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还是消费需求过度疲软,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却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本文认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过速变迁、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不乐观预期、产品对居民的诱导不力,以及政府的消费政策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改变消费市场疲软,一要增加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 ;二要增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 ;三要厂商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关键词 消费需求收入预期消费能力消费意愿 消费需求 疲软,简称消费不足,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现象。社会经济发展要符合
2、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消费市场过热或过度疲软对经济都不利。当市场过热时,经济管理部门会通过某种手段与政策来限制消费。但是,如果市场持续、全面地表现为消费需求疲软,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害。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终来自于消费,没有消费需求,社会生产的成果就无法实现价值转化,最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甚至社会再生产系统的破坏。 近几十年来我国消费需求虽然持续平稳增长,但增速长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1994 年 2005 年,最终消费总额增长了 2.5 倍,年均增长率为 9.7 ;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2.6 倍,年均增长 10。虽然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只比国内生产总值低 0.3个百分点,
3、但这个差距长期累积下来,就会导致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偏低,并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 “ 六五 ” 期间平均消费率为66.1%, “ 七五 ” 期间平均为 63.4%, “ 八五 ” 期间为 58.7%, “ 九五 ” 期间为 59.4%。最近 10 年,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 78 79,而我国的平均消费率只有 59.5。我国在 2003 年就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1000美元,从理论上和世界范围的历史来看,我国应该进入一个消费增长迅速的时期,但是却出现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率居高不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不断增加的局面。城乡居民个人储蓄 2003年 4月突
4、破 10万亿元人民币,2005年 3月突破 12万亿元人民币, 2006年 3月突破 14万亿元人民币。 2000年至 2005 年居民个人储蓄率始终保持在 36% 39%。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居民储蓄的增长,表现为典型的消费需求疲软。 一、引起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 引起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很多,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利率上调,导致居民增加储蓄;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预期收入不明的结果 ;还有的认为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竞争的结果。实际上,消费需求疲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 1.收入分配现状,导致消费欲望与能力的错位。社会需求是消费者购买
5、能力与购买欲望的综合体现。我国居民的个人储蓄 2006年 3月虽突破 14万亿元人民币,但这 14 万亿元人民币的储蓄分配表现为 “2 -8” 原则,即 80%的储蓄额由 20%的人所有,而另有 80%的人只拥有 20%的储蓄。这样有消费欲望的人( 80%)没有消费 能力,而具有消费能力的人( 20%)因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而暂无消费欲望。 2.保障制度变迁过速,加大居民现在和未来的支出,仰制消费倾向。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全面进行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等保障内容,以前由集体承担,而现在则由个人全额或部分承担,这些保障体制改革步子太大,并且多头并进,加
6、大居民现在和未来的支出份额,使消费者不得不降低消费倾向。 3.消费者对经济发展预期不乐观,导致储蓄倾向上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再加上我国刚刚 加入 WTO组织,以及我国就业体制的不完善,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为防不测,现在不得不提高储蓄倾向,导致即期消费倾向下降。 4.商品的诱导能力疲软。市场有效需求是能力与欲望的结合,否则仅仅是一种潜在需求,而购买欲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商品特色而具有的诱导能力,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大,创新不够,商品的雷同特性无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5.国家宏观政策限制了某些商品的需求。政府出于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考虑,制定了相
7、应的宏观政策,这一政策往往又恰好限制了居民对某一类商品的消费需求 。如 :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来看,我国家用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应该更快,但是,目前不利的宏观政策是其进入家庭的步伐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消除消费市场疲软的对策 尽管影响消费需求疲软的因素很多,但是,解决消费市场疲软问题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加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 ;二是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 ;三是厂商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1.增加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消费者的需要是无限的,但现实生活中,无限的需要受货币支付能力的制约,表现为需求的有限性。要缩小无限需要和有限需求之间 的差距,就要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的购
8、买力源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最终要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提高宏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益,促进经济总量增长,通过调整消费者的收入分配,努力增加广大中、低收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总体购买力。提高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一要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的长足发展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扶持,提高劳动者总体收入水平 ;二要把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农民的收 入水平。采取积极的一系列政策,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小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奠定经济基础 ;三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节
9、收入结构,控制贫富差距的快速扩大,增加广大工薪阶层的收入份额。贫富差距过大或扩大过速,导致绝大多数的购买力掌握在少数消费者手中,因其消费总量的有限性使得社会总体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不高,而大多数消费民众的收入份额少,尽管其消费意愿较强,但购买力不足,有效需求还是不旺,切实解决收入分配中的 “ 斜、大、乱 ” 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消费大众的有效购买力。 2.增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消费行为 的发生既受到购买力的制约,也受到消费意愿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包括即期消费意愿和预期消费意愿。如果即期消费意愿强于预期消费意愿,现实的消费就旺盛;反之,预期消费意愿强于即期消费意愿,现实的消费就疲软。消费者的
10、即期消费意愿和预期消费意愿此消彼长,受到对今后的预期信心强弱的左右。因此,需要通过增强消费者的预期信心,强化消费的即期意愿。增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一要加强消费观念的正确引导。通过广泛和主动的引导、宣传,使消费者树立科学而正确的消费理念,在心理上缓解消费顾虑,在行为上做到理性消费 ;二要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打破所有界限,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网络,增强人们的保险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和营运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的支付信誉和支付能力,减轻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增强预期信心,强化即期消费意愿 ;三要提高消费环境的保障力度,建立
11、适应人们消费心理、习惯、水平和方式转变的需要的消费环境。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之机,促进消费硬环境优化,通过精心培育市场,营造一个安全与健康的消费软环境,保护消费者的消费权益,激发消费意愿 ;四要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机制。对耐 用消费品的消费,需要借助消费信贷机制参与运作,积极而稳妥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规范操作程序,防范消费信贷风险,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3.厂商要切实增加供给创造需求。在研究国内消费时,绝不能忽视企业提供商品的品牌、品种、质量、价格、外包装,以及商品促销方式和手段等因素对消费需求及其变化的影响作用。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诱导需求和创造需求的策略与措施,发挥供给创造需求的功能,促使潜在购买
12、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厂商要提高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一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根据自身的生产意志和能力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的行为和观念,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要调整产品生产结构。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规律,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制定科学的生产经营策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三要重视产品设计,不断创造新产品。改变传统意义上仅仅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做法,加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发挥企业诱导和创造需求的主动性 ;四要实行市场扩展策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消费者消费水准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存在尚未开发或尚未饱和的市场空间,通过实行积极的市场扩展策略 ,可以发现供不应求的市场亮点,通过增加供给创造需求,寻找企业的用武之地。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并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管何种因素,长期的市场疲软对经济的发展都极为不利。通过对消费市场疲软原因的分析,才能找到实现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增强国力,造福人民,实现经济发展的终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