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主要内容 一 、 红火蚁的分布 二 、 红火蚁的分类地位 三 、 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四 、 红火蚁的鉴别特征 五 、 红火蚁的危害 六 、 红火蚁的检疫地位 七 、 发生范围的界定 八、检疫控制的重点 九 、 防治方法 红火蚁的分布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 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巴西 、 巴拉圭与阿根廷 等国家 。 因检疫上的疏失 ,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 , 已陆续传入美国 、新西兰 、 波多黎各 、 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等地区 。 今年 1月 , 在我国广东吴川等部分地区已发现红火蚁的为害 , 农业部已发表公告 (
2、第453号 ) 将红火蚁列入进境和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 要求各地严加防范 。 红火蚁的分类地位 红火蚁的学名为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英文名为 Red imported fire ant,在我国的昆虫学词典中的中文名为赤外来火蚁 ,台湾称之为入侵红火蚁或外来红火蚁,在分类上隶属于昆虫纲( Insecta) 膜翅目( Hymenoptera) 蚁科( Formicidae) 切叶蚁亚科( Mymicinae) 火蚁属Solenopsis。 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蚁后、雄蚁和职蚁(工蚁与兵蚁)之分,种群数量庞大,蚁巢有单蚁后型与多蚁后型两
3、种。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和攻击性均很强。成熟蚁巢中的个体数可达 1050万头。 成熟蚁巢中的蚁后每天约产 15005000个卵,卵发育至成虫约需 2045 天 ( 工蚁 )、 3060天 ( 大型工蚁 )、 180天 ( 兵蚁、蚁后与雄蚁 )。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性蚁类,成熟蚁丘高于地表 1030cm,直径约 3050cm。 蚁丘内部具多孔蜂巢结构。蚁后寿命约 67 年,职蚁 ( 工蚁和兵蚁 ) 寿命约 16个月。 红火蚁并没有特定的婚飞时期 ( 交配期 ),只要蚁巢成熟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个体形成。雌雄蚁会飞到约 90300 公尺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约可以飞行 35 公里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 红火蚁的鉴别特征 形态特征 红火蚁的成虫体长为 3-6mm, 头前部具一中齿突 , 后头平圆 , 头部宽度总小于腹部宽度 。 体色是红棕色至深棕色 。 触角 10节 , 触角棒头 2节 , 此特征很容易与其他属的蚁类区分开 。 工蚁和兵蚁可从头部的宽度来区分 , 工蚁的头部宽度约为 0.5mm 左右 , 而兵蚁的头宽约为 1.5mm 左右 。 种间的其他一些区别见图 1。 红火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