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环境科学论文索引20142017年第4期.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2365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与环境科学论文索引20142017年第4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气象与环境科学论文索引20142017年第4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气象与环境科学论文索引20142017年第4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气象与环境科学 论文索引 (20142017年 第 4期 ) 2017 年 第一期 陈联寿 ,许映龙 .中国台风特大暴雨综述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3-10. Chen Lianshou, Xu Yinglong.Review of Typhoon Very Heavy Rainfall in China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3-10.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1 摘 要 : Nina( 7503)台风于 1975 年 8 月在河南林庄

2、造成 24 h 1062 mm 的特大暴雨,成为中国大陆台风暴雨之最。 1975 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这场特大暴雨,冲垮水库河堤,洪水泛滥,酿成大灾。中国 24 h 1000 mm 或以上的台风特大暴雨,称之为极端暴雨( Extreme rain),除这次外,还出现过多次,但都发生在台湾。分析表明,台风特大暴雨并不完全依赖于台风强度或内核对流强度,还和环境不同尺度环流系统与台风的相互作用、下垫面对台风环流的作用及台风上层云微物理过程有关。 因此,登陆台风残涡复苏所下暴雨往往会超过强台风的暴雨;台风外围尤其是台风倒槽辐合区所下的暴雨也可能会超过台风中心暴雨。造成极端暴雨的台风有一些显著特点:极端

3、暴雨产生在登陆或近海台风维持和停滞时段;低空急流、季风涌、双台风作用及内陆大面积水体是登陆台风获得水汽和潜热能量的主要来源;中纬度槽与登陆台风或残涡相互作用,可向台风或残涡提供位能和不稳定能量,使其产生更大降水;山脉地形对极端暴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台风高层云团中的微物理过程,对极端暴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周亦凌 ,姚展予 .一次积层混合云增雨作业天气条 件分析和雷达回波效果检验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1-20. Zhou Yiling, Yao Zhanyu.Weather Condition Analysis and Radar Echo Evaluation of

4、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Operation for a Stratiform Mixed Clouds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11-20.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2 摘 要 :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常规气象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等,对 2013 年 5 月 8 日山东泰安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条件和作业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天气背景条件是否有利于开展增雨作业,采用催化前后作业云与对比云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依据雷达回波参

5、量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催化作业效果和催化时机的途径,并配合地面降雨量来佐以说明。结果表明: 1)本次增雨作业有良好的天气形势、水汽及动力条件。 2)播云作业产生了一定的正效果,且在作业后 12 min 即开始显现。作业后作业云雷达回波参量值明显增大,对比云增大率远小于作业云;作业云回波顶高、回波体积、最大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降水通量对对比云的正偏离也明显增大,增大率分别为 200.0%、 288.2%、 29.4%、65.0%以上和 384.8%。 3)作业后地面影响区雨量增幅较大,增雨效果持续 3 h,小时雨量明显高于对比区的。 4)最佳增雨作业时机应比原作业时间提前 12 min。

6、 5)将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分析和常规天气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作业及其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吴璐 ,常军 ,徐岩岩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与 ENSO 的关系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21-25. Wu Lu, Chang Jun, Xu Yanyan.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and ENSO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21-25. doi: 10.16765/ki.1673-7148.

7、2017.01.003 摘 要 : 根据 1961 2010 年华北地区 53 个气象站降水资料、 NOAA海温资料及 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春季降水与 ENSO 的关系。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年份出现的频次高于偏多年份,强度强于偏多年份的,并且呈现出阶段性偏多和偏少特征 ,尤其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呈现出比较突出的偏少特征,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中期。华北春季降水和前冬 Nino3 区海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 0.42):当前冬 Nino3 区海温负异常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少;而正异常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多。因此

8、,前冬海温异常对华北春季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大气对前冬海温的异常有明显的响应: Nino3 区海温正异常可导致次年春季热带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 500 hPa 高度场升高(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东亚大槽偏弱、偏东,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的高度场降低(即该地区经常有低槽维持),亚洲至西太平洋地区盛行纬向环流;而前冬 Nino3 区海温负异常则相反。 刘武 ,李耀东 ,史小康 .FY-2G 地表温度反演产品改变模式初值对一次台风暴雨模拟的影响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26-34. Liu Wu, Li Yaodong, Shi Xiaokang.Influ

9、ence of Initial Condition Adjustment Using FY-2G Satellite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Product on Typhoon Heavy Rain Simulation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26-34.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4 摘 要 : 为探讨地表温度初始场在台风暴雨模拟中的重要性,以 2015 年第 13 号台风“苏迪罗”为例,分别用 FY-2G 卫星反演的陆表

10、温度、海表温度产品替换 NCEP 资料初始场,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量级降水 TS 评分和预报正确率检验,并对比分析了各试验方案 2 m 温度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场、 900 hPa 流场和 850 hPa 垂直速度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 FY-2G 卫星反演的陆、海表温度产品作模式初始场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降水模拟效果,但改善程度随时间降低, 24 h 后其改善作用已较小;陆表温度试验对小雨和中雨量级的预报质量均有提高,而海表温度试验仅提高了小雨量级的预报质量。进一步分析表明 ,陆表温度试验主要通过改善陆表温度初始场影响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分布 ,进而减小台风东北部低层温度正

11、异常,使该区域气旋性环流减弱、垂直速度减小,有效抑制了虚假对流出现,最终达到改善降水预报质量的效果 ;海表温度试验原理与陆表温度试验类似,但对降水预报质量改善不明显,仅在广东南部沿海地区降水模拟效果较好。 史恒斌 ,梁俊平 .动力模式产品在河南省夏季降水预测中的降尺度应用 J.气 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35-39. Shi Hengbin, Liang Junping.Downscaling Application of Dynamical Model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in Henan ProvinceJ.Meteorolo

12、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35-39.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5 摘 要 : 利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河南省 106 个站点夏季降水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夏季降水降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模式产品的 500 hPa 高度场信息,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河南省 106 个站点的夏季降水进行降尺度预测,实现了气候模式产品在河南省夏季降水预测中的降尺度解释应用,弥补了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缺陷。对该模型的历史回报检验表明 ,该降尺度模型对河南省夏季降水预测效果较好且较为稳定,尤

13、其对北部、西部和豫南南部地区的效果最好。利用 BCC-CGCM1 和 ECMWF-SYSTEM4 模式资料,进行了独立样本的检 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在 5 月起报的预测效果要优于 3 月起报的预测效果, BCC- CGCM1 模式 3 月的预测效果要好于 ECMWF-SYSTEM4 的,两种模式在 5 月的预测效果相当。目前,此方法实现了可视化开发,并集成了检验方法,已应用于河南省气候预测业务中。 王苗 ,周月华 ,任永建 ,等 .三峡水库蓄水关键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40-46. Wang Miao, Zhou Yuehua, Ren Yongj

14、ian,et al.Spatial-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Key Reg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40-46.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6 摘 要 : 根据 1961 2012 年三峡水库安全蓄水各关键区域内经过质量控制的 261 个代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FFT 滤波等方法,研 究了区域全年和

15、5 9 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关键区年均降水量为 992.9 mm,东多西少,岷江东南部为降水大值中心;近 52 年来,年降水量以 -16.2 mm/10a 的速率显著减少, 2000 年后减少尤为明显,宜宾重庆段减少最为严重,金沙江减少最微弱;蓄水关键区 5 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75.6%, 5 9 月降水量以 -12.2 mm/10a 的速率显著减少,减少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岷江、沱江、宜宾重庆段交汇处, 5 9 月降水 20 世纪 70 年代前呈“中北多、南部少”,之后演变成“中北少、南 部多”,大暴雨和极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蓄水前后区域降水变化主

16、要体现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 丁建芳 ,杨敏 ,刘磊 .河南省冰雹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47-53. Ding Jianfang, Yang Min, Liu Lei.Research of Hails Short-term Forecast Method in Henan Province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47-53.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7 摘 要 : 利用 1999 2010 年共 45 个冰雹日个例(全省

17、同一天有 2 站出现冰雹),分析冰雹日高低空、地面形势特征和降雹落区,发现降雹与 500 hPa 环流形势关系密切。因此依据冰雹日 08 时 500 hPa 高空形势及对流层低层的特点,将河南省冰雹天气形势划分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及低槽型 4 个天气类型,并依据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可能发生冰雹的大致落区。由于冰雹的形成除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低层水汽辐 合、大气不稳定层结、触发机制 3 个基本条件,因此本文进一步对河南省冰雹日当日 500 hPa 低槽低涡位置、地面冷锋位置、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探空资料等进行分月统计 ,获得冰雹预报的判别指标。基于以上条件,引进中国

18、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依据河南省内及周边的共 7 个探空站资料制作河南省的区域客观预报。通过 4 个月的业务应用,发现利用 micaps 实时资料并结合三维冰雹云模式来预报河南省的冰雹天气,空报率较高,漏报率较低,提高了冰雹的预报时效,为重点防雹作业区争取到了充分的作业准备时间。 马月 枝 ,苏爱芳 ,叶东 ,等 .2014 年 7 月 14 日新乡强对流过程成因分析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54-63. Ma Yuezhi, Su Aifang, Ye Dong,et al.Cause Analysis of Severe Convection

19、 over Xinxiang on 14 July, 2014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54-63.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08 摘 要 : 利用常规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监测产品及 NCEP 再分析资料,对 2014 年 7 月 14 日新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冷槽与低层暖脊叠加使新乡上空形成明显的不稳定层结,而中低层暖湿空气在午后表现出明显的北抬和向高空扩展的趋势,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强对

20、流天气的出现;同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 0 6 km 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偏强程度,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起对流触发作用,辐合线尾部前侧的对流云团发展更 强更快。云团合并导致对流云团迅猛加强,对流单体合并有利于对流回波的暴发性发展及回波顶快速抬升。过程中雷暴外流边界也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太行山脉东侧的雷暴外流边界受地形抬升作用,触发大范围分散的对流单体,导致了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风灾主要是由多单体风暴中的下击暴流和雷暴外流边界造成的,下击暴流造成的大风比由雷暴外流边界导致的大风更强。此外,强回波中心强度增强、质心高度迅速升高,回波顶高和 VIL 值跃增等对强对流过程中局地

21、冰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赵薇 ,李贞 ,王谦 ,等 .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曲线及叶绿素荧 光参数研究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64-72. Zhao Wei, Li Zhen, Wang Qian,et al.Study on Flag Leaf Light Curv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 of Winter Wheat in Grain Filling Stage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64-72. doi: 10.16765/

22、ki.1673-7148.2017.01.009 摘 要 :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以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栽种的冬小麦“西农 979”灌浆期的旗叶为材料,采用 Mini-PAM 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以及光响应曲线,求出光饱和点 I0 和半饱和光强 Ik,研究其光合器官的光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 1)在灌浆期冬小麦的光饱和点为 2236.5 mol/(m2 s),半饱和光强 Ik为 647.7 mol/(m2 s),表明灌浆期的冬小麦旗叶对强光的耐受力 较强。 2)在日变化的测量中出现高温胁迫现象, Fv/Fm、 qP、 qL

23、 和 Y(NO)指示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波动较大; Y(II)在 10: 00 达到全天最大值,随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 rETR、qN、 NPQ、 Y(NPQ)均与 Y(II)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相互验证,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是评价冬小麦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 3)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 qN、 NPQ、 Y(NPQ) 和 Y(NO)随温度升高存在转折点,且均为 36 ,该温度下冬小麦旗叶光合器官开始失活或被破坏,在温度达到 41 以上时这种破坏趋于稳定,且十分严重。 宣守丽 ,石春林 ,刘杨 ,等 .自然环境高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结实率的影响及模拟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

24、1):73-77. Xuan Shouli, Shi Chunlin, Liu Yang,et al.Influence and Simulation of Natural-environmental High Temperature on Midseason Rice Seed Setting Rat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73-77.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0 摘

25、 要 :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 6 个代表站 2004 2011 年中籼迟熟水稻品种区试资料及 1984 2013 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分析田间环境下逐日最高气温与水稻结实率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高温敏感时段主要在水稻齐穗期前 36 天至齐穗期前 4 天。其中,齐穗期前 14 天左右(减数分裂期前后)高温对 结实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根据各样本水稻减数分裂期逐日最高气温,实现研究区域站点尺度水稻高温败育的定量模拟预测。模型对高温年份 2004 年和 2007 年各站点水稻相对结实率模拟和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4.74%和 2.84%。分析表明,利用基于

26、水稻高温败育模型的定量模拟方法,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情况进行较好预测。 戴竹君 ,高辉 ,李力 ,等 .新型探测资料在 2014 年春节污染天气中的应用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78-86. Dai Zhujun, Gao Hui, Li Li, et al.Application of New Data in the Pollution Even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of 2014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78-86. doi: 10.1676

27、5/ki.1673-7148.2017.01.011 摘 要 : 利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分析 2014 年春节污染天气背景, 结合南京探空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及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这次春节期间的大气混合层高度、通风系数和逆温层特征。按照春节假期污染情况,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 1 月 30 日 2 月 2 日,南京处于均压场里,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差,逆温层容易形成,污染较重。后期是 2 月 3 6 日,冷暖气流活跃,混合层厚度升高,通风系数增大,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强度锐减,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结果显示,混合层高度越低、通风系数越小及逆温层结越厚、

28、越强,污染越严重。针对不同级别污染程度为四要素设立了定量化指标:当混合层高度低于 1.0 km、通风 系数小于 2500 m2/s、逆温层厚度大于 500 m、逆温强度大于 2.0 /100m,易出现中度以上污染;当混合层高度高于 1.8 km、通风系数大于 7000 m2/s、逆温层厚度小于 200 m、逆温强度小于 0.5 /100m,不易出现污染天气,可为预报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陈渤黎 ,雷正翠 ,董芹 ,等 .2012 2014 年常州市大气重污染日的气象条件分析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87-94. Chen Boli, Lei Zhengcui, Dong Qi

29、n,et al.Analysi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Serious Air Pollution Days in Changzhou from 2012 to 2014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87-94.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2 摘 要 : 利用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常州市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 NCEP/NCAR 再分析 资料等分析了 2012 2014 年常州市的大气污染情况,将大

30、气重污染日的地面形势场进行了分型,并重点分析了污染程度极为严重的 2013 年 1 月的气象条件,得到以下结论: 1)近 3 年常州市共计出现大气重污染日 54 天,冬季为重污染日数最多的季节,首要污染物主要是 PM2.5。 2)可将重污染日的地面形势场归纳为均压场型、高压底部型、高压后部型、变性高压型和低压型 5 种类型:均压场型扩散条件差,为大气重污染最常见的地面形势;高压底部型一般伴随有冷空气扩散,往往导致上游污染物的输送;高压后部型、变性高压型分别意味着冷高压移出和变 性减弱致使污染物累积导致大气重污染发生;低压型一般易出现降水,若前期污染程度较重或降水较弱,往往导致污染维持。 3)2

31、013 年 1 月大气污染极其严重,单月共计出现重污染日 14 天,降水量异常偏少是本月重污染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温高湿小风环境则有利于大气重污染的形成。 4)秋冬季节多冷空气活动,本地往往经历均压场高压底部冷空气冷高压均压场的循环过程,冷空气“间歇期”为大气重污染高发时段,故地面形势场对大气重污染的预报预警有着较好的指示作用。 李文娟 ,彭霞云 ,郦敏杰 .浙江省静止卫星白天大雾识别方法研究与检验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95-101. Li Wenjuan, Peng Xiayun, Li Minjie.Research and Test on Distinguish

32、 Daytime Fog Using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in Zhejiang Province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95-101.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3 摘 要 : 根据大雾在可见光、长波红外波段的反射及辐射特征差异,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FY2E 静止卫星开展白天大雾识别方法研究。统计分析白天大雾的卫星特征并提取多通道动态阈值,并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相结合,利用阈值叠加可以实现大雾的自动识别。研究发现,白天大雾的反射率一般介于

33、 20%50%,红外亮温一般集中在 270285 K 的范围,通过双通道阈值的结合,基本可以滤除海洋、地表和厚云,达到粗判识大雾的目的。另外,由于地表温度和长波红外亮温的正相关,分季节设定阈值可以适当提高识别准确率,并且同一时刻 的大雾反射率和亮温存在像元的均一性特征,因此 ,实时动态提取双通道阈值 ,缩小阈值区间,有利于降低虚报率;大雾的细判识需要结合相对湿度的观测数据,滤除低湿区 ,可以使 TS 评分增加 20%以上。通过对 16 天大雾样本的检验表明,探测率达到 92%,漏报率为 8%,但虚报率较高,达到 32%, TS 评分达到 62。可见,卫星双通道和自动站数据的结合应用,在大雾的自

34、动识别中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低云覆盖下的大雾识别存在高虚报的情况,精细分离低云、轻雾和大雾仍然存在困难。 闵爱莲 ,刘磊 ,张天风 ,等 .MODIS 和 HJ-1B 资料 在江苏大雾监测中的应用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02-107. Min Ailian, Liu Lei, Zhang Tianfeng, et al.Application of MODIS and HJ-1B Data on Monitoring Fog in Jiangsu Province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

35、(1):102-107.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4 摘 要 :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雾的遥感监测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利用多种卫星资料实现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对于环境保护、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云、雾及下垫面在可见光、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光谱特性差异,结合 EOS-MODIS 数据特点和 HJ-1B传感器波段设置等,利用多通道阈值法分别对 2013 年 1 月 24 日江苏省一次雾天过程不同生长阶段的雾进行雾区监测,并分别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对两种数据源的监测结果进行精度检测。结果发现 :对此次雾的两个生长阶段的雾区监测, MODIS

36、数据监测的结果总体精 度为80.28%, HJ-1B 数据的监测结果总体精度为 91.04%,两者监测效果均比较理想, HJ-1B 数据可作为雾监测的一种可靠资料来源。 杨云芸 ,李跃清 ,周慧 ,等 .长沙市 API 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08-113. Yang Yunyun, Li Yueqing, Zhou Hui, et al.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and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

37、ion in Changsha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108-113.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5 摘 要 : 利用长沙站 2007 2012 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 (Air Pollution Index, API)资料,对逐日空气污染指数、逐日空气质量级别等变化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其中包括了长沙空气质量的月变化、季节变化和年 变化等,并利用湖南省地面气候背景资料及长沙市地面逐日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压、日降水量、日最高最低气温等,分析了长沙的 API 指数变

38、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长沙 2007 2012 年每年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PM10),其中在秋、冬两季污染尤为严重, API 指数每年 10 月份出现极大值, 1 月份出现次大值。 2)2007 2012 年,长沙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与长沙市在该时段秋冬季降水偏多、春季连阴雨时间长及夏季气温高等因素有关。 3)长沙市 API 指数与日平均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平 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及日平均风速均呈显著负相关。 赵定池 ,李毅 ,尤伟 ,等 .拉萨地区夏季夜间雷暴的物理量指数分析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14-119.

39、Zhao Dingchi, Li Yi, You Wei, et al.Physical Index Analysis of Summer Night Thunderstorms in Lhasa Area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114-119.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6 摘 要 : 青藏高原的大范围热力、动力作用,致使高原地区空气不稳定,也导致高原夏季雷暴活动非常频繁,成为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数最多的地区。利用 2004 2009 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

40、资料,对拉萨地区夏季夜间雷暴的时间分布特征和背景场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 1)拉萨地区的雷暴主要集中在 14:00 23:00,其中 17:00 20:00 雷暴次数最多,超过总雷暴次数的 60%。 2)从 20 时整层大气特性上看, 20:00 02:00 时(次日)发生雷暴时,整层大气的湿度、假相当位温( se)比不发生雷暴时的大,在 400 hPa 层差别最明显;两者的温度差异并不明显。分析抬升凝结高度( LCL)、 400 hPa 的 se、修正的 KI、 SI 指数和 300 hPa 到 400 hPa 的平均垂直风切变( MS)对雷暴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 1)各指数都能较好地区分雷

41、暴日与非雷暴日。 2)各指数的 TSS 预报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 400 hPa 的 se 352.1 K,TSS 评分为 0.401;修正的 KI15.7 , TSS 评分为 0.373;修正的 SI441.4 hPa, TSS 评分为 0.276; MS1.87 m s-1 km-1,TSS 评分为 0.201。400 hPa 的 se和修正的 KI 指数对拉萨夜间雷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与稳定度有关的参数比与风切变有关的参数的指示意义好。 肖晶晶 ,李正泉 ,郭芬芬 ,等 .浙江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概率分布分析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20-125. Xiao Ji

42、ngjing, Li Zhengquan, Guo Fenfen,et al.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Climate Suitability Degree for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120-125.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7 摘 要 : 利用浙江省 43 年的气候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对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

43、宜度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出现极热和极冷的概率极小,人居气候适宜度等级为(很冷,极不舒适)、级(热,很不舒适)的概率为 0.07%和 0.78%,出现级(很热,极不舒适)的概率基本为零;适宜度等级为 级(较舒适至舒适)的天气出现概率为 55.0%,其中级(舒适)出现的概率最大,为 33.1%。 5 月和 10 月是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最好的时段,其中级(舒适)天气出现概率的平均值超过 99%; 1 月是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最低的月份; 7 月、 8 月中气候适宜度为级,即暖热不舒适的天气出现概率平均值分别为62.3%和 42.8%,出现概率呈现沿海低于内陆,浙南低于浙北,浙中高、浙北

44、浙南低的总体趋势。 张方 ,李凤秀 .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26-132. Zhang Fang, Li Fengxiu.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limate Monitoring Service System for Yellow River Basin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126-132.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8 摘 要 : 针对黄河流域气候监测业务比较薄弱,缺

45、乏有效业务平台支撑的情况,河南省气候中心开展了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系统建设。建立了包括黄河流域气象台站历史资料与实时资料的流域气候监测资料库,开发了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软件,实现了任意时段、任意流域气温、降水、气象干旱的资料计算与提取,实现了暴雨日数、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极端高温、极端低温、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计算,实现了对任意时段、任意站点 (或任意省份、任意流域)气温、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线性趋势分析,基于 Surfer 自动化技术的图形绘制模块可以进行降水量实况图、降水距平百分率图、气温实况图、气温距平图、气象干旱实况图、暴雨日数图、高温日数图、低温日数图等的制作和输出,实现了业务产品自

46、动生成与分发。整个系统功能实用、使用方便,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增强了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在黄河流域气候监测、决策气象服务等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江胜国 ,程丽 ,孔令帅 .应用累积法建立产量预测模式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33-137. Jiang Shengguo,Cheng Li,Kong Lingshuai.An Production Forecast Model Based on Accumulative Method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

47、nces,2017,40(1):133-137.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19 摘 要 : 在产量预测模式研究中常用的回归参 数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但该方法以某些统计假设为前提,计算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应用短序列资料建模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累积法是对原始数据序列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相应叠加,用之建立线性模型,其估计量具有无偏、线性、有效、唯一等特点,估计效果与最小二乘法相同且计算过程更简便。因此,应用累积法,建立了安徽省桐城市一季稻产量预测模式,并介绍了累积法的建模过程和误差分析方法。应用累积法建立的桐城一季稻产量预测模式的历史回代误差率平均为

48、3.90%, 2011、 2012年试报准确率分别为 95.7%和 97.0%,与最小二乘法建立 的预测模式误差率相近且略小,其估计精度完全符合业务要求。投入业务使用后, 2013、 2014 年实际预报准确率分别为 92.9%、98.5%。累积法的不足之处是随着自变量个数和样本容量的增大,正规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病态性也会随之加剧,从而影响参数估计的精度。 王涛 ,李强 ,成晓琴 .基于 WebGIS 的祁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40(1):138-143. Wang Tao, Li Qiang, Cheng Xiaoqin.Research of Qixia

49、n Geologic Hazard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WebGIS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40(1): 138-143. doi: 10.16765/ki.1673-7148.2017.01.020 摘 要 : 给出了山西省祁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祁县国土局每年对本区域内各地质灾害发生点地质灾害要素的统计,以祁县县城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判定本区域内不同地段滑坡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分析地质灾害与对应的气象观测要素数据关系,根据当日强降水型和连续降水型方面的研究结果,将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