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应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宁波外贸增长迅猛,有力地推动了宁波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外贸增长方式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将创汇的主要来源逐渐由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外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宁波未来几年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出口 一、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宁波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十年来宁波外贸的增长速度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出口额占 GDP的比重从 1998年的 25.2
2、%持续上升到 73.3%。 2005年,宁波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达到 334.95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8.5%,外贸总额在全国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居第四,居浙江第一。与其他计划单列市相比,宁波市出口规模仅次于深圳,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进口规模居计划单列市 第四位。但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在宁波进出口快速增长、资源配置大量投向外贸形成过量的外贸顺差的背后,宁波本地付出的是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加重以及出口企业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等代价,在对外贸易增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从近几年宁波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内部结构
3、来看,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2005-2006 年,宁波出口占比排名前五位的商品分别是: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灯具、照明 装置和电线、电缆。而且,宁波市目前出口的机电产品仍以螺丝、螺帽、电线电缆、插头插座、计算机零部件、打火机、电池等小商品为主,成套设备的出口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这些出口产品从生产流程上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煤和原材料,而宁波目前大多出口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和操作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原材料消耗较大,同时也形成了较多的废弃物排放,引起环境的污染。此外,已连续四年占据宁波出口第三位
4、的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近几年来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到 2006 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为 15.4%,但与上海的 40%相比仍然较低。 2、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小,缺乏自主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消化能力 宁波进出口贸易的主体是本土企业,其进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 60%左右,其中中小民营企业较多,约占企业总数的 90%以上。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魄力,且自主创新中所必要的因素诸如技术、人才、资金等过度依赖于上海等大城市,自身的研发投入不足。因此,尽管宁波已成为出口大市,但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却不到全部出口商品的五分之一,现阶段,宁
5、波 75%的外贸出 口产品都是贴牌加工,商标大多是来自境外。以宁波市出口比重最大的纺织业为例,虽然与之相关的企业非常之多,但是自主创新的能力却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宁波市纺织全行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 1%,科技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占全市的比重都只有 1%。另外,很多企业在选择引进项目时,只注重设备更新等相关硬件设备,缺乏对专利、专有技术等软件的引进,而且由于高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有些企业技术员工对引进设备的一般操作维修都有困难,因此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普遍不足。 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内部结构失衡 宁波的外 贸结构中货物贸易几乎占了全部,据统计, 2003-2006 年
6、,宁波市商品出口以年均 37%的速度增长。由于宁波自身服务业基础落后,为生产者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再加上入世后服务市场的相对开放,外资的大量进入,削弱了本土一些传统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宁波的服务贸易发展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内部结构发展也失衡。宁波的服务贸易优势主要在旅游、远洋运输、劳务出口等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上。但一方面,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处于上海大都市的经济辐射区域之内,对外聚集辐射功能不强,经济腹地较少,导致很多杭州、嘉兴等地的货物都从上 海港出口,极大制约了宁波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周边上海、杭州、苏州等国际旅游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宁波旅游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在金融、保
7、险、咨询、邮电等技术、资金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宁波才刚刚起步。从长远来看,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不利于货物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4、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产品层次有待提高 从进出口的贸易方式上看,宁波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近四年来不到 30%。目前加工贸易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与工业原料仍占较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据 不完全统计, 2003 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比重为 18.22%,到了 2006 年也仍不足30%,低于全国 48.2%的平均水平。而且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也只是集中在生产环节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处于
8、简单加工和组装阶段,缺乏承接国外高新技术生产环节深加工项目的能力,产品层次有待提高。 此外,宁波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之间的协作意识比较差,没能很好的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链。宁波虽然拥有北仑深水良港的优势条件,离上海也不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港口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并不明显 ,临港工业除了原油化工以外,几乎没有上规模的加工贸易。尽管宁波也有不少上游原料加工贸易企业且规模相对较大,但这些企业加工贸易出口的成品都深加工结转至外关区,本地结转的数量很少,而本地下游企业都是从国外直接采购。这些都使得宁波地区产业链明显较短,从而使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经济的拉动效应难以得到体现。
9、二、关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相关建议 总的来讲,宁波近几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仍然是以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进行,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高资源、高能源、高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鉴于近 年来我国政府几次重大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的影响,如何加快宁波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实现未来宁波外贸可持续健康增长意义重大。 1、提高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 一般贸易出口是宁波地区的优势,而巩固一般贸易出口优势的关键则是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这就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 “ 宁波制造 ” 到 “ 宁波创造 ” 的跨越:第
10、一,围绕宁波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引导其不断升级,组织和实施产业链的延伸。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应该鼓励其通过对劳动力的知识 灌输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劳动的复杂程度。对于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应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投入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和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力度,发展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第二,依托宁波刚获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智力、信息、资金和政策资源,引导区内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重点扶持汽车零部件、电子材料、家用电器、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微电子等企业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以提升企业从事 OEM的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向
11、 ODM和 OBM发展。第三,鼓励大企业争创国际 著名品牌;对于生存在产业集群中的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则着重培育其区域品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并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2、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由于要素资源的约束以及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宁波目前在扩大引资规模的同时迫切需要进行引资方式的调整,在引进外资上不再追求数量而是重视质量:一是注重资产的全面引进,既要关注资本的实际到位率,也要关注对品牌、营销网络、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引进和利用;二是着力引进技术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外资项目,弥补宁波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又小的新型化工、 金属材料及装备制造等,重点引进技术、
12、管理、人才和理念,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国内设立研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三是充分发挥宁波地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特点,强势推动 “ 以民引外 ” 的工作,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的投资合作、技术和品牌合作,提高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 3、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升级 要做到以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的升级,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的扩张,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从进口方面看,应该扩大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以及数据处理、专业服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 进口,通过技术扩散促进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从出口方面看,要积极拓展物质产品
13、出口过程中所能包含的各种促进产品增值的延伸服务,如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检验、维修等。 宁波目前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仍然在运输、旅游和建筑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因此,宁波应该继续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极旅游景点的建设。同时,积极倡导 “ 以港兴市 ” 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物流业,通过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促进物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业、揽货业以及与国内外大型 船舶公司的合作。此外,应该继续拓展市场,增辟国内外航线,积极探索并延伸航空货运业,运输代理业,仓储业等的进一步发展。 4、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 “ 走出去 ”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体
14、现在产品研发能力上,政府应积极引导本土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跟踪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通过经验示范、信息提供等措施引导企业在海外开展营销网络建设,从而主动控制产品价格形成环节并培育自身品牌商号的国际影响力,以强化本土企业对产品价值链两端的控制力;通过示范等途径积 极引导本土企业在发达国家兼并、收购现有企业以及开设服务中心等形式,直接学习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相关工业制造企业将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技术档次相对较低、环境压力相对较大的制造过程通过持续不断的跨国直接投资转移到要素成本相对企业所在地更低的其他国家,以推动出口进口结构双向升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策相互配合,通过信息发布、政策引导、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本土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海外工程增强境外初级资源的开发控制能力和价格谈判能力。 参考文献: 陈超 .宁波对外贸易结构分 析及调整对策 J.宁波经济,2006( 1): 39-40. 黄晓莉 .转变增长方式,促进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 J.特区经济, 2006( 2): 290-291. 彭继民 .为什么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5):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