阑尾炎。,妇科男性疾病 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症、慢性盆腔炎、女性不孕症、产后腹痛、产后便秘、急性乳腺炎、产后尿潴留、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病、妊娠呕吐、宫缩乏力、子宫脱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早泄,阳痿、男性不孕症。,皮肤科疾病 酒糟鼻、痤疮、斑秃、黄褐斑、雀斑、多汗症、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毛囊炎、白癜风。,儿科疾病 小儿惊险、小儿厌食症、小儿腹泻、小儿疳积、小儿遗尿、小儿多动症、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五官科疾病 假性近视、耳鸣、慢性鼻炎、牙痛、口腔溃疡、

20、慢性中耳炎、梅尼埃病、耳聋、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白内障。,治冻疮,治胃痛,常见病的治疗,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说明:艾灸足三里穴

21、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膝关节疼痛,失眠,艾灸盒治疗:用单眼艾灸盒或双眼艾灸盒或自己手拿两根艾条在疼痛或肿胀的部位开始艾灸,在膝关节周围和局部压痛点和肾俞穴等部位。如果有热感或微热感并能顺着经络感传,并向四周扩散,这是气至而有效。并观察气至点是否有感传?是否有接续的感传,肾俞穴,用两根艾条分别在双肾俞穴施灸,患者可感觉热感向四周扩散并

22、传至下肢,部分患者可感觉传至膝关节。若感传不能达到膝关节,可以再点燃一根艾条放在所感传到的远端接续感传。以膝关节,肾俞为主要艾灸穴位,并观察感传路线,做好接续感传。,艾灸涌泉穴。还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状。主要调和阴阳,安神健脑。肓募穴位于腹中,为脏腑气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调和脏腑气血,故可治疗失眠。,便秘,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乳腺增生,癌症,鼻炎,迎香、印堂、太阳、和肺俞。根据自己不同的症状,在这几个穴位的基础上加减。艾灸取穴:关元穴、足三里、迎香、印堂、太阳、

23、合谷,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房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方法:用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宫颈炎,腰椎间盘突出

24、,肩周炎,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施灸。,艾灸关元、子宫、八髎穴和三阴交即可治疗。方法:用多眼艾灸盒在腹部大面积移动艾灸,主要在小腹部和后腰部,每天艾灸时间不低于(前、后)1个小时,在腰部取穴居多,主要是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和腰部的痛点治疗、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在腰部做移动艾灸,如果出现通窜的感觉,或通窜不到位,那么就在通窜不下去的位置接续艾灸,使通窜进行到底。也就是通络。,胃下垂,感冒,功能性子宫出血,扁桃体炎,肠胃不太好,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25、,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艾灸选穴,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前列腺炎,胆囊炎,高血压,胃痉挛,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天枢,中脘,梁丘,幽门,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

26、,志室,过敏性鼻炎,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艾灸选穴,灸法注意事项,1、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腰背、腹部施灸,壮数可多:胸部四肢施灸壮数宜少;头颈部更少。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

27、应慎用。,5、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6、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7、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8、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 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9.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

28、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10.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11.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12.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灸后调养,1.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大渴、醉酒、大汗淋漓、精神紧张,

29、不宜艾灸,饭后最少1小时后,灸疗为宜。2.未婚女性及欲生育女性,小腹应由专业灸疗师施灸,出治疗某些妇科疾病外,一般月经期不灸。3.灸疗前后应放松肌体,心情愉快,喝一些温开水,有利于经络舒张、灸药透进。最好不要说话、打手机等,安静地感受灸感。4.灸疗是个性化的养生方法,灸疗师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决定施灸部位、灸量,即使相同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灸疗方法,互相之间没有可比性,也会灵活调整灸穴和灸量。5.一开始灸疗,由于经络堵塞,艾热进不去,会有灼痛的感觉,可即使让灸疗师调整灸量,随着灸疗次数的增加,你会有艾热往穴位里钻,疏通畅快的感觉。,6.灸疗后身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中医讲的“暝眩反应”

30、是好事,是身体往外排病,不要慌张,及时与灸疗师沟通,连续施灸就很快过去。7.灸后最少2小时后洗浴为好,要避风、避寒、避湿、避雨水等,注意保暖。8.灸后饮食宜清淡、宜温热,忌生冷、肥甘厚腻饮食,忌过度饮酒等。9.调节情志,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古人养生之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0.灸疗补充阳气,改善体质,是治本的方法,身体有吸收积累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艾灸就像细雨润大地一样,悄无声息的改变你的体质。,灸后反应,1、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

31、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2、 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3、 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

32、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4、 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33、艾灸排病反应归纳,副作用,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

34、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6、 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 皮肤潮红、灸泡、灸疮、 口渴、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最佳灸疗时间,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

35、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最佳灸量,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灸的程度,施灸后应以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医宗金鉴认为:“凡灸

36、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因此,不管灸治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所。为了防止施灸时出现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还视病情的深浅轻重、穴位的位置来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04,此处输入您的标题,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ONE,第 四 章 中医知识,知艾者福,善灸者寿,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人体

37、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1、病、症、证的概念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重点在现

38、阶段),2、辩证与辨病辩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辩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即辨明疾病从发展到转归的总体病机辨病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疾病的诊断,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候也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异病同治: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精,气,神,第一篇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第一节 精气学说,

39、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源,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体的本源,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阴阳的基本特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凡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属于阳的范畴。 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相对立,

40、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阴阳的基本属性: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交感、阴阳交感、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分阴阳(记住谁属阴谁属阳)阳:上部体内腹四肢内侧五脏(肝心脾肺肾) 阴:下部体表背四肢外侧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心,肝,阳中之阳,阳,阳中之阴,肺,阴中之阳,阴,脾,阴中之至阴,肾,阴中之阴,五脏,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动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失调:、阴阳偏盛:形成实证,阳偏盛形成实

41、热证,阴偏盛形成实寒证 、阴阳偏衰:导致虚证,阳虚出现虚寒证,阴虚出现虚热证,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实热证,实寒证,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虚寒证,虚热证,阴虚不能生阳,阳虚不能生阴,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阳虚,阴虚,阴阳俱虚,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概括疾病的证候:表证、热证、实证者属阳证 里证、寒证、虚证者属阴证,四、用于疾病的防治: 治疗的原则 、阴阳偏盛:有余之证(实证)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阳偏盛:阳盛则热热者寒之 (实热证) 阴偏盛:阴盛则寒寒者热之 (实寒证) 、阴阳偏衰:不足之证(虚证)虚则补之 阳偏衰:阳虚则寒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虚寒证)“扶阳抑阴”

42、 阴偏衰:阴虚则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热证) 滋阴制阳,药物阴阳属性归纳表,五行各自的特性,五行的相克,五行的相生,五行制化,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木的特性:生长、柔和、曲直火的特性;温热、上升土的特性;生化、承载、受纳金的特性:沉降、肃杀、收敛水的特性:滋润、下行、寒凉、闭藏,a.含义: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滋生、助长和促进关系。b.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木c.相生之间的关系母子关系,a.含义: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依次克制,制约的关系。b.相克顺序:木(克)土(克)水(克)火(克)金c.相克之间的关系“所胜”

43、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a.生中有制:水生木,木生火,水克火b.制中有生: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第二篇 藏象,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4、肝为胁部

44、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一说消化主疏泄。 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 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六腑,脏腑之间的关系,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

45、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不通畅即有伤,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化糟粕大肠间, 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第三篇 精气血津液,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 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为水谷之精。,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贯心脉,行呼吸,肺吸入之气与脾胃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宗气积胸出喉咙,呼吸贯脉不留停。营气脾胃水谷精,调和五脏六腑经。 卫护肌表抗外邪,控制汗孔可见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气畅通。 气之功能主推动,温煦防御水谷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不留停。 元气原动主发育,主宰气血推血液,生长发育原动力,生命之根为元气。 宗气吸入新鲜气,水谷精微司呼吸。生长发育原动力,营运周身不可息。 营卫注脉行营血,藏于胸中推血液。营气后天水谷生,生化血液养身形。 卫气水谷精微生,润皮护外开汗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