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房屋现浇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预制楼板已不再适应人们居住要求,特别是通过汶川大地震的深刻教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但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是目前建筑结构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等。针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达到减少用户、开发商和建筑企业间矛盾的目的。 关键词:现浇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 预制楼板已不再适应人们居住要求,特别是通过汶川大地震的深刻教训,现浇钢筋混凝
2、土楼板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但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是目前建筑结构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等。据统计,住宅工程的投诉占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的 80%,其中对楼面渗漏、裂缝等质量通病的投诉率高达 95%以上。现结合我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1 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 从设计角度看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对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配筋构造量达不到要求。但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
3、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 45 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情况下会产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同时,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阳台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 1 米左右,即在 楼板配置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 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造成这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综合上述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设计中,要求设计单位对建筑物四
4、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在房屋屋面阳角处和跨度 3.9 米的楼板,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 毫米,跨度 3.9 米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毫米,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 。房屋长度大于 40米时,在 楼中部位置设后浇带做好加强措施。 2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产生除以阳角 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还有较常见的两种裂缝类型: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中处产生的裂缝;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产生的裂缝。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钢筋
5、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 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发挥作用。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至 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因此纵横向的垫块间跨限制在 1平方米中放 2块。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二是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
6、频繁,尤其在砼泵管装拆时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三是上层钢筋网的钢筋 小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根据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横向间跨不应大于 700 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只),特别是对于 8 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 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3 只),同时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2.1.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1.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
7、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2.1.3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2.1.4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 2 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2.1.5 在浇筑砼时应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钢筋受力最 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施工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
8、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预防。根据我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 6 8,间距100 毫米。 2.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一般工程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 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 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 足 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建筑材料吊运,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9、。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2.3.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过于求快,楼层砼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时间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小于 24 小时,且砼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 10 天左右一层为宜。 2.3.2 科学合理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 24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放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 3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2.3.3
10、 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2.3.4 对大开间(一般约 40 平方米左右)中的临时材料吊装 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 800 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同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砼表面铺设旧木模板以保护和扩散外力,防止裂缝的产生。 2.4 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养护对其强度增强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的产生。因元江的气候较热,年平均气温 24.5 ,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
11、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3 楼面裂缝产生后采取的修复措施 当楼面裂缝产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或抗裂短钢丝网进行加强;楼板底则粉刷层较薄,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而引起投诉,建议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 毫米为宜,既能达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 4 建议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商品砼和较先进的施工机
12、具,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外观 商品砼的生产特点决定了施工现场不再需要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可节省砂石及现场中间储料的堆放场地,节约水泥包装袋等原材料费用及建筑用工费,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给施工企业在组织现场施工中带来了便利。同时施工现场有效避免了脏、乱、差现象,并从根本上消除了砼施工现场生产所产生的噪声、粉尘、污水等对周边环境污染,实现了降低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在使用商品砼时,要严 把商品砼生产、运输和使用每一关的质量,以确保商品砼的成品质量。同时采用较先进的施工机具,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减少人为对钢筋的破坏,节约了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新型材料等,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以减少房屋出现裂缝,确保建筑的美观。 参考文献 李志鹏 .从施工角度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 J.建筑技术开发,2009( 10) . 金鹏飞,马来飞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 02) . 黄兴 .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5(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