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国古代文论 绪 论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 先秦到汉代 逐渐形成的。 2儒家思想影响文学的 外部 规律,道家思想影响文学的 内部 规律 。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 传统感悟式直觉 思维方式和 辩证法 思想因素的影响。 4 意境说和教化说 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 六一诗话 为最早。 6何文焕的 历代诗话 ,丁福保的 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 ,郭绍虞等的 清诗话续编 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唐圭璋 。 8最早 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刘辰翁 。 9 金圣叹 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
2、评点有 毛宗岗 的 三国演义 、 张竹坡 的 金瓶梅 和 脂砚斋的 红楼梦 。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基 本 知 识 1 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 乐论 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 论语先进篇 ,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 学术与学问 ,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 学术 称为“学”,把 文学 称为“文”。 5现存篇 幅较长、较为完整的 最早的文论 资料是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中所载吴公子季札 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儒家 ,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3、 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 内容与形式 关2 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 “以意逆志” 和 “知人论世” 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 明道、征圣、宗经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 庄子 。 11 “非乐”与“三表法” 是 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 美刺说 之先声。 13“诗言志”说被 朱自清 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 “发愤抒情” 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4、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 18汉代经学分为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 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野的私学。东汉 郑玄 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 19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 “发愤著书” 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20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 21 毛诗序 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 诗乐理论 而写成的。 22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 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 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23西汉前期的 贾谊、刘安
5、、司马迁 等对屈原辞赋以很高评价。但东汉 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 24 王逸 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所作 楚辞章句 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 25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是 扬雄 。“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 26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 班固 。 27较早阐述文学的 真实性与独创性 原则的是东汉的 王充 ,他是在其 论衡 是书中提出的。 28古代文论中的 “通变” 观源于 易传 。 29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 “思无邪” 。“思无邪”三字原出 诗经鲁颂駉 。 30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
6、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上以风化下”和“下3 以飞刺上” 。 31“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 风、赋、比、兴、雅、颂 。唐代 孔颖达 把“风雅颂”归纳为 诗歌 的 体裁 ,把“赋比兴”归纳为诗歌的 表现手法 。 32王充论衡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 思 考 题 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 ( 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 ( 2)这一时期的文论 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 ( 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 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 1)文艺源于情感, 提倡“中和”之美
7、。 (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 圣人经典 是文艺的最高典范, 以 儒家之道 为指归。 明道、征圣、宗经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3名词解释:“三表法”。 ( 1)墨子非命上 。 ( 2)“言有三表” 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 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 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4名词解释:“发愤著书”。 ( 1)此说是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自序 。 ( 2) 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
8、的产物。 5什么叫“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 1)扬雄法言吾子 。 ( 2)“丽以则”是 创作原则 。“丽”是对 形式风格 的要求,“则“是指 儒家的法度4 和准则 ,实际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 6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 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 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与框架。 ( 2)重要文学见解 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自然观等。 ( 3) 在 方法论 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 7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 ( 1) 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 ( 2)
9、“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 ( 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 。 8名词解释:“知人论世说 ”。 ( 1)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 文学批评方法。 ( 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 9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 1)阴阳之道。( 2)观物取象。( 3)通变入神。 ( 4)中和之美。( 5)观民生民。( 6)情见乎词。( 7)言意之辩。( 8)言语枢机。( 9)称名取类。( 10)贲饰尚素。
10、10名词解释:“思无邪”。 ( 1) 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 (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以评价 诗经的特色,并赋予它政治与伦理的含义。无邪即雅正的意思。( 3) 从文艺的 社会功能 出发,论诗和乐时把“思无邪”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 。 11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 ( 1)从立身处世中认为 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从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提出了 “兴观群怨” 之说。 12名词解释:“兴观群怨”。 ( 1)论语阳货。 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 。 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比较全面地总结了
11、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对后世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 的关系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5 ( 3)“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 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反映现实的真实;从读者来说, 通过作品来认识社会的真实风貌。“群”指诗歌具有团结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作用。“怨”既指怨刺上政,也包含一般的哀怨和讽谕和男女之间的情怨。 1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 ( 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 文艺的内容 ,以“美”和“文”表示 文艺的形式 。“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 形式和内容 的理想关系。 ( 2)“ 尽善尽美”是在评论 音乐 时
12、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 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 时提出的。 被引申为 文学与形式关系 的论述。 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美赡巧妙, 文质并重。 14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 1)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2) 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 结合起来 论述了人的 精神品质与自然美 的关系。 开创了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理论奠定 基础。 15名词解释:“心斋”、“坐忘”。 ( 1)庄 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 ( 2) “心斋”、“坐忘” 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 “道” 的两种方
13、式。 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由 耳 心 气 虚 的 经验观 照 就是“心斋”。 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 摆脱身心的欲求 就是“坐忘”。 ( 3)“心斋”、“坐忘”根本所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主体通过直观经验去领悟、体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超越现实,获得“道”的精神自由境界。 16名词解释:“自然”、“素朴”。 ( 1)“自然”、“素朴”是庄子提出的关于 文艺创作客体 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 ( 2)庄子哲学的“道”即为自然,自然是不可 改变的,保持自然的本性,就能取得美的效果。“素朴”与“自然”的概念相一致,主要是指一种明白纯净、取法自然的风格。 ( 3)庄子从四个方面阐述 : A天地有大美而不
14、言; B顺物自然; C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D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4)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 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 把“自然”、“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 17什么叫“得意”“忘言”? 6 ( 1) 因为言不尽意庄子主张以“无言”悟“道”。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认为: “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 ( 4)由言意问题 引申到文艺创作的 形神 问题, 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 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 的统一。 18名词解释:毛诗序 (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
15、论的 第一篇 专论,相传是 汉人毛苌 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19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 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 ( 1)毛诗序继承了“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 ( 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 但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 “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 20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 1) 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
16、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 2)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 把文艺的 教化作用 看作 文艺的根本目的。 (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 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 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 ( 4)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 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21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 ( 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 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 ( 2)唐代 孔颖达 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 诗歌的体裁 ,赋比兴是诗歌的
17、表现手法 。“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 “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 ( 4)毛诗序虽提到赋比兴,但未作阐释。 22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 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23如何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 7 ( 1)提倡文“为世用”是王充论述文学的 社会作用 的重要内容。 见于自纪篇 。 ( 2) 要求文学必须有益
18、于世,必须对社会产生好的作用。 ( 3)第一,劝善惩恶,教化人民;第二,文学作品 有教育 和认识 作用。 ( 4)此 说还包括文学要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内容在内 。 24如何评价王充的文学理论? ( 1)王充的文学理论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代表了当时文学理论的成就。 ( 2)王充的某些观点也有片面的地方,如一味反对想象和夸张等,忽略了文学艺术的特殊性。 25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 ( 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 ( 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写作态度。 ( 3)作家的品格是 由先天的“气”决定的。 ( 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一方面环境对作家有影响,
19、另一方面作家也应主动去学,锻炼自己的品格修养,培养自己的气质学识。 错题汇总: 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 ABCDE )。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尚书 E左传 4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ABCD )。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 辞人之赋丽以淫”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基 本 知 识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是: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 。 2 玄学 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 8 3南北朝时,玄学与佛学合流。 4魏晋是文学 自觉 、 独立 的时代。
20、5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 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6品评 才性 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 7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 司马迁 。 8汉 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主要体现在对 屈原 的品评上。 9 典论论文 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 10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 文心雕龙知音 。 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 诗品 。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的两种文学鉴赏方法是: 味诗法和意象法 。 13魏晋南北朝 文体论研究 的成就与当时文学创作中的 拟古 风气密切相关。 1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
21、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 刘勰 ,他的文心雕龙从明诗到书记,以 20 篇的篇幅集中探讨各 种文体问题。 15曹丕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 1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气说”。“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 气质、才性、 作品的风格 三点。 17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轻时在洛阳得到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18陆机 文赋 大约作于他 40 岁左右。这是我国第一篇讨论 文学创作全过程 的专论。 19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 物、意、辞 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 20陆机的审美理想是:应、 和、悲、雅、艳。 2
22、1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 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是:“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22陆机文赋中的“体”是 体裁与风格 的总称。 23陆机文赋共分析了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这十种文体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 24葛洪非常推崇王充的论衡,称王充为“冠伦大才”。葛洪著有抱朴子,其中的“文”主要指学术著作。 25“立言者贵于助教”是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观点。 9 26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 情文互用 的观点。 27沈约宋书谢 灵运传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 声律论和四声八病 之说。 28李登的 声类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 29声律论的建立既与汉语 音韵学 的发展有关
23、,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 30声律论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 陈寅恪 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31汉字的四声最早是 周颙 发现的。而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32最早提到声律说“八病”(部分)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唐代的 文镜秘府论才将“八病”完整列出。 33所谓“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 韵、旁纽、正纽。 34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东晋以后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曾任昭明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 35刘勰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历十余年,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36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思
24、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37鲁迅说:“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38“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 原道、征 圣、宗经、正纬、辨骚 五篇。 39文心雕龙有 20 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 34 种。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 40刘勰专列 情采 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与“采”即 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 41刘勰的 神思 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 艺术想象 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
25、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 创作论的总纲 。 42刘勰风格论 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 主观 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 43刘勰认为风格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互相对应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44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 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 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 情志 ,骨则是指 事义、条理、10 文辞 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 45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
26、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 继承与革新 问题。刘勰有通变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 46物色主要论述 文学与自然 的关系。时序篇主要论述 文学与社会现实 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 47刘勰关于 文学批评 的专论为知音篇。 48刘勰提出的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即六观: 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 宫商 。 49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50钟嵘诗品原称诗评,明清以后才以诗品定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 诗歌理论批评 著作。清代 章学诚 在文史通义中说: “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
27、深而意远。” 51诗品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共品评了自 汉魏至齐梁的 122位五言诗 作家。 52钟嵘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 曹植、陆机、谢灵运 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 “建安风力” 。 53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嵇康首先把滋味引入艺术理论。钟嵘是第一 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 54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 55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 曹植 。 思 考 题 1魏晋南北朝“作家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 1)作家才性论的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美学意味逐渐增强。 ( 2)开始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非常看重并系统研究这种才能。 ( 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 ( 4)注意作家才性的天赋与后天习染的关系。 2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1)缘情说。 ( 2)心物交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