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224659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编制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规定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和课程实施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 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环节。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依据1.全面贯

2、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2.课程标准的编制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课 程内容必须符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体现科学的高职课程观,突出高职特色,体现出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3.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基本素养模块和职业基础技术模块课程以

3、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 为度:一是 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根据2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可以设置为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也可改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既要满足“岗位人”、 “职业人” 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 的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均须制定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标准,各 门课程的标准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职业 核心技术模块课程和职业考证模块课程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部分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或项目课程,主动自我构建个人

4、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4.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5.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要充分考虑本校及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程要重视实践性

5、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校内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校内外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6.课程标准要力求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按照基本统一的格式规范进行,在体例和质量标准上应基本达到一致要求。7.原则上要先制订课程标准,而后确定教材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要有所突破,要体现先进性和实践性,要与课程对应的职业发展相适应,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创新,3不能局限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8.单独开设的实验、实训和实习课程均应编制课程标准。非单独开设的实验、 实训和实习课程标准纳入整门课程标准整体编

6、制。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性质与作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课 程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应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设计基础,重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

7、性和开放性的要求。2.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包括工作任务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两部分内容。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要体现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具体目标可从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进行说明,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职业能力目标的表述尽量不要使用4“知道”、 “了解 ”“懂得” 、“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

8、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 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为课程标准主要内容。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要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科学 选择,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 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标准,要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准确分析技能内容与知识内容,实验、实训、 实习 等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经过筛选 后需要纳入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要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相对接,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项目。教学设计要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

9、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4.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主要阐述课程教材选用和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编写时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要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理念先进、 结构合理的教材,要能够反映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区域社会(行业)经济发展特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教学方法的实施建议要体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要体现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特殊性,以及对任课教师、 实验

10、实训等教学基本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教学评价建议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5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可以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 结合、网络资源、仿真 软件等。具体格式可参考:附件一 职业基础、核心、考证、拓展模 块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附件二 基本素养模块课程标准参考格式三、课程标准编制的程序及管理1.教务处应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批准后组织各教学单位编制各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各教学单位组织相关教研室与企业共同制订,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

11、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课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成果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工作。2.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各教学单位组织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凡面向全校的基本素养模块课程的课程标准由教务处组织统一审定

12、后执行。其他课程的标准, 经教务处审定、分管教学领导批准后执行。3.教务处按本办法对课程标准进行审查、汇总后,由主管院长审批执行。教 务处应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 对需要 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6到质量标准。4.课程标准是学校的基本文件,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严肃性、连续性、稳定性, 课程 标准一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5.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或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需要对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调整时,各课程负责人可向所在教学单位提出申请,系(部)批准后,经教务处审批备案后方可执行。6.课程教学标

13、准由教务处统一印发执行。附件一 职业基础、核心、考证、拓展模 块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附件二 基本素养模块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二一二年九月十一日7附件一 职业基础、核心、考证、拓展模块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的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 课程基本理念例如:课程开发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

14、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等。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1.3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

15、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 、 “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2课程目标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

16、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8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 、“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学习情境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子情境 参考学时情境1情景2情境3.2 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名称 学时数学习目标1.2.3.学

17、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1.2.3.1.2.3.工具与媒体 学生已有基础 教师所需要的执教能力4课程实施4.1 教材选用或编写1.推荐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学参考资料:含各类媒体资料2.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教学目标, (2)工作任务, (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 (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 , (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 , (6)练习。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4.2 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也可以将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并

18、入前面“课程内容与要求” ,按教学单元介绍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3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9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 X% +知识评价 X%+针对于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可采用

19、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项目考核)70%素质考核(根据课程情况调整)工单考核(根据课程情况调整)实操考核(根据课程情况调整)期末考核 30%(卷面考核)考核方式10分 20分 40分 30分考核实施由指导教师、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核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工单情况考核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教务处组织实施考核标准4.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材、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5其他说明附件二 基本素养模块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20、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01.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的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 课程基本理念例如:课程开发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等。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

21、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1.3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2课程目标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课程内容教学模块 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能力要求 参考学时合计4课程实施4.1 教材选用或编写1.推荐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学参考资料:含各类媒体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