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外文化产业比较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资源;中外 论文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对中国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和冲击。对各种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选择方向。 一、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文化产业己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据报道,英国文化产业 2007 年的年产值将近 60
2、0 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一早在 1993 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产业,在国际上占据了 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 30%以上。在 开放条件下,扩一大文化市场的准人,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进人中国市场,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文化市场的规则仍然滞后于市场的发展。 “ 媒体汇流 ” 在西方是一种市场趋势,在中国,文化管理仍然实行党政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产业和弱小产业的
3、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总体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差距是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人中国 文化市场,推销其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这种冲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既是深刻的,也是现实的。因此,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在必行。 二、国外强势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和冲击 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属于强势产业,而中国则属于弱势产业、在这种强弱分明的态势下,国外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有哪些影响和冲击呢 ? 一首先,在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文化资
4、源不再为中国文化产业所独有,国际化的生产方式使传统上对物质资源的争夺转变为对文化资源的争夺。 “ 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 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 ” 阴文化发展一旦产业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独有的资源不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以其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被全世界分享,满足着世界人民的文化消费。这是开放条件下中国文化资源开放带给世界的积极的一面。然而,文化资源的开放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它加剧了文化
5、资源争夺,强化了文化资源的有限性,客观上限 制了中国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过去,人们经常认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而文化资源是无限的,但是在今天,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认识。只有 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文化产业的生产能力空前膨胀,它在把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引向虚拟空间、虚拟人物的时候,也把它的生产空间拓展到了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利用他国的文化资源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创造木国的文化产业利润。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支持下,从技术角度讲,它对一国传统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几乎趋于完美的境界,而对于该国的文化产业落后、经济和技术实力差的文化生产 单位来说,对同一素材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再生
6、产几乎成为不可能,因为消费者旱已经认同了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品,由此引发了文化资源的有限性和对文化资源的争夺。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产业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中选取的题材就可能不同,对同一题材利用的角度往往不间,也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为例,欧美文化市场在消费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下,对第三世界文化的消费呈增长趋势。在对阿拉伯文化的消费土,有两类作品特别受西方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一类是有争议的作家和遭查禁的作品,这些 作品一旦到了西方就大受欢迎,有的甚至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 ;另一类是表现阿拉伯社会的封闭性特征,描绘阿拉伯社会的愚昧落后、野蛮荒
7、诞的风俗和日常生活图景的作品。从这一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背景和需求的不同,不同国家对文化产品的选择角度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文化市场的控制力,使得以它们为主体的标准成为世界性的标准,表现出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单一性机制,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的文化资源,从自己的角度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在世界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作品必然会很快传送回文化资源的所属国,进而对所属 国的文化产品生产产生负面的诱导,威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这种由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所控制的对文化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单一性的消费倾向,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中国的文化市场必然受到强烈的冲
8、击。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必然要履行相关规则的要求和承诺,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必然贯通,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审批权将逐步放宽,进出口手续也会简化,中国文化市场将面向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集团开放。在这一过程中,国外文化产品将大规模进人中国,文化产品价格也将随之下降,虽然广大消费者作为 直接消费者会从中受益,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新兴产业的中国文化产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文化产业活动领域和文化产品交换场所的文化市场也面临着被冲击和侵占的可能。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群体规模庞大。中国本土有 12亿人口,海外还有 7000多万华人,对作为以传播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文化产业来说,这是
9、一个巨大的华语市场。国外文化资本绝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中,中国文化产业虽然有着地缘优势,但是却有着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劣势。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条件 下,不能再用传统的封闭或行政的手段来保护中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要避免这一冲突的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的游戏规则,营造适合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适合于其生长的沃土和起飞的平台。 1.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经济的发展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满足程度的必然途径。经济发展是中国
10、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展中国经济,才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人,使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降低 “ 恩格尔系数 ” ,提 高居民文化产品需求和消费水平,进而使文化产品的需求成为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拉动力。 “ 文化经济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成熟的高级阶段。这首先表现在它吸收和利用了先前的物质经济和知识经济一切有益的成果和条件,从而最适宜人类生存和全面发展 ;还表现在文化经济代表了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消费力。 ” 将文化产业当做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经济发展必将实现双赢。 2.以市场为中心,塑造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文化市场经
11、营主体只有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 能在国内文化市场中生存,才能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立足。因此在文化市场中,政府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退出竞争性行业,同时避免使用垄断性的保护政策,让企业在公开、平等、公正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展示自己的经营能力和企业形象。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把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完善文化市场的游戏规则,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 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对于文化市场
12、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维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中国已经建立了以著作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文化产品维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维权制度建设必须在与中国国情磨合的过程中,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提高其针对性和对现实的适应性 ;注意政策、法规、制度的配合,提高相关维权制度的整体合力。另一方而要继续建立和健全文化产品维权机构的建设,加强文化产品的维权力度,提高维权机构的社会地位,提高执法者的素质 ,使之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4.加快现代化科学技术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正如集科学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达 芬奇所说的
13、那样 :“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 。高新科技融人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是铸就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强劲肌体的重要元素。因此,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既需要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自觉要求和行为,也需要政府在文化管理上从实际出发,运用法律的、政策的、经济的、行政的等一系列有效手段,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把一切可能的现代科技成果都尽快地体现在文化产业之中,实现科技成果在文化 产业里的转化,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是缩小中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差距的最有效手段。只有加快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由落后向先进的转变。