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消费者角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一、引言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投融资门槛的局限性,阿里巴巴、支付宝、余额宝、非常 e购、点点理财等各类金融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应运而生。智能、便捷、创新的在线金融服务,被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认可和青睐。但在互联网金融普及的同时,不完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法律、体制,以及经济市场的动荡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风险,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 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已成为众多学者、消费者及供应商甚至国家相关机构关注的焦点。张海滨 (2015)从滞后性、合规性、承受力、安全保障权、知情权以及损害 求偿权六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
2、和现实问题。侯哲 (2015)站在消费者角度,以技术接受、信任理论及感知风险理论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消费者使用意愿的概念并指出消费者应注意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彭静 (2015)以网络平台贷款为例,代表性地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风险给出了应对措施。李露 (2015)通过分析换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从民法方面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探讨。李彩凤 (2016)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验证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级别较高,并从五个层面给 出了对应的优化对策。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识别 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到现今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一直都是各学者探讨
3、的热门议题,从大范围综合来看,一般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大致分为操作、信用、运营、网络技术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五类。以金融消费者为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有:理财知识、风险偏好、操作风险。外部因素主要分为:网络安全风险、金融业务风险、信用及运营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共四个方面。 作为消费者自身而言,其个体本身对投资渠道的摸索,对理财平 台的理解度各有不同,理财知识层次不齐,跃跃欲试的初学者相对来说风险性稍大。从心理学和经济学而论,每个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或高或低,他们不确定自己所要购买产品的收益及存在的隐患,消费者的行为决策往往源于其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的正负两面,形
4、成风险偏好。另外,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移动支付,很多消费者往往难以意识或辨别自身所处的互联网金融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从 3G到 4G,从有线网到 wifi,加之智能手机上的交易平台高效迅速,操作简便,大多数消费者在交易操作中很可能陷入私密信息被盗的风险中,譬如银行账号和密码被盗。从外部因 素来看,影响源要广泛得多。如网络安全风险有:技术泄密、病毒感染等;金融业务方面,资金的流动性、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利率的不确定性势必造成较大的风险;信用及运营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假存款、非法授权、盗用财产等欺诈行为,同时,互联网金融运营过程中的系统中断、数据运输安全等问题仍有待完善解决。
5、再看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及保护机构,数量上虽逐渐增多,但仍无法摆脱滞后性,加之社会舆论的影响,也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和客户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风险,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决策。 三、建立评价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以上文所划分的影响因素为前提,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影响因素评估计算层次,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即为目标层,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为即准则层,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别对应的各方面为层次分析法的决策层。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依据上述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下层次结构(如图 1)。 (二)确定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如下的判断矩阵元素标度表(表 1
6、),判断出下一层次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影响权重,确定同一层次两两因 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值量化。 1.根据表 1,对准则层中准则 B1、 B2 两两比较,构造目标层和准则层之间的判断矩阵,给出判断矩阵 J1 如下(表 2)。 由表 4 可以得出 RI=0.90,一致性比率CR=CI/RI=0.0125/0.58=0.021550.1,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 J2所示即为消费者自身因素的权重数。 同理可得 B2所对应的外部因素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 5所示。 3.根据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性影响权重及各因素所占权重,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权 重并进行权重排序,如表
7、6。 (三)总结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网络安全风险的相对权重值最大,即此因素是消费者风险的主导因素,金融业务风险和消费者操作风险次之,相对影响程度也比较高。 四、结语 显而易见,互联网金融的火热,有利有弊,而网络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作为消费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自觉降低由主观上引发的自身风险,同时要注重周围的互联网金融环境。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消费者面临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并且进行排序,科学地分析出各个 因素对消费者风险性的重要程度,更清晰地反映了针对消费者投入互联网金融中需要规避的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减少漏洞,
8、降低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度。相应地,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逐渐建立,更好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将使得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张海滨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 J.经济研究参考,2015(42):2526. 侯哲 .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行为意愿研究 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5. 彭静 .金融创新产品的特点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挑战以网络平台贷款为例 J.现代经济信息, 2015(8):346. 李露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民法保护研究 D.兰州:兰州大学,2016. 李彩凤,梁静溪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实证评价及优化对策 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5):6974. 曹玲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邵燕 .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的消费者风险及对策 J.现代经济探讨,2016(4):3943. 魏鹏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J. 金融论坛,2014(7):39+16. 版权归原杂志和作者所有,摘录自北方经贸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