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状况的探究 摘要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现状 ,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进行量化分析 ,重点研究黑龙江省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特点 ;研究发现 :1998年以来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具有学历层次偏低的特点 ;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 ,第二、三产业产值结构超前于就业结构 ;区域内部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和外部人才吸引力较弱是黑龙江省人力资本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水平 ;结构 对人力资本的估算一般分为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考虑 ,认为人力资本与 物质资本类似 ,也是由积累形成的 ,积累生成人力资本
2、 ;另一种思路是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的考虑 ,这是一种基于收入的做法 ,认为工资收入中含有人力资本的信息 ,高人力资本意味着高工资收入 ,不同的工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的人力资本 ,工资的相对差异反映了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 一、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两个维度 ,即水平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和结构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来分析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状况。 (一 )人力资本水平 结合人力资本积累的形成机制 ,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主要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 度类别和各行业就业类别来分析。本文选取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及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 ,2007 年黑龙江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
3、人员总数的 7.5%,中学教育程度的占 67.9%,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 24.6%(见表 1)。 2007 年全国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 6.6%,中学教育程度的占 59.1%,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 34.3%。同年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 ,这 3个指标分别是 6.4%、 62.4%和 31.2%。由此可见 ,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从整体上看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和我国东 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同期平均水平。但是 ,从东北地区看 ,2007 年辽宁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 9.7%,中学教育程度的占66.4%,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 23.9%;2007 年吉林省这 3
4、 个指标分别为 7.5%、64.6%和 27.9%。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与吉林省较为接近 ,而与辽宁省相比 ,却存在很大差距 ,尤其是在大学及以上的教育程度上 ,二者相差 2.2个百分点。 尽管黑龙江省 2006年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高中这 3 个层次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黑龙江在研究生学历劳动者 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上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 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 0.086%。而 2007 年全国研究生学历占就业人员总数的 0.197%,黑龙江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比例的不足半数 (见表 2)。从东北地区看 ,同年辽宁、吉林研究生学
5、历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304%和0.159%,是黑龙江省该指标的 3.5 倍和 1.8 倍。 2007 年黑龙江大学本科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 1.881%。同年辽宁和吉林两省分别为 3.368%和 2.564%,高于黑龙江 1.487和 0.683个百分点。可见 ,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层次上 ,就业人员占总数的比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在东北地区内部也处于较低水平。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具有学历层次偏低的特点。 (二 )人力资本结构 下文从人力资本就业所属的产业结构分析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的就业结构。1998-2004 年 ,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
6、数的比例变化不大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数比例下降幅度为 1.6%,这与国有企业改组、下岗职工分流存在密切联系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由 1998 年的28.6%上升至 2004 年的 30.5%,上升了 1.9%(见表 3)。同期 ,吉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下降 ,辽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上升 ;吉林、辽宁两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下降 1.7%和7.0%,高于黑龙江省的下降幅度 1.6%;吉林、辽宁两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上升较快 ,增长幅度分别为 3.5%和 6.2%。可见 ,在此期间 ,黑龙江省在第一、二产业上的就业状况与邻近两省差别不
7、大 ,而在第三产业就业发展上 ,无论是就业人员比例数 ,还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 ,都落后于吉林、辽宁两省。 从 2007 年的统计数据看 ,黑龙江 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数的比例为43.7%,从 2004 年以来下降速度加快 ;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得到回升 ,由2004 年的 21.2%上升至 2007 年的 21,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上升速度加快 ,2004-2007 年增幅为 4.2 个百分点 ,为 1998-2004 年增长幅度的 2 倍多。尽管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加快 ,但是与吉林、辽宁两省相比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仍然低于吉林 1.5个百分点、低于辽宁 5.4
8、个百分点。从 1998-2007 年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增长幅度为 6.1%,而第一、二产业就业比例均逐年 下降 ,可见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非常明显。 1998-2007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 15.5%下降至13.0%;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 ,长期在 53%左右徘徊 ;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由 31.1%上升至 34.7%,增幅 4.6 个百分点 (见表 4)。从截面数据看 ,2007 年黑龙江、吉林、辽宁 3 省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 52.3%、 46.8%和 53.1%,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 34.7%、 38.4%和 36.6%。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
9、和就业比例对照中 (见表 5)发现 ,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 定偏差 ,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 ,第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则超前于就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错位是与各次产业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剩余劳动力造成和区域产业引导政策有密切关联的 ,这不仅表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三产业 ,而且反映出我国的三次产业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二元结构现象。 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是解释人力资本状况的关键因素 影响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者接受培训、劳动者工作经验等。决定区域人力资本状况的关键因素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量 和投资速度 ,而人力资本的存量
10、是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的反映。因此 ,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存量的考察来分析黑龙江人力资本现状的特点。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来看 ,自 1998年以来 ,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同期水平。 2001 年黑龙江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是 41.8%,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2007年该指标上升至 47.8%。但是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黑龙江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仍然偏低。 2001 年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低 15.4%,2003年为 15.3%,2007年缩减为 10.5%,差距呈现 缩小趋势。 从每千人在校学生数看 ,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中小学生数一直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
11、这主要是由人口结构分布导致。从每千人在校大学生数方面 ,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由 1998 年的 13 人上升至 2007 年的 64 人 ,增长了 4.9倍。同期全国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了 5.3倍。 1998年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少 14 人 ;2007 年二者相差 79 人。可见 ,黑龙江省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从职工平均工资看 ,职工平均工资不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基础 ,而且是区 域吸进人才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1998 年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为6328 元 ,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 84.6%;2007 年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
12、为 19386 元 ,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 77.8%。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加大 ,一方面说明黑龙江省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 ,另一方面解释了黑龙江省新增劳动人员中省外高级人才的比例偏低。 从医疗卫生水平看 ,1998 年至 2007 年黑龙江省万人平均拥有床位数平均为 32 张 ,每万人拥有医生及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为 42 人。全国同期水平分别为 24张和 35人。显 然 ,在医疗卫生方面 ,黑龙江省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以上分析表明 ,除医疗卫生水平外 ,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教育经费支出看 ,1998-2007 年黑龙江省人均教育经费支出
13、由 1998 年的人均 115.3 元增长至 2007 年的人均 522.4 元 ,增长了 4.5 倍。这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支出越多。 从人们享受人力资本外部性方面看 ,2004-2007 年黑龙江省人均移动电话数增长最快 ,2007年人均移动电 话数每百人近 38部 ;2007年人均电信业务量为 12.6 万元 ,是 2004 年的 1.8 倍。而人均国际互联网数和人均电话机数目增长速度较慢。这些数据反映了近年来人们之间的联系程度越来越密集 ,人们享受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程度在不断增强。 区域人力资本的积累
14、 ,一方面来源于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和固有的人力资本积累效率 ,这不仅在于区域生产力发展程度、学校教育、职工工资、健康投资、通信网络的发展 ,而且与地区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文化底蕴关联 ;另一方面 ,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来人力资本的吸纳能力相关 。经济发达省区在改革初期享有和运用灵活的用人制度和人才政策 ,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所以会发生人力资本的高增长 ,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而区域经济一旦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 ,将会造成高级人才流失 ,使本地区人力资本增长相对缓慢。 2007 年黑龙江省国有单位新增就业人员 18.6 万人 ,集体单位新增就业人员 1.6 万人。其
15、中 ,国有单位由外省调入人员为 274 人 ,仅为辽宁省同期的不足 1/3,集体单位由外省调入人员为 5人 (见表 6)。所以 ,黑龙江省与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力资本差异性的扩大是区域内部人力资本投资和外部人才吸引力这两方面综合 作用的结果。 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能否形成高效的生产力取决于本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及其知识吸收能力 ,也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引进技术的匹配程度。引进的技术水平越高 ,技术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要求就越高。而知识吸收能力取决于其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 ,因此 ,黑龙江省只有尽快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并依据产业结构特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才能获得与发达地区相当的技术创新机会和能力 ,从而通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吸收能力与再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邹薇 ,代谦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 J.中国社会科学 ,2003(5). 2、岳书敬 ,刘朝明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刘林 .黑龙江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学习与探索 ,2008(6). (作者单位 :曾健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卢宁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党亚峰 ,浙江华峰集团新材料公司企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