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形象塑造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99727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经济区形象塑造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12 页 ) 中原经济区形象 塑造 研究 摘要 : 中原运经济区规划形象规划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其 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目前中原经济区形象已发展为:“一极、两带、两翼”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 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形象塑造;战略;规划; 形象现状 0 引言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 经济区域,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

2、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 中原经济区 的地域基础。 1 经济区的内涵及作用 1.1 经济区内涵 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广泛而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 、海峡西岸等 经济区 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 经济区 的辐 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 经济区 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河南作为 中原经济区 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地区

3、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第 2 页(共 12 页 ) 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 中原经济区 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1 1.2 中原经济区的 作用 (1)区位优势 。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 腹地 ,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2)人口优势 。河南拥有一亿人 口,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 农村人口 比重大,人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从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看,还是从统筹城乡发展、 扩大内需 看,河

4、南在全国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3)文化优势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发挥中原的文化旅游优势,培育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对于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向心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粮食优势 。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 (5)基础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河南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素质、社会事业发展等都有了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 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6)

5、后发优势 。目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 场镇化 加快推进阶段,产业结构 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内需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也应该是河南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的时期 ,那么中原经济区的形象显的尤为重要了。 2 2 中原经济区的形象构成 2.1 中 原 运经济区 形象 定位 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 中国 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第 3 页(共 12 页 ) 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

6、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 全省 18 个地市及 山东 、 安徽 、 河北 、 山西 12 个地市 3 个县区。 2.2 中原 经济区 形象 战略 2012 年 1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 工业化 、 城镇化 、 信息化 和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示 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规划指出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建设郑州都市区及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将郑州定位为立足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 3 2.3 中原经济区

7、的形象 应运而生 2011 年 6 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开封市调研座谈时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推动工作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 省九次党代会再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起“三种形象”。一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以民为本、为民 利民惠民,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提高为民能力,用为民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二要始终坚持务实发展,以效为重、真做善做实做,认真履责、创新方式、持续实干,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三要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以廉为基、严格严明严肃,严格自我要求,严明制度纪律,严肃惩治查处,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 “三种形象”的提出,振聋发聩,催人清醒,既反映

8、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抓住了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是永葆共产党政治本色的有效载体,对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三种形象”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将其化作高度共识与积极行动。 中原经济区 现在 包括 河南 全省、 山东 西南部、 河北 南部、 安徽 西北部和 山西 东南部共 5 省 30 个地级市、 10 个直管市(县 ) 及 3 个县区。 不可能 让 所有省市都做到“三种形象”,可是这也是我们党的第 4 页(共 12 页 ) 精神,一种指导思想。 落实到位,领导党员干部多走群众该路线,中原经济

9、区建设发展必定蒸蒸日上。 4 3 中原经济区形象现状 3.1 中原经济区 形象 现状 人口众多、农业地位突出、城镇化水平偏低、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资源较为丰富。与 其他经济区相比,中原经济区虽然经济总量大,但人均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层次、民生水平等都明显偏低。 2009年,全区人均 GDP 只有 18478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7097 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3/4;人均财政收入只有 1015 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9 年全区城镇化率为 37.5%,低于全国 46.6%的平均水平。整体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调结构压力较大。 2009 年,中原经济区三次产业比重为 13.7 57.0

10、29.3。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国3.4 个百分点 。 收入水平偏低,民生保障有待提高。 2009 年,全区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14287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3000 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8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866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 300 元 。 这是 09 年的中原经济区现状, 如今现状如 下 :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为支撑 ,以东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西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两翼 ,即 “一极、两带、两翼”的发展格局。 3.1.1 中原经济区 功能定位 中原经济区 已经 建设成为“五个基地”,即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农 产品加

11、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三个试验区” ,即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文化旅游创新实验区。 5 3.1.2 中原经济区 空间布局 中原经济区 形成 了 “一极、两带、双翼”的发展格局 是 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以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为 支撑,以东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西部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两翼。 (1)提升 了 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 第 5 页(共 12 页 ) 优化空间发展布局 。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 7 个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

12、、组合有序的城镇体系。 继续强化郑州的中心地 位 。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郑州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在全省的首位度,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和增长极。 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 。以客运专线、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加快发展洛阳新区,发展壮大郑汴洛工业走廊,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支撑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将中原城市群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强化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支撑作用 增强沿陇海经济带实力 。 加强与江苏沿海经济区、长三角和西

13、北地区交流合作,培育形成郑汴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代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提升沿京广经济带水平 。提高京广通道综合运输能力,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食品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强与京津冀和武汉城市圈进而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带。 (3)壮大 京广线以西和以东地区 加快京广线以东地区经济发展 。以濮阳、商丘、周口、信阳、菏泽、聊城和皖北四市等 10 个省辖市为依托,加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 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沿京九经济带。以河南省现有的黄淮四市为基础,链接毗邻的淮北、亳州、宿州和阜阳

14、四市,扩展河南省信阳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形成一个“ 4+4”的跨省区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 全面提升京广线以西地区的产业层次和经济实力。以焦作、济源、三门峡、平顶山、安阳和河北 2 市、山西 3 市为节点,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优势行业,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制造业第 6 页(共 12 页 ) 优化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 6 3.2 中原经济区建 设形象中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里,中原经济区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暴露出如下几个问题。 3.2.1中

15、心城市不突出 整体竞争力偏弱 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城市群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城市群的竞争。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使各个城市形成合力,增强参加国内国际综合竞争力。据中科院对城市竞争力的报告分析,郑州在 47 个城市中排名第 45 位,首位度1.7。结构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等都排在最后一二名。对中国十大城 市群综合实力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排在第 8 位,与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实力差距明显,属于综合实力比较弱的城市群。 3.2.2产业层次低,增值空间小 河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经济相对落后,工业结构多以

16、传统工业部门为主 ,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该地区第一产业仍然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而畜牧业、林业、渔业所占比重较低,从中原经济区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来看,支柱产业 都是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的轻工业,钢铁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还不充分,在能够大幅度增加产值的航天工业、计算机工业等 发展更弱。 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低度化产业结构也影响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3.2.3产业结构趋同,竞争大于合作 由于区位及自然禀赋相似,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定位较为相似,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导致各个城市不能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同时也使投资和生产分散 ,降低了中原经济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17、。 7 3.2.4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利用外资少 从集群数量上看,中原经济区集群形成一定规模的只有 100 多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百亿以上的集群占总集群不足百分之十。从经济贡献度 来看,中原经济区 GDP 总量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第 7 页(共 12 页 ) GDP 总量的 13.82%。这说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显薄弱,专业集群效果不明显。另外,该地区利用外资少,缺乏拉动经济增长的外部条件。 出现问题很正常,有问题才有进步,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群策群力,我觉得中原经济区形象塑造出现的问题应该这样解决。 8 4 中原经济区形象塑造对策 为了实现中原经济区的

18、快速健康发展,全国推进河南省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本文立足中原经济区实际密切经济联系,提出突出中心城市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引进外资的发展建议。 9 4.1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加强中心城市辐射作用 根据增长极理论 ,中心城市是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通过向周围地区的创新扩散、信息传播和产业关联效应等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整个城市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原经济区动力源的郑州应该体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郑州应该加强生产力的集聚功能,通过 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改善服务体系,集中生产要素,实现生产的效率化发展。第二,加强其在物流、金融、通信、文化等方

19、面的快速传递功能,增强中心城市与外部城市的沟通能力,为整个城市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加强高层次产业的发展,细化产业分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对整个经济区的生产分工影响。第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城市的发展支配作用。总之,郑州应该以建设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主导力。 4.2 加快产业升级,增强集群效应 正对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层次较低的现状。第一,要建立政府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资 源优势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避免城市内的竞争。第二,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树立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意识,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培育高级产业要素,努力培养高级产业要素,提高产

20、业层次,增加产业升值空间。第四,加强经济区产业联系度,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发挥集群效应,提高竞第 8 页(共 12 页 ) 争力。第五,积极投入到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通过承接外部产业,优化自身产业结构。 10 4.3 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联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前景下,经济区必须在开放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首先,中原经济区要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加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有效对接,通过人员往来交流学习比较先进的市场经济文化和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等,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其次,政府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建设配

21、套措施,积极引进外资,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最后,积极扶持内部有实力的企业积极鼓励参与资本运作,争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提升整体竞争力。 4.4 结合城乡统筹规划,促进整体经济繁荣 中部地区是我国农村人口最为集中的 地区,巨大的乡村人口一方面 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劳动素质和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结合统筹城乡规划是中原经济区的出路。 11首先,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发展与城市群产业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促进乡村人口就业,又能增值城市群的产业链。其次,结合各个城市的产业定位,大力

22、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为推进城镇化奠定基础 。再次,统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发展电力、交通、教育、环保、卫生、文化等事业,考虑到周边县镇和农村的需要。最后,国 名收入再分配要统筹兼顾,要提高公共财政投向“三农”的比例。4.5 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长效机制,走具有中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夯实 “ 三化 ” 协调发展的基础。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挖掘秋粮增

23、产潜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到 2020 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 1300 亿斤。支持黄淮海 平原、南阳第 9 页(共 12 页 ) 盆地、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水稻产业带建设,大幅提高吨粮田比重。优先安排并重点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低洼易涝地治理、病险水库 (水闸 )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在保护地下水的前提下,在井灌区因地制宜实施 “ 机井通电 ” 和 “ 以电代油 ” 工程。推进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粮食丰

24、产科技工程,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发展现代种业,建设 全国小麦、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项目中央补助力度,逐步取消粮食主产县县级配套。 4.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中原经济区 形象 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强综合规划引导,按照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要求,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 建设, 提升郑州铁路枢纽 在

25、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郑州东站、郑州机场站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统筹航空、铁路、公路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促进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的高效连接,推进空路运输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漯河、新乡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网络建设,提高通达能力,强化与沿海地区和周边经济区域的交通联系,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 覆盖城乡、连通内 外、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建设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提

26、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加快县乡道改造和农村连通工程等建设。推进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等跨省航道建设。 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第 10 页(共 12 页 ) 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郑州物流功能区布局,支持郑州干线公路物流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和航空港物流园等建设,强化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功能,促进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建设内陆无水港,成为覆 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 中心。 推动国内外大型物流集团建设区域性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

27、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建立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煤炭 资源勘查和大中型矿井建设,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 依托西气东输等国家骨干天然气管道,完善支线管网,提高燃气覆盖率。支持建设中原成品油和煤炭物流储配中心,推进濮阳、平顶山等地建设天然气储备基地。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加 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统筹协调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由南水北调干渠 和受水配套工程、水库、河道及城市生态水系组成的水网体系。 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及配套工程建设,研究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28、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问题,实施总干渠防洪影响工程,建立渠首、沿线地区与受水地区经济协作机制,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深化黄河小浪底枢纽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贯通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研究设立黄河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权交易中心,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建 设黄河中下游沿线综合开发示范区,打造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滩区土地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 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 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物联网发展,实施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支持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总之,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搞好中原经济区形象塑造,是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