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创业的意向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偏弱,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偏低,不利于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新常态的形成。那么,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究竟如何,其主要影响因素与激发对策又分别是什么?本文试图在大众创业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社会背景中,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寻找其激发对策,提出几点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向是一种心理状态,反映大学生有意识地计划或决定付诸创业行动的动机。在问卷调查中,本研究设计了一道 “ 您当前或以后是否准备创业 ” 的单项选择题, 以求从总体上直观把握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在 1
2、168 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 65.4%的大学生基本上确定不准备创业,也有 11.3%的大学生明确当前或以后肯定不会创业,只有 4.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一定会创业,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偏低。 为了进一步抽象反映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本研究用 Likert量表对代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 5 个题项进行分数加总, 1168 名大学生创业意向得分中, “0 -5分 ” 的占 15.1%, “6 -10分 ” 的占 52.6%,而 “21 -25分 ” 的只占 6.5%。可见大学生创业意向得分总体较低,创业 意向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个人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一般而言,社会
3、普遍认为男性应该“ 主外 ” 并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而女性则应该 “ 主内 ” 并选择稳定轻松的工作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 “ 相夫教子 ” ,这种社会期望有利于男性形成更积极的创业态度。创业经历与社会实践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未来创业的可能性是没有创业经历大学生同类值的 2.261倍,社会实践较多的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也是社会实践较少大学生同类值的 1.554倍。这是因为大学生有创业经历或社会实 践,不仅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创业流程与所需资源,而且具有更多的创业知识、社会资本、创业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从而具有更强的创业意向。家庭所在地与创业意向负相关,农村
4、大学生更不愿意创业;专业与创业意向正相关,理工科学生更愿意创业。可能的原因是创业往往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农村大学生风险承担能力相对于城市大学生来说较弱,但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两者的风险承担能力也趋向相差无几。理工科大学生的“ 技术性创业项目 ” 更有比较优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策划在创业项目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文社科大学生 的创业项目的生命力也不断增长。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有亲戚朋友从事创业的大学生,较早就能接触到创业知识,对创业过程、方法耳濡目染,创业能力相对会较高,创业意向往往更强。同时创业需要较多的资金、人脉关系、时间、精力与风险承担能力,没有完全步入
5、社会的在读大学生,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没有独立,在面对创业众多的资源需求、不确定性、复杂性与风险时,他们往往转而向自己最亲密的家庭成员寻求支持。不能获得或只能获得较少家庭支持的大学生,面对创业的复杂性与风险性,会顿生退畏之心;而能获得较多家庭支 持的大学生,则会多了几分勇闯创业征途的决心。 高校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学校层次与大学生创业意向负相关,大专院校、一般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比重点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创业,这与前两者相对于后者来说就业压力更大有关,说明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比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有更大的创业意向。这是因为创业教育增强了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了解,丰富了创业知
6、识,提高了创业技能,从而帮助其树立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意向。克拉克( Clark, 1984)对美国一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也发现接受完创业教育后, 80%以 上的学生考虑创立自己的公司, 75%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创业计划。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 ?。创业政策并不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显著影响因素,大学生是否愿意创业,与现行创业政策关联不大。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为了推动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社会潮流的形成,我国政府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但是我国现行鼓励创业的政策仍存在几个不足:一是注重政策制定,不注重政策宣传。我国实际上已制定了比较多的创业政策,但政策
7、宣传力度不够,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社会群体并不非常了解已经存在的创业政策。二 是政策偏宏观,忽微观。已有的创业政策大多从宏观角度谈如何形成创业氛围,却忽视从微观主体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这些不足无疑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激发。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大学生创业意向不强。这不仅表现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得分上,大学生创业意向得分 “0 -10分 ” 的占 67.7%,而 “21 -25分 ” 的只占 6.5%;而且还表现在大学生创业的实际行动中, 1168 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65.4%的大学生考虑过创业但不准备创业, 11.3%的大学生当前或以后肯定不 会创业,1
8、9.2%的大学生可能会创业,只有 4.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一定会创业。这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意向达到 40%-50%相比,更加凸显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偏弱,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将成为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 个体特质中性别、创业经历与社会实践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显著因素。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面临风险太大、资金短缺、市场空间不足等一系列困难,这对大学生本人的创业特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在家庭分工上承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男大学生比女大生 更愿意创业;有过创业经历或社会兼职的大学生,经历了各种艰辛,吃苦耐劳精神更强,也具有更多的社会
9、实践经验、社会技能和人脉基础,创业意向更强。 大学生创业意向受家庭、高校与社会的影响较大。亲朋创业、家庭支持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都有显著正影响,而家庭收入、学校层次与创业政策这三个变量没有显著影响。亲朋创业与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对创业活动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而家庭的情感或物质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心理保障,同时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尽管我国已出台了 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但由于政策过于宏观、 “ 不接地气 ” 与宣传不足,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二)提升对策 第一,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要转变就业观念并为创业做相关准备。首先,在大
10、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潮流中,大学生本人及家庭要认识到,创业不仅是自雇性就业,而且是高质量就业,更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尽管创业过程比较艰难且有较多风险,但一旦成功自身的人力资本就会以加速方式迅速增值。其次,创业是一项复杂且充满了未知的社会活动,对创业者吃苦耐劳、人际交往、资金筹集、机会识别与冒险、管理与 决策等创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大学生要在家庭的帮助下充分认识自己,科学评价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与各项特质,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不喜欢创业或观念上无法接受创业者早作其他选择。最后,大学生本人要向从事创业的亲朋好友学习,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创业知识,掌握
11、更多的创业技能,提高创业兴趣。 第二,高校不断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硬件建设上,高校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负责整个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制定整个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整 ?w 目标与推进步骤,指导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积极鼓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走入企业,参与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教育水平,让在校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二是建立创业教育相关制度与创业基金。从制度上规定创业教
12、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创业课程学分数、创业团队管理等事项,保证创业教育的稳定性与规范性;建立校级创业基金,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问 题。通过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建设,努力使高校创业教育实现管理规范化、课程体系化、实践多样化、平台基地化与效果显著化的目标。 第三,政府应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已制定了较多的创业政策,但在内容与政策手段上多数没有对 “ 大学生 ” 这个独特创业者群体的创业行为进行政策设计,导致政策缺乏针对性。未来各级政府进行大学生创业政策建设时,需协调既有政策的关系,充分考虑大学生是学生又是创业者的双重身份,政策内容重心落在激励与照顾大学生这个目标群体,政策手段多用 “ 发展式 ” 而不是 “ 扶贫式 ” ,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强度。除了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横幅、海报等传统媒介以外,在信息化社会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等电子媒介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目标、手段与内容,让更多的大学生认同创业、愿意创业并能创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