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试点,也有一些地区正在开展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及实施方面总结了经验,整治的效果比较明显,当地农民着实尝到了国家政策的甜头,无论是田间基础设施,还是村庄内部整治,都有较好的改善。但土地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从土地整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保障措施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很好地支撑了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为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实施土地整理,优化了项目区田、水、路、林、村
2、的格局,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基础平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91 号)中,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0年 11月 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土地整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有效整
3、合与整理复垦开发活动相关的各类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区集中使用,并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整治,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平台。 土地整治涉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建设用地置换、基本农田建设、村镇规 划等内容,整合有效资源和资金投入,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和系统性。通过对这些符合条件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综合整治的目标。 三、土地整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规划引导。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或者空间规划是农村土地整治成功的首要前提。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强有力的规划执行和保障体系
4、下,各种类型的整治工作只是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实际操作中则可以灵活多变,由政府和市场两者结合起来完成。 第二,权益保障。权益的保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合作意愿,也减少了政府推进规划实施的成 本和减少自身公共财政的压力。 第三,项目依托。土地整治是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的。项目的实施就是规划的执行过程和实现途径。执行前,需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影响和生态影响等各方面对项目进行筛选,保证土地得到最佳利用。在项目筛选中,公众参与机制和市场配置机制是主要的手段。只要是符合土地规划的项目,都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决定最终的项目内容,如通过招标或拍卖的形式,这是市场决定项目的原则。 第四,政府推进。国际成
5、功经验表明,在农村土地整治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在美国,政府作为市场配置的引导者 和规划执行的监督者,如果项目执行人不履行当初与国家签署的经济契约,政府会在一定的期限内对该土地产权进行再拍卖。 四、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在土地整治工作的试点阶段,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如吉林长春、广西桂中、江西、山东、湖南等地的整治示范项目,其成功的例子比较多,当地老百姓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但土地整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土地整治规划滞后。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试点阶段,还没有全面铺开。所以,在一些地方开 展土地整治工作前,没有相关
6、的专项规划作为参考依据,或者编制的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由于无规划或规划未起到引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整治工作缺乏统筹性,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地推进。 第二,部门资源分散配置,合力推进不足。农村土地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关系多方利益,必须依靠政府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力量,才能顺利推进。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力量有限,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来快速有效的推进。 第三,政策配套不到位。土地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和政策性 较强的工程,涉及利益主体和敏感问题较多。由于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安置问题、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权属纠纷等不能及时解决
7、,存在强拆强建的现象,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阻碍了土地整治工作的进展。 第四,对土地整治相关内容的研究不足。农村新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形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村,也不同于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如何完善农村新社区的治理模式,使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社区,尚需作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五,专项资金利用率低,管理不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性 、系统性、政策性较强,涉及面广,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管理职责不明,各自为政,出现了同一块整治区域出现资金重复投入的现象,导致国家投入资金利用率降低,未达到宏观政策下的预期目标;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了挪用专项资金
8、、招投标不规范,存在简化招标程序、透露标底、串标;审计结论模糊等现象。 五、土地整治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积极编制土地整治专项规划。该规划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确保规划的 可行性。主要内容可包括:区域城镇化的成长规律和新型乡村空间的演替规律;区域内土地整治的潜力分析;经济上是否可行,当地群众是否愿意接受,生态上是否能安全承载;产权调整方案是否明晰,农户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基层政治、行政和文化环境是否具备,村民自治组织是否健全;保障措施是否有力和有效,权、利、责是否明确和对等。 第二,形成一个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
9、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应形成一个协调机制,以避免多头管理,造成力量分散。作为总协调方,应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款专管,将土地整理 复垦开发、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村镇建设、地灾防治、库区高山移民、农村公路建设等进行深度整合,由总协调方统一安排,有序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 第三,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实践证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挂钩的目的主要是为城市发展建设服务的,着力点不在农村;而且挂钩指标不能在省内或省际统筹安排;另外,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大的地区,对建
10、设用地需求可能不强烈,而对建设用地需求大的地方,农村建设用地整 理潜力相对较小,或者没有潜力。所以,挂钩制度还有待完善和创新。首先,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出来的 “ 周转 ” 指标,除了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外,对于农村自身条件成熟的地区,也可以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如农产品深加工、新农村建设等。其次,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允许挂钩指标在更大的区域内转移,以体现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做法。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进程,也是实现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途径,符合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 第四,转变制度设计理念。制度是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 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土地
11、制度大都是地方性的制度,国家只通过对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土地公共利益的界定和保护、基础设施投资来引导土地开发利用或土地整治,而具体的土地制度则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地方性,即制度设计应更重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加重视细节的表达。一是必须在充分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计制度和政策。二是提倡激励机制,凡是在整治工作中取得成效的,给予各种形式的激励。 第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利益。以村庄改造为例,有部分地区,不顾当地客观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本应统一修建平房院落,保留原有的民风民 俗,却打着土地整治的旗号,强迫村民通通住楼,出现了 “ 人住楼上,家禽家畜住楼下 ” 的现象,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
12、很多不便。农村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 “ 助推器 ” ,是一项 “ 民心工程 ” ,所以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好事要办好,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客观事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地推进该项工程,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而不是照搬照抄,一哄而上。 参考文献: 1、吴次芳 .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指向、国际经验和现实选择 J.四川改革 ,2009(8). 2、王闯 .农村土地整治中应重视的问题 J.国土资源 ,2010(6). 3、对中央一号文件土地整治要求的学习与思考 DB/OL.国土资源网 ,2010-02-05. 4、王会 .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J.吉林农业 ,2010(7). (作者单位:广东国地规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