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儒家伦理道德中的 “ 大爱 ” 精神 摘要 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仁爱思想就是现代社会所谓的大爱精神,大爱精神的传播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围绕儒家仁爱思想的思想内涵、重要作用、以及培养仁爱精神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研究,为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大爱精神 重要意义 主要途径 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古以来得到礼义之邦的美誉,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影响,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即大爱精神),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
2、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爱精神的传播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爱精神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儒家伦理道德思 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仁爱思想。什么是 “ 仁 ” ?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记载: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孔子所言 “ 爱人 ” 是爱哪些人呢?论语学而第一中记载: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是指对父母孝顺,悌,是只对兄弟友爱。可见,孔子倡导的仁爱,是指对父母感恩孝敬的爱,对兄弟手足之情的爱,并把这种对父母、兄弟的爱视为仁的根本。可见,孔子所谓爱人包含了爱父母、爱兄弟。 孔子的 “ 仁
3、” 是不是只有父母和兄弟之爱呢?不是。据论语乡党第十记载: “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马厩失火烧掉了,孔子 回来只问人,不问马,足以证明他关心爱护的还有他身边的所有人。 论语公冶长第五记载,子路日: “ 愿闻子之志。 ” 子曰: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孔子的志向是 “ 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徐志刚论语通译 65 页) ” 这表明孔子的仁爱还包括所有老人、朋友和少年儿童,足见孔子胸怀博大,具有大爱精神。 另一位儒家重要代表孟子继承并弘扬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进一步提出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4、 、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的思想 观点。由此可见,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仁爱思想包括爱父母、爱兄弟、爱他人、爱天下所有人。这种爱是关爱、是博爱、是大爱。所以,儒家的仁爱思想就是现代社会所谓的大爱精神,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仁爱思想,因而大爱精神就成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二、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认为大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大爱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孟子 .离娄章句上孟子曰: “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意思是说道路就在眼前,却往远方去寻,事情轻而易举却考 虑诸多难处。如果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自然太平矣。如果能
5、进一步做到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就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形成美好和谐的局面。 2.大爱精神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 据论语宪问第十四中记载,子曰: “ 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何谓 “ 仁者不忧 ” ?按照于丹论语心得的理解,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仁爱的博大胸怀,他的内心就会无比仁厚、宽和,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去计较,可以不去计较纠缠于细小的得失。这样的人,就能够做 到内心安静、坦然,就没有忧愁烦恼。中医认为七情伤身,喜伤心、怒伤肝、忧愁伤肺。由于仁者大爱无忧,因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论语雍也第六中记载,樊迟问
6、仁,子曰: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意思是说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论语集注),充满仁爱心胸博大的人,遇事冷静,不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就会更加健康长寿。 3.大爱精神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 意思是说,聪明有智慧的人能得天下,如果不能用仁去守卫它,虽然得到了天下,最终也必将失去天下。 孟子提出 “ 仁者无敌 ” (孟子 .梁惠王), “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孟子 .
7、公孙丑)。意思是说施行仁政的君王,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样的国家是无人可敌的。 4.缺失大爱精神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 意思是如果不立志于仁义,一生都会忧愁受辱,以致于身 陷死亡。 孟子提出: “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孟子 ?离娄)。说明即便有尧舜那样的治国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孟子 .离娄)。意思是说天子不行 “ 仁政 ” ,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 “ 仁政 ” ,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
8、 “ 仁政 ” ,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 “ 仁义 ” ,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三、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提出了培养大爱精神的主要途径 1.要 增强培养大爱精神的自觉性 论语术而第七子曰: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意思是难道仁离我们很远吗?如果我想要达到仁,仁就会来了。 论语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 “ 为仁由己,而又人哉? ” 论语里仁第四子曰: “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意思是我没有见过真正喜爱仁的人和憎恶不仁的人。真正喜爱仁的人,会觉得世上
9、再没有比仁更可爱的事物了。真正 憎恶不仁的人,他实行仁道,不使不仁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真有人肯花一天的功夫用力在仁道上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这种人,但是我还没见过啊! 可见,孔子也认为人人都有达到仁的能力,关键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有没有 “ 欲仁 ” 的要求和愿望。所以,要培养大爱精神,首要的问题是要增加培养大爱精神的自觉性。 2.要加强自身修养 论语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又人哉?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 颜渊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仁。孔子说: “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
10、礼的要求去做。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 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意思是花言巧语以讨人喜欢的人是很少有高尚仁德的。 ” 可见,孔子认为,要加强自身修养,克己修身才能到达仁。相反,投机取巧、哗然取宠是很难到达仁的境界的。 3.要重视践行 古人云: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说明践行非常重要。中庸中孔子也提出了达到仁的方法是要重视践行。子曰: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 乎仁,知耻近乎勇。 ” 孔子强调,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更接近仁。 孟子进一步提出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孟子 ?尽心上),更明确地指出了成仁的具体践行方式。 4.
11、要及时反省,纠正偏差与错误 论语里仁第四子曰: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看见做得好的人,就应该思考如何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心里进行自我反省,并对自己的错误勇敢地进行改正。 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意思是我每天都多次 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办事有没有不忠诚呢?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没有不去温习呢? 可见,儒家思想在重视见贤思齐的同时,还善于经常反省自己,以不断取得进步来实现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的远大抱负。 总之,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当前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爱精神,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于丹 .于丹精品集 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7. 王少安,周玉清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