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农村村民道德建设及生活方式培育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峨眉山市为例,对我国农村村民的道德建设和生活方式的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生活方式的现状,并且通过对峨眉山市村民生活方式及精神道德建设两方面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以及与当地一些干部、村民的深入座谈交流等挖掘出了一些现实问题,最后,本文就如何提升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生活方式;培育;峨眉山市 项目基金:四川省级三创项目四川新农村居民道 德水平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 201410623051。
2、 1 问题提出:如何完善农村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倡导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倡导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这 “ 二十四字和三个倡导 ” 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南。当前,农村社会在经济发展、文化程度、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惯上都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融入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峨眉山市依托本地旅游优势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用经济建设带动城镇化建设。作为国
3、内重要旅游城市,其旅游环境和城市形象极大程度集中体现在本地居民身上,本地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生活方式健康程度是一个城市形象健康与否的缩影,世界也正是通过城市的美化程度和人们的素质来观察这座城市的发展。但在峨眉山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程度尚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并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成为 峨眉山市政府相关部门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研究峨眉山市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及生活方式为例,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全国各地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生活方式的培育提供一些借鉴。 2 现状分析:峨眉山市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及生活方式
4、调查分析 近年来,峨眉山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据峨眉山市政府数据公布显示,2014年上半年,峨眉山市实现 GDP90.69亿元,同比增长 6.3%。峨眉山市主要采用 “ 旅游兴市,工业强市 ” 为发展战略,强力推进 “ 山城一体 ” ,加快城市建设,全力打造 “ 适宜居住,适宜休养 ” 的国际 “ 双宜 ” 城市。2014 年 7 月,西华大学政治学院暑期三下乡调研小组来到峨眉山市,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方式对峨眉山市农村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及生活方式培育情况进行调研,此次调查问卷实际发放共 100 份,政府工作人员40份,村民 60份。实际收回 57份,所占比例为 57%,其中政府工作人员
5、27份,村民 30 份。能够提取有效数据的问卷一共是 56 份,所占比例 98.2%。现状如下: 村民学历普遍偏低、以务农为主 村民的学历以初中及以下占据多数,村民的学历普遍偏低。从村民的职业情况图可知企业职工、个 体户、私营业主均占 7%,在外务工为 3%,村干部为 14%,其他为 28%,而务农占据了 34%,可见,村民是以务农为主。 2、工作时间长且娱乐时间少,娱乐活动多集中在室内 根据调研发现农民工作 810 小时的人员最多,还有少部分工作在 10小时以上;娱乐时间主要集中在 4 个小时以内, 12 小时居多;村民娱乐生活丰富多样,但以看电视,打牌和聊天居多,都是简单易行的活动。村民工
6、作时间长,娱乐时间少,且以室内活动为主。务农人员工作时间长,农活繁重,休闲娱乐时间较少,且随耕作时节不断变化,睡眠时间都难以保 证,开展娱乐生活更是少之又少。 3、娱乐设施不完善,供需不平横 根据调研发现,参与文体活动的村民达 43%,但是配备的场地却很少;图书阅览室数量多,但是参加学习和阅读的人只占 11%,说明设施没有物尽其用,且村干部组织村民学习活动少;棋牌室数量较多,且参与打牌人员所占比例多达 34%,说明打牌仍是村民主要休闲活动方式。村民对于坝坝电影需求小,随着家电下乡这一政策的实施,电视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村民能够自己在家观看到喜欢的电影和文艺表演,组织村民集体观看可以适度减少,节约
7、开支。 4、参与 迷信活动人数较多,科学教育普及较低 在民风民俗方面,村民对于红白喜事的态度支持操办,但不会过度花费。虽然有所改进,但还需要引导村民正确操办红白喜事,更加规范,在面谈中了解到,许多村要求规模在 5桌以上要向村支部申请,这样的改变我们也是喜闻乐见的;而迷信现象存在较多,且参与度较高,虽然各村有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但是力度较小,普及较低,甚至还存在 “ 法轮功 ” 等,这类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引导村民信仰。 5、治安问题较严重,法律意识薄弱 犯罪事件发生频率低,但存在偷盗、打架斗殴等现象,且 偷盗问题最为严重,治安环境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社区这方面的工作开展的比农村好。社区有组
8、织专业的队伍巡逻,而农村这方面知识欠缺,且受当地村户分布影响,不容易开展;犯罪问题产生的原因当中, 52%村民认为是与法律有关,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现象,不知道达到什么程度就构成了犯罪; 48%村民认产生问题有其他,比如:治安管理不当等,安全建设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 6、政府举办活动多但影响力小 调研发现,政府每年举行的文体活动次数较多,但村民仍然存在生活单调,生活品质不高等问题,而造成这部分原因,其中村民 自身观念占 45%,近一半;说明村民的道德建设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政府一直在引导,但对于村民观念的影响较小,所以成效不大;另一方面,在了解中得知,部分村民认为开展的活动意义不大,村民不感兴趣等
9、。 7、村民精神追求层次较低 政府对于农村农民问题着重点是经济建设,社保、土地、住房比重较大,其次是精神风貌,经济文化建设两不误,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搞好经济才能更好推动精神文化建设。同时我们也发现精神文化所占比例小,道德建设没有引起领导足够的重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伦理道德观 念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精神存在很大的空缺,精神建设更多的偏重在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而对于村民的道德教育和信念灌输存在很大的缺陷,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要加强精神高层次的追求。 3 相关思考:村民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对峨眉山市村民生活方式及精神道德建设两方面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整
10、理,以及到峨眉山市当地有关农村社区的实地考察和同当地一些干部、村民的深入座谈交流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后,课题组了解到该市的村民生活方式及思想道德建设虽正在有序地进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引领村民健 康生活方式和推进精神道建设等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村民农务繁忙,无精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不少农村与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供应新鲜蔬菜水果,这样的产业链既能帮助农民提供有限的销售渠道,又能适应市场需求而生产。但是蔬果公司需求有限,不能收购到所有村民的种植果实,其中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产业链规模小,所需食物量小;二是对于蔬果种类需求单一。没有被收购蔬果的农户选择自己销售,但受到市场,天气等
11、诸多因素,产量不稳定,市场价格不稳定,往往会收益很少。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农户在村领导的支持下发展 的越来越好,自己单干的农户却要自力更生,劳累程度更强。村干部对于这部分人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只是追求好的效益,而忽视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自己种植蔬果,还要自己销售,自己承担风险,所有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繁重的农活已耗尽过多体力,为生机奔波劳累,无暇开展高端文化娱乐生活,简单易行的娱乐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2、乡镇常住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出太多,所以在家乡务农的人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由于缺乏知识、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注入只能维持原有水平的 简单再生
12、产。而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的村民留在村里继续生活,一方面接受新鲜事物较慢,观念无法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思想比较传统,生活相对较单调。调查数据显示迷信现象存在较多,且参与度较高。算命,看风水,看相等相对迷信的活动,在峨眉山市乡镇上的居民中大部分是比较推崇的,因为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进一步的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引导,所以就愿意将一些未知的事情交给 “ 老天 ” 。这样的迷信活动虽然不是成群结队的,没有特意的铺张浪费,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乡镇文明文化宣传活动流于形式 在走访中我们 了解到,村领导干部比较重视经济建设,着重点在于村民的收入和生活,着力解决村民的经济问题。相对于文化建设关心
13、较少,对于开展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引导村民健康生活方式还不是很完善,甚至没有得到领导重视。例如农村书屋无人打理,健身房的使用率低等。上级很少走进基层了解老百姓精神层面的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以中王村为例,他们在生活物质上有很多诉求,但是苦于政府迟迟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善。与此同时,上级不断的加强所谓精神文化建设,他们一方面不能完全理解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需求没有解 决的基础下,更加无心了解精神文化建设。宣传形式比较乏味。社区相比农村,在精神文化的宣传上方式要多一些,但是还是避免不了形式单一并且乏味的表现形式。比如做海报宣传。由于宣传形式很单一,没有办法带
14、动居民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居民渐渐的也就不把这类似的宣传当做一回事。 4、农村建设人手不足 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人才作为支撑,通过学识和技术,带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才不愿意流入农村,其发展潜力小,且收入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鲜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 调研中得知,不少村干部表示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村干部行列,利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领导农村改头换面。让领导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更多发展新模式。其次还得知,社区管理人手不够,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旧农村向新农村过度,改变不仅仅是住房条件等硬件设施,更需要社区管理新理念,对于大规模的改
15、变,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全凭传统模式管理,只是换了去壳,实质却并无改变,这样导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混合居住,其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的迥异,要额产生了不少矛盾。这些社区更需要人才来管理新旧居民的融合。 4 加强农村村民道德建设和生活方式培育的对策 1、切实解决农民生计问题,引导村民开展娱乐活动 村民在日常生活更多的是忙于生计,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在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方面会力不从心。政府应该切实解决村民生计问题,引导村民丰富自己的生活。除了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更要开展娱乐活动,缓解身心疲惫,提升思想内涵。与多个公司的互利合作,帮助村民解决生计问题。一是建立友好合作,长期供应,保
16、证销售渠道,二是村民只管种植,减轻负担,多有空余时间休息。开展村民所需的 “ 接地气 ” 文化活动,这里 是指村民能够接受且不高深晦涩难懂的文化活动。为村民建设健康娱乐场所,引导村民健康生活。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克服自然条件,为村民谋福利。建造露天健身场所或是室内健身房,为需要跳舞健身的村民提供场地和专业人员指导,这样可解决大部分人的休闲娱乐,将他们 “ 赶出 ”麻将馆, “ 赶出 ” 家,到室外活动。 2、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加强科学文化引导 政府发挥文化职能,引导村民开展丰富业余生活,激发村民兴趣,让他们投入到健身、娱乐、休闲的生活中去。普及科学知识,扫清邪教迷信。一方面干部要及时了解村民生
17、活情况,给予 关心,查清邪教对于村民的危害程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加强巡视,对于可疑人员要及时排查,营造安全的治安环境。另一方面要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让村民摆脱愚昧,摆脱迷信,相信科学,树立正确价值观。 “ 扫盲 ” 不仅仅是知识文化还有科学教育。定期开展科学教育,不断更新,让村民知晓最新的诈骗和邪教信息,提醒村民防范。另外,开展普法教育,让人们 “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 ,深化法律意识。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许多村民表示不愿意采用法律手段解决,抱着 “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的心态,往往吃了不少哑巴亏。因为村民的不懂法,不知该如 何走法律途径,所以才造成了很多损失。完善法律机制
18、,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村民对于法律一头雾水,许多人连正常的法律途径都不知晓,所以提供法律援助,一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司法机关来裁定,但触及法律范围就必须要通过司法解决;二是为民提供便利,村民不敢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主要是 “ 费时费力费钱 ” ,提供援助,帮助村民利用法律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也是在普法教育。 3、利用多样宣传形式,切实带动群众积极性 宣传要切实到位,事务要公开透明。传统的通知告示宣传力度小,而且容易被人们忽视, 以至于人们经常不了解政府的事务,也造成了很多矛盾。宣传是广而告之,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公告,不饿能够因为没人关注就敷衍了事,更应该反思其缘由,改
19、变原来的方式让众人知晓。多样宣传方式,例如传单,贴公告栏,开会等多种方式,让人们重视,知晓政府所作所为,一方面群众有知情权,监督政府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在监督下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事务透明化,公开化。群众不关心国家大事,地区大事,政府就应该引导他们了解,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让民众知晓,带动群众积极性,监督政府,也是激励政府为民做事,这样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运转。因此,我们 提倡,政府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协调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切实关心群众,走进群众生活,了解群众所需,服务群众。领导干部不能只是图业绩而忽视了村民本来的生活现状,更应该为民
20、做实事,解民之所需,为民之所想。 4、提高干部素质,引进并留住人才 干部队伍必须要素质过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并且大家才能相信他们的管理。干部的行事作风应检点,知识文化应过关,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干部作为领头羊,应该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局势,并且头脑清晰,领导自 己的队伍带着村民发展。而仅凭经验管理是不能长治久安,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来活动领导班子。有学识的人才融入到干部群众,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并且高瞻远瞩,指导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发展,这样对于当地的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不少干部群也表示,没有人才愿意投身到农村建设,国家应大力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据了解,很多大学生因为考虑到前途发展以及工资待遇等情况,不愿吃苦,很少愿意走进农村。所以很多当地政府采取留住本地大学生,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情况,也愿意为家乡出一份力量。这样就地取材,解决了 当地大学生就业问题,也留住人才建设新农村。 作者简介 梅芸芸,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婷,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琳,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