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 2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1 (2015课标全国 , 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 (2015福建文综 , 18)下图为中国 1952 1960 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是 ( ) A “ 过渡时期 ” 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 三大改造 ” 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 一五 ” 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 在跃
2、进 ” 使工农业总产 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3 (2014课标全国 , 31)“ 一五 ” 计划期间 , 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 , 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 , 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4 (2014课标全国 , 31)1953 年 10 月 , 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 , 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
3、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5 (2014大纲全国 , 19)1958 年一则 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 (0.067 公顷 )产 36 956 斤 (18 478 千克 )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 , 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 A 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 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 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6 (2014山东文综 , 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 出版的现代
4、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 A 对 “ 大跃进 ” 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 拨乱反正 ” 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 左 ” 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 (2014安徽文综 ,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 , 有的贫农家底薄 , 缺资金 , 仍不能大翻身 , 困难不少 , 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 ” 其描述反映的是 ( ) A 农业合作化 B “ 三年经济困难 ” 时期 C 人民公社化 D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2014北京文综 , 18)“ 单干邀伴变互助 , 小组联起变大组 , 大组变做合作社 , 领导要靠党支部。 ” 这首歌谣反映了 (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 (联产 )承包责任制 C 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9 (2014重庆文综 , 9)1989 年 , 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 , 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 认为 “ 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 ” 。这里的 “ 工业基础 ” 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 一五 ” 计划时期 C “ 大跃进 ” 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0 (2013山东文综 ,
6、14)20 世纪 50 年代 , 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 “ 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后者则认为 20 30 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 ,但 “ 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 。 “ 它 ” 是指 ( ) A 土地改革 B “ 一五 ” 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11 (2013重庆文综 , 9)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 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表 1957 1960 年经济统计资料 (部分 )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7、 317 387 537 1958 1 083 580 503 566 1959 1 483 867 616 497 1960 1 637 1 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 想出现问题 B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2 (2013江苏单科 , 10)“ 高产卫星 ” 是 “ 大跃进 ” 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 “ 高产卫星 ” 一词 , 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 年有 85篇 , 1959 年有 15篇 , 而 1960 年只有 1 篇 , 并且还是 “ 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年种
8、的 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 不尊重 庄稼生长的规律 了 ” 。下列对 “ 大跃进 ” 的准确 认识有 ( )。 “ 大跃进 ” 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 高产卫星 ” 折射 “ 大跃进 ” 浮夸盛行 1958 年 “ 大跃进 ” 快速推进 1960 年基层对 “ 大跃进 ” 有所反思 A B C D 13 (2013福建文综 , 38)(节选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 家的工业化 从 1953 年起 , 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 , 准备以 20 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 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
9、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 即 “ 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 ,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2015广东清远一模 )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46 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 “ 效仿苏联 ” 。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 “ 从 1953 年开始 , 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效仿苏联模式的社会主
10、义经济过渡的道路 ” 。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 点的是 (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C 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 (2015广东中山高三模拟 )副总理李先念说: “ 1954年入秋以来 , 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 , 不少地方 ,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 , 春耕准备不积极 ,生产情绪不高。 ” 造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B 三年自然灾害 C 三大改造中存在着的左倾冒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3 (2015山东德州高三模拟 )“
11、南开大学党委领导 4 000 多名师生 , 掀起大搞科学研究、大办工厂的高潮。第一夜就提出 2 000 多个科研项目 , 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尖端科学的 ”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处在 ( ) A 过渡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4 (2014北京西城区模拟 )“ 以钢为纲 , 把树砍光 ” , 这是对 20 世纪50 年代某项经济建设活动的诙谐描述。其主要影响是 ( ) 自 然环境遭受破坏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A B C D 5 (2015北京西城高三模拟 )某年 , 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 ,即 “ 以调整为中心
12、,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 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 , 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 。这一年应该是 ( ) A 1956 年 B 1961 年 C 1984 年 D 1990 年 6 (2014黑龙江佳木斯检测 )1962 年 , 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 , 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 至少 30 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消除了 “ 左 ” 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二、非选择题 7 (2014江苏南通一 调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
13、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 既取得了重大成就 , 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 , 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 , 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 , 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 , 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 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 (1958 年 5 月 29 日 ) 材料二 1957 1962 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 年份 1957 年 1960 年 1962 年 1965 年 钢产量 535 1 866 667 1 223 粮食产量 3 900 2 870 3 200 3 891 胡绳
14、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 “ 文化大革命 ” 前夕的十年中 ,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总之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 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 , 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 1956 1957 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 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表
15、格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 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提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2015福建泉州高三模拟 )1953 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小到大 , 由少到多 , 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 在开始是一部分 , 随着将是大部分 , 而最后将是全部 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 此决 议目的是 ( ) A 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 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 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2014四川成都一模 )
16、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 , 它有利于 ( ) 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 , 如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等。 提出健全国家法制 , 使 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 “ 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 制定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 “ 双百 ” 方针。 A “ 三大改造 ” 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C “ 八字方针 ” 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3 (2015江苏苏北四市一模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 “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 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 , 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 它一出现 ,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 ,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 这里的 “ 新的社会组织 ”是 ( ) A 农业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村民委员会 4 (2015四川成都一模 )某班学生讨论下面某时期的两幅宣传画时 , 形成下列四种观点 , 你认为正确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