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嵩山旅游地生命周期及其空间竞争 特点与开发策略 完 成 人 : 班 级 : 学 制 : 专 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 目 录 摘要 .(1) 序言 .(1) 1 嵩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 1.1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 1.1.1 探索阶段 .(2) 1.1.2 参与阶段 .(2) 1.1.3 发展阶段 .(3) 1.1.4 巩固阶段 .(3) 1.1.5 停滞阶段 .(3) 1.1.6 衰落或复苏阶段 .(3) 1.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评述与应用 .(4) 2 嵩山少林寺景区生命周
2、期分析 .(4) 2.1 探查阶段 .(5) 2.2 参与阶段 .(6) 2.3 发展阶段 .(6) 2.4 巩固阶段 .(6) 2.5 停滞阶段 .(6) 2.6 衰落或复苏阶段 .(7) 3 嵩山旅游地的 空间竞争 .(7) 3.1 旅游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7) 3.2 嵩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8) 3.2.1 嵩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8) 3.3 嵩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 .(8) 4 嵩山旅游地的开发策略 .(9) 4.1 区位选择 . (10) 4.2 市场定位 . (10) 4.3 功能布局 . (10) 4.4 主题选择 . (11) 4.5 形象策划 . (11) 4.6
3、 创新设计 . (11) 4.7 竞争力的培育 . (12) 4.8 经营管理 . (12) 5 结语 . (12) 参 考 文 献 . (13) Abstract . (14) ) 第 1 页 (共 14 页) 嵩山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及其空间竞争 特点与开发策略 摘要 : 自从巴特勒在 1980 年提出生命周期理论后,为世界旅游业的开发与前景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和工具。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景区的快速发展,分析其在以往的景区规划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经验,一方面在应用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方面,参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并从中找到其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4、中所处的的演化阶段和特征;另一方面,总结嵩山少林寺景区在其空间竞争方面所独有的优势和特点,提升景区的竞争能力,为其以 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应对开发策略。 关键词 : 嵩山; 生命周期理论;空间竞争;开发策略 序言 当今,随着“朝阳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的旅游产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此外,旅游业也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自身也存在并面临着潜在的危机与商机潜力,为此也吸引着是世界各界人士的探索研究与发现创新。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旅游地发展演化规律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个演化模型,其中受到世界学者们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是巴特勒 (Bulter 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5、 1。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人们 应如何研究与预测旅游地的未来市场规模与前景的理论方法。但是在同一地区多个或不同旅游地之间,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市场结构的再组织的竞争动态。这一现象引起了地理学家的注意,并称此种现象为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1, 并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研究。下面以嵩山为例,运用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生命周期过程的演化) 第 2 页 (共 14 页) 过程、所处阶段和嵩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以及其在长期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适当的开发应对策略。 1 嵩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1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目前,被学者公认并被广泛
6、接受和应用的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提出的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理论 ,于 1980 年提出的,并予以了系统的阐述。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立足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就是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及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旅游地生 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巴特勒根
7、据旅游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的 6个阶段,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1.1.1 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是旅游地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更多的事自然资源和历史名人遗迹。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没有因为人为的旅游活动而发生变化。 1.1.2 参与阶段 随着旅游者人数的增加,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旅游开发者开始为旅游者 提供一些简便的旅游产品与设施。 ) 第 3 页 (共 14 页) 1.1.3 发展阶段 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的投资剧增,本地居民和旅游地的参与者先前提供的简陋设
8、施,包括吃、住、行、游等方面,逐渐被规模化、正规化、完善化的现代设施所取代,旅游地的自然资源面貌逐步发生了变化。 1.1.4 巩固阶段 此阶段,游客增长率有所下降,单总的的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且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连接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 业的常住居民会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设备产生反感和厌恶不满,进而会出现一些界限明显的娱乐、休闲、商业区。 1.1.5 停滞阶段 在此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经趋于饱和或被超过,社会、环境和经济之间的问题与矛盾也随之而至。旅游地在游客中
9、已建立的形象和品牌已不再时尚,此时的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光旅游、会议旅游等。旅游地旅游接待设施设备的饱和或过剩,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吸引物或许逐渐被“人造”或取代。 1.1.6 衰落或复苏阶段 在衰落阶段,旅游地市场衰落,其无论是吸 引范围还是游客量,都不能再和新的其他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旅游业的衰落,旅游地的旅游设施渐渐会被其他设施所取代,或因失去原有的旅游吸引力而逐步消失。最终,原来的旅游地可能会变成无人区或贫民窟,自然或文化资源可能已经消耗殆尽,原生环境可能也已面目全非。而另一方面,旅游地也有可能进入复苏阶段,此时的旅游地的吸引力可能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或是增加了更多的旅游吸引力或
10、是在原来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和另辟蹊径。 ) 第 4 页 (共 14 页) 1.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评述与应用 自 1980 年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以后,该 理论受到世纪旅游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被大量的应用和验证。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a.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 b.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 c.作为预测工具。库伯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是一个能够核实解释旅游发展的模型;在指导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方面,能提供给管理者长远的思想以及揭示旅游地各个阶段的不同变化之间的影响力;但是作为预测工具,该理论没有得到多少的发展而且可能难以得到发展。
11、我国学者保继刚也指出希望一种理论既能揭示复杂的旅游地演化规律,又能对旅游地的旅游者做出准确的预测是不现 实的 2。一处旅游地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有多种,既有单一类型的旅游地,也存在复合型的旅游地 3。单单只就中国情况来说,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的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的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并予以分析,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在预测景区市场规模、提供旅游景区规划调整依据、指导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等方面的旅游地的开发、规划与规律建设。 2 嵩山 少林寺 景区生命周期分析 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
12、由太室山、少室 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之一的禅宗祖庭 少林寺。嵩山由海拔 1440 米的太室山和 1512米的少室山组成。东西绵延约 60 余千米。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4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嵩山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著名的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元代观星台、少林寺、中岳庙、初祖庵、嵩阳书院、刘碑寺题刻等。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 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唐) 第 5 页 (共 14 页) 贞
13、观年间重修,唐代以后僧徒在此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修复。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塔林在少林寺西,为历代和尚墓地。嵩山名胜古迹繁多,而且因其拥有一天一地、一佛一道、一文一武而闻名天下,但嵩山整体的旅游发展却步履迟滞:一方面是因为开发力度太小,大多数的旅游资源还处于“资源与原生产品”同生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少林寺在 1982年 -一部电影少林寺而名扬天下,少林寺旅游景区变成了 嵩山的“明星景区”,并在少林寺的光环的遮蔽下和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不足,导致其他的旅游景区被人们视若无睹,无人问津,成为了
14、阴影景区。但是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兴起,以少林寺村 5为例,在少林寺佛光的普照之下少林寺村抓住了机遇,大力兴办旅游业。 1993 年,成为了登封市第一批小康村; 1996 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4600 元。根据门票统计,从 1974 到 1978 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数量仅有 20 万人左右。1982 年,游客数量就有 70 多万人次, 1984 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60 万人次。 90 年代以后,游客的接待量稳定在每年 150 万次左右。2007 年,嵩山少林寺旅游景区全年总共接待中外游客 202 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1.55 亿元,分别比 2006 年同期增长 22.5%和 46.9%
15、。另据登封市旅游局统计,在 2008 年“ 5.1”三天假期期间,少林禅宗音乐大典总共接待游客 8100 人,收入 1564 万元,截止三号下午三点,景区总共接待游客 3.5 万人次,门票直接收入 913.19 万元。少林寺已经成为河南省的旅游明星热点景区,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综合上述内容,嵩山少林寺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阶段如下 : 2.1 探查阶段 多是在 1974 年以前基于中国当时的大 环境,嵩山少林寺景区长期处于一种探查阶段,当时的国内旅游业也刚刚萌芽,只有少数人参与旅游,其中多数是宗教旅游。 ) 第 6 页 (共 14 页) 2.2 参与阶段 随着电影 1982 年少林寺的热映,嵩
16、山少林寺为人们所熟知,并逐渐成为了明星寺院。当地人为顺势而为,开始了早期的少林寺景区的开发参与阶段。在这个阶段,景区的当地居民开始修建一些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设备,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2.3 发展阶段 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的投资剧增。此阶段出现在 1982 年 至 20世纪 90 年代以前,并与 1984 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少林寺周边也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武术学校、餐饮企业等。景区的基础设施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2.4 巩固阶段 在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嵩山少林寺达到年总游客接待量维持在了一个稳定的阶段,但总体趋势还是在稳
17、中逐年增加。周边设施开始向着更加现代化、完善化转变,年游客量基本趋于稳定,旅游市场比较固定。 2.5 停滞阶段 在此 阶段 ,游客量达到最大,嵩山少林寺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已经趋于饱和或被超过。其旅游地在游客中已建立的形象和品牌已不再时尚,旅游地旅 游接待设施设备的过于饱和,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吸引物正逐渐被“人造资源”所取代。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期,由于缺乏完善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周围乱搭乱建,环境破坏严重,此情况曾让少林寺一度让人褒贬不一。 ) 第 7 页 (共 14 页) 2.6 衰落或复苏阶段 在衰落阶段,嵩山少林寺景区旅游地市场有所衰落,其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都不能再和新
18、的其他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景区旅游业的衰落,旅游地的旅游设施渐渐被其他新的旅游设施取代,失去了原有的旅游吸引力。但是随后少林寺景观区进行了新的旅游开发规划,其增加了更多的旅游吸引力并在原来旅游资源的基础之 上,进行了创新和另辟蹊径。除了旅游业和广告的宣传,少林书局、少林药业局先后成立,国际武术节和禅宗大典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再次让少林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9 年至今,嵩山少林寺景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又一个新的旅游高峰,游客人数停止衰减,并开始缓慢回升,开始进入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复苏发展阶段,继续着其从古至今传承不断的历史使命和生命活力。据统计,嵩山少林寺在 201
19、2 年接待人次达到 312 万人次。并在其被评为自然文化双遗产后,成为展示中国的又一重要名片。 3 嵩山的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3.1 旅游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个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个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专家称之为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一般而言,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主要是由于同一类型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主要产生互补作用。但是由于旅游者旅行的空间尺度不同,其选择的旅游地的级别也不一样,因而也产生竞争。两个旅游地对客源地的竞争力,与它们的两个旅游地对客源地的吸引力成正比例关系,与客源地到 旅游地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