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发热.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7939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 发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病理生理学 发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病理生理学 发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病理生理学 发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病理生理学 发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热的典型表现 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四肢冷厥 “鸡皮” 恶寒 寒战 高峰期 自觉酷热 皮肤干燥、发红 退热期 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第 1节 概述 发热:由于 致热原 的作用使 调定点上移 引起调节性 体温升高(超过 0.50C)。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 调定点学说 (Set Point, Sp ) 月经前期 生理性 剧烈运动 体温升高 应激 发热 :调节性体温升高 -调定点上移 病理性 过热 : 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调定点未 移动,而是体温调节障碍 中枢损伤 散热减少:中暑、鱼鳞病

2、 产热增多:甲亢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过热 发热 无致热原 (体内因素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有致热原 病因 调定点无变化或损伤 效应器障碍 调定点上移 发病 机制 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 体温可较高,有热限 效应 物理降温 对抗致热原 防治 原则 第 2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激活物 机体 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 内生致热源( EP)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 调定点上移 体温 外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 Ep诱导物) 体内产物 (一) 外致热原 : 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 (代谢产物,全菌体) 1 细菌 G_菌: 大肠杆菌,伤寒杆菌 (全菌体,胞壁 -肽聚糖,脂多

3、糖 (LPS)) 分枝杆菌:结核杆菌 2 病毒: 流感 V、麻疹 V (全病毒体,血细胞凝集素) 3 真菌:白色念珠菌 -全菌体,荚膜多糖,蛋白质 内毒素( ET) 是常见的外致热源,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耐高温,干热 1600C、 2h才能灭活,一般的方法难以清除, 是 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连续数日注射相同剂量的内毒素,发热反应逐渐下降。 体内注射 ET 或 ET与产 EP细胞 EP 培养 4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钩体病 (溶血素、细胞毒因子) 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 (代谢裂解产物) 梅毒螺旋体 (外毒素) 5 疟原虫:进入人体红细胞 破裂后释

4、放 裂殖子和代谢产物 (疟色素) 发热 (二) 体内产物 :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2 类固醇 激活产 Ep细胞 3.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 内生致热原( EP): (一)定义: 由发热激活物激活产 EP细胞 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是一组不耐热的具有致热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二)内生致热原的种类: 1 白细胞介素 -1( IL-1) . 产生 IL-1的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星状细胞,肿瘤细胞 等 属多肽类物质, 17KD,作用于下丘脑外侧的受体 阻断剂为水杨酸钠 不耐热、 70oC、 30min丧失活性 支持依据: 微电泳法: 提纯 IL-1 POAH 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散热 T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产热 IL-1给鼠、兔 iv 发热 小剂量 单相热 大剂量 双相热 ET引起的发热中,循环内也有大量 I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