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4 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区构建研究 摘要 :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生态经济区构建研究的现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水源区经济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用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经济;河南省 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区 构建研究现状及意义 1.1 研究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已初具规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
2、区的建设为该地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现在国内 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如河南社科院和河南焦作大学的黄青贤和樊万选提出的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天然林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0年 7月 河南社科 院与省林业厅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西峡、内乡和邓州等四县 (市 )了进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调研。 河南南阳理工做的关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农业系统研究 ,提出在保证水源的时候能够 促进 生态农业的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但分析发现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产业水平较低 , 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生态产业产品种类较为单一 , 科技含量和
3、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 生态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辐射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等。 同时研究进度过慢,没能跟上经济的发展,这是南水北调工程需要改进的方面。 第 2 页 共 14 页 1.2 研究意义 对生态经济区构建的研究,可以使移民安置的后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解决调水工程的后顾之忧,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使南水北调成为利民工程! 同时提 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好的作用。 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意义 2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分为东、中、西三线。中线工程是从丹江口
4、水库引水,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所处的黄淮海平原供水,横跨汉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 1。 2 1 1 水源区规划范围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位于河南南阳和湖北丹江口市交界区,该区北部以秦岭与黄河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米仓山与嘉陵江流域为界,东有南阳盆地,南部 有大巴山脉,涉及陕西、河南、湖北、甘,四川、重庆 6 省 (市 )13 个地 (市 )49 个县 (市、区 ),水源区总面积 9. 73 万 km2,规划范围包括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及库区和汉江中下游工程区。丹江口水库区设计蓄水位 175m ,相应库容290 5 亿 m3,水库总面积 1015km2。汉江中下
5、游工程汉江干流供水和补水范围面积 2 35 万 km2 ,中线工程近期 ( 2010 年 ) 和远期 ( 2030年 ) 规划的主要受水城市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廊坊等,河南省的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新乡 、焦作、鹤壁、安阳、濮阳等共 130 多座城镇。受水范围总面积 15 1 万 km22。 2.1.2 经济社会现状 据 2009 年统计资料,丹江口库区及上游辖 778 个乡 (镇 ), 11660第 3 页 共 14 页 个行政村, 321.92 万户,总人口 1198.0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83.13万人,占总人口的 82.06
6、%,农业劳动力 471.49 万人,农业人口密度112 人 /kmZ。人口主要分布在丹江口水库周边、汉江干流沿岸、盆地和坝地,秦岭南麓和大巴山北麓大部分属中山区,人口分布较少。土地坡度分级面积为 :25 占土 地总面积的 55%。其中 25“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26.62%3。该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自给 ;大部分县的经果林开发较为,如河南省西峡县的蘑菇、猕猴桃、山茱萸、淅川县的桑蚕湖北丹江口市的淡水养殖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陕西安康平利县的 生猪 养殖有很好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产业,陕西汉中的“ 汉中仙毫 ” 茶叶品牌以6.17 亿元的品牌价值
7、入围 “ 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 ,十堰市的 竹溪县食用菌产业 发展较快,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手段。 畜产品数多,但质量不高,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据 2009 年统计,国内生产总值 392.04 亿元,工业总产值约 167.75 亿元,农业总产值约 160.65 亿元。种植业占 54.37%,林业占 8.29%,牧业占 23.91%,副业占 2%,其它占 43%。财政总收入为 22.03 亿元,粮食总产量 37.59亿 t,农业人均产粮 382.34kg。 2005 年研究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272元,人均财政收入 183.87 元,农业人均收入 1194 元,而同期全国人均国
8、内生产总值为 7078 元,财政收入为 1057 元,人均纯收入为 2253元,因此,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规划区困人口为29621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30.13%。 49 个县中,有 26 个为国家级贫县, 8 个县为省级贫困县,总体属于贫困地区。所以这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提出了经济方面的要求 3。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
9、中线工程受水区 现状年均缺水量在 60亿立方米以上,经第 4 页 共 14 页 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 95 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 .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可以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 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
10、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 64 亿立方米,增供农业 30 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4。 三 构建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 3.1.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是实施库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 ,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 造成库区人们的贫穷 , 贫穷落后又成为人们加速和过度向自然界索取的经济动因 , 如 过量砍伐林木 , 乱排乱倒废气和垃圾等等。匮乏的资源、恶化的生态环境、不合理的经济行为 , 形成恶性循环
11、, 使南水北调中线库区人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在实施移民大规模搬迁、社会系统重新组合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 ,建立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 ,构建生态经济区 ,使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3.2.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久性效益的客观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的综合效益 , 但是 , 长江上游、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第一 ,南水第 5 页 共 14 页 北调 中线库区山大坡陡 ,沟壑纵横 , 地表破碎 ,千百年的过度开垦 , 使库区成为全国垦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植被破坏十分严重 ,地质灾害严重 ,水土流
12、失尤为突出。第二 ,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土地资源少 ,可用地紧缺。第三 ,库区水环境污染严重自净能力降低 ,排沙能力减弱。如果不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的生态功能 ,不彻底改变库区的环境状况 ,可能在若干年以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综合效益会大打折扣 , 甚至带来新的后患 3.3.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是提高库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南水北调中线库区人民至今仍不富裕 ,是综合因素的反映 , 但根源还是这一地区生存条件的低劣与恶化,发展生态经济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改善生态状况 ,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 ,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发展生态经济 ,建立库区生态经济区 ,必将使库区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生
13、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3.4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是解决南水北调中线移民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使库区产生百万移民 ,解决如此之多的移民 , 不仅有安置容量问题 ,而且也有安置行为方式问题。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 ,一方面 ,可以扩大安置空间和领域 , 提高安置质量 ; 另一方面 ,对库区自然经济、 社会进行科学的重组 ,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状态 ,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因移民问题带来的负效应 ,使百万移民真正能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是南水北调中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保证。同时 ,生态环境也是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地区长远发展的根
14、本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把资源、环境、发展、移民等因素综合起来 , 构建库区生态经济区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使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开发、库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相一致、相协调 ,是库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保战略的必由之路 第 6 页 共 14 页 四 构建生态经济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 ,南水北 调中线库区发展生态经济面临着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4.1 南水北调生态经济构建的优势 4.1.1 区位条件优越 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心 ,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结合部 ,有利于承东启西 ,推动西部地区丰富资源的开发 , 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1.2.自然资源
15、丰富 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拥有丰富多样、组合良好的自然资源。 南阳西峡具有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括森林资源、农副土特产资源、中药材资源和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矿带集中、品位高、储量大的特点,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种 5大类 38种,主要包括金红石、红柱石、石墨、镁橄榄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石英、莹石、重晶石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地处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力资源丰富,是河南省第二水资源大县、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中草药资源丰富,有 “ 天然药库 ” 之称 ; 商洛 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是陕西木材主要产区之一 , 林特产品有核桃、油桐、板栗、漆、乌柏、棕榈、茶、油茶、柑桔、柿子等 。 矿产
16、资源种类多,产地广、储量大,易于开采;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储量达数百万吨,品种有铅、锌、锑、铂、钒、镐、金、银、锰、钛、铍等。非金属矿主要有钾长石、 重晶石、镁橄榄石、萤石、水晶石、白云母、绿柱石等。 4.1.3. 政策环境良好 为了鼓励、扶持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家赋予了南水北调中线库区一系列优惠政策 ,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和实施 ,国家的投资重点将逐步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由经济发达地第 7 页 共 14 页 区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 , 这必将使地处西部前沿的库区获得国家投资倾斜成为现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实施和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库区移民也必将
17、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强大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 , 国家也将给予重点扶持。 同时 ,库区是国家连片的贫困地区 ,相当一部分区县为国家的贫困县 ,国家开发性扶贫方针的贯彻和国家扶贫资金的重点倾斜 ,也将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增加活力 5。 4.2 南水北调生态经济构建的劣势 南水北调水源区位于河南省和湖北省,陕西省交界区,多属丘陵和山地,土地较贫瘠,人多地少,人均收入少,且工业基础薄弱,人口综合素质低,移民安置问题很多,交通相对落后,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4.3 南水北调生态经济区构建的机遇 河南是受水区,也是投资最
18、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工程的建成将大大缓解河南北部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保证粮食的产量,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工程实施后可以增加该区域的知名度,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必然带动经济的起飞。 五、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态经济区产业构建 5.1 生态 农业发展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 叫生态农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根据当地情况,努力发展生态农业。
19、 第 8 页 共 14 页 5.1.1 湖北丹江口市 重视农业立体布局和集群布局 为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重视立体布局,如发挥水区优势,发展立体水产养殖业。要重视农业区域尤其是专业化产区( 如香菇、棉花、小麦专业化产区 ) 的产业生态网络、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的构建,逐步形成农业集群。比如湖北丹江口市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就是充分运用了立体农业的布局。截止到 2010年丹江口 开发水域面积已达到 34万亩,比 2008年增加了 3万亩, 2010年全市预计水产品产量可达 7万 吨,水产品产值将超过 7亿元,水产品综合产值可达 12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 5500元,水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
20、重将达到35%左右。 5.1.2 陕西汉中 根据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发展经济作物 适度提高饲料饲草作物、园艺作物 ( 如花卉 )、蔬菜作物、经济林 ( 如柑橘、橘子、茶叶 )、防护林 ( 如沿岸防护林 )、畜牧业、渔业和高科技农业、都市农业的用地比例,以满足区域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实现最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汉中的茶叶发展势头很快, 汉中产茶县有 8个,占全市县(区)总数的72 7,产茶乡镇 112个 ,占全市乡镇总数的 47 9,拥有茶叶加工企业 600多个,经营企业 300多个,加工机械 4000余台,年加工能力1 5万吨左右,全市种茶农户 1 3万户,茶叶专业贸易市
21、场 11个。我们测算过,茶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 50多万人。汉中市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446元,增幅 19.5%,首次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5.1.3 西峡 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和农产品价格优势 , 种植香菇 如根据上海,北京,武汉,郑州等大城市的新鲜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布局,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和富营养的绿色种植业、生态型畜牧业、生态型果 业和园艺业等高附加值农业及其加工业。近中期的发展重点是逐步推广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在生态环境质量高的局部地区适度发展有机农业。同时利用该地区人口多,劳动力廉价的现状,第 9 页 共 14 页 发挥价格优势。河南省西峡县抓住市场信息,根据
22、需要,带动农民发展香菇种植业,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 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 2007年全县生产袋料香菇 3000万袋、草腐菌 5000万袋,年产鲜香菇 1 7万吨,实现产值 6亿元以上,综合收入 10亿元以上。种植食用菌的农户达 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额的比例为 5 3,农民人均纯收 入的 4 3来自食用菌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达到 32以上。 5.2 生态工业 工业生态化模式 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的重要实践,是产业生态化的进一步发展 。 工业生态化模式是依据循环经济思想和生态工业学原理,在合理开采 、 低污染 、 高资源配置率 、高经
23、济效率前提下,以节约资源 、 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手段和目标,在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不同,传统工业一般较注重经济效益,其生产空间相对封闭,而生态工业却是一个开放空间,生产过程必须与所处环境相适应。而水源区充分利用 其自身的优势,多方面发展生态工业,已取得较好成绩。 5.2.1 南阳天冠集团 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产业 库区位于农业地区,农业发达,可以为生物能源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能源。南阳天冠集团是我国最大一家以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产业为主的大型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工业沼气生产线,年产沼气1800万立方米。作为支持中国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重点企业,天冠集团
24、从 2000年开始开发生物燃料乙醇,截止目前,已形成年产 68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供应区域覆盖中国 3省 31市。之后 ,天冠集团又相继开展纤维乙醇、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等生物燃料 的研发,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预计到 2015年,南阳将成为中国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业的典型示范区 7。 5.2.2 陕西商洛 利用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陕西商洛工业园区 利用丰富的 生物资源优势 , 本着生态优先的第 10 页 共 14 页 原则,发展绿色产业园区及建设生态园区,将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有机协调和持续发展。 工业园是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立足商洛资源优势,以生态科技工业理论为指导,建设科技含量
25、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特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加工为主发展产业,以畜产品加 工、现代物流业为辅助发展产业,使其在区域布局上成为集生态、文化、科技、绿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工业园区 6。 5.2.3 南阳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和核电 利用迅天宇公司利用太阳能生产太阳能多晶硅和中光学集团的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机,发展太阳能电站。在桐柏县建设有太阳能电站两处,规模分别为 6.72 万千瓦、 4.45 万千瓦。在方城县建设规模为20 万千瓦的风电场,目前已有 31 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此外,我市还具备建设 6 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条件,目
26、前正在报国务院批准7。 5.2.4 水利水电产业 水利水电产业成本低、无污染 ,是一种既有经济效益 ,又有环保功能的生态产业 ,应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产业 ,给予重点鼓励 , 积极扶持 , 加速发展。要抓好以丹江口水电站为主体的水电产业 , 使之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 , 通过科学管理 , 合理调配水资源 ,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要结合移民搬迁 , 在库区支流上兴建一批水利水电工程 ,取代污染性工业项目 ,优化库区工业结构 , 合理开发库区丰富的水能资源 , 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 ,大力发展小型和微型水利设施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防治和治理水污染 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广阔的水面资源 ,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 ,使之成为我国内陆最大淡水养殖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