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 Ba009课题类别 湖北省基础教育教研课题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职务 工 作 单 位 专长、学术 兼职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密切联系: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各门学科课程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生活来学习。各学科都设计了实践性“学习领域”或者“学习单元” ,如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则注重引导学生“学生活的数学” ,美术学科则设计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学科的综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将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已成为现今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站在学校层面,尝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内容、方法、资源、培训等方面的融合。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一)理论研究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特点研究。2、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研究。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各学科课程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切入点的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专题与课程融合的相关研究。5、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二)实践探索与研究:1、教师融合能力的培养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
4、文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数学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学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音、体、美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品德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与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8、课程融合的监控、评价、保障机制研究。(三)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所以要想实现程目标,我们在课程的融合研究中,就要突破以下难题:1、 解决综合实践活
5、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中资源的挖掘,既“做什么”的问题;2、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学课程融合有哪些优化的途径、方法,既“怎么做”的问题;3、提高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识和素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好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融合者和具体实施者,如何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关注意识、知识结构、组织交流协调能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本课题研究解决的重中之重;4、通过课程融合后的每一个教育主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本课题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的选题,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在课程的融合上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让活动的内容贴近学
6、生真实世界,让他们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努力地去做,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5、构建一套合理的、多元的、全面的课程融合的监控、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保证课程顺利、有效的实施。三、研究的目标与思路1、有关概念界定:“学科”课程是使儿童以人类文化遗产为线索展开对话,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能力,进而谋求人的整体发展的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
7、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2、研究目标探索出一套切合本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通过研究,促使少年儿童在品德
8、、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凸现个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激发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开发、融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正确评价和有效引导的能力。促使学校新课程的探索再上一台阶,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3、研究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广泛阅读和吸收新课程理论,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学生的特点,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实践性原则。本着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的思想,进行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一套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主体性原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9、在“综合实践活动” 、 “学科教学”中都必须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中求发展。 四、研究内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不同学科的原理或认识方法可以相互渗透运用,而新的技术思想往往产生在几门学科的结合点上。这种发展的新趋势对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爱思考、勤动手、会创造”为主线索构建知识模块,使学生参与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我们把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10、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目标融合的研究。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例如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数学学科致力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 “做个适应 21 世纪发展的社会人”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本课程将人的可持续发展
11、作为教育的归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如何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融合起来,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研究。学科教学把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小学语文学科有这样一些学习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数学学科有这样一些学习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
12、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从儿童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融合和互补,在学科、儿童、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方式途径融合的研究。分科联合。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优势极为明显,它促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破除了思维的惰性和定势,有助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教材重组和延伸。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的认
13、知水平,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对某些教材进行重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两大板块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分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进行。低年级侧重于科技小故事,小知识;中年级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科联合,如
14、与语文智力训练、数学智力训练相结合。通过语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运用思维训练技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变通性、周密性、独特性等;高年级侧重于会介绍最新科技成果,能初步了解世界科技动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A、实践活动。包括小制作(与手工、劳动、自然、科学制作相融合) 、小种植、小饲养等。B、竞赛活动。通过撰写科技创新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除上述内容外,我校还不断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使隐蔽课程与外显课程协调进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4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资源融合的研究。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
15、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学科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因此,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班级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条件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教学上。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享受由探究所引起的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由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资源和丰富的主题活动资源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学习的情感兴趣更加强烈。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更广泛地进行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使探究活动不断地科学化。把学科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融合,就
16、是要努力创设一些条件性资源,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或是活动的基地,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以教材为引子,进行辐射性的探究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学生,发展学生。五、课题研究的举措:1、理论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全新课程,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等,我们都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纲要中找到。因此,我们可以说,衡量一所学校新课改实施的好坏,只要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课题立项通知下来后,我们就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宣传活动,结合学校的教科大会,举办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讲座
17、,唤醒教师的“综合实践”意识,走出学科本位主义的束缚,让我们的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深入研讨。为了把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校级公开课中要有“综合实践”意识,要把学科内容的学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学生的有意义、深度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相应都有“综合性学习”要求,因此我们也建议教师在每学期,至少要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学有所用,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把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校长张智勇亲自挂帅,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为了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有效实施,学校还
18、专门请区教研室综合组负责人孟春恩科长多次对我校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指导。4、资金投入:为了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购买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活动,报销一切培训费用;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成绩或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5、积极实践。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还坚持领导蹲点制度。加强对有关部门教师的监督、管理、指导和帮助。我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六、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在
19、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2、文献研究法:深入钻研新课程理论,积极寻找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思路,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3、行动研究法:认真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反思、调整,再研究,再调整,以实现研究目标,取得明显效果。七、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三年来,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领域取得了喜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一)学生层面: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学生
20、积极投入到活动中,用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2、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时,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融会各学科知识,使之彼此贯通,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在学科竞赛、各类活动中取得不匪成绩。在襄州区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青少年主题教育“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读书征文活动、小学生科技节大赛
21、、等活动中,宋沐风等 30 人次获奖。(二)教师层面:1、教育教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促使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的转变,提高了自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速了从学科型到综合型、传统型到研究型的转变。2、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自主钻研、团队合作学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相对陌生的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从学习培训到开设研究课;从计划制订到课题实施;从课堂教学到总结反思;从方案设计到论文撰写教师一一参与,科研水平、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3 年来,共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等各级各类公开课上百节;撰写论文、方案多篇,其中
22、郑运来等老师 60 多篇在国家、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沈红铃老师 2013 年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年会上荣获现场说课一等奖。3、信息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成为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教师的课件、网页制作、图片、音频、视频处理的水平提高很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三)学校层面:1、建构了综合实践活动 GBR 课程体系。我们利用几年时间,逐渐构建与完善了具有乡土特色,符合我校师生特点,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的 GBR 课程。通过构建模块、充实主题库、编撰教材、师资培训、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我们确立综合实践活动 GBR
23、 课程的整体框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较为完整的序列,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 GBR 课程体系。2、确立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管理工作格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培养,他们的潜能也逐步呈现。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我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并在此过程中教育自我、完善自我。首先,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学生会选拔制度,成立了学生自己的领导管理机构。我们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全有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在校少先队大队部的支持下,学生成立了学习部、宣传部、纪检部、文艺部、生活部等部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并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
24、规范。计划的制定,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和活动,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特长所在,有的学生甚至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其次,我们利用“四周” (科技周、文化艺术周、教学开放周、体育周)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展示自我,在活动中培养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学校组织法制知识竞赛、科技航模比赛、元旦书画比赛、学科竞赛活动,专题报告会、演讲会,庆祝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自我。此外,篮球友谊赛、班级合唱比赛、文艺汇演、摄影、美术、书法比赛等也让学生发现了自己平时不易被发现的才华和潜能。扬外人都知道,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水平的惟一标准,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天空才是扬外人的终极目标。3、探索出适应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我校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传统、单一、刻板的课程结构只会制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