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三册疑难习题解析.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2354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三册疑难习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三册疑难习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三册疑难习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三册疑难习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三册疑难习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 20 页 第 2 题 习题摘录 父子俩游泳比赛,(游泳池全长 100 米,有图片)当父亲离终点还有25 米时,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 (!)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儿子已经游了多少米? 典型错误 问题( 1)全班 40 人,作对 3 人。列成 25 15=10 问题( 2)作对 8 人。大部分列成 25+15=40疑难解析 从一年级刚进入到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全文字的解决问题很抽象,对他们来说真正理解题意是很困难的。而且一年级已经基础,就是 求一共用加法,就还有用减法。问题(!)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学生

2、大部分都不理解这意思,认为“还有”两字,就是求剩下的,所以就想到要用减法。问题( 2)中看到“已经游了多少米”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爸爸和儿子游的两个米数就相加。 解决策略 指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结合旁边图理解题意。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爸爸,后面是儿子) 爸爸那段时已经游过的,那段是还没有游的?有多少米?(请孩子上来用手比划) 儿子还没有游的是那段,是多少米?大部分学生都说儿子还有 15 米没有游。再请学生在图中比划儿子没有 游的那段距离,展开讨论到底是多少?最后才明白是( 15+25)两段距离合起来。于是问题( 2)也请学生先用手比划那段是儿子已经游过的距离? 100

3、 米是总数, 40 米时剩下数,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求游过部分也是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计算。 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2)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 20 页第 2 题 习题摘录 父子俩进行游泳比赛,当父亲离终点还有 25 米时,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 ( 1)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 2)儿子已经游了多少米? 典 型错误 解答第一个问题时觉得无从入手,用的错误算式有很多: 100-15 的占 80%左右。有学生第一个问题解答正确了,但是第 2 个问题又觉得有困难了,不知如何解答,三个数挑两个做加法或减法。 疑难解析 学生碰到这道

4、题时,尽管有图,但是学生对这样的图比较陌生,也不能很好地把文字和图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当父亲离终点还有 25 米时,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这句话很难理解,导致不能正确解答此题。 解决策略 指导学生仔细读题,并与平时跑步结合起来,理解“终点”的意思,再来理解“父亲离终点还有 25 米”,让学生指指图上 是哪一段,最后理解“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指哪一段,让学生理解 15+25 的这一段就是儿子离终点的米数,也表示儿子还没有游的米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字和图联系起来,并在图上标一标,指一指,再让学生解答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解析人 许佳佳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东湖小学 学数学 二

5、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2010 年,期中试卷 习题摘录 在左面的直角梯形中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典型错误 ( 1) 添的位置虽正确,但线段有点斜,不是直角。 ( 2) 根本不知道怎么添,随便画一条线段 疑难解 析 ( 1) 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就这样画个直角也很困难。即使到中年级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法正确画出梯形的高。 ( 2) 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题目要求过高,期中考试时候,学生刚学直角,就是已知图形中把全部直角找出来都有困难。 ( 3) 这道题目在总复习 103 页也出现,等到期末复习,经过一段时间操作训练,大部分孩子已经没有难度。 解决策略 让学

6、生每人准备三张梯形纸,然后先让学生折出直角。 2 个直角怎么折, 3 个, 4 个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借助直观来让学生找到这条线段位置。折直角要简单,画直角就更难,所以这个知识要随 着学生年龄增长,和平时动手多操作,才能慢慢让更多的学生根据要求正确画出直角、 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2010 年 嘉兴配套 期中试卷 习题摘录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 4根小棒,摆三个正方形最多需要( )根小棒,最少需要( )根小棒 典型错误 最少需要( )根小棒,答案象猜谜语,什么都有。 疑难解析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 4根小棒,学生平时也自己

7、玩有直观的经验在脑海里。没有经历过事情,孩子们是没有这个想象能力,所以最少 需要( )根小棒,学生大部分是无法解决的。从一年级到现在数学课中也没有过这样的训练,一直到第六单元后面实践操作中,出现了摆一摆这样数学实践课,所以不应该把这样题目放在期中考试里,难度太大。 解决策略 1、动手让学生摆一摆正方形,先摆个,怎么摆会用的小棒最少,为什么会少?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只有正方形之间互相借用小棒,才能节省小棒根数。(明白节省小棒的策略) 2、个正方形节省了几根呢?两种摆法:摆一行节省三根,摆成大正方形,就节省四根。从这样的探究中让学生明白要节省更多小棒的策略。(突破难点,明白实质 。同样四个正方形摆的

8、方法不同,省略小棒根数也不同,跟摆的方法有关系) 3、不要就题论题,要激发孩子自己探究,发现规律,以后才能应用规律,活学活用。 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第七、八单元检测卷 习题摘录 小林比小凡大 3 岁,小凡比小明小 2岁。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 典型错误 1、小凡 小明 小林 2、小凡 小林 小明 疑难解析 两句关系句的标准量不是同一个,所以学生理解题意起来比较困难。 解决策略 策略 1: 把两句关系句的标准量统一。如以找到两句的中间量,是小凡。把小凡比小明小 2岁,改换成:小明比小凡大 2岁。小林比小凡大

9、 3岁。就能直接比较。 策略 2: 画图增加直观性,帮助理解。方法一转化比较标准量,对孩子来要自觉应用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让小朋友画图排队。 小林 - - - 小凡 (小林大排在左边,大三岁就空三个位置) 小明 - - 小凡 (小明大排左边,大二岁就空 2 个位置) 然后孩子们一看就清清楚楚,三个人的排队位置小林 小明 小凡 数学广角的推理,就是要交给学生思维方法,根据低段特点,方 法二可能更有效点。 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教本第 32 页 习题摘录 估算 哪些算式的得数比 80 大 90-11 典型错误 ( 1) 学

10、生把 11 看作 10,因为 90-10=80, 11 比 10 大, 所以 90-11 80 这些学生已经会应用估算知识 ( 2) 答案正确,但是这些学生是直接计算的,说明这些学生不会应用新学估算知识,估算意识不强。 所以本题的错误学生比作对学生更值得表扬。 疑难解析 学生刚学估算,他们能把 11 看作整十数 10,说 明学生已经掌握估算的一些策略。但是减数越大,差反而越小,对这个数学知识理解,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非常有难度 解决策略 第一步:这道题目有两种答案,老师不直接加评判谁对谁错。让错误学生也用计算方法验证答案哪个正确。 第二步:思考一下,我们的估算方法有的题目用起来很方便,而这道题目

11、却不能用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师: “ 11”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用去的,或拿走的,或吃掉 师:吃掉 10 个和 11 个,谁吃掉多?如果我和姐姐各有一包糖 90粒,姐姐吃掉 10粒,我吃了 11 粒,谁剩下少?学生都知道我剩的少。然后结合题目对 比: 90-10 和 90-11 那个答案更大? 吃掉越多,剩下差就越小,所以就比 80 小了。 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期中试卷 习题摘录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2米,小明从第 1棵树走到第 5棵树,一共走了( )米。 典型错误 1、 2 5=( 10)米 2、 2 6=(

12、12)米 3、 2+5=( 7)米 疑难解析 这是间隔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解决起来有点困难,所以错误率很高,一大部分孩子没理解 这道题,根本无法解决。这类题目最好配上插图,应该好一点。一半的孩子想当然就是 5 个 2,是10 米。 解决策略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解答时,画一画: 看图数一数,每两棵树之间的距 2 2 2 2 离就叫间隔,一个间隔是 2 米, 5 棵树有 4 个间隔,就是 4 个 2,是 8 米。 解析人 张玲丽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百花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三四单元测试卷 习题摘录 解决问题:自动铅笔

13、每支 3 元,今天上午卖了 4支, 下午卖了 2 支,今天一共卖了多少支? 典型错误 1、 3 6=18 支 2、 4 2=8 支 3、 3 4=12 支 疑难解析 主要错误原因: 1、学生把求卖出的支数当做是求卖了多少元来解答。 2、最近一直在用乘法解决问题,所以孩子受定势影响,想当然的用乘法算式来解答。 3、无用信息的干扰,由于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的能力发展还不够,对于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信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理解能力和做题不仔细的孩子,他们就无法准确在寻找到有用信息进行正确解答。 解决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读题后先读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从问题入手,寻找正确的信息。

14、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乘法意义的理解。 3、相似题型的练习,通过学生相互读题、说题意、解答,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人 谢颖超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百花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第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本学期期末综合实践测试卷 习题摘录 小明家离学校 800 米,有一天,他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 80 米时发现忘带水彩笔,马上折回去拿,然后再去学校。这天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典型错误 有好多是这样列式的: 80+80=160(米) 还有 800+80=880(米) 甚至出现: 800+80-80=800(米),另外就是计算错的较多。 疑难解析 首先这题的数字超出了

15、教学范围,其次,学生对于“折回去”不理解 解决策略 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充分读题后,根据题意首先理解“折回去”的意思,然后,再通过作图来进一步理解折回去,这样学生就很快明白了这天小明多走了两个 80 米,就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此问题了。 解析人 马玉群 县(市、区)学校 钟埭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2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数学课堂作业本 p: 12 页 第 3 题 习题摘录 下图是阳阳家的电表: 0028 千瓦时 0060 千瓦时 0096 千瓦时 7 月底 8 月底 9 月底 阳阳家 8 月份用电多少千瓦时? 9 月份呢? 典型错误 直接看表上 8 月底、 9 月底的数字是

16、多少来回答。 疑难解析 学生在解答 此类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借已有的做题习惯与思路,错误认为从图中看到的 8 月底、 9 月底的用电数就是 8 月 份、 9月份的用电数。 解决策略 重点解决的 是要理解对 7 月底、 8 月底、 9 月底这 3 个数字表示的意思。要求 阳阳家 8 月份、 9 月份各用电多少千瓦时,就是计算从8 月 1 开始到 8 月的最后一天共用去多少千瓦时、从 9 月 1 开始到 9月的最后一天共用去多少千瓦时。 在电表 7 月底看到的 28 千瓦时,表示到 7 月结束时一共累计用了 28 千瓦时,不是 7 月份一个月用了28 千瓦时,所以 8 月底、

17、9月底看到的用电数也是如此。 8 月份用电多少就是 8 月底的用电数减去 7月底的用电数,即 60 28=32 千瓦时,9月份用电数是 96 60=36 千瓦时。 解析人 钱力忠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林埭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书本第 33 页,第 2 题 习题摘录 母鸡有 45 只,公鸡比母鸡少 36 只。小鸡比母鸡多 47 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典型错误 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几只? 45+36=81 只 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几只? 45+47=92 只 疑难解析 首先这道题呈现的信息比较多,而且公鸡和小鸡的描述都是间接的描述,对刚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

18、多少的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方式可能太显复杂。其次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读题审题 的能力还太欠缺,可能拿到题不仔细读就认为 36 是公鸡的只数, 47 是小鸡的只数,从而导致错误率高。 解决策略 慢慢养成孩子审题的习惯,了解题中每个数据所表示的意义,题读三遍后再下笔。比如说这一题,要了解 36 表示什么?是公鸡的只数吗?不是,那么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就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了?小鸡也是这样。 解析人 柯忠英 县(市、区)学校 全塘小学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 41 页,第 1 题 习题摘录 连一连,三位小朋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放在桌子中间的热水壶,看 到的是什么样的,用线连一连。 典型错误 号小朋友看到哪个面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号小朋友有很多学生都认为看到的是第一个图形的样子,把手在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