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4549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片面追求生产力进步的同时,并没有均衡地考虑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程度。生产力进步在直接革新劳动手段、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将直接导致社会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上升,生产力进步与社会就业量之间就有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就业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生产力进步;劳动就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5)01-0175-03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整体缓慢。根据国际劳工局发表的 2014年世界就业形势报告, 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近 2.02亿人,

2、 2014年全球就业增长依然疲软,失业率继续上升,尤其是年轻人,还有大量潜在工人。许多利润主要进入资本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根据目前趋势, 2018 年全球新增就业岗位大约是 200万个。国际劳动组织总干事盖伊莱德说,迫切重新思考宏观政策, 加大增加就业机会的力度,并支持企业创业。青年事业仍是一个问题,报告强调, 25 岁以下大约有 7 450 万事业,全球青年失业率超过了13%,超过整体失业率两倍多。无疑,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促进就业也同样已成为事关中国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

3、,扩大就业也就相应地成为了中国 “ 以民生为本 ” 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众多促进就业率的影响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将大大促进整个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分析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提出依靠生产力进步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框架和理论支持,促进中国劳动就业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就业的理论综述 1.生产力进步理论 生产力( productivity)是人类征服和

4、改造自然的客观力量。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范畴的科学界说是: 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对于生产力进步的理解目前基本分为狭义、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生产力进步主要指在科学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当生产力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和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或在原技术原理或原则的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技术体系时,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就被称之为生产力进化;而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根本性变革时,就称其为科学技术的革命,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另 一方面,广义的生产力进步主要指生产过程

5、中的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增长的因素后,其他所有产生作用的要素的总和,又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资本等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就是每单位投入量对产出的贡献增大时就是生产力进步。 2.劳动就业理论 就业,就是所谓劳动就业概念的简称。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西方古典就业理论主要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从 “ 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 ” 的假定出发,提出 了以 “ 自动均衡 ” 为核心的就业理论。他们认为生产无限扩大不会受到需求不足的阻碍,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20 世纪 30

6、年代,凯恩斯就业理论逐步形成,他认为有效需求就是商品的总供给几个和商品的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这一理论的一个巨大功绩在于系统提出了一套治理非自愿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名单这一理论只能解决经济萧条阶段有效需求不足时的非自愿失业现象,而对经济发展繁荣的阶段有效选修旺盛时的非自愿失业现象不能做出合理解释。 马克思关于劳动就业的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劳动力成 为商品的条件以及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趋势的科学分析,进而得出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条件下,人口相对过剩规律与产业后备军的理论。马克思的观点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并加以发展,

7、最终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3.生产力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理论 生产力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代。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力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它是一把 “ 双刃剑 ” ,即在毁灭旧有工作岗位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马克思在 历史上首次科学阐述了生产力的科学定义,认为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力,他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就业总量,而社会生产关系等社会制度的因素又反过来对生产力进步起到了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很大的篇幅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进步的体现及其作用,指出了设备的先进程度、劳动力

8、素质的提高、及生产的管理形式的改进对经济增长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进步和社会组织形式各自演变发展的结果是必然导致出现失业和无产阶级贫困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必然 灭亡的根源所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理论突破了古典经济学家理论研究上的局限性,最终奠定了研究生产力进步的就业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引入和应用,生产力进步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但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由于生产力进步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逐渐出现人口 “ 相对过剩 ” 等问题,从而对就业产

9、生了一定的冲击效应;另外,生产力进步使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品价格的降低所引起的对产品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都会直接刺激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反过来对就业又产生补偿效应。因此,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补偿效应和破坏效应同时存在。 1.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补偿效应 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很早就提出了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补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力进步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又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补偿机制,认为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这些补偿效应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使得因生产力进步而被排挤的劳动力获得新的就业机会。所谓的传统古典补偿机制理论包 括新机器补偿机制

10、、价格下降补偿机制、新投资补偿机制、新产品补偿机制以及工资下降补偿机制五种,其中新资本的形成是关键,其他机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供应都会因资本约束而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前任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详尽的数学模型,对 “ 古典 ” 补偿理论的观点进行了更加具体化的分析。与古典经济学家相比,他们更加注重经济体系中有关具体参数的取值,以期通过确定这些可测量的参数的取值范围来证实补偿机制的有效性,以一种更精确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古典补偿效应理论,增加了收入增加的补偿效应及新投资激励补偿效应两个 新的补偿效应。 2.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的破坏机制 生产力进步对于劳动就业的破坏机制,则集中表现为就业量

11、减少,主要体现为管理效应、机械化效应、生命周期效应、滞后效应、波动效应等五个方面。下图列出了生产力进步对于劳动就业的破坏机制的形成过程。将生产力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机制分解成不同的效应,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生产力进步会直接导致生产过程趋于机械化、劳动力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造成经济波动、改变劳动需求以及产业结构,进而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机器逐步代替部分劳动力、 裁剪冗员、减少最初投资、科技进步的效果滞后,最终在劳动需求减少和投资减少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劳动就业量下降。 综上分析可以得知,生产力进步对劳动就业量的影响效应是复杂的,将劳动就业的补偿效应和破坏效应交织在一起,

12、最终表现为生产力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当生产力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生产力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下降。 三、依靠生产力进步促进劳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生产力进步的演进过程导致劳动就业出现结构性变动和不稳定波动等现象,如果国家从经济制度、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采取扶持生产力进步、促进结构调整、提供宽松政策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措施,势必将大大减缓在推进生产力进步中出现的不稳定程度,推动就业总量的增长。因此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科技体制的改革,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制定有利于就业的相关科技政策,加大科技投入资本;优化有利于生产力进步的金融支持体系

13、,拓宽就业渠道;依靠生产力进步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利用生产力进步促进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减少生产力进步对失业率的压力,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提高生产力进步的就业补偿程度和补偿能力。 四、结语 当提到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力就业时,大家很可能就会联想到,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的工人冲进工场捣毁机器的壮烈场面。目前,在中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些部门和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推广技术进步,科技含量显著增加,但却并不能创造和新增就业岗位,反而造成更多劳动力涌入了失业大军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片面追求生产力进步的同时,并没有均衡地考虑对

14、劳动就业的影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就业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 有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动力。生产力进步在直接革新劳动手段、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将直接导致社会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上升,生产力进步与社会就业量之间就有了冲突。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着重强调了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合理解决生产力进步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平衡,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国情出发,采取合理的经济发展路线,注意把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科学地结合起来,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地 域辽阔,并且各地区、行业发展很不均衡的新兴发展中大国来讲,尤其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http: /t-trends/2014/WCMS_233931/lang-en/inBA%A7%E5%8A%9B.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赵利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