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1675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喀斯特贫困 ” 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由于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农民群众的闭锁心理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 “ 喀斯特贫困 ” ,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喀斯特贫困;原因;对策 贵州的经济发展滞后且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经济更加落后。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农民群众中存在的闭锁心理和落后思想观念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外,区域地理环境的劣势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表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山高林密,坡度陡峭,岩多土少。二是生态系统

2、极为脆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极易造成植被破坏,使植被退化造成水土流失而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质地貌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和其他影响因素一起造成了民族聚居区的 “ 喀斯特贫困 ” ,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 进度和效果。因此必须了解造成 “ 喀斯特贫困 ” 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 法,帮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 “ 喀斯特贫困 ” 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劣,是造成 “ 喀斯特贫困 ” 的主要原因。 1、土地瘠薄,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喀斯特地区岩多土少,坡度陡峭,道路崎岖,机械化生产实现程度低甚至完全无法实现,农民只能采用

3、牛耕马驮锄头挖等传统耕作方式,一些缺乏牛、马等生产资料的特困户只能靠人工操作,还有一些农民甚至采 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土地瘠薄和机械化生产程度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贵州的喀斯特腹地 瑶山和麻山地区这种状况尤其严重,农民也最贫困,全省大多数地区都是省级或国家级贫困地区。 2、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喀斯特地质生态很脆弱,过度降水是造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原因之一,但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长期以来过度强调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滥砍乱伐、过度采伐森林和不合理采石采矿等 “ 短期行为 ” 是造成石漠化的罪魁祸首。石漠化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只剩岩石的 “ 光板地 ” 或表

4、层肥土流失的 “ 死板地 ” ,农民只能在石逢里或 “ 死板地 ” 里种耐旱作物,产量极低,遇到天旱时还要减收,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粮食缺乏又迫使农民进一步毁林开荒或无限制开采,造成恶性循环。石漠化的严重后果是造成可耕土地丧失。 3、水资源缺乏。喀斯特地质虽然地下水丰富,但一般较深,不易开发。地表上山高坡陡,石多土少,加上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蓄存雨水,地表水流消失很快,地表水源量日渐减少,有的泉水、河流甚至完全枯竭。由于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方只能 “ 靠天吃饭 ” ,农作物产量很低,遇到干旱时收成还会减少,严重 时甚至绝收。 4、交通不便。喀斯特地区山峰连绵,岩石陡峭,

5、道路崎岖。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仍有许多村寨不通公路,给农民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等造成困难,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给农业生产机械化造成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5、信息闭塞。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落后意识的影响,民族聚居区农村文盲、半文盲居多,相当部分农民看不懂报刊杂志或读不懂科技书籍。加上交通不便,常常报刊杂志晚到数天乃至数周,新闻成旧闻。还有部分农民不懂汉话,听不懂普通话,影响了信息交流。上述因 素使农民不能或不能及时获取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主观原因 相当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是造成 “ 喀斯特贫困 ” 的

6、重要原因。 1、农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乡土人才奇缺。一些陈旧的观念和行为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低,乡土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奇缺,影响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形成愚昧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2、部分农民群众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意识,成立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有封建迷信意识、传宗接代意识和小农意识, 这三点制约了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极为薄弱。农民的个人资金更为稀缺,农民仅靠有限且贫瘠的土地上的传统农作物收入,基本生活很难保障,送孩子上学都无能为力。有的农民虽然还从事一点手工艺或养殖,但未形成规模、未形成产业,其收入顶多对家庭生活有所支持,对生产资料的增加

7、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仍是无能为力。据统计,喀斯特民族聚居区农民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全省人均 1141.73元的水平。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远比其他地区低,并且由于综合素质低,从事技术性、智力性工作的人极少 ,大多数人只能从事体力性工作,收入很低,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到抑制。此外,生产资料(如化肥、良种、农药等)的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农民增收难。由于资金缺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生产产业化建设等都造成严重困难。 二、解决 “ 喀斯特贫困 ” 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党的领导是建设

8、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好。 ”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 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大力增强各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解决 “ 三农 ” 问题、消除 “ 喀斯特贫困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地方父母官要用父母心来办这件大事,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这是解决 “ 喀斯特贫困 ” 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二)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发展生态经济 喀斯特地区有很多特色产物,如优质中药材、优质辣椒、优质烤烟、无污染野生蔬菜和水果、甜茶、苦丁茶、冰粉籽等,一些农民已从开

9、发特色产品上尝到了甜头,但大多数特色产品的开发力 度不够,形成规模和产业的少。政府要鼓励农民大力开发最具自己特色和个性的产品,形成 “ 一村一专、一村一特、一村一品 ” ,引导他们从零星生产、加工、销售和个体单干转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并形成品牌,使特色产品经济成为强势经济。政府要充分利用喀斯特地区的地理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目前农村绿色旅游(亦称农村生态旅游)正成为旅游的又一热点,政府要着力开发出一些有较高旅游价值的民族村寨,发展农村绿色旅游。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生产道路 生产合作化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客观 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投资风险

10、、市场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贵阳市花溪区合棚村将畜禽产业化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89 户农民以集资入股方式建立养殖公司;丹寨县扬武乡组织蜡染能手成立蜡染协会,把蜡染进行产业化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都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指导农业专业化生产和流通,促进农户、农村经济组织与科研机构和市场有机衔接,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单位成本,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知 名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强指导,在农民志愿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11、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农田建设方面,要着重抓好 “ 两改 ” ,即 “ 坡改梯 ” 和 “ 土改田 ” ,同时着力于植被保护和土地再造,以防止水土流失和进一步石漠化,并为机械化生产打好基础。在水利建设方面,政府要拨付专项资金或 “ 以工代资 ” ,帮助农民建设 “ 三小水利工程 ” (即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个方面是“ 五通 ” (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公路。政府要把道路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上有所倾斜,确保村村通公路。其次是通电,在无法输电的边远偏僻但有水力资源的地区要建设

12、小水电站,确保村村通电,在通电的基础上逐步实施 “ 三电合一 ”(即电话、电视、电脑)工程。 当前在喀斯特民族聚居区要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加大 “ 普九 ” 力度,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免除适龄儿童杂费,并逐步实现“ 两免一补 ” (即免除杂费、书费和给住校生适当生活补贴)。二是针对农民缺医少药,信息缺乏、 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重点建设村级计生卫生室、农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同时根据当地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体育。 (五)加大对喀斯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

13、益主要用于农村。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 “ 一号文件 ” 提出的 “ 三个高于 ” 。除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外,更关键、更重要的是调整存量,提高其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为解决政府资金不足,政府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 础上,在喀斯特地区确定适量的龙头项目,通过引资或融资把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导入农村,或在群众志愿和确保双赢的前提下合理集资。改革金融体制,改变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回避农业项目的做法,建立起支持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机制和政策性扶持机制。此外,对农民进行转岗培训,把富余劳动力经过培训后从土地上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六)加大科技支农、培养农村科

14、技人才力度 科技知识贫乏和科技人才缺乏是制约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技支农力度。一是充分发挥 农技站的作用,在人员、经费、制度上予以保障,在方式上多样化。二是加强与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划拨专项经费聘请科技人员作技术指导,或将本地作为高校对口专业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 “ 无偿 ” 的科技人员。三是制度化、规范化、甚至强制性地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科技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技能的劳动者。四是建立激励机制,留住本地科技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尽可能引进科技人才。 (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民的落后观念,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政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科技文化

15、“ 三下乡 ” 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新 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在经费、人员上提供支持,帮助农民建立村级农民学校、图书室、宣传栏、文化广场,让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告别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走进现代文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只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 喀斯特贫困 ” 才能有效解决。 注:这里讲的 “ 贫困地区 ” 是指贫困县或贫困乡镇。 参考文献: 1、李英勤 .贵州土地石漠化与 “三农 “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J.生态经济 ,2006(2). 2、朱超 .让农村人过上城 市生活 N.贵州日报 ,2006-02-06. 3、徐小平 .合棚村产业化发展福村富民 N.贵州日报 ,2006-0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