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联盟的实现机制研究 摘要 :在一个专业化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战略联盟的实现机制。在此机制下 ,战略联盟能否实现由联盟交易效率与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 ,专用资产稀缺差异程度和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三者的动态平衡程度所决定。 关键词 :战略联盟 ;专业化 ;交易效率 ;专用资产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291X(2010)19-0007-02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 ,直接推动了各类企业建立大量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作为应对不确定外部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经济组织形式 ,战略联盟受到了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
2、联盟有助于各成员规避风险 ,获得互补性资源和能力 ,并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 ,然而企业联盟的实践结果却并不理想 ,解体的比率较高 ,战略联盟的内在属性 (包括相互妥协 ,经常性谈判等 ),必然会使这种合作成为一 种不稳定的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理论对联盟形成方面进行了解释。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战略联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减少企业交易费用方面比市场和层级组织结构都更有效。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公司所在的社会网络特性和公司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对公司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 ,创建有利于公司竞争的社会环境 ,联盟是很好的选择。资源学派 Hitt等人认为 ,企业利用联盟的不同种类的互补资源不仅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也是企业
3、建立战略联盟的原因。组织学习理论认为联盟是解决经验型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 ,通过联盟企业能快速、高效的获得有用知识以增强竞争优 势。简汉权等用非零和合作博弈观点讨论了战略联盟的潜在驱动力量和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 本文试图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 ,利用专业化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 ,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战略联盟的实现机制 ,在此机制下 ,战略联盟能否成立由联盟交易效率与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 ,专用资产稀缺差异程度和产品市场交易价格比三者的动态平衡程度所决定。 一、战略联盟实现机制的分析模型 分工产生专业化经济 ,企业的生产由自给自足跳跃到部分专业化生产 ,在理性人假
4、设条件下 ,企业的生产将在 完全专业化下达到均衡。在专业化理论下 ,企业的生产选择首先是对生产模式的决策 ,其次才是对既定生产模式下的资源最优配置的决策 ,将此二决策纳入同一分析模型需要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 假定联盟中的企业在某一特定价值链中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 ,考虑他们对生产模式的选择决策。企业可以选择全部价值链环节或几个中间产品(可能包括最终产品 )进行生产 ,这叫做内部化 ;也可以选择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生产并提供单一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 ,这叫做专业化生产。 假定处于同一价值链中的两个企业 ,他们生产两种中间产品 (或提 供两种服务 )x 和 y,其生产函数和禀赋约束为 : x=
5、x+x=l;y=y+y=l;l+l=1 i=1,2(1) 称 (1)为生产系统。其中 ,x, y分别是企业 i生产 x和 y的总的产品数量 ,它是资源的函数 ;x 和 y是不投入市场交易或战略联盟生产的数量 ,是企业用于满足自身需要的部分 ;x,y分别是企业 i出售 x和 y的产品数量或与战略联盟成员交易的产品数量 ; l 和 l 是企业用于生产 x 和 y 的资源量 , 我们假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经过标准化 ,则 l+l= 1,此为资源禀赋约束 ; a(b)1 时 ,表示企业 i生产 x(y)显示出专业化经济。在专业化生产情况下 ,企业买 ,卖产品的价值相等 ,有如下预算约束 : px+py
6、=px+py(2) 其中 ,p,p 为两种产品的交易价格。如果企业选择市场进行交易 ,那么交易价格为市场价格 ,企业生产量由市场价格决定 ;而在战略联盟中 ,交易价格为纳什议价机制决定 ,联盟企业的投入数量在协议中事先规定 ,企业间只就价格进行谈判 ; x 和 y是企业通过市场或联盟交换得到的产品数量。由于买卖同种商品会产生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故 x 和 x 不能同时为正 ,同理 y和 y 也不能同时为正 ,所以 (2)式可变形为 : px=py 或 py=px(3) 企业的效用函数为 : u=(x+kx)(y+ky)(4) 其中 ,k 是交易效率系数且 k0,1, 对应的 (1-k )为冰山
7、交易成本系数 ,可以解释为由于交易费用或机会主义行为等带来的交易效率的损失 ,假定企业通过市场交易的交易效率系数用 k0表示 ,而在战略联盟中的交易效率用 k表示 ,那么 0k0, k1;(0,1), 1 -反映了不同中间产品的重要性 ,在这里用来衡量与两种中间产品生产相关的专用性资产的稀缺程度 ,专用资产越稀缺 ,中间产品越重要 , ,1-值越大 ,用 2-1 表示生产 x 和 y 的专用资产稀缺程度的差异。此外由于存在角点解 ,有非负约束 : x,y,x,y,x,y,l,l0(5) 再假定企业 1 生产 x 拥有绝对优势 (比如拥有生产 x 的专用资产 ,技术专利等 ),企业 2 生产 y
8、 拥有绝对优势 ,那么企业 1,2 生产 x,y 分别表现出专业化经济 ,他们会进行专业化生产。用 p表示中间产品 x 与 y 的市场交易价格比 , 即 p= p/p。用 u1 和 u2 分别表示企业 1和企业 2 的效用 ,则有 : 企业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其最优模式为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其中 ,企 业1 专业化生产 x,企业 2专业化生产 y,效用分别为 : u=(1-)(kp)(/1-);u=(1-)(k/p)(/1-)(6) 而企业 1,2在专业化生产均衡下选择战略联盟 ,故联盟伙伴将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平分 ,其效用分别为 : u=(k)/2;u=(k)/2(7) 二、战略联盟实现机制的
9、模型分析 现在考察企业对战略联盟的选择决策。企业选择战略联盟以专业化生产为前提 ,在此前提下 ,当企业 1和 2的联盟专业化效用分别大于他们各自进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效用时 ,企业 1和 2才会选择组 成战略联盟 ,即满足 (7)式中的 u1, u2 分别大于 (8)式中的 u1,u2 的条件时 ,战略联盟形成 ,此时有 : 对企业 1k/k(2)(1-)()/p;且对企业 2有 k/k(2)(1-)()/p(8) 从 (8)式容易看出 ,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 ,联盟的形成与联盟的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 ,专用资产稀缺程度和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有关。仔细分析 (8)式后我们得到 ,
10、联盟的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变大 ,生产两产品的专用资产稀缺程度的差异即 2-1变小均有利于联盟的建立 ,而生产两产 品的专用资产稀缺程度存在差异 ,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的不等都会使两企业选择联盟的意愿发生矛盾。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联盟要能够维持稳定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联盟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 ,专用资产稀缺程度的差异和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平衡的条件可能是 :联盟的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变大 ,专用资产稀缺的差异程度和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在一定范围里变化中至少有一个条件成立 ,并且在这个 (些 )条件成立下使得其他条件变化时
11、 (8)式依然成立。如果这个平衡能够维持 ,那么联盟将能够 一直运行下去。如果这个平衡不能维持 ,即 (8)式不成立 ,那么联盟将解体。这包括了一个企业愿意联盟而另一个企业不愿联盟和两个企业都不愿联盟。由 (8)式分析知道 ,专用资产稀缺程度有差异 ,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的不等都会使两企业选择联盟的意愿发生矛盾 ,其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 ,将联盟生产转化为企业内部生产 ,也可能是一个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 ,而另一个企业寻找其他伙伴进行战略联盟。若两个企业都解除联盟 ,那他们都将退化到市场性专业化生产。 结论 基于专业化理论框架的分析 ,联盟能否 形成由联盟交易效率与市场交易性专业
12、化交易效率之比 ,专用资产稀缺程度和市场交易价格比三个因素决定 ,而联盟的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变大 ,生产两产品的专用资产稀缺程度的差异变小均有利于联盟的建立 ,而生产两产品的专用资产稀缺程度存在差异 ,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的不等都会使两企业选择联盟的意愿发生矛盾。战略联盟要能够实现 ,联盟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性专业化交易效率之比 ,专用资产稀缺程度的差异和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比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如果这个平衡不能维持 ,那么联盟将解体 ,企业转到内部化生产或市场性专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 Arino,A. and de la ToCollaborative Ventures“,
13、 2Jarillo J C.On strategic netwoDas T k,Teng B-S.Instabiliti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An internal tensions perspect Dacin M T, Levitas,E,Arregle,J-L, Borza,A. Partner selection in the emerging and developed market contexts: Resource-based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Simonin B L.Ambiguity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 简汉权 ,李恒 .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 非零和合作博弈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8,(9):17-18. 澳 杨小凯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 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 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