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社会心理学 二、判断题 1. 矛盾的态度比不矛盾的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要弱( Y ) 2. 测谎仪通过测量伴随情绪的几种生理反应,如呼吸的改变、心血管活动出汗来测量个体是否撒谎,因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完全能鉴别出是否撒谎( N ) 3不管说服者的可信度还是有说服力的信息以及充分的论据,只要自己不愿被说服,说服就是无效的,除非他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Y ) 4母性动机是一种心理性动机。( N ) 5在冲突管理中,双方都放弃部分利益,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需求,即双方都有所坚持,也有所退让,这是一种顺 应模式( N ) 6人们在有选择的时候,体会到的认知失调高( Y ) 7相关研究就是一
2、种因果关系研究( N ) 8 19 世纪,直接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了理论上和方法上准备的是德国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心理学( Y ) 9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和对等是一种共享关系( N ) 10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是一种行动者和观察者偏差( N ) 11.与相似性相比,互补性是更加基本的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 N ) 12.心理动力学派认为,亲子关系对个人情绪和情感具有重大影响。( Y ) 13.社 会学认为,社会感情具有突生属性。( Y ) 14.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用来满足基本动机和需求的方式也是相同的。( N ) 15.社会心理学的确立以冯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为标志。
3、( N ) 16.社会心理学研究存在着社会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两种研究取向。( Y ) 17.团体思维往往存在低凝聚力的团体内部。( N ) 18.任务型的领导优于社会情绪型的领导。( N ) 19.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这是属于近因效应。( N ) 20.凡是刻板印象都是不良的。( N ) 21.群体的非正式 规范若是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规范,会阻止成员的努力( Y ) 22.若研究需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要运用欺瞒这一特有的研究技巧( Y ) 23.爱屋及乌表明了感情的感染功能( N ) 24.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越强,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越大( Y ) 25.当我们看到越有女
4、人味的女性,与女性相关的刻板印象越容易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Y ) 26.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是一种市场定价的关系( Y ) 27.社会心理学以学科名义登场,是以拉扎劳斯、施坦泰尔的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两本同名著作为标 志( N ) 28.小明感到老师打的分数太低,不好直接表明,在上课时故意刁难老师,这是属于虚假的冲突( N ) 29.老鼠喜欢在转动的轮子上奔跑,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是属于外在动机( N ) 30.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情绪困扰与问题行为都可以通过制约原理与学习理论来加以修正或改善。( N ) 31.中国人在愤怒时,往往选择抑制愤怒,从而容易产生怨的情绪( Y
5、 ) 32.理情学派认为情绪起源于信念、评价与解释,人们之所以会有不适当的情绪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思考而致。( Y ) 33.饥渴动机是生理性动机( Y ) 34.偏见会影响人的社会知觉,使人产生错误印象( Y ) 2 35.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优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 Y ) 36.群体成员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一致,则群体的凝聚力就高( Y ) 37.群体的非正式规范是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规范,会阻止成员的努力( Y ) 38.一般来说,社会情绪型的领导要优于任务型的领导( N ) 39.中国人在愤怒时,往往选择抑制愤怒,从而容易产生怨的情绪( Y ) 40.悲伤、快乐、内疚都是原始情绪( N )
6、41.理情学派认为情绪起源于信念、评价与解释,人们之所以会有不适当的情绪主 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思考而致。( Y ) 42.人们在有选择的时候,体会到的认知失调高。( N ) 43.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是一种市场定价的关系( Y ) 44.情绪性寂寞是指个体缺乏社会整和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 N ) 45.小明感到老师打的分数太低,不好直接表明,在上课时故意刁难老师,这是属于虚假的冲突( N ) 46.老鼠喜欢在转动的轮子上奔跑,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是属于外在动机( N ) 47. 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差距,人就会产生焦虑 ,从而造成
7、自尊的降低( N ) 48.人们在评定人和事物时,最重要的维度是活动水平维度,即一个人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 N ) 49.直接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了理论上合方法上准备的是德国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心理学。( Y ) 50.邻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情感性关系( N ) 51.一般来说,老年人体会到得寂寞感最强( N ) 52.在团体的讨论中,团体成员的决策倾向会更趋极端,这是一种团体极化现象。( Y ) 53.在群体沟通中,发言最多的往往是领导( Y ) 54. 在说服信息比较复杂时,采用生动的 媒介,例如影视媒介为好( N ) 55.由对恶劣品性的厌恶转而厌恶具有这一恶劣品性的人,以及与这
8、类人相似的人,这一态度的习得是建立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 N ) 56. 偏见往往源于无知,因而,接受的教育越多,偏见将会越少。( Y ) 57.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的评价,凡是自尊都是积极的。( N ) 58.人们在评定他人和事物时,最重要的维度是评价维度,即一个人品质的好坏。( Y ) 59.直接为社会心理学产生做了理论上和方法上准备的是 Allport 的实验社会心理学。( N ) 60.双方平等,强调对 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是一种共享关系。( N ) 61.一般来说,已结婚的人比未结婚的人体会到更少的寂寞感。( Y ) 62 团体思维的产生往往发生在软弱无力的领导带领的团体和凝聚
9、力不强的团体中。( N ) 63.凝聚力大的群体对成员的影响力也越大,更易导致从众行为。( Y ) 6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所以缺乏说服力,是因为王婆不是专家。( N ) 65. 由对恶劣品性的厌恶转而厌恶具有这一恶劣品性的人,以及与这类人相似的人,这一态度的习得是建立在联想学习的基础上。( Y ) 66.为了提高自尊心,人应该 学会向下比较,以自我提高( Y ) 67.人们在评定事物和人时,最重要的维度是力量维度,即一个人是强还是弱( N ) 68以乔治米德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学家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Allport 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局限,并为符号互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Y
10、 ) 69.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和资源,不分彼此,是一种对等互惠关系( N ) 70远在外地的游子所体会到得寂寞是一种社会性寂寞( Y ) 3 71.防暴警察穿一样的衣服,拿同样的武器,戴保护性面罩,是为了去个性化( Y ) 72.团体思维容易导致灾难性 的事件发生,例如美国的珍珠港事件。( Y ) 73.一般来说,团体给成员提供需要的满足和分配公平和良好的气氛,群体的凝聚力就高( Y ) 74.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 Y ) 75.向受测者呈现一些云雾的或模糊地人形的墨汁图片,受测者从一滴墨水或一副画的欣赏中流露出自己的动机、需要、态度、欲望、价值观,这是属于投射法测试(
11、 Y ) 三、 名词解释 1. 偏见 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2. 自尊 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 3. 爱情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激情、审美等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 4. 冲突 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5. 投射法 一种心理测验方法,是间接了解人们内潜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通常向被试提供一种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景,让被试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对多种含义模糊的刺激不受限制
12、地、自由地作出反应,测试者通过分析这一情景刺激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或想象来推测 其所持有的态度。 6. 自我概念 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7. 人际关系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其关注的是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成分。 8. 曝光效应 指人们对其它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的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9. 旁观者效应 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越小。 10. 认知 失
13、调 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11. 利他行为 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12. 侵犯行为 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行为。 13. 成就动机 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通俗地说是对成就的欲求。 14. 权力动机 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支配地位的需要。 4 15. 亲和动机 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 16. 内在动机 人们对某些 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17. 外在动机
14、 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所引起的动机。 18. 社会认知 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 19. 社会动机 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0. 社会态度 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倾向。 21. 社会支持 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 心和支持。 22. 社会感情 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由情绪和情感构成。 24. 情感智商 了解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驾驭情感和处理人际
15、关系的能力。 25. 冲突管理 指人们采取一定的行为来应对、处理冲突。包括两个维度: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关注自己的需求。 26. 刻板印象 也称定见,是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四、简答题 1简述引起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 侵犯行为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的,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行为。引起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有以下五个: 对侵犯行为的反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牙犯牙”是侵犯行为最普遍的原因。 工具性侵犯行为。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在竞争和冲突中常被有的人采用。 本能性侵犯行为。许多动物为了争夺食物、领地和支配权而相互斗争。人
16、类为了宗教信仰和自尊,也可能攻击别人。 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行为。 模仿引起的侵犯行为。青少年身上尤其明显。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他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五个层次,它们构成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一种需要满足后,另一个更高的需求 就会立刻产生,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动力。因此,人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总是处于不断的追求中。 ( 1)人类的主要动机 生理需要。(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 5 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与他人建立、维持、发展良好的关系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尊的需要,二
17、是得到他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在马斯洛看来,基本需要受到挫折会造成心理变态;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则有 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 2)需求层次论 较低层次的需求(主要是生物性的需求)优先于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另一方面,如果低层次的需求能够长期得到满足,它们对行为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于是,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高层次的需求有关。各种动机构成了一个金字塔。 ( 3)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批评。 首先,所谓高层次需求与低层次需求不能同时激发行为的观点遭到了广泛的反对。 其次,认为马斯洛提出的各种需求并非都是普遍的。 3简述成就动机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习
18、得 ( 1)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 力的动机。通俗地说是对成就的欲求。 ( 2)成就动机是后天习的的,成人也可以习得。成就动机的习得通常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他人的榜样,包括生活中的榜样和教育资料中的榜样; 自己的成功经验,通常自己成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从而强化自己的成就动机; 社会对成就的认可和奖励对失败的批评和指责。 4. 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研究总的特点是复杂且难,首先是因为人是复杂的加上社会两字就显得更为复杂,其研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其主要的特点可以归结如下: ( 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知人知面不知 心) ( 2)无关变量不易控
19、制 ( 3)期望效应(实验者误差) ( 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5. 简述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 1)所谓刻板印象(也有人译成定见),是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 2)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个人的经验。人们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与其中的一两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即使与多个成员互动,也会形成夸大了的,不准确的刻板印象。原因有二: a. 由于新鲜的、极端的、突显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一个群体中的特殊成员对刻板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b. 一个群 体所从事的社会行为会影响人们刻板印象的形成。 社会学习。刻板印象的获得不一定是依据个人的亲身经历,也可以从父母、
20、老师、课本、媒体分析得来。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0 年 1982 年出版的十册全日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6. 中国人主要具有哪些社会焦虑? 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6 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有: 情爱焦虑 对爱情的表达、男女约会及单恋等行为怕遭众议而产生的焦虑感。中国人缺乏有系统的表达规划,看不出男女情爱“正大光明”的一面,因此,内心对情 爱的禁制就演变为层层的焦虑。(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 性焦虑 针对中国人对手淫、性幻想被人发现而产生的焦虑。中国社会对性的看法基本是延续传统社会的看法。对未婚男女的亲昵,对单身成年男女的性关系,都
21、采取负向的评价。所以,性行为是只能做不能说的行为。 地位焦虑 中国人对上级和长辈有畏惧感,以及长辈普遍有“训诫”的负向行为,有面对长辈和上级的焦虑。中国人对长辈上级有依赖的爱,为了维持长辈对自己的良好印象,而畏惧在长辈面前说话。 缺点暴露的焦虑 害怕缺点暴露,一旦暴露往往会手足无措,个人往往手足无措,感到 下不了台。 表现的焦虑 除了在人们面前说话、表演的焦虑外,中国人在别人面前说错话、做错事、放屁、摔跤,以及公开被指责的焦虑感特别重,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 7. 简述态度的形成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各种思想观念
22、的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熏陶等方式进行的。这种影响是有选择的、持久的,多元化的影响。 ( 2)家庭的影响。个体幼时在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和抚养对其态度的形成以及以后态度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 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生活的孩子较易养成良好的与人相处的态度。 ( 3)同伴的影响。群体规范的外部参照作用:某种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社会心理学者谢利夫于 1935 年做过一个暗室中自动光点位置判断的实验,他发现,被试单独对光点位置所做的判断和两三个人甚至再多些人一起做的判断明显不同。在前一种情
23、况下,被试把本来不动的光点判断为运动光点,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某种每个人都受到他人判断的影响,被试之间的判断标准逐渐接近,相互间的差别逐渐缩 小。 ( 4)团体的影响。团体的一定规范和准则对成员的行为有影响。团体对成员影响力的大 团体对其成员吸引力的大小,吸引力大,影响就大,吸引力小,影响就小。 体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地位越高或越重要,其感受到团体规范的压力和约束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8. 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 1)样本的代表性。随机抽样,异质化(被试中要尽量包括各个层次的人) ( 2)实验者偏差(研究者的暗示、期望会影响被试)采用单盲、双盲。 ( 3)被试者的偏向。揣摩实验
24、者的研究意图,尽量表现的正确、出色,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 性。(追求完美) ( 4)伦理问题。(保护被试者身心安全,尊重被试者的隐私,保证研究对所有参与者都没有伤害作用。)尤其是实验法的实施,例如研究者有理由相信电视上某些节目足以促使青少年陷入不受保护的性行为之中,但由于社会道德和责任心,不可能设计让一部分青少年大量地接触这些电视节目,而另一部分却没有,然后比较他们不受保护的性行为发生的频率。 9. 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两种取向的差别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来7 自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定性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 ,而来自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则
25、强调定量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如对改革态度的研究,前者往往以百分比揭示人们的态度,如果 70%人给以肯定的回答,他们就会说大部分人赞成,而不会区分在赞成这一态度上的反应量上的差异。而心理学家则不仅强调定性研究也强调定量(在某一态度上的反应量上的差异)研究。另外前者注重宏观研究,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后者则更注重从个体的角度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其差别主要如下: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强调重点 个体 团体和社会 理解行为的途径 分析心理状态、人格 等 分析社会变量:地位角色 首要目标 预测行为 描述行为 方法 以实验为主,兼调查 调查与参与观察是主要方法 10.
26、 简述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1972 年提出并在 1979 年又作出修改。此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 ( 1)内 外因。内因即个人内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外因包括个人之外的所有原因,如环境因素、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忙等。 ( 2)稳定 不稳定。即原因是长期稳定的,还是变来变去的。如内在原因中能力是较稳定的而努力是较不 稳定的,而外因如运气则是可变的。 ( 3)可控制性。即一个原因是否在个人的控制范围内。如不稳定的内因如努力是可控的,而稳定的内因如“能力是不可控的,主要靠天赋。 一般来说,若一个人把成功的原因归于内在的,稳定
27、的因素如能力时,他就会增强自信心,预期自己将来会成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若将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能力太差,就会消沉、自卑。因而维纳的归因理论引起人们对归因风格的训练的兴趣,即怎样帮助人们发展出适应性更强的归因风。乐观型的归因和抑郁型的归因。 11. 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1)个人特质 个人的温暖( 对其他人有正性的态度,例如主动帮助他人,赞美他人); 能力。人们往往喜欢有能力的人。但更喜欢有能力又有小错误的人,因为这种人更容易亲近。 外表的吸引力。 ( 2)相似性 人口特征的相似性(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年龄) 态度的相似性 外表的相似。 ( 3)互补性 性格互补,人们往往选择那些能
28、够补充自己人格的人,例如,依赖性强的人往往会选择抚育性强的人,害羞的人可能会吸引外向的人。 ( 4)熟悉性和接近性 熟悉性可以增加吸引是因为曝光效应。接近性主要是指空间距离的接近。 12. 简述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例如吃东西不是肚子要吃是整个人8 要吃。除了肠喂功能方面有变化,身体的其它部分也有变化。 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和需求。动机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例如需要钱 买车 维护自尊。 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是用来满足这些动机或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
29、一一对应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同样的动机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行为,同样的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动机。 人类存在无 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人们可以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部分动机,但不可能对自身的动机有全面的清晰的认识。 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 动机有强弱、清晰程度。 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是有动机的。如表现性行为并不是有动机的,例如说话的方式、自然的成熟过程。 13. 个体如何通过学习机制形成社会态度? 个体态度的形成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模仿(观察学习)得来的。这三种学习分别以古典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和社会学习这三种理论为基础。 ( 1)古典条件作用理论与联想学习。 古典条件作
30、用理论是由巴甫 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创立和完善的。无条件刺激(如肉粉)的呈现反复多次伴随有一种新的刺激(如铃声)后,则只要这种新的刺激单独出现,就可引起动物的无条件反应。这种新的刺激称作条件刺激。 态度的习得过程也是人们原先对不良品性所具有的情绪体验在联想的作用下扩展到了另一事物或对象的上面。例如由对恶劣品行的厌恶转而厌恶具有这一恶劣品行的人,以及与这一类人相似的人。 ( 2)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与强化学习。 工具性条件作用原理是由斯金纳创建的。行为结果对行为习得具有强化作用,行为的习得是在强化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正强化 程度 上更加强烈(如表扬),负强化(如惩罚或撤去一个刺激) 基本观点没有大的
31、变化,但程度上不如正强化强烈。 ( 3)模仿与观察学习。 个体在对学习对象有较好的观察。又受到强化因素的激励后,就能够较好地进行模仿而学得一种新的行为。 14. 简述态度的构成因素 ( 1) 认知成分 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评价。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 2) 情感成分 人们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包括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恶等。 ( 3) 行为倾向成分 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 。会影响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一般地说,态度的这 3 种构成成分是一致的,如果出现矛盾,主体会采用一 定的方法进行调整,
32、重新恢复其间的协调一致。在这三者之间,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知与情感和认知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认知成分的独立程度要高一些,而情感成分9 的评价是主要的。 15. 中国人具有哪些特殊的社会情感 ( 1)中国人的羞耻感 本尼迪克特认为东方文化是一种羞耻感文化,羞耻感是对他人批评的一种反应,受到公开嘲笑和摒弃,或者自以为受到嘲笑时感到耻辱,耻辱感是一种很强的外在约束力 。这种文化的人格特征具有很强的外控性。影响羞耻感文化的主要是儒家学说与人道主义。儒家学说通过强调社会规范,强调以理想类型行为模式,从而加强羞耻感取向。 ( 2)中国人的社会焦虑 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
33、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有: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和表现的焦虑。 ( 3)中国人的怨恨心理 愤怒是常见情绪,应对愤怒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应该表达愤怒,西方人常用。另一是抑制愤怒,中国人常用,是为了保持人际和谐。中国人生气时习惯压抑,其次是 忽略愤怒,最后是怒形于色。正因为压制愤怒,从而产生怨的情绪,这和农业文化、大家庭生活的约束有关。对于中国人来说,如何息怒和解怨将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不但涉及个人的心理调适,更涉及群体的文化反思。 16. 简述如何消除社会偏见 ( 1) 社会化 通过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来减少和消除社会化过程中的偏见。 (
34、 2) 受教育水平 接受的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将会越少。偏见来源于无知和狭隘。 ( 3) 直接接触 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奥运会等都可以克服人们之间的偏见。(各国人的偏见) ( 4) 自我检控 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有偏见时, 可以通过静下心来想,抑制自己的偏见反应等减少之。 17. 简述青少年情绪具有何种特点 青少年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征。 第一,情绪纷扰而不稳定,情绪反应的激动与起伏程度较高,同时对情绪刺激敏感多疑;其次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与爆发性; 第二,情绪具有从易感性迈向稳定性的过度性质,容易受暗 示并且倾向从众,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知识经验的积累
35、,情绪将趋于稳定; 第三,情绪反应直接,情绪力量强烈,情绪变化快速,也常常压抑或隐藏,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情绪高涨时期” 。指任何情绪都比平常更强、更持久,受批评会更沮丧,手表扬更兴高采烈。 18. 动机具有何种功能 ( 1)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 2)维持个体活动,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 ( 3)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0 19. 影响亲密关系维持的因素 ( 1)平等。(公平理论) ( 2)归因。研究发现,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的归因,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而把对方的不好行为归结到情景中。而不幸福的夫妻则经
36、常做抑郁式的归因,把对方良好行为看成是幸运,而把其不良行为归 于人格特质。 ( 3)沟通。缺乏沟通是是夫妻关系走向破裂的重要原因。在一项长达四年的夫妻关系研究中发现,在最终破裂的婚姻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埋怨,并且对对方的关怀置之不理。积极行为被忽略,消极行为被夸大。幸福的夫妻也常常通过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叫摆观点,这对维持健康关系极为重要 ( 4)嫉妒与人际关系。在亲密关系中,嫉妒一方面是浪漫爱情的标志,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嫉妒会带来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当这些消极情绪积累的时候是很可怕的事情。在恋爱关系中,有时一方会故意引发另一方的嫉妒心理来使双方 的关系更密切。例如,
37、经调查表明。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和五分之一的男大学生会向自己的伴侣炫耀自己以前的情人。 20简述中国人的“畏权情结” 中国人存在一种“恋权情结”,其本质是对权力的趋从和崇拜。对权力又爱又怕。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畏权。对当官的有一种怕的心理。 慕权。追逐权力。“学尔优则仕” 清官梦。当自己追逐权力无望时,就把社会和个人的一切寄托在“青天大老爷身上” 升迁梦。由于由上面决定,所以巴结上级成为一种手段。 滥用权力。 “恋权情结” 有正负效应,负面效应是:滋长了官本位的现象,一切是非曲直皆由 官来判断,用官的大小来衡量社会地位的高低,给腐败分子有乘之机。助长了人们的权力欲望。不利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基
38、础会发生变化。正面是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作用。 21简述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 (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是无法选择的,比赛时的比较。有时是可以选择的,往往会选择向下比,与不幸运的人比,以维护自己的自尊,或者将相似性降低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 3)自己的内部标准。理想自我(我们想成为的人,它激励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现实自我表现的差距 抑郁,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自己应该成为 的人)的差距 焦虑,这两种情况回造成自尊的降低。 22简述如何提高合作性 为了提高合作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 1)建立持久的关系; ( 2)增加识别对方行为的能力; ( 3)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保证相互信任; ( 4)要保证对关系的控制力,分步合作,对对方的行为要奖罚分明。 2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实施的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可能提供帮助者的人格、性别、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