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企业信用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稀缺资源,企业信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信用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企业信用缺失现象,从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严重危害后果用图表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最终提出重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体系;宏观经济分析;对策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无视社会主义商业道德
2、和商业伦理,无视企业信用的价值,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地敛财致富,各种不守信用的黑幕丑闻层出不穷。如企业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证券市场违规操作愈演愈烈;建筑领域招标投标弄虚作假,“ 豆腐渣 ” 工程不断;重大安全生产恶性事故触目惊心。中国人民 银行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接近6000 亿元。 企业信用的缺失,不仅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致命障碍,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重建企业信用迫在眉睫,企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 “ 瓶颈 ” 之一。本文尝试从宏观经济层面对企业信用缺失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企业信用缺
3、失的表现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一个独立的信用形式。它涉及到银行信用、商业信誉以及个人信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当企业违背原有的约定、 规范和契约时,就产生了信用缺失行为,信用缺失行为性质严重时则可能产生商业欺诈。信用缺失行为具体包括:( 1)款项拖欠和抵赖。所谓的款项拖欠和抵赖具体涉及到货款、贷款、税款和工资等方面。具体形式有:合同违约、商业欺诈、三角债、多角债、逃脱银行债务。 ( 2)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不符合要求的劳务。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盗用知名品牌生产制造有关产品等。 ( 3)商业活动中的失信。具体包括产品销售、产品宣传和企业宣传的失信行为。 ( 4)财务失
4、真,做假帐。 企业信 用缺失的宏观经济分析 通过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资金周转过程进行分析,如图 1所示,当企业都诚实守信时,整个国民经济井然有序,居民安居乐业,企业健康发展,国家经济繁荣。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企业存在信用缺失行为,从而获得短期利益或局部利益,企业所在的地区和国家的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却因此而受到损害。 如图 2 所示,在一个只有企业、居民和银行组成的简单体系中,企业生产产品和劳务并分配创造的收入;居民得到收入后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部分收入用于储蓄存进银行 ;银行将居民储蓄用于企业投资。企业之间有业务往来。 假设企业 C 实
5、施了信用缺失行为,对企业 B 的应付货款进行拖欠,同时对银行 C的银行贷款也进行拖欠,此时企业 C的短期利益最大。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 B没有预料到企业 C会有失信行为。这样的话,企业 B收不回应收货款,没有办法给职工发工资,也没有办法偿还银行 B的贷款;居民 B没有钱进行消费,也没有钱存进银行 B;银行 B 收不回对企业 B 的贷款,考虑从银行 C通过中间业务借钱,但是由于银行 C收不回企业 C的贷款,也没有钱借给银行 B。 这样的话,在企业 B 不采取信用缺失 的手段时,要么借助法律手段对企业 C提出法律诉讼,要么就只好破产倒闭。假设企业 B也采取了信用缺失的手段,对企业 A的应付货款进行
6、拖欠,企业 A也会出现企业 B的情况。 以此类推,在这个简单体系中,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一个企业的信用缺失行为有可能带来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虽然政府会对有信用缺失行为的企业进行惩处,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或者惩罚力度不够,企业的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所得,这样的话还是 “ 治标不治本 ” 。 3 解决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相关对策 要改善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必 须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以及个人信用等方方面面,不仅要从体制、机制、组织、技术、法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设计,而且需要政府、银行、中介服务组织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管齐下方能实现。根据
7、企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 1)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对销售行为和交易决策的制约机制。这种制约机 制不仅可以使企业的交易决策权限和拖欠风险职责更加明确,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而且会使企业销售管理体制从目前的以对销售员的管理为主,拓展到最终以对客户管理为主的现代销售管理模式上来。 ( 2)强化银行信用管理。商业银行要加强信贷风险控制,按照发放贷款的程序,将岗位制约、责任制约和程序制约纳入贷款管理系统,对不同风险、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金额的
8、贷款,分别确定审批权限,对贷款的经营、审批、管理和保全分层次管理,建立科学贷款决策、风险预警指标考核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监测制度,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信贷风险进行从贷前调查到贷后检查全程综合监测和考核。 (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信用市场的透明度,是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及建立信用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增加信用过程的共同知识而减少私人信息或隐蔽信息,并通过会计法的完善,加大对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处
9、罚力度,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检查,并建立社会检举制度,为我国 市场信用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条件和外部环境。 ( 4)加快信用立法进程。首先,要完善民法、合同法、公司法及相关法律中有关保护债权、维护和树立企业信用的规定,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完善破产法律制度,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其次,要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中小企业信用 规范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基金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定等
10、法律制度,从法律上扼制信用危机的蔓延,为执法机关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我国的信用体系及其发展真正建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 ( 5)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规范市场信息传递机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必须建立健全信用主体的信用评级制度,特别要解决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同时以立法的形式尽快建立所有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并对信用档案的记录与移交、管理 与评级、披露与使用及评级机构与被评级单位的责任与权益做出明确的规定。另外,还要加快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和征信数据的开放,建立政府、行业、征信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数据库。各相关政府部门应
11、该依法将自己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和个人公共信用数据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以保障这些信用信息为社会所知晓。 总之,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一过程中,需要企业外部环境的规制、引导和服务,也需要企业内部的自觉行动和坚持。也只有这样,企业信用状况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 竞争力才能够得到提升,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新宇 .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探讨 J .商业研究 ,2007,( 3) 2 王硕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0) 3 周瑞玲 .论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与对策 J .生产力研究 ,2007,( 10) 4 王松华 ,周亚军 .企业信用缺失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分析 J .财会月刊(理论) ,200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