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目 录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抗菌素的分类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感染 一个永恒的话题 概述 抗生素( Antibiotics)原指“在高稀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素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后将用化学合成的仿制品,并有抗肿瘤、寄生虫等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及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等也统称为抗生素。有人将具有抗菌作用而非微生物产物的全合成药物如喹诺酮类、咪唑类等抗菌素也列为抗生素类并不妥当。 抗菌素( antibacterial drugs ) 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抗菌素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和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 antibiotics
2、) 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 5000),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类,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而获得的产品。 抗菌素 抗生素 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 2002 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达 345 亿元,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 与世界其它国家比,我国已成为抗菌药使用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 15位的药品中,有 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 15% 30%)。 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 8
3、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 58%,远远高于 30%的国际水平 。抗菌素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率先进入“ 后抗生素时代 ”,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 细菌耐药的现状 30年代 纯化获得青霉素 60年代研制成 第一代头孢菌素 各种 -内酰胺类抗生素 广泛应用于临床 真菌或机会菌 特别是三代头孢的广泛应用,针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显著增多 对抗耐药的新药的不断研制开发 细菌优胜劣汰,耐药菌队伍不断壮大 几十年来抗生素
4、 的进一步开发 VRE MRSA AmpC ESBLs 细菌耐药的机制 耐 药 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的分类: 分 固有耐药性 和 获得耐药性 耐药机制 :降低胞浆膜通透性 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 , 钝化酶 ) 改变药物靶位结构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功能增强 改变代谢途径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包括放线菌与奴卡菌) 真菌 病毒 支原体、医院体与立克次体 螺旋体 原虫 二、各类抗菌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类 其他 内酰胺类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类和克林霉素 糖肽类 四环素 氯霉素 利福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