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30页.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121950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3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3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3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闯入了麦肯锡的两轮面试后却失败了:面试麦肯锡从加州理工到高盛银行第二轮面试惨遭淘汰为何选了我高薪、旅行各国、接触不同企业、结识各领域领导人物如何应聘咨询公司(下)个案调查我闯入了麦肯锡的两轮面试后却失败了我是南京大学商院 97 级的,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一直希望进入一家国际一流咨询企业,经历了很多面试和挫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收获还是有的。我写下来一是想和现在找工作的同学互勉;二是为了给以后想进入全球顶尖咨询和投行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和教训。E-mail 通知面试麦肯锡很奇怪,是 E-mail 通知面试的。一共 56 个人被选出来参加第一论面试。在第一轮面试之前有一个笔试,叫 mck

2、insey caselets,居然是 ETS 出品的。里面的很多 case 与几大咨询公司网站上提供的 case 比较相似,只要你能融会贯通,做题不难,但是阅读量挺大。我考过 gmat,提前 20 分钟做完。考完笔试会有一个 preinterview reception,这和笔试一样都不影响你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这个 reception 就是有些麦肯锡的大中小“牛”们出来和同学们见个面,介绍一下麦肯锡的 case interview 是什么样的,还有就是做广告。个人觉得麦肯锡这样很人性化,很重视applicatant。这时会发给你一张 interview schedule,我看了一下,上面一半

3、以上是海归,还有好多是什么牛津,剑桥毕业的,吓死人。第一轮面试感觉良好我是第二天下午一点多面试的。麦肯锡的面试一共 3 轮,每轮两个面试官。每轮都包括 behavior interview 和 case interview。第一个面试我的是一个全球副董,聊的时候她很严肃,我就没话找话,把能说的都说了。然后她就给我做了一个关于 mobile phone manufactuer 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整个过程还算不错。第二个是一个资深顾问,我觉得他是我在所有面试官面前发挥得最好的一次。我先聊我的经历,期间他问了一些很 tough 的问题,我回答得非常好,而且让他觉得我非常“牛” ,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好

4、意思。因为聊得太久了,所以做了一个 brain teaser 的 case。他问我如果石油可以无限了,世界会怎样。我说了很多,关于经济,政治,人文。最后他说他要是我就只说环境。当时我好伤感啊,真没想到应该这样回答。不过这没关系,我感觉最终他对我好像还是很满意。:面试麦肯锡 回到中欧,陈岚又继续与麦肯锡的面试。 在陈去伦敦之前,陈与麦肯锡的面试已经进行了两轮。当然,麦肯锡也与陈的同学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其实,陈的心态放得很正,她没有认为自己正在跟同学竞争, “这是自己和自己竞争” 。 对于麦肯锡的 (案例面试) ,陈岚的感受是惊险:“现在想象都后怕” 。必须把每一根神经都提到最高兴奋状态,使你能够

5、非常快地意识到问题中设下的陷阱,并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这并不容易, ” 陈岚说。 给陈印象最深的案例提问是:比如说你在坐飞机时碰到一个卖大马哈鱼的人,这个人对中国市场很有兴趣,他问你中国大马哈鱼的市场容量有多大。一个小时后你就要下飞机,你必须在此之前向他说明中国大马哈鱼的市场,具体到人民币或吨,你必须给他一个数。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但陈岚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要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使的陈找到了突破口,她把这个混沌问题分成几个能解的小块,然后再把几个小块综合起来,给出一个答案。陈在灯光下嫣然一笑:“其实答案的绝对数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面试官关心的是你推理的过程。 ” 陈当时

6、的推理是这样的,中国的人口是亿,其中的亿人可能是目标对象,因为中国的城市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然后再来确定餐馆的数量,餐馆的密度是有一些规律性的,繁华的地方大概每个人共享一个高级餐馆(因为大马哈鱼一般是在高级餐馆才会出现的) ,然后再估算高级餐馆一天的工作小时是多少,客流量是多少,点菜的人中大概有多少会点大马哈鱼。这其中有很多的假设,你把你的假设摆出来,然后得出一个数字。 答对了!考官关心的不是你假设每人拥有一个高级餐馆是否正确,因为有了这个假设,你就可以查证它。结果数字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的逻辑推理是否紧密。 四轮的麦肯锡面试证明陈已经相当地。最后麦肯锡的决定速度很快,上午最后一轮面试完,他们在

7、下午就给她打了电话,要她作出一个决定。陈于是在包括金融、医药、咨询等四家跨国公司的聘书中选择了麦肯锡。陈岚已经成为上海滩的白领丽人中的一员,高薪收入,高级写字楼办公,有一个中欧的校友圈子,但她并没有停止上进,她知道,自己有机会成为麦肯锡的一员,是因为中欧的校友在麦肯锡为中欧赢得的信誉。 采访完毕,已接近午夜,她还要回到办公室工作,她说:这个星期天(月日)有一个( 金融分析师认证)考试,好多中欧同学都在准备这个考试,考完后星期天要聚一次。 “欢迎你来, ”陈说完,转眼消失在淮海路上。从加州理工到高盛银行 (2) zz13-1813 创办领导加州理工学院的 Case Practice Group

8、进军麦肯锡1997 年 9 月到 1998 年 6 月的毕业典礼,是我一生很大的转折点。25 岁之前,我从来不觉得钱很重重要,甚至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这一年,一来看到自己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在钱的面前,对自己的学生是一点也不保护。同时又开始接到爸妈从台湾的一些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找工作,赚钱,买房子。真是废话。我那时只恨为什么没有人早告诉我这些东西,我的那些时间可以用来学如何赚钱的,都被浪费在实验室?。然后,一个加州理工博士又能卖到多少钱?我以壮士断腕的心态,打定主意,非从商不可。从商,对一个加州理工博士谈何容易? 所有美国顶尖的大学都有商学院,就是加州理工没有。我那时知道唯一有名的商业团体

9、来做校园征才的就是 McKinsey 麦肯锡咨询公司。我想,加州理工可能有一群想从商的人,我一定要把这一群人找到,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分享资源,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商业工作。因为麦肯锡在面试时,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所谓的 Case 面试。这些 Case 是真实商业界里面大公司会遇到的问题。麦肯锡就是以这些 Case 来淘汰那些没有商业感 businesssense 的博士生。因为我那时一心想进麦肯锡,故把这个团体取名为 Case PracticeGroup,顾名思义,就是让大家一起来收集,练习,以破解麦肯锡考博士生的 Case。我建了一个网站,解释了 Case Practice Group

10、的宗旨,活动方式,也放了一些收集到的考题,我这个创办人的电子邮件以供大家联系。然后做了很多海报,一点也不华丽,就是白纸黑字,把网站的内容及网址放上,然后自己一张张的贴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1997 年那时网站还在学校酝酿,没有掀起后来的网络疯狂 internet frenzy。我那时就发现加州理工这种地方,用网站和电邮是最方便有效的广告及联系方式。我一提出这个建议,尚根本不是登高一呼 ,竟然有廿七个人写电邮给我来报名参加。加州理工很少有这样大的社团,特别是以研究商业为目的的社团,我这个物理学博士候选人,理所当然的成了这个社团的头。我举办了第一次的社团聚会。这时有人在我们的社团活动中提出,现在好像

11、有一种趋势,许多大银行、证券公司、咨询公司,常到学校中来招收学自然科学的人,似乎对数学程度好、反应快的人特别有兴趣。而过去,这类单位只在社会科学的范畴招人。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引起整 Group 成员强烈关注。因为加州理工的毕业生以往的出路,几乎固定是科技界,而现在科技界似乎有人才饱和现象,不但求职难,而且入了行待遇也不高,比不上金融业,甚至只及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家的共同认识是:我们既然是在美国这个大共同体?,无论在那一行服务,都是在促进美国的利益。而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价值都是以钱来衡量,包括知识都是如此,获得的待遇高,那意思就是获得社会比较高的肯定。有了这个共识,我们这个 Group的成员

12、,就不再把求职的范围限制在修习的本行了。经过一番酝酿,Group 的多数人,竟然把进麦肯锡咨询公司当成了第一志愿。我们觉得这个公司很特别,它本身并没有商业业务,甚至严格禁止它的成员介入工商活动,它只是为各行各业的单位提供咨询,也就是提供卓越的知识,来换取金钱。进入这个单位,我们过去所受的训练及修习得的知识,可以得到比进入本行更好的发挥。于是,我们开始搜集麦肯锡公司过去招考新人时的考题,加以解析,大家一道研究出最合理的答案。不但如此,我们还想办法请了历届被麦肯锡录取的加州理工学长姐们,分享他们的经验。我设立了一个团体电邮,把这些会员的电邮放在一起,大家要互相联络,就把自己的问题或经验透过这个团体

13、电邮分享。我则把每次搜集到的麦肯锡的考古题和解答提示放到了网上。我们并定期准备相互练习的机会,即大家聚在一起,两两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互相扮演面试者及应试者。我可以看网站是谁在看,而知道谁有兴趣。一开始不过是会员在看,后来加州理工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 就业辅导中心也在看。后来这个社团名声大了,连麦肯锡的人都上来看了好几次。我参加麦肯锡的口试,通过第一轮校园口试。第二轮在旧金山举行。第二轮有一个麦肯锡董事 Principal 问我。他第一句话就说阿丽丝小姐,你确实很厉害,我们都知道你和你办的 Case Practice Group 但我们希望你回去后,能把麦肯锡公司

14、招人可能考的问题从网上拿掉 。那年麦肯锡没有录取我,但是,加州理工所有被取的学生,都是我的 Group 的成员。14 麦肯锡 McKinsey & Co。梦碎进军华尔街当麦肯锡没有录取我之后,我才开始注意到华尔街的校园征才。那时虽然听说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是华尔街的老大,可惜已经错过高盛公司在加州理工进行的第一轮面试。虽然错过了高盛公司,但幸好还赶上了投资银行 Salomon,和避险基金如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和 D. E. Shaw 等,在加州理工进行的第一轮面试。那时康奈尔学“超弦论” (Super-Strin

15、g Theory) 的钟威已经弃物理转华尔街了,在 Morgan Stanley 替人家作金融工程及模型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Modeling)。我打电话向他请教,他说,理工科的博士去华尔街要很小心,在面谈时要注意是面谈金融财务方面的工作 (financial engineering),像他一样,或者只是提别人写计算机程序 (computer programmer)。 如果只是提人写计算机程序,你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Salomon 是其分析能力最有名的 Yield Book 部门在招人。 Yield Book 是 Salomon 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的金融软

16、件,上面有华尔街常用的所有金融模型,让使用者都能作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Salomon 在所有加州理工第一轮面试考了一大堆数学问题,只选了三个人非到 San Francisco做第二轮面试。我一到 San Francisco 才发现所有西岸有名的学校如Stanford,Berkeley第一轮通过的人,都在一起。这时候 Salomon 比较资深的长官都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问得少,但重视你对 Salomon 的了解,和你是否有其它地方的面试。我那时为了Salomon的面试,特别买了一本“Liars Poker” 来看。同时我也被华尔街当时最有名的两家 LTCM 和 D. E. Shaw 避险基金请去

17、 Greenwich 和 New York 做第二轮的面试。华尔街是特别讲究市场效率的地方,他们特别喜欢互相抢。他们看上的通常是最好的,也以比谁抢到最好的货色为傲。Salomon 一听我和 LTCM 和 D。E。Shaw 都会在东岸进行公司内面试,二话不说,也叫我去 New York 总部面试。我去了 New York 之后,才知道我已击败 Stanford,Berkeley 的博士们,是西岸的代表。Salomon 这份工作不是好拿的,因为这个工作不写计算机程序,而是为 Yield BookGroup 作金融模型,尤其是 Term Structure 和 Prepayment Modeling

18、。华尔街在交易方面对金融模型非常注重,因为如果你的模型错了,你就回用高价买进低价货,或用贱价出售高价货,让别人赚钱,你就要关门了。理工科的博士生如果想进华尔街翻身作金融,这是一个很好的跳板,怪不得挤破头。很幸运的,决定这份工作的人是亚洲人,也喜欢我,在所有人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把唯一的工作承诺给了我,年薪十四万美金。纯写计算机程序的工作,后来给了加州理工的另一个大学毕业生。有了 Salomon 的工作承诺之后,我还是必须与 LTCM 和 D. E. Shaw 这些避险基金作最后的面试。 “Liars Poker” 这本书写的是 Salomon 以前的超级债?交易员 (这些人有个不太雅的统称,叫

19、大老二 Big Swinging Dick),这些书本上的人物,我竟然在LTCM 都见到了。LTCM 的合伙人 Greg Hawkins 是书中的一员,亲自来加州理工挑人,挑了我和其它两个人去 Greenwich。LTCM 的办公室在 Greenwich,是东岸很多有钱人住的地方。但我在西岸天气好的地方住久了,看到不管是 Greenwich 或 New York都很不习惯和害怕。东岸很冷,Greenwich 的树都枯了,New York 人好多又都是摩天楼,让我这个从西岸来的乡吧老很害怕。D 。E。Shaw 是华尔街有名的 Quant Shop里面全是数学竞赛冠军。我和 LTCM 和 D。E。

20、Shaw 这些避险基金都谈得很好,因为大家都一样会算数学。LTCM 期望我能去日本。当时我因在加州有个很好的做独立电影导演的男友,故希望留在加州。1997 到 1998 年,加州理工新出炉的博士的行情,一般是八万美金一年,十四万已真是高薪。当我从纽约回到巴沙底那,准备收拾行装去赴任的时候,在校园?碰到一个学长,他向我说,Newport Beach 新港有一个叫 Pimco 的投资管理公司有一个美金廿万年薪的工作机会(Pimco 是 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简称) 。那个学长来头不小,叫 Oleg,俄罗斯人,是加州理工应届独

21、一无二的金融博士,以前代表俄罗斯参加全世界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试,得过第一名。他去 Pimco 应试后,Pimco惊为天人,给他美金廿万年薪。但他没有接受,因为他想留在学术界。加州理工内又很多像这样的怪才,天赋异秉,但对钱完全不稀罕。我想,他不去,那我去试试看。于是我向那个学长要了 Pimco 的地址和联络人,马上写信过去。我的信发出不过一两天,就接到了公司的回信,要我去面试。15 一星期内搞懂“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圣经”进入 PIMCO新港离巴沙底那不远,开车也就是一个钟头左右。我开着一部 1983 年美金 1500 元的Chevy烂车,有点怕半路抛锚。车一开进新港,马上天空澄蓝,马路平坦宽阔,和风

22、徐徐,恍如室外桃园。令我感觉最深的,是和巴沙底那及落山机比起来,忽然好车如龙,BMW,Mercedes,Porche,Jaquar 最多,Ferrari 也偶有。我那一个大 Chevy 烂车在中间真的格格不入。海边望去,还有许多游艇和帆船。旁边的 Fashion Island 有最贵,最新,最高档的限量欧美服装。新港是美国最有钱的人退休圣地之一,和东岸的 Greenwich 并提。怪不得很多退休金管理公司都在这?。在巴沙底那及落山机常见的墨西哥人,新港半个都看不出到。也几乎没有亚洲人,全部是白人。更不用说是非裔美人了。 和东岸华尔街严寒枯黄的景象比起来,新港的感觉真像天堂。我心想,若能在这?工

23、作居住,该有多好。在 PIMCO 见到的第一人是一位金发年轻的帅哥,坐在一个大办公室,年纪么约三十出头,已经是 xxxxutive Vice President。他和我寒暄了一下,忽然话锋一转,问我一些数学问题。我回答的很好,他又问了一些金融问题。我对金融的问题其实不很懂,但是我告诉他我会用如何的思想架构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他可以感到我有天分,但没有受过正规的金融训练,故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向我扬了扬,问我以前看过这本书吗我接过那本书看了看,那本书就是 Hull and White on Derivatives,我听过华尔街的钟威学长提过,但在加州理工书店内找不到的书。我老实告诉他,我听过,但

24、从来没有真正见过这本书。那位先生说:我发觉你确实很聪明,数学能力超强,现在我想测试一下你的理能力和吸收能力,你把这本书拿回去,好好念念,一个星期后来跟我们讨论 。说完,我知道这一场口试已结束了。那位金发年轻的帅哥是 PIMCO 的大红人,年纪轻轻就爬到很多人一辈子也爬不到的地位,几百万美金的年薪,我离开 PIMCO 的那一年,他被封为 Partner 是 PIMCO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 Partner。他本来在 Upenn 的 Wharton 从大学部直升博士班,是金融科的助教,也教 xxxxutive Education 中的管理层们如何应用金融,Wharton 上上下下都认识他,故博士班才进

25、了一年,就被华尔街挖走了。就是他和加州理工的Oleg学长惺惺相惜,给了 Oleg 美金二十万年薪的工作承诺。Oleg 给我 PIMCO 的联络人就是他。当天还有两个面试,两个都是 PIMCO 的 Partner。一个以前在 Salomon 一个以前在GoldmanSachs。PIMCO 的最上层,很多是以 Salomon 的超级债权交易员,即 Liars Poker中所称的大老二 Big Swinging Dick。他们告诉我,PIMCO 是非常独特的地方,不召中间的管理层,但用比华尔街还高的价钱,华尔街最好的有多年经验的人才做最上层投资管理员 Portfolio Manager。每年新进的金

26、融工程师最多只招一个。在华尔街每年新进的人很多,要和上层的人见面不易。PIMCO 的好处是新进的人少,如果你真的有本事,出头很容易。我拿了那本 Pimco 方面给我的书回到巴沙底那,好好把它翻了一下。所谓隔行如隔山,我对那?的内容几乎没法领会。但是,这件事是我自己找上去的,在这个难字面前,我怎么能退缩时间还有一个礼拜,我就好好拼一下吧!中国古训有: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本 Hull 写的大书,竟被我在一个星期中弄清楚了。我如期前往 Pimco。Pimco 是一个非常有效率,注重实效的地方,我第二次到公司,二话不说,就被带入一个房间考试。考了一个上午 Hull 那本书的内容。题目是一个俄国人

27、,Yuri,出的。Yuri 比我早进 PIMCO 几年的金融工程师,是 Chicago 物理博士转念 Chicago BusinessSchool 的金融 MBA,他把以前 Chicago Business School 的期末考题目拿来考我。我很冷静地定下心来,接受考试,结果,我考了将近满分。这个公司录用了我,年薪比照加州理工的 Oleg 学长。我不得已告诉 Salomon 那位对我很好的亚洲主管,我选择到 PIMCO。虽然说这句话不容易,尤其 Salomon 的那个工作承诺也是费尽心血拿下来的,我想,把 Salomon 的机会给了另一个需要那份工作的人,也是好事。后来我才知道,Hull 那

28、本书,在课程中要念一年,而且得有教授讲解。我进了Pimco 之后,Yuri 这个自负的老俄 Chicago Finance MBA 加物理博士 对我说:你一个星期能读通那本书,程度还算不错!1998 年最后一个学期,我到加州理工的金融系修了一个 Option Pricing,就是 OLEG的指导教授开的课程,用 Hull 这本书,我得了一个 A+。19 考入麦肯锡 McKinsey & Co。我在前面说过,在进 Pimco 之前,我考过麦肯锡公司,没有录取。但是我对这个公司怀有高度兴趣。另一方面,要想在美国商业界发展,最好有个(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我没有这个学位,要想念一个,要花两年时间,还要

29、交一大笔学费。而美国企业界有个默契,只要在麦肯锡工作过一年,便视同资格,这就不但使我因兴趣而想进麦肯锡,实在还有必要进。这样,我就报名参加麦肯锡的一九九九年底的人才甄试,那年我赶上麦肯锡在全美国招收给大中华两岸三地的人才。经过第一轮在加州理工进行。第二轮在落山机进行。我因以前就准备过麦肯锡的甄试,再加上 PIMCO 所受的训练,对麦肯锡的口试应付自如,也轻易的进了最后一关。最后一关全美一共只收了 40 个人,送去上海,进行为期五天的培训及最后一轮的甄试。麦肯锡给我们这一群人的绰号叫 Insight 2000。2000 年初到上海,我马上被这个城市给慑住了。我从 1992 年离开台湾,之中只有回

30、去台湾两三趟,中国我倒是一次也没回去过。1992 年到 2000 年的牛市 Bull Market中,两岸三地发生了多少大事,造就了多少人物,而我却一件事也没赶上,一个人也没遇上。2000 年的上海与我印象中的中国是多么的不一样!前三天是培训,麦肯锡的顾问们先告诉我们他们的背景,做过的案例 (当然案例都不具名)。然后把我们分组,给我们案例,让我们分组讨论,并上台报告。然后角色扮演,我们扮演麦肯锡的顾问,麦肯锡的顾问们扮演公司的 CEO,CFO,VP of Marketing等,让我们感受实际和公司管理层打交道的压力,并对我们的表现给予讲评。麦肯锡也教我们一些最基本的生意架构 (business

31、 framework)。晚上麦肯锡为我们安排到上海有名的饭馆体验当地的生活。这三天的假设是,我们这一批,都是中国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都没有 MBA,这三天,就是快速的将一些 MBA 的观念,做麦肯锡顾问最基本的工夫,交给我们,然后要看我们学得如何。后两天是非常严格的面试,面试都是案例 Case 看我们前三天学得如何,并看每个人的生意感觉 Business Sense。从这 40 个人中,麦肯锡挑了 10 个人,分别进入北京,上海,香港,及台北,4 个办公室。我也顺利进入台北办公室,正式成了麦肯锡公司的一员,圆了我加州理工时代的一个梦。我当时知道,我一定要在麦肯锡待上一年,获得训练和实际经

32、验,以换取和 HarvardMBA 同等的对待。有了麦肯锡在我的履历表,别人就不敢老是看我是博士,问我为什?不去做研究员或工程师,因为麦肯锡就是全球最有名的”管理”顾问,专门为 Fortune500 的 CEO 提供战略服务的。20 我在麦肯锡受的训练对于像我这样的不是学财经出身,但被证明有 智慧且具博士学位的人,在被麦肯锡招进之后,公司会郑重其事对我们做 MINI MBA 训练,受训的地点有时候在美国内,有时候在美国外。我受过一次在西班牙的小型 MBA 训练,还有一次在美国匹兹堡的BASICCONSULTING READINESS 基本咨询准备。两次都是三星期。如这本有名的 The McKi

33、nsey Way 所言,麦肯锡是个很讲究团队精神的公司,为了使同仁们工作上能充分相互配合,公司?面提倡:无论你个人如何优秀杰出,但你必须能与工作伙伴合作,不能只求一个人表现。大家既然来自不同国度,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都是在平辈中顶尖的人物,要形成一个圆融的工作团体真的不简单。我现在回想起来,我所受的两次训练。确实发生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决不仅是对我个人如此。我们在西班牙受训,第一个星期是讲微观经济 ,告诉我们单一企业的特质, 企业的运作要领;第二个星期讲公司融资 ,第三个星期讲公司策略 ,所有的讲员都是全球各名校的最好的 MBA 教授,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这些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学员,过的

34、可以说是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般的地狱生活,听讲、讨论、做习题、交报告,没有一分一秒浪费,那时间的安排,比我在加州理工修博士时还要紧凑。巧妙的是那最后的报告,一定要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参加撰写报告的人,都会感觉到并且承认,那?面蕴含着一些自己提不出的、确实比自己高明的意见。我想,这是训练充实我们的知识之外,另一个具启发性的目的。在受训的时候,麦肯锡公司允许并且鼓励我们学员在周末心情放松,一道游玩。这样使我们在成为深有默契的工作伙伴之外,也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西班牙的三个星期训练,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回味。在匹兹堡的三个星期训练,题目叫做 BCR,即BASIC CONSULTING READINESS ,

35、基本咨询准备。这是麦肯锡公司的本业训练,先由公司仿真一些客户状况,由一组学员把这些问题承接下来,然后由一个人做头,把问题分割成几块 ,每个人负责解决一块的问题,各人先就自己负责的一块去搜集资料及思考,然后用集体智慧将这些块整合起来,再成为整体,提出解决的策略及方案。在训练中每个成员都有做头的机会,没有畸轻畸重的情况。这是一种比在西班牙所受训练更深一层的团队工作训练,进一步教给学员对伙伴智慧的重视。另外的重点是学画图,即所谓的CHARTS 图表,因为顾问和客户的沟通工具是用特别的 CHARTS,要如何用言简意亥的方式画出你要传达的意思。麦肯锡的训练是按照个人在公司中的职业成长设计的,譬如,一个刚

36、进来的顾问,可能需要小型 MBA 训练或 基本咨询准备。等这个顾问做了三个案例或进来一年以后,要接受别的训练,升到 Engagement Manager 或 Principal 或 Director 后也有配合不同的训练,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有个很有名的训练每个参加过的顾问都喜欢谈,就是将每个人做性向测验,把人的个性分成 16 类,然后每个人在身上挂名牌,写上自己的类别。你在与别人交谈时,要针对对方的个性类别说话。如此重复几天。俗语说,见人说人话,可能是同样的道理。我最怀念麦肯锡的是每三个月举办的 GCO Square,GCO 是 Greater China Offices的简称,包含北京,上海,香港,台湾。GCO Square 都选在上海办。全部 4 个办公室的顾问都聚集在上海,受训,联谊,分享为顾客解决案例的成果,大家讨论,看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最难忘的是 2000 年底在海南三亚的天域酒店, 麦肯锡举办的 GCO Retreat,全部大中华 4 个办公室的顾问聚在美丽的三亚,开会,联谊,受训,讨论麦肯锡未来的发展方向几长官们对新顾问们的期许,然后对所有新的顾问排名,决定顾问一年的红利。21 在麦肯锡 McKinsey & Co。的日子如 The McKinsey Way 所言,麦肯锡内部的顾问分成几个等级,人数分布为金字塔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