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独立学院作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觉参与者,必定要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强而有力的实践和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中国经济在经历 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增长动力都已经今非昔比。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经济运行的结构更优、效率更高,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我
2、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能够引导科技创新,为社会输出知识型人才,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能量。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独立学院作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觉参与者,必定要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强而有力的实践和改革。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教育体制的创新,既有 “ 国有 ” 的信誉又具有 “ 民营 ”的灵活机制,有着一般私立学校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着与传统高校学生明显不同的特点,如思维活跃却缺乏耐性、动手能力强却知识基础薄弱等等,这些都将成为独立学院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面
3、对经济和技术的新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独立学院可以说与传统高校甚至是名牌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独立学院应抓住这一契机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更是提升独立学院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输出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开发为依据,在遵循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彰显独立学院办学特色,把培养目标定位为 “ 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 ” 的
4、“ 创业型、应用型 ” 人才。 1. 创新 ?业教育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地进行主干课程的设置,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慕课、微课、在线课程教学等网络课程拓展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科间的互补、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2. 进行创新创业学分与学制改革 独立学院依据自身实际,建立了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置换制度,将学生参加比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情况折算为相应学分,将学生参加创新讲座与论坛、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折算为相应课时。同时,为有创业意向或已有创业活动 的学生提供弹性学制,允许休学创新创业等。 3. 建立双创教育服务团队 新常态下,独
5、立学院紧密与地区企业的联系,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培训、聘请社会导师等专兼结合的方式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有些独立学院还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相应服务,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工商注册办理、法律支持、投融资对接等帮办服务。 (二)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日渐丰硕 在创新成果上,为促进高校创新教育,政府和相关协会举办了大量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 的创新竞赛活动,如 “ 挑战杯 ”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这些比赛参加者不乏国内的名校和尖子生。原先在创新竞赛
6、上难觅身影,但现在独立学院不仅在参赛数量上大大提高,在比赛质量上也敢与名校优生争高低,取得名列前茅的可喜成绩。 在创业项目数量上,独立学院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以广州大学华软学院为例,该院不仅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对科研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创业项目运营进行重点扶持,还设立了众创空间,先后有三批 共 56 个学生创业项目入孵,成功孵化了诸如 “ 超级课程表 ” 、 “ 口袋兼职 ” 、 “ 城市道路积水系统检测 ” 等创业项目并获得风险投资。 二、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新创业团队不稳定 不管是创新项目还是创业实践,其特点是集体性强,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才能达
7、成。但即使有共同的目标,创新创业团队仍不稳定,主要表现为:一是成员间协作能力弱,合作意识差,团队负责人往往承担过多的工作,其他成员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二是独立学院学生更具个性,自我控制能力稍弱,部分学生功利性极强,更容易在产生分 歧或问题时发生成员间摩擦和误解;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很容易因为学业的进度不同如主干成员毕业、无法兼顾专业学习等问题而重组或解散。 (二)创新成果转化少 各类竞赛为大学生创新成果的价值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平台,其创新成果和技术可以申请专利、技术保护,通过专利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转让给企业,从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根据相关高校调查发现,对专利申请、计算机软件著
8、作权等知识法了解的学生只占 45%,而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现状及路径研究成果保护和转化知识了解的学生只占 25%,进一步 了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 10%。一些大学生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淡薄意识,导致科技作品被不法公司和他人窃取、生产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部分独立学院仅以参加创新比赛作为打开独立学院名气的渠道,创新活动停留在比赛层面,缺乏全局观念,只重比赛名次,忽略后续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缺乏科学发展观,没有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无法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
9、与经济新常态下的地区发展结合,促进高等 教育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三)创新创业过程监控不足 1. 教师指导不到位 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教师薪酬主要来源于课时教学,教学任务重,导师激励机制缺乏,教师不愿意参与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与学生交流少;引进行业、企业导师更是少之又少。 2. 管理措施不足 独立学院对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为管理、监督措施少;对学生没有强制约束,学生轻易放弃;对项目成果要求不明确,成果产出少;结项考核要求低,考核机制缺失;创业项目孵化条件不足。 (四)家庭条件与个人特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拥有家族企业背景的学生
10、较多。在家庭商业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他们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创新创业意识较强,一旦萌发创业想法,不仅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去做,而且容易得到初始资金以及人脉、创业项目等各方面的支持,形成了创业的天然优势。但是,独立学院学生自我控制意识较弱,抱负水平过高,意志力薄弱,当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很容易就放弃。 三、提高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一)完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机制 在创新创业团队创建时要考察成员能力与性格特点,做到优势互补,性格、能力与职务相匹配;在团队内部管理中要明确成员定位,厘清职权;在团队绩效考核上要秉承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兼顾团队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采用差异化奖励的方
11、式确保团队成员的付出得到回报;合理利用学校的优惠政策如弹性学制、学分置换等平衡好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确保团队的稳定。 (二)提高创新成果传播效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1. 拓宽创新成果的传播途径,提高创新成果的传播效果 学生创新成果的有效传播不仅有利于形成创 新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独立学院办学知名度,也将大大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研究表明,媒体渠道在知识传播、广而告之方面最为有力,人际渠道对改变态度和行为决策较有效。独立学院应通过科学而合理的传播途径,将信息技术和人际关系传播相结合,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学生的创新成果,也有利于相互学习,提升创新活力和水平。 2.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12、 独立学院应引导学生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课堂教学、开展讲座、提供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中原创性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发明技术等专利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申请专利和强制保护,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 (三)加强对创新创业过程的引导与监控 1. 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导师激励制度,主要包括:对导师配套指导费;将指导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与教师个人发展如职称晋升、个人考核等挂钩;提供导师外出交流与培训的机会;建立双导师制度,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进行指导;对未履行指导职责的导师予以警告或取消指导资格等。 2. 在经费监管上建立资助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定期
13、检查项目进展,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或终 止。 3. 在项目考核上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侧重项目实施和教师指导过程的记录、经费的使用明细等;结果考核侧重项目成果形式如结项报告、成果证明等,加强对项目成果原创性、创新性的监督如进行重复率检测等,同时建立优秀项目资源库。 (四)建立 “ 校企互利合作 ” 双赢模式 面 ?经济新常态的变化,独立学院要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对接企业、行业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主动服务、引领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才贡献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实行定向研发,搭建企 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合作平台;通过企业的科技创新收益资助高校的创新创业
14、活动,与高校共同研发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五)加强独立学院学生自身抗挫折能力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环境复杂,行业情况多变,这要求创业者需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勇于承担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和创业过程中遭受的挫折与失败。因此,独立学院可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乐观面对失败;通过讲座、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身压力,正确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收获与挫折;在制度上应宽容失败,允许学生中途申请终止项目;配套相应的措施或政策优惠,减 少学生创业 “ 没兜底 ” 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马文波 .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J.经营与管理,2015( 03) . 杨廷忠 .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 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单位:杨澄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邱丽娜,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