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台大开放式课程 (NTU .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2133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幽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台大开放式课程 (NTU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幽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台大开放式课程 (NTU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幽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台大开放式课程 (NTU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幽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台大开放式课程 (NTU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幽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台大开放式课程 (NTU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1 頁 國立臺灣大學開放式課程幽默社會學第三講 孔子的笑與幽默莊子的幽默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孫中興教授教室:校總區社會學系館211教室時間: 2013年9月 23日(一)下午 2點20分5點20分因版權緣故,此開放式課程講義經過頁碼重新編碼及內容刪減,與上課影片所講述的頁碼和內容不盡相同,懇請了解。【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授權釋出】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2 頁 孔子的笑與幽默孔子與論語孔子出生年代有兩說:一

2、說公羊傳和榖梁傳是西元前 552 年(周靈王 20 年,魯襄公 21 年) 一說史記 魯世家 、 孔子世家及十二諸侯年表西元前 551 年 (周靈王 21 年,魯襄公 22 年) ,卒年無異議都是西元前 479 年(周敬王 41 年,魯哀公 16 年),享年 72 歲或 73 歲。論語不是孔子自己的創作,而是弟子及再傳弟子傳述孔子的言論集,其中也收有不同的弟子的話。現今的論語的順序和內容是在西漢末年張禹根據當時的魯論和齊論加以重新編纂而成的,被稱為張侯論 。東漢時鄭玄注解論語,參考了張侯論和古論 。後來的論語的版本和內容就是這樣來的。論語的注解最早是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所撰寫的論語集解 ;到了梁

3、朝的皇侃又在何晏的基礎上撰寫了論語集解義疏 ;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因為成為後來的帝制時代考試指定教材,風行甚久。歷代的注解非常多,本講義只選擇比較相關的部分摘錄,同學應該多方參考,不要只滿足於現代的語譯本上,這樣會失去自己閱讀論語的樂趣。許多人都以為儒學強調表裏如一,強調君子言行要恭敬嚴肅,當然內心也要嚴肅(請參考 Weihe Xu, 2004)。 但是這是後來的學者對於孔子某些言論的過度強調的後遺症。我認為孔子請注意:他老人家沒有自稱自己是儒家在不同的場合會運用不同的語言模式和行為模式。這篇講義所舉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類似的觀點以前 Christoph Harbsmeier (1990)就提

4、出過。他認為:For the Analects describe Confucius as an impulsive, emotional, and informal man, a man of wit and humor, a man capable of subtle irony with an acute sensibility for subtle nuances. It is hard to recognize this man from the Analects in the traditional commentaries, and it seems quite impossib

5、le to recognize him at all in the histori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But I do like to think that Confucius ridens, the smiling Confucius, has always been privately and quietly appreciated by congenial readers and scholars, East and West. (Harbsmeier, 1990: 131) 我完全同意他的說法。由於受到他的啟發,我重新閱讀論語 ,找出我認為相關章節來討論

6、。中國歷史上有些人都有 KUSO論語某些章節的作品傳世。林語堂有子見南子(1928)的劇本【後續風波請參見林太乙(1994: 91-115)】要特別在此聲明一下:歷來學者對論語的某些章節都有不同的解釋,本講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3 頁 義所舉的例子,各位可以參考坊間所能找到的論語解說去看一下,便知道我的說法是比較特別的。但是請注意我解釋時的理由,不要只聽結論就來論斷。我年輕的時候到我的老師愛新覺羅毓鋆處讀了四年古書,沒很認真念,但也光是坐著聽四年也聽出一些小心得,但是絕對不敢宣稱以下都是我的老師的看法。我的老師特別強調依經解經 ,我覺得另外還有

7、一個層次,就多加了一個字依經驗解經 。所以有我老師看法之處我會特別強調。其實都是我的想法。論語中的笑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八佾3:8【何晏集解】 馬曰:倩,笑貌。盼,動目貌。絢,文貌。此上二句在衛風碩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 【皇侃義疏】 云子夏問云云者,此是衛風碩人閔莊姜之詩也。莊姜有容有禮,衛侯不好德而不答,故衛人閔之也。巧笑,笑之美者也。倩,巧笑貌也。言人可憐則笑巧而貌倩倩然也。美目,目之美者也。盼,動目貌也。言人可憐則貌盼盼然也。素,白也。絢,文貌也。謂用白色以分閒五采使成文章也,言莊姜既有盼倩之

8、貌,又有禮自能結束如五采,得白分閒,文章分明也。子夏讀詩不達此語,故云何謂,以問孔子。【朱子集注】 此逸詩也。倩,好口輔也。盼,目黑白分也。素,粉地,畫之質也。絢,采色,畫之飾也。言人能有此倩盼之美質,而有加以華采之飾,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謂以素為飾,故問之。【黃懷信】 衛風碩人之二章依次描寫碩人之手、膚、頷、齒、眉及巧笑、美目,下不應別有素、絢之說,此句當為孔子解詩之語。舊以為詩句,誤。孔子以素以為絢兮解碩人美目二句而子夏不明,故問之。素以為絢,即以素為絢。素,無色。絢,文彩。以素為絢,正美目二句的表現手法。-【何晏集解】 鄭曰:繪,畫文也。凡繪畫先布衆色(皇本作采),然後以素分佈

9、其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朱子集注】 繪事,繪畫之事也。後素,後於素也。考工記曰繪畫之事後素功 ,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采,猶人有美質然後可加文飾。禮必以忠信為質,猶繪事必以粉素為先。起,猶發也。起予,言能起發我之志意。謝氏曰: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故皆可與言詩。 楊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茍無其質,禮不虛行。 此繪事後素之說也。孔子曰:繪事後素,而子夏曰禮後乎 ,可謂能繼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商、賜可與言詩者以此。若夫玩心於章句之末,則其為詩也故而已矣。所謂起予 ,則亦相長之義也。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

10、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4 頁 【黃懷信】 後,後於。朱子、俞氏說是,唯考工記言畫繢、素功 ,與此不同。繪事後素,言繪畫需先有白底,即五彩之繪總是出現在素地之上,以素地為基礎,故而詩人素以為絢也。禮後乎,乃子夏悟出之理,言禮亦後起者呼。禮有文采,故之後起。起,啟發。 此處可見巧笑是一種女子的美德,具有正面價值,但是除了天生麗質之外,還需要後天的禮節才完美。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憲問14:13 【何晏集解】 孔曰:公孫文子,衛大夫公孫拔也。文

11、,諡也。馬曰:美其得道,嫌其不能悉然也。【皇侃義疏】 云子問云云者,孔子見公明賈,相訪而問公叔文子之事。時公明賈仕公叔文子,故問之者也。云曰信云云者,此是問公叔文子之事也。夫子,呼公叔文子為夫子。言人傳聞子平生不言、不笑、不取財利,此三事孔子未信,故見公明賈而問之也。云公明賈對云云者,過,誤也。答孔子曰:文子有此三事,是為誤耳,實理不然也。云夫子時云云者,先云是告者誤,後答者以實事對,言我夫子非時不語,語必得之中,既得之中,故世人不厭其言也。云樂然云云者,夫笑為樂,若不樂而彊笑,必為人所厭,更云事言訖然後笑也。云義然云云者,夫取利若非義取則為人所厭,我夫子見得思義,義而後取,故人不厭其取也。云

12、子曰其然者,然,如此也。言今汝所說者當如此也。云豈其然乎者,謂人所傳三事不言、不笑、不取豈容如此乎。一云:其然,是驚其如此,豈其然乎,其不能悉如此也。袁氏曰:其然,然之也。此則善之者恐其不能,故設疑辭。【朱子集注】 公叔文子,衛大夫公孫拔也。公明姓,賈名,亦衛人。文子為人,其詳不可知,然必廉靜之士,故當時以三者稱之。厭者,苦其多而惡之之辭。事適其可,則人不厭而不覺其有是矣,是以稱之。或過而已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禮義充溢於中,得時措之宜者不能。文子雖賢,疑未及此。但君子與人為善,不欲正言其非,故曰其然,豈其然乎,蓋疑之也。【黃懷信】 詫異公叔文子之微人,故曰豈其然乎。重言之,詫之深也。

13、 Harbsmeier (1990: 139)有提到這段。 由此可見大人物要樂然後笑人才不厭其笑。笑要符合社會場合及公明賈所謂的時的這種社會規範,顯然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是如此評價著笑的社會價值。 孔子此問也是希望解答江湖傳說的真確性,雖然公明賈澄清江湖傳言太超過,但是孔子還是不完全相信他的答案,不知理由何在? 孔子最後說其然!豈其然乎? 顯然不太相信公明賈的說法。孔子大概懷疑公明賈是在替公叔文子講好話,又不好意思直接戳破或是講出自己的懷疑,才用這樣的話結尾。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5 頁 孔子的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

14、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閒,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

15、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先進11:26【何晏集解】 孔曰:皙,曾參父,名點。言我問女,女無以吾長故難對也。女常居云:人不知己,如有用女者,則何以為治乎?【劉氏正義】 侍坐者,謂四子侍於夫子坐側也。上篇或言侍,或言侍側,此獨言侍坐,明四子亦坐也。子路少夫子九歲,冉有少夫子二十九歲,公西華少夫子四十二歲,惟曾皙年無考,其坐次在子路下,是視子路年稍後。夫子長於四子,不欲多引年,故謙言一日也【黃懷信】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無以也,孔釋女無以吾長故難對,皇釋汝等無以吾年長而不敢言,朱注女勿以我

16、長而難言,義皆不誤,唯於文則不協,蓋皆以意解,故劉氏責難對之義非經所有。愚謂以當讀為隱,借字,二字一聲之轉。言毋以吾年長,汝等難對而隱吾也。戴氏、劉氏釋以為用,不可通,且若為用義,則毋當作無,而也更需作矣。今人多從釋用之說,謬矣。-【何晏集解】 率爾,先三人對也。方,義方也。包曰:攝,迫也。迫於大國之間也。馬曰:哂,笑也。【朱子集注】 率爾,輕遽之貌。攝,管束也。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因,仍也。榖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方、向也。謂向義也。民向義則能親其上,死其長矣。哂,微笑也。【黃懷信】 攝,猶夾。本字或如俞說作薾,音同。加,猶被也。加之以師旅,未遭受外國軍隊侵略。因,仍也。因之以饑饉,

17、謂連年饑饉。由也之也,猶若。方,謂禦敵抗災之方。-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6 頁 【何晏集解】 求性謙退,言欲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里小國治之而已也。孔曰:求自云能足民而已,謂衣食足也。若禮樂之化,當以待君子,謙也。-【何晏集解】 鄭曰:我非自言能也,願學為之。宗廟之事,謂祭祀也。諸侯時見曰會,殷頫曰同。端,玄端也。衣玄端,冠章甫,諸侯日視朝服也。小相,謂相君禮者。【黃懷信】 朝聘無於宗廟者,釋朝聘非是。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之事,鄭說不誤。如,亦讀為與。會同,亦指諸侯言。端,正也。章甫,冠名。相,司禮者。-【何晏集解】 孔曰:思所以對,故其音希也。鏗

18、爾者,投瑟之聲也。舍瑟而作,置瑟起對也。撰,具也,為政之具也。【黃懷信】 俞氏以鏗借為掔,甚是。掔爾,固重之貌,猶今言鄭重地,與率爾相對。撰,借為僎。說文:僎,具也。引申為陳述。-【何晏集解】 孔曰:各言己志,於義無傷。包曰(筆解作孔曰):莫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單祫之時。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風涼於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歸夫子之門也。【黃懷信】 言春服既成,則暮春必不為周之三月可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皆數人也。浴、風,包、朱之說不誤。言風乎舞雩,舞雩是名詞,何有於祭?咏,長聲念誦。鄭本咏而饋,饋為歸之借字。若如字,誰饋乎?是讀饋不可解也。-【何晏集解】

19、周曰:善點之獨知時也。【黃懷信】 與,贊許,與之同。與點者,與其與世無爭也。此感嘆之言,非真與也。-【何晏集解】 包曰:為國以禮,禮(皇本下有道字)貴讓。子路言不讓,故笑之。【朱子集注】 點以子路之志乃所優為,而夫子哂之,故請其說。夫子蓋許其能,特哂其不遜。-【何晏集解】 孔曰:明皆諸侯之事,與子路同,徒笑子路不讓也。赤謙言小相耳,誰能為大相者也。【皇侃義疏】 孔子更證我笑非笑子路之志也。若笑子路有為國之志,則冉求亦是志於為國,何獨不笑耶?既不笑求,豈獨笑子路乎?故云為求非邦也與,言是邦也。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非邦也者,亦云是邦也。又引赤證我不笑子路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

20、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7 頁 志也。赤云宗廟、會同,會同即是諸侯之事,豈曰非邦,而我何獨不笑乎?又明笑非笑志也。云赤也云云者,又因不許赤謙也。言赤之才德云自願為小相,若以赤為小,誰堪大者乎?赤又是有明己不笑之故,因美之也。【黃懷信】 小相、大相,就公西華所陳言,不必有天子、諸侯之別。戴說區分過明,反而不切。 Harbsmeier (1990: 135-136)也引到這段。 孔子說自己比學生長一日應該是搞笑的說法吧!怕老也不應該說成這樣吧!差很大! 這裏是一次明白記載孔子有哂的表情的一段文字,也是論語中記載孔子二次笑中的一次。孔子的笑讓學生不解,所以後來才有曾皙的追問。這應該也是孔子的神秘

21、微笑吧! 請注意他在每次子路說完話後的話語反應和表情,我認為這是孔子對子路特有的對話風格。孔子對不同弟子都有不同的對話風格,同學可以多加留意。 歷來對於孔子的哂子路都說明笑的不是子路的志向太大不切實際,而是子路不知謙虛即所謂的不讓的魯莽性格。 這裏看出孔子的四位弟子的不同性格和才能,以及孔子對他們的評價。不過,這些人除了子路之外,都不是孔門中的天王級人物。 幾乎前人都認為孔子肯認曾皙的想法,才說吾與點也。可是從事後曾皙追著孔子要問自己和其他弟子的境界高下,可以推想曾皙也不是個境界有多高的人至少不能和不在場的孔門第一弟子顏淵相提並論。從這裡推論回來,在看看論語中曾皙只出現過這麼一百零一次,講話的

22、內容和論語中平日的教誨也不搭,活像是道家派來臥底的,所以我認為吾與點也的話只是孔子不想再聽下去的遁詞,隱然有沒教出一個像樣的弟子也許讓他想到顏淵的感嘆。 這段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說法,在 723 年敦煌文獻編號 610 的啟顏錄中就有把這段說法當成孔子有 72 弟子(5x6+6x7=72)的笑話(Harbsmeier, 1990: 136n13) 。候來明朝的馮夢龍收入笑府 ,民國以後的相聲也有這個橋段。想想這是一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笑話。真是歷久彌新啊!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

23、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17:4【何晏集解】 孔曰:子游為武城宰也。何曰:莞爾,小笑貌。孔曰:言治小何須用大道。【皇侃義疏】 云子之云云者,之,往也。于時子游為武城宰而孔子往焉。既入其邑。聞弦歌之聲也。時解聞弦歌之聲,其則有二:一云,孔子入武城堺,聞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響,由子游政化和樂故也。繆播曰:子游宰小邑,能令民得其可,弦歌以樂也。又一云:謂孔子入武城聞子游身自弦歌以教民也。故江熙曰:小邑但當令足衣食,教敬而已。反教歌詠,先王之道也。夫子莞爾而笑者,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8 頁 孔子聞弦歌而笑之也。曰割雞焉用牛刀,刀大而雞小,所用之過也。譬如

24、武城小邑之政,可用小才而已,用子游之大才,是才大而用小也。故繆播曰:惜其不得導千乘之國,如牛刀割雞,不盡其才也。江熙曰:如牛刀割雞,非其宜也。【黃懷信】 弦歌,琴瑟伴唱。入城而聞之,是城內有之。此弦歌者,又必子游所教,故夫子言之。完,全也。莞(啘)爾,張口之貌。莞爾而笑,即哈哈大笑。夫子以武城小民無需學禮樂,故有牛刀之喻。割雞,即殺雞,不必謂分割肉節。-【何晏集解】 孔曰:道,謂禮樂也。樂以和人,人和則易使也。二三子,從行者也。戲以治小而用大道也。【朱子集注】 君子、小人,以位言之。子游所稱,蓋夫子之常言,言君子、小人皆不可以不學,故武城雖小,亦必教之禮樂。嘉子游之篤信,又以解門人之惑也。治有

25、大小,而其治之必用禮樂,則其為道一也。但眾人多不能用,而子游獨行之,故夫子驟聞而深喜之,因反其言以戲之,而子游以正對,故復是其言而自實其戲也。 Harbsmeier (1990: 133-134)也引到這段故事。 孔子在這裡是用前言戲之的話來挽回自己之前的失言,算是一個幽默標誌(humor cue)。這是事後挽救幽默的典型,將事後的幽默模式延伸到之前的嚴肅模式去,讓人造成一個前後一至的解釋模式的印象。 子游顯然一直是處在嚴肅模式中,所以不解為何孔子前後教誨的不一致:之前主張要教導人民,聽到弦歌之聲卻又嫌割雞用牛刀。子游或許不知道孔子的本意是高興的,或許是要引出孔子公開說出讚賞自己的施政績效。

26、不過,如果撇開文本脈絡來看,割雞當然不該用牛刀,用雞刀即可。器不稱事也是一嘆。孔子的幽默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公冶長5:6 【何晏集解】 孔曰:開,弟子。漆雕姓,開名。仕進之道未能信者,未能究習也。鄭曰:善其志道深也。【皇侃義疏】 云子使漆雕開仕者, 孔子使此弟子出仕官也。云對曰吳斯之未能信者,開答也。答師稱吾者,古人皆然也。答云:言己學業未熟,未能究習,則不為民所信,未堪仕也。一云:言時君未能信,則不可仕也。故張憑曰:夫君臣之道,信而後交者也。君不信臣,則無以授任。臣不信君,則難以委質。魯君之誠未洽於民,故曰:未能信也。云:子悅者,孔子聞開言而欣悅也。范寧曰:開知其學未習究

27、治道,以此為政,不能使民信己。孔子悅其志道之深,不汲汲於榮祿也。【朱子集注】 漆雕開,孔子弟子,字子若。斯,指此理而言。信,謂真知其如此而無毫髮之疑也。開自言未能如此,未可以治人,故夫子悅其篤志。程子曰:漆雕開已見大意,故夫子說之。又曰:古人見道分明,故其言如此。謝氏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9 頁 曰:開之學無可考,然聖人使之仕,必其才可以仕矣。至於心術之微,則一毫不自得不害其為未信。此聖人所不能知,而開自知之,其才可以仕,而其器不安於小也。他日所就,其可量乎?夫子所以說之也。【程氏集釋】 韓非子儒分為八,有漆雕氏之儒。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漆雕子十

28、三篇,注:孔子弟子漆雕啟後。家語稱其習尚書,不樂仕。孔子曰:可以仕矣。對曰:吾斯之未之能信。說苑:孔子謂漆雕氏之子君子哉,其善人之美也隱而顯,言之惡也微而著。論衡云:漆雕開論性情。 是漆雕氏之學在孔門自成一家,惜其書久佚。夫不樂仕,非聖人之教, 夫子謂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子路亦謂不士無義,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夫子為司寇時,門人多使仕者,蓋弱私室以強公室,非群策群力不為功。斯必指一事而言,如使子路墮費之類,非泛言仕進也。今不可考矣。【黃懷信】 斯,此也,指仕進之事。之,語助詞,戴說非。信,謂自信。言己於此出仕之事上不自信。子悅,悅其不汲汲於榮祿也,皇疏不誤。 第一句話子使漆雕開仕前人

29、都沒解釋清楚。這裏應該是指孔子故意要測試漆雕開,所以叫人告訴他老師要請你去當官。漆雕開回答:我才不信有這回事,孔子很高興漆雕開通過考驗,沒有被騙。所以這應該是孔子師生之間的考驗和玩笑,用假設性的狀況來測驗出學生的反應。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接著這一段的下一段。 古人都認為漆雕開不相信是因為有自知之明,自己學問未就,出仕一定出事,或是未得國君信賴,所以才不相信。太過嚴肅看待這句話。我覺得失去孔門幽默的微言大意。 漆雕開的英文名字應該是 open,生在今日的話就可以代言我們今天熟知的OPEN 將。【孔子和弟子一定無法了解的幽默,遜們幽默COOL!】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

30、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5:7【何晏集解】 馬曰:桴,編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孔曰;喜與己俱行也。鄭曰: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過我也。無所取材者,言無所取桴材也。子路不解,微言戲之耳。一曰:子路聞孔子欲乘桴浮海便喜,不復顧望,故夫子嘆其勇曰過我,何所復取哉?言惟取於己也。古字材、哉同耳。【皇侃義疏】 孔子聖道不行於世,故或欲居九夷,或欲乘桴浮海,故云道不行乘桴浮與海也。云從我者其由也與者,由,子路名也。言從我浮海者,當是子路也,故云其由與。云子路聞之喜者,子路聞孔子唯將與己俱行,所以喜也。云子曰由也好勇過我者,然孔子本意託乘桴激時俗,而子路信之將行,既不達微旨,故孔子不復更言其實

31、,且先云由也好用過我以戲之也。所以云過我者,我始有乘桴之言,而子路便實欲乘,此是勇過我也。云無所取材者,又言汝勇乃過勝於我,然我無所覓取為桴之材也。又一家云:孔子為道不行,為譬言我道之不行,如乘小桴入於巨海,終無濟理也。非唯我獨如此,凡門徒從我者道皆不行,亦並由我故也。子路聞我道由,便謂由是其名,故便喜也。孔子不欲指斥其不解微旨,故微戲曰;汝好勇過我,我無所更取桴材也。幽默社會學2013 年秋季(102-1)歷史上的幽默事件與理論孫中興第 10 頁 【邢昺注疏】 此章仲尼患中國不能行己之道也。言我之善道中國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筏浮渡於海而居九夷,庶幾能行己道也。以子路果敢有為,故孔子欲令從己。

32、意未決定,故云與以疑之。子路聞之喜者,喜夫子欲與己俱行也。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者,孔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以此戲之耳。其說有二:鄭以為,材,桴材也。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者,無所取於桴材也。示子路令知己但嘆世無道耳,非實即欲浮海也。一曰材讀曰哉,子路聞孔子欲浮海便喜,不復顧望孔子之微意,故孔子嘆其勇曰過我。無所取哉者,言唯取於己,無所取於他人哉。【王氏箋解】 此章是聖人欲教子路以不可果於忘世,而先設為浮海之言以動之,探得其情而可施之教,非憑空嘆道之不得。蓋子路從夫子周流日久,目擊當世之昏亂已深,知天下無邦,未免有憤激而為避世之想,觀其遇晨門、沮溺、丈人,聞言而皆無以對,或

33、亦有動於心,特見聖人轍轘天下,不已於行,雖欲避世,尚疑而未決。夫子微窺其意,故發是嘆,已察子路意之欣戚若何。及其聞言而喜,然後始之裁度於理義,已知不忍忘天下之心。即下篇憮然而云鳥獸不可與同群,固有感而自明其心,亦以示子路使無惑於桀溺之說。至不仕無義節,而子路乃深明聖人之用心矣。凡聖言,意必有屬,況當先即提出由為言。觀此,其為屬意教由可知。【黃懷信】 桴,木筏。夫子此言,蓋因子路有勇而發。言一旦有一天吾道不得行於海內,我將乘木筏而出海外,屆時隨我者恐怕就是子路,因為他勇敢。子路聞之喜,以為夫子偏愛自己。子曰:由也以下,好勇過不可通,必當連我為句。夫子恐弟子誤解,故復解釋曰:子路祇是好勇方面過我,

34、其他無所取材。材,所用也。讀哉非是,讀裁亦非。 Harbsmeier (1990: 136)也引到這段。他認為孔子自己拋出了狂想卻嘲笑信以為真的子路。 這段話剛好展現了兩人處在不同的話語模式:孔子是在幽默模式的框架中,而子路則在嚴肅模式的框架中,所以才會喜。而孔子在這場話語溝通中顯然因為身為老師,具有較高的解釋權力,所以造成這種孔氏幽默,可苦了這些被當成幽默對象的學生。 皇侃的說法中,由這個字是雙關語。但是除了是名字之外,由可以解讀為一樣的理由。孔子說出雙關語,子路指解出其一,才釀成這樁孔氏幽默。 王氏箋解將此市當成孔子對子路不可忘世的測驗,完全不認為有幽默的解釋空間。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長5:20 【版本】有的將斯作思;有的兩字都有,作再思斯可以。真是斯思有兩種 (多年前的廣告詞,如果您知道就顯示出您的年齡!)。【何晏集解】 鄭曰:季文子,魯大夫季孫行父。文,諡也。文子忠而有賢行,其舉事寡過,不必及三思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