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内容提要 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立足点是发展本国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在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的大前提下,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使用传统的关税作为保护的手段之外,还加强了对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和使用,如苛刻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化这对矛盾体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应如何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对以上课题的关注,本文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并试图透过现象揭示保护的实质。然后,本
2、文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 “ 新贸易保护主义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一结论。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作者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对措施,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熟练掌握 WTO相关规则,借助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力量,利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抵制外国无节制抢占和恶意冲击,以保护各国在自由贸易过程中应得的利益。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 引言 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初,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 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目的是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
3、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的目标。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中,关于理论来源和特征的研究比较多。本文拟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实质进行归纳分析,并试提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的观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是通过对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根据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提出运用贸易规则、规避贸易风险;发挥中介作用、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政府协调、实现公平竞争;提高商品质量、冲破贸易保护;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具体有效的措施。 一、新贸
4、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研究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 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的 “ 重商主义 ” 思想,之后经历了 “ 保护幼稚工业 ” 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四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1、重商主义( 15-17世纪) 15-17 世纪,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商业活动的范围空前扩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 始产生。通过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西欧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与此同时,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有着很大的依赖,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当时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主要是黄金和白银等金属
5、货币,它们成为社会各界追逐的对象和社会财富的象征,而拜金主义也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旋律。社会经济的这种剧烈变化,必然反映到上层建筑中来。在经济思想和政策方面,表现为重商主义的兴起,这便是贸易保护的起点。 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重商主义流行于 15世纪到 16世纪中叶的西欧各国,以 “ 货币差额论 ”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 斯塔福。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而且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禁止货币输出。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 16世纪中叶到 17世纪中叶,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信贷事业开始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资产阶级
6、更加需要货币, “ 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的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 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进来。 ” 代写硕士论文 晚期重商主义以 “ 贸易差额论 ”为中心,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 孟( TomasMun, 1571-1641),他指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 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但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贸易差额论在认识上比货币差额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不论是货币差额论,还是贸易差额论,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
7、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 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它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货币差额论将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设法要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贮藏起来,而且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贸易差额论才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 2、 “ 保护幼稚工业 ” 理论( 19 世纪 40 年代) 19 世纪 20-40 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
8、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特别是 当时的德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 “ 保护幼稚工业 ” 理论形成了。 “ 保护幼稚工业 ” 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 (FList , 1789-1846)。 1841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他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而想要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国 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
9、政策,进而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需要特别重视。而对于农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随之得到发展。 “ 保护幼稚工业 ” 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应该说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它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提高了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也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该理论在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对象应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
10、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自由贸易才是最终目标。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他把自己的生产力理论与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保护幼稚工业 ” 理论是以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为前提假设。 3、超保护贸易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 20 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使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 失业使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经济大危机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实行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鼓励出口等措施,以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在上述历史背景下
11、,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及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主张,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他们认为,政府应该仔细分析贸易顺差和逆差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以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大量的失业问题。贸易顺差可以为 一国带来黄金,可以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有利于缓和与扩大就业量。而贸易逆差则会造成黄金外流,使物价下降,最终导致经济萧条和增加失业。超保护贸易主义旨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它把保护的对象由幼
12、稚工业,扩展到包括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也由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转变为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保护的战略由防御转向进攻。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同样有其局限性。理论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但凯恩斯主义过分夸大了他们的意义,忽略限制新投资,阻止对外贸易顺差的其他重要因素。超保护贸易理论的特点是不择手段的保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高度发展的工业,以加强其国外的垄断地位,其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不是消极地防御外国商品侵入国内市场,而是加紧侵占国外市场。凯恩斯主义者反危机方案旨在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失
13、业和摆脱不断产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超保护贸易理论对危机起到了缓解作用,但在其原有制度条件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4、新贸易保护主义(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性通货膨胀曾一度促进了各经济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但 1974 年 1975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经济滞胀,使之又趋于停顿。从 80 年代开始,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处于低速发展,失业比率较高,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的低迷状态。与此同时,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源地。汇率的长期失调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贸易保护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