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解读 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 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 3. 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脸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诊室血压测量步骤 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使用标准规格袖带(气囊长 22 26 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 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
2、囊袖带; 首诊时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测量血压时,应至少测量 2 次,间隔 1 2 分钟,若差别 5 mmHg,则取 2 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 5 mmHg,应再次测量,取 3 次测量的平均值;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分钟和 3 分钟时测量;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评估靶器官损害 在高血压患者中,评估是否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诊断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检出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早期检出并及时治疗,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可以逆转的。 提倡因地因人制宜,采用相对简便、费效比适当、易
3、于推广的检查手段,开展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筛查和防治。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高血压定义:在末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 SBP 140 mmHg 和(或)DBP 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 级、 2 级和 3 级。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4 个层次。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治疗目标 降压治疗策略 降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I, C)。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 140/90 mmHg 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