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0676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1 页 共 11 页 教师招聘之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 考点 1 教育目的的作用 (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内涵 ( 1)素质教育是 面向全体学生 的教育。 ( 2)素质教育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教育。 ( 3)素质教育是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的教育。 考点 3 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 示范者角色。 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 4 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 5 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 1)教学上 授受关系。( 2)人格上 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 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 6 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考点 7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3、 赵子龙整理 第 2 页 共 11 页 化发展水 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考点 8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 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

4、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 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附录。 考点 9 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 10 教学过程的规律 (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考点 11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5、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3 页 共 11 页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 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难以因材施

6、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考点 12 德育的概念 广泛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考点 13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7、考点 14 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 15 课外活动的形式 ( 1)群众性活动。 报告和讲座 ; 各种集会 ; 各种比赛 ; 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 社会公益活动。 ( 2)小组活动。 学科小组 ; 技术小组 ; 艺术小组 ; 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 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4 页 共 11 页 考点 16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

8、论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 27 岁)主要特征:言语和概念发展速度惊人,思维集中化和不可逆,只注重状态。 3.具体运算状态( 711 岁)标志:出现 “守恒 ”的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思维开始发展到形 式阶段。 皮亚杰提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考点 17 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1.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

9、量工具,这些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 -比纳量表(简称 S-B量表) 智商:即智力常数,它是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分数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简称 IQ。计算公式如下: IQ=智力年龄( MA) /实际年龄( CA) 100 2.智力的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一般认为, IQ 超过 140 的人属于智力超常,IQ低于 70 的人属于智力低下。) 3.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反思型与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心理自我调控等方面。 考点 18 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 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

10、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 1)获得与消退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5 页 共 11 页 (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会判断 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将不同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 本规律:( 1)强化 ;( 2)强化的程式 ;(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 ( 4)消退;( 5)惩罚。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1)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起作用) ( 2)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

11、、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 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考点 19 认知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 方式。 ( 1)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 获得、转化和评价 三个过程。 ( 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就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

1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教材要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 3)意义的同化:三种模 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 ( 4)组织学习的原则以及策略:逐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6 页 共 11 页 考点 20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观点 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考点 21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其基本观点有:( 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 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3)学生观:学习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校情境的。 考点 22 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透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具有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

14、能、调节功能。 考点 23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 1)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 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方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 3)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需要层次理论 ( 1)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提出的。 (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15、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7 页 共 11 页 4. 自我效能感理论 (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 2)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 3)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5.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另一种称之为避免失败。由于两种动机所占比重的差异,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人,一种称为避免失败者,另一种称之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者往往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而力求成功者

16、则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倾向于选择成功率为 50%的任务。 考点 24 学习动机的激发 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考点 25 知识的含义及实质 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功能,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考点 26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 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

17、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占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8 页 共 11 页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考点 27 知识的理解 1.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 (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3)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2.提高知识理解 水平的措施 (

18、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2)运用变式与比较;( 3)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4)通过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考点 28 知识的巩固 知识的巩固,指的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 知识巩固是知识积累的前提。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知识巩固的途径有:( 1)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2)学生采取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3)合理的组织复习。 考点 29 技能及其种类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 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 操作

19、技能也叫 “动作技能 ”、 “运动技能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的特点:( 1)动作对象的客观性;( 2)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的特点:(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9 页 共 11 页 考点 30 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 熟练。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 1)准确地示

20、范与讲解。 (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 “高原期 ”:在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联系成绩上的所谓 “高原期 ”,也可以叫做高原现象。) (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考点 31 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1.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 1)原型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种活动 “外化 ”为原型。 ( 2)原型操作,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 3)原型内化,就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

21、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考点 32 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性质不同。正迁移:促进作用;负迁移:干扰或阻碍作用。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 赵子龙整理 第 10 页 共 11 页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顺向迁移(先行影响后继);逆向迁移(后继影响先行)。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自上而下(上位影响下位)同化;自下而上(下位影响上位)顺应。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考点 33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

22、训练说 该学说认为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 2.相同要素说 该理论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认为迁移的产生是因共同要素的存在。 3.概括说 该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 “水下击靶 ”经典实验。 4.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基本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奥苏伯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 辨别性与稳定性和清晰性。 考点 34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1)相似性 ;( 2)原有认知结构 ;(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的 “量杯 ”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考点 3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考点 36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其特征有:( 1)具有主动性;( 2)具有有效性;( 3)具有过程性;( 4)具有程序性。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